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700字作文

【精品】端午節的作文700字合集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700字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端午節的作文700字合集6篇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1

端午節,春光明媚,在別人高高興興慶祝端午;在別人懷着悲傷的心情紀念屈原的時候,我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慶祝,去紀念。全中國都爲這一節日踏上了各自的路途,而我們也不會例外。

我們懷着喜悅的心情來到了小河九龍的黃山。在九龍廟裏,有種很陰森的感覺,裏面空蕩蕩的,只有幾位住在寺裏的人,他們護着廟,守護着這個傳說。在房屋的周圍總會看到那些有愛心的人的名字,他們捐的錢或多或少,只要他們獻出自己的愛心就行。貴在付出,不求數量。在屋裏,我們看到的只有佛祖們,他們個個神采飛揚,見到他們,心裏就會有種慾望,那就是買只香拜拜。其實每進一間屋子,自己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慾望,有時我會控制自己,保持這廟的寧靜。我們在這拍了照留做紀念。

唉!說來慚愧,身爲小河人,竟不知有這麼美麗的景觀,要不是這次活動,我恐怕一輩子也看不到這麼壯觀的風景。我們繞着黃山轉起來了,原來黃山這麼大,突然,我們的視線集中到了一起,哇,好美的風景線啊!在這個角度看山腳下,真是一覽衆山小。不轉不知道,一轉嚇一跳,那山腳下的房屋整整齊齊排列着,莊稼也別具一格,還有那河水,碧清碧清,有幾位大小孩在河裏嬉戲,想象的出他們應該玩的不亦樂乎。這樣一個別有風味的景色當然不能錯過,留下作紀念這個是必須的。

每年清明,九龍是人山人海,有的拜佛,有的爬黃山,把整個九龍圍得水泄不通,就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也不會少一個,因爲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一個古老的傳說:曾經唐太宗在此數龍,可他數來數去永遠只數到九條龍,他偏偏把自己是條龍給忘了,因此這裏被稱爲“九龍”

要說歷史悠久,那還是青城那邊的銀杏樹,聽說那裏本有兩棵銀杏樹,有一棵非常大,需要五個大人手拉手才能圍一圈,可惜在不久前被雷劈成兩半了。另外一棵現在已有八十幾年了,長的那麼高大,它的存在伴隨着洪福寺的存在,洪福寺在明朝就有了,現在的是重新改造了。雖然未能進去,但我能感受得到它裏面的風氣。

這次活動給我們帶來了快樂,他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氣氛中得到放鬆,讓自己變成一隻小鳥,自由的飛翔。

感謝學校,感謝老師組織這次活動,在放鬆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瞭解了世界的美好,萬物得由每個人去珍惜,去愛護。

高一(4)班 徐美琳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2

這天一大早,我便與爸爸、媽媽收拾好行禮,採購好水果、糖、還買了一些乾菜,準備回老家過端午節,我也想回去找二哥玩呢!我們一路有說有笑,班車行了大約五十分鐘就到了老家——子午街。

剛一下車,叔叔、嬸嬸和二哥就着迎了過來,我激動得與二哥擁抱在一起,叔叔、嬸嬸叫了爸爸、媽媽一聲,並趕快幫助提水果和行李。哇!哇!我禁不住大聲感嘆,老家的端午節可真熱鬧耶!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街市上賣着各式各樣的工藝品,如:燈籠、紙紮的龍、虎、狗等等。

一回到老宅,就見大姑媽拿着一盤餃皮從四樓下來,正準備與大姑爹一起包餃子。爸爸、媽媽、叔叔、嬸嬸都圍攏坐了過來,我和二哥也不約而同地參與到了包餃子的隊伍中。二哥嘛,包得不算太熟練,可我一點也不會包,剛開始,我只能看着他們其樂融融的包着餃子,不過,我可不想眼巴巴的看着,硬是吵着要爸爸教我包餃子,爸爸欣然同意。爸爸叫我跟他一起包,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包。“先拿一張餃皮,擺在左手手掌上”爸爸嘴裏一邊說一邊拿起了一張餃皮,我也學着爸爸拿起了一張餃皮。“然後用小勺舀三分之一勺餃餡,放在餃皮末尾”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包着,還沒等爸爸說完,沒想到因爲第一次包餃子,我心一急手一抖,把那勺餃餡給抖掉了,二哥差點兒沒有笑破肚皮。爸爸卻鼓勵我說:“雙喜,別灰心,失敗乃成功之母,我有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會包呢!”聽了爸爸鼓勵的話語,我又舀了一小勺餃餡,小心翼翼的放在餃皮上。“用餃皮包住餃餡,折一折,再折一折,把餃餡包住,包嚴實”爸爸一邊說一邊包着,我便一步一步的按爸爸教的方法包。幾秒鐘後,“咳,注意了,這是最要害的一步,也是最後一步了”爸爸說:“把餃皮翻個身,繞食指圍一圈,兩頭包回來,用麪粉水一粘,就大功告成了”爸爸認真的說着,只聽“譁”的一聲,餃皮連着餃餡被我給扯爛了,這次二哥可真是笑得拍桌子了。這時,爸爸又鼓勵我說:“沒事兒,小喜其實你很聰明,我學包時,還浪費了七八張餃皮呢!”“別灰心,再包一回嘛!”大姑爹也在一旁鼓勵我說。就這樣,我又拿起一張餃皮,呀!這次是粉面水弄少了,再來一張,哇!我成功啦!“啪!啪!啪!”全家人都不禁爲我鼓起了掌,爸爸會心的衝我點點頭,我也露出微笑。

嬸嬸已經把餃子煮好了,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心裏樂滋滋的。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3

