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700字作文

精選描寫春節的作文700字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描寫春節的作文700字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描寫春節的作文700字四篇

描寫春節的作文700字 篇1

家中的那本日曆已經換新的了,大地亦開始回暖。終於,過年了!此時此刻,過年時的那些事兒也正如一幕幕戲劇逐一上演,到處都充滿了歡樂。

“柳綿鋪逕有人掃”——大掃除

“嘻唰唰,嘻唰唰”我們一家三口穿着清一色的圍裙,正熱火朝天的進行着大掃除。

老媽正在卸窗簾,只見她握住鉤子,輕輕一提,再用力一扯,那原本似一個頑固老頭的鉤子,立刻像一隻溫順的小貓被取了下來。很快,窗簾們便被塞進了洗衣機。然而,老爸的可沒那麼輕鬆——他要將所有的窗戶擦乾淨。只見老爸像一隻壁虎一樣貼在窗戶上,正專心致志地擦着。他先用溼毛巾在窗戶上抹一遍,再用廢舊報紙在窗戶上來回摩擦。一會兒,窗子們便煥然一新。我也不甘示弱,拿起了拖把。頓時,房間內響起了“大掃除三部曲”……

“御廚絡繹送八珍”——年夜飯

“哇,好棒啊!”一推酒店包廂的大門,我們就不約而同地驚歎起來。只見正中心的大圓桌上擺了十幾道精緻的冷菜,令人垂涎欲滴。圓桌的邊上圍着一圈明式的椅子,四周的牆上貼着印有龍的壁紙,就連餐具也是仿古的,頗有東方韻味。

待我們坐下後,便開始上菜了。第一道是燉鴨子,一隻完整的鴨子呆在一隻碩大的湯盆中,四周是漂着淡淡油花的鴨湯。它那鮮美的味道令大家讚不絕口。接下來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紅燒山羊肉,深褐色的羊肉周圍配上幾許紅色的辣椒與翠綠的小蔥,不時散發出誘人的香味。表妹看得眼睛都發直了,夾了一塊又一塊,狼吞虎嚥的同時連道:“好吃!”。她那模樣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之後的菜更加美味,有新鮮可口的炭烤八爪魚,有金黃鬆軟的蠣蚜餅,還有肉質肥美的清蒸甲魚……伴着酒杯清脆的碰撞聲,聲聲祝福在除夕送出,陣陣歡笑在新春迴盪。

“火樹銀花不夜天”——放爆竹

午夜的鐘聲在一片歡騰中響起了第十二下,我們歡呼着,衝到樓下去放爆竹。

我迫不及待地拿了根“節節高”,準備自己點燃。我向爺爺借了根點燃的香菸,小心翼翼湊到導火線上。很快,有小小的火星冒了出來,我連忙縮回手,將它高高地略微傾斜地。“啪”,第一個金色的火球在空中炸開,我欣喜地叫了起來。這時,表妹像一個小仙子一樣蹦了過來,手裏舞了兩根“天女散花”,臉上綻開了甜甜的笑容。與此同時,天空中也綻放着大人們的“傑作”,好一個“火樹銀花不夜天”啊!

不知不覺中,光陰似箭,當我們沉浸在歡樂中時,猛然發現年就要過完了。讓我們靜下心來,回味過年那些事兒,一起擁抱新的一年吧!

描寫春節的作文700字 篇2

今年春節,我家來了一位客人,她是我阿姨女兒,叫阿琪,我習慣地叫她做琪表姐。琪表姐是從廣西壯族自治區來的,一身樸素的裝束,一頭烏黑的短髮,大概是因爲她是鄉下孩子的緣故吧,她的眼睛好像對任何事情都充滿疑問。

農曆大年初一早上,媽媽叫我帶琪表姐出去走走,我非常樂意。於是,我和琪表姐手拖着手,在大街上逛着。我們看到許多新春的小玩意和一盆盆美麗的春花。我們邊走邊完,有說有笑的。我感覺到琪表臉上的笑容洋溢着比平常人的歡樂和幸福。

我們走進一間精品店,看見一個漂亮的音樂盒,忽然聽見琪表姐那濃厚的廣西口音:“妹子,你快過來,瞧,這是什麼?怎麼這麼有趣!”我走到她身旁,看了看,給她介紹道:“這是‘蜜蜂罐’。”“‘錢罐’,那裏面有錢嗎?”聽到琪表姐這一問,周圍的人都笑了起來,我費了很大勁纔沒有笑出來,接着,我對琪表姐說:“這裏面當然沒有錢啦,它是用來儲錢幣的。現在過年了,孩子們爲了防止自己亂花錢,就買這個。你老家沒這東西嗎?”琪表姐搖搖頭,有點失落地說:“那地方很窮,即使有也買不起……”說到這裏,琪表姐好像不想說下去了。我恨自己說話沒有顧及別人的感受,弄得現在不知如何是好。一陣沉默之後,爲了解圍,我說:“琪表姐,快吃飯了,我們回去吧。”琪表姐點了點頭。我方纔鬆了一口氣。

回到家,媽媽已經把飯菜做好了。有香噴噴的白米飯,有綠油油的菜,有令人垂涎欲滴的雞肉等等,可豐富了!起筷了,我以爲琪表姐首先會夾起雞肉來吃,誰知她的筷子卻夾住了一塊肥膩的豬肉,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她擡起頭,發現我在看着她,覺得有點尷尬,便說:“你也吃吧!挺好吃的!”爲了應付,我只好苦嚥下一塊。後來,我聽媽媽說,琪表姐那裏一年也吃不上幾餐肉。難怪她那麼喜歡吃豬肉。

晚上,我和琪表姐一塊兒睡。在房裏,琪表姐高興地對我說:“妹子,我收到了你媽給我的50塊壓歲錢,第一次收到這麼多的壓歲錢,好興奮哦!”說完,她笑了起來。

從琪表姐的一舉一動中,可以折射出許許多多貧苦孩子的艱苦生活。他們過年只能普普通通地渡過,不像我們這些城市孩子那樣,過大年就去旅遊,收上上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壓歲錢……唉!還有什麼形容詞比“天淵之別”這個詞來比喻兩種生活之間的關係更合適呢!

該睡覺了,我躺在牀上,望着窗外清朗的天空上掛着的月亮和羣星,想:如果城市孩子還不發奮學習,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那活着還有意義嗎?倒不如把你的幸福讓給那些貧苦的孩子,免得浪費了上帝的.賜予。

描寫春節的作文700字 篇3

一年一渡的新春佳節到來了,但令我最難忘的還是那洋溢着濃濃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除夕,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每到這一天,遠方的親人都要回到家裏與親人團聚,吃上一餐團年飯,表示一家人永遠團團圓圓,相親相愛,幸福美滿。

晚上,我吃過年夜飯,全家人都一起觀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12點的鐘聲敲響了忽然,“噼裏啪啦”的一聲鞭炮聲印入耳簾,我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煙花的聲音彼伏着,像是在與過去的一年告別。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了窗前,最值得引人注目的,還是那“非花卻比花甚之”的煙花了。十幾支菸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噴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綻放。赤橙黃綠青藍紫,樣樣俱全,奼紫嫣紅,把夜空裝點得美麗、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晝。“通!”地面上又升起個通體發紅的大火球。它飛到半空,“啪”的一聲,化作千萬顆小火星飛濺開來,拖着長長的、閃光的尾巴緩緩落下,好似翩飛的蝴蝶,從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風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個調皮鬼,給它們塗上七彩的顏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顆顆發亮,五顏六色的火焰拖着長長的尾巴,爭先恐後,前仆後繼地躥上夜空;瞧!那邊升出了“天女散花”,這裏出現了“孔雀開屏”!哇!再瞧瞧那裏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頓時成了“花”園,“花”的海洋,璀燦奪目,火樹銀花,多美呀!多麼熱鬧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隨着一聲聲清脆的響聲,那漂亮的煙花託着一條美麗的長尾巴,在天空中劃下一道道拱們之後,“閃亮登場”了。煙花五彩繽紛,爭奇鬥豔,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美麗的大花園!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羣羣衝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來;有的像秋菊、月季,萬紫千紅,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竄上天空,剎那間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頓時像炸開了鍋似的,沸騰不已。那各種各樣的喜慶聲連成一片,好似響徹雲霄的交響樂。真是動聽極了!鞭炮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響聲在天空中迴盪。炮仗、鞭炮雙管齊下,一個個直衝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這邊的聲音弱了,那邊的又起來了,聲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鞭炮聲、炮仗聲匯成一股歡快和諧的交響樂,爲這無邊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耀眼的禮花在空中閃爍,鞭炮聲聲震耳欲聾,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那五彩繽紛的煙花映紅了大地,映紅了天空,這絢麗的色彩,不正象徵着我們祖國的錦繡前程嗎 ?

描寫春節的作文700字 篇4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裏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是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爲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爲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很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非常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啓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非常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爲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爲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之後,忍不住帶着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夠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爲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之後,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知道之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爲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後來爲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爲“萬年曆”封萬年爲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爲了紀念萬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