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700字作文

實用的端午節的作文700字集合五篇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1

五月五,午端陽,

實用的端午節的作文700字集合五篇

家家戶戶插艾忙。

把艾插在門外邊,

驅蟲辟邪又吉祥。

這是一首小時經常唱的兒歌,每每到端午節時就想起來,勾起我濃濃的思鄉之情。

早上,還沒起牀,濃濃的艾香便沁滿我的心扉。早起買菜的妻今天買了兩把艾放在店裏,說等會掛在門口,端午節快到了。

時間飛快,恍惚間已到端午節,記得過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邊,割一大捆野艾迴來,插在大門兩旁。說能辟邪,也是風俗。

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籍記載爲“止血要藥”,又是婦科常用藥。在農村,很普遍,它生長在田間地頭,喜陰好水繁殖力特強。每年開春後,它就拱土出芽,白白的,毛毛的黃嫩。由於艾有濃烈的香味,酷似中草藥味,所以,兔也不聞,羊也不吃,牛也不啃,經過,春風春雨的滋潤,長的很快,到了五月前後,都有一米多高。端午節一到,家家都在自家的地頭,荒草地裏,割一大捆回家,掛在大門口。碰到誰家結婚辦喜事,濃綠豔活的野艾,襯托着大門兩旁的大紅喜字,煞是好看。

過了三、五天,艾已半乾後,細心的主婦們把艾取下,放在屋檐下風乾,收藏好,早晚能用着的時候,找出來用。藥販來收購時賣點錢花。要是跌打崴腳,用艾泡水燙燙,第二天腳就好了。在那個沒有蚊香的年代裏,點燃幹艾葉,來驅蚊子,效果很好,很芳香,總能讓人甜甜的入夢。

遙想老家的溝邊地頭,那一片片,一叢叢,茂盛的野艾,不用耕種,不用澆水,不用噴藥,不用施肥,默默無聞的成長,雖沒有嬌豔的花朵,香甜的果實。但它能給人們帶來很多好用途。那一抹濃綠隨風搖擺的野艾,在田野裏,在陽光下,也算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搖曳在眼前。

雖然,端午節那天,我們有吃糉子,吃雞蛋,賽龍舟等風俗,但都遠不及家家大門兩旁插艾,那樣必不可少。端午節那幾天,整個村子到處瀰漫着艾的清香。

離家外出打拼很多年了,每到端午節時,濃濃的艾香便勾起我想家的念頭。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一草一木,家鄉的親人,又都縈繞在我的眼前。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2

端午節前一天晚上,我和媽媽匆匆地趕回外婆家。第二天一大早,外婆卻不見了,我們都不知道她到哪裏去了?大約十點左右,外婆滿面春風地回來,手裏拿着一大把艾葉條和幾隻青色的鴨蛋。我立刻開始幻想端午節的午餐——紅燒蛋艾葉?艾葉炒蛋?……

我連忙向媽媽打聽,原來外婆要做“艾葉蛋”。這是端午節蕭山的風俗之一,據說吃了端午節的“艾葉蛋”,整個夏天都不會長痱子!只見外婆用左手從艾葉條上拔下很多艾葉,仔細地在手掌上鋪開呈毛毯狀,然後用右手拿出一隻鴨蛋放到鋪開的艾葉中間,小心地包好,又一絲不苟地檢查有沒有露出蛋殼。接着,外婆變出了一卷線,一圈接着一圈地纏繞,把艾葉緊緊地綁在蛋上,不一會兒一個綠色的“艾葉糉”完工啦!

我的好奇心不小心跑了出來!我在外婆邊上蠢蠢欲動。外婆彷彿看出我心思似的,笑