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700字作文

《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

一件文物,經歷幾百乃至上千年,早已因爲時間而變得斑駁,感謝這些文物修復匠師們,讓我們看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文物原貌,讓我們還有機會看到這些代表着中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珍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的內容,歡迎大家檢視。

《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

篇一:

這幾天,故宮特別火,宮裏的人也特別火。

12.4,也就是昨天,從松江一路趕到人民廣場,到了大光明影院門口差點嚇死。領票的長隊已經從大廳裏七拐八繞,甩在南京西路上。一邊拍照發給小夥伴一邊排隊,心裏嘀咕:這也太火爆了。

這部大火的紀錄片,我其實兩個星期前纔開始刷。在B站刷比較火的正經片子,如《河西走廊》等,一週目非得屏蔽彈幕不可。沒有彈幕加成還能被圈粉的片子,那纔是好片子啊。

北京離自家很近,去故宮次數卻少。第一次留下印象的只有東西暖閣逼仄的空間,窗邊的大炕,珍寶館的點翠鳳冠,夕陽西下時樹影竹影在北風中颯颯作響,寒氣從地底下泛上來。

幾年之後看到紀錄片,才發現隔着紅牆,竟然有那麼多可愛的人和故事

與心裏想的一兩百人小聚的場面完全不同,偌大的放映廳坐滿了兩層人。電影結束之後是見面會,有人離場,我們匆忙跑到前面。

導演,B站的人,投資方的人,都來了,當然還有衆人的故宮男神王津師傅。王師傅還是像片子裏一樣,溫和地笑着。

看着臺上的他,我想起紀錄片裏的他。

一週目時關了彈幕,二週目才開啟。所以一週目時我並不知道“前方高能”“男神上線”的提醒。前半段沒怎麼特別注意王津師傅,他還不如陶瓷組王五勝給我的印象深。

但是看到他和亓昊楠一起去廈門,香港的鐘表收藏家拉着他展示自己的收藏。“你們故宮有這樣的懷錶嗎?”,“我這裏有幾個故宮沒有的,我就很開心了。”

王師傅全程一直很寬和溫厚地微笑,像對着一個有小脾氣的孩子。

“他收藏了一些還也不錯,比較早期的一小部分,可能就是想跟故宮的比試比試吧……但是故宮鐘錶,可以說在世界上,藏品或是件數,可能都是獨一無二的。”

他這段話的語氣並非不屑或者驕傲,而是非常平和內斂,不卑不亢,還有點面對鏡頭的靦腆,但整個人非常地淡然。那語氣,彷彿在談論明天是不是下雨。他還是微笑着的,很淡然的笑容,臉上歲月的痕跡都成了沉澱而不是衰老,像淺淡的水墨畫,有林下之風。

篇二:

我在故宮修文物,講述的是一羣專職修繕文物的匠師們在故宮修文物的日常。故事講述平靜而溫和,一共三集的紀錄片,大約3個小時就看完了,總覺得意猶未盡,不夠看。

第一集講述青銅器、宮廷鐘錶和陶瓷的修復故事,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寶鑲嵌、織繡的修復故事,第三集爲書畫的修復、臨摹和摹印。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唐代三彩馬,遼金木雕佛像,康熙皇帝60大壽的32扇屏風等,每一件出現在紀錄片裏的知名或者不知名的作品都凝聚了故宮匠師們的心血。觀衆平時只能遠觀的稀世珍寶,在這裏成爲這些匠師們每日捧在手心裏打磨的作品。

最讓我觸動的一幕是第一集中,一位修補陶瓷的.年輕女孩,踩着自行車在故宮裏騎行的場景,她說她最喜歡星期一的故宮博物院,因爲星期一閉館,騎行在沒有人的故宮中最爲愜意自在。紀錄片旁白講述道:“據說第一次享受這種待遇的人是末代皇帝溥儀……”這句話一出,心裏莫名的咯噔了一下,穿越百年的故宮,見證了多少歷史人物的遊走,經歷了多少輝煌與落寞的歷史時刻。故宮早已經不是一座建築,而是一種文化的承載。

在這裏工作,和在北京其他地方工作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宮門層層,阻擋了外界的喧囂,修補匠師們說他們能夠在文物修補中和古人對話,看到上一次修補這件文物的匠師的故事和性格。文物的修補講究的是修舊如舊,殘損的文物需要匠師們的一雙巧手拼接與復原,耐心與藝術想象力缺一不可。對自己的作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力求最大限度的還原文物的原本風貌,這樣的工匠精神在如今這個有些浮躁的社會裏顯得特別珍貴。

一件文物,經歷幾百乃至上千年,早已因爲時間而變得斑駁,感謝這些文物修復匠師們,讓我們看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文物原貌,讓我們還有機會看到這些代表着中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