隨着時間的流逝,端午節在我的腦海中變得越來越模糊了。記得小時候,我經常纏着媽媽講那個熟悉卻又百聽不厭的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的危運,而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便悲痛欲絕懷抱着沙石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人們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許多人都划着船去追趕拯救,四處尋找着他們愛戴的屈原,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入了汨羅江裏……每當我聽完這個故事後,總在想,屈原真的投向那波濤滾滾的汨羅江裏了嗎?屈原真的化作天上的一顆星星了嗎?魚兒真的會吃掉那些糉子嗎?……

現在,我漸漸長大了。這些疑問也在我腦海裏淡忘了,再也不會纏着父母講屈原的故事。而是,玩着電腦,看着電視,做着手工DIY,讀着漫畫故事。再也不會想那些對我來說很遙遠的話題了。

又是一年糉葉飄香,雖然屋裏瀰漫着糉子的香味,但大部分都是從超市裏買來的。很少有人再會談論起屈原,洗着那翠綠的艾草,會包糉子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還有些人家,就把端午節當成一場夢似的,過的極其簡單,連糉影都看不見了。現在的人類只顧瘋狂開採,拼命的擴建。讓這美麗的地球村遭盡了塗炭。工業廢水流入了江河湖海,成羣的魚兒慘死在沙灘。濫砍亂伐無休止,泥石流、山洪、地震時常出現。水土在流失,江河斷流湖泊乾涸。那美麗的“賽龍舟”我何時再能看見?看到身邊發生的一切,我不斷的告訴自己:一定要加強環保意識。愛護環境要從小事來着眼,不浪費水,不浪費電,不浪費食物,不隨地吐痰。只有我們愛護環境,保護資源,生存的環境才能得到改變。等到再過幾十年,我們的地球母親才能依然美好,以後的孩子們才能看到清清的水,藍藍的天,綠綠的蘆葦蕩,再過端午時,才能吃到那自家包的手工糉子,觀看到那激動人心的“賽龍舟”。

端午的兒歌彷彿又迴盪在耳邊:“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中國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不要讓端午節離我們越來越遠,不要讓端午成爲我心中的夢想。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4

一位偉大的詩人成就了一個傳統節日;一個傳統節日讓我們更深刻地品味人生。

——題記

自戰國時期以來,端午節的.風俗一直流傳至今,它裹挾着歷史的風塵走來,浸潤着現實的色彩前行。端午節,本身就是愛國教育的一筆財富。在這一天,我們吃糉子、賽龍舟、祭奠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這些傳統活動中,你是否聞到了那源遠流長而又奔流不息的中國味?

記得去年的端午節,我第一次親手包了一個糉子。清新的糉葉,潔白無瑕的糯米再加上笨拙不堪的我,便成了一個賣相不好卻意蘊深長的糉子。當時,我手握着三片糉葉,輕輕地握成一個錐狀,之後便小心翼翼地往裏面填着糯米,填滿後,我把糉葉慢慢地扣過去,爾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糉葉繞着糉子握了又握,再拿線艱難地捆上,於是一個糉子便完成了。我把它放入了冒着氤氳之氣的沸水中去,待它熟後,我拿起那帶着沸水餘溫而又散發着清香的糉子靜靜地開啟,輕輕地咬了一口,在口中輕輕地咀嚼着……口中是那一如往既的清香,可我彷彿又嚐到了那歷史的味道。那只有棕葉和糯米所包成的糉子,漸漸地俘獲了我的味蕾。留意着口中清香的同時,心底因懷念而泛起苦澀。

說到端午節,誰能不想到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國時期的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就這樣,帶着悲怨,一位愛國主義詩人投江自盡了。人們帶着無限的哀傷悲怨送走了這位偉大的詩人,並以此而設立了端午節。那時的端午節是悲傷的味道吧。

待口中的清香殆盡後,我忽然感覺到了屈原當時悲憤的心情,彷彿那一切,我早已洞悉、明瞭。手中糉子的寧靜淡泊,清新所致的溫文儒雅、剛正不阿和屈原彷彿也有幾分神似。中國歷史上的文化所凝結成的屈原的愛國精神,我們哪能不去學習、品味、深知、回味呢?屈原因對祖國的悲傷而投河,他也是一個大寫的“人”。他那份愛國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也激起了我的愛國情懷。他,使我再一個熱血澎湃,再一次爲之動容。

記憶中的端午節,給了我一次對兩千多年中國文化的深刻體驗,給了我一次對人生的認識,讓我難忘。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5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糉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爲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爲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河南省沁陽市,每年的這個時候,家鄉的人都要吃糉子、帶五色絲線、飲雄黃酒、插艾葉來紀念死去的屈原。

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吃糉子。端午節之後細菌多了,糉葉是有殺菌作用的,吃了防病。所以糉子花樣繁多:有蜜棗棕、紅豆棕、綠豆棕、黑米棕、糖棕……各具特色,其味各異。解開繩子,剝開糉葉時,那糉子裏藏着的蜜棗,真讓人口水一落千丈。鹹糉子裏白白的棕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似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香極了!

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的小孩子都帶五色絲線、飲雄黃酒,拴五色絲線,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爲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傳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爲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喝雄黃酒,傳說屈原投江之後,百姓爲了避免屈原屍體被江裏的魚龍所傷,便紛紛將糉子、鹹蛋投人江中餵魚龍。一個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人江裏,說要藥暈魚龍。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暈龍,龍鬚上還沾有一片衣襟。人們就將這條龍拉上岸,剝了皮,抽了筋,解除心頭之恨。然後將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不敢傷害似屈原一樣心靈純潔的孩子們。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精神的一種欽佩,歌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心裏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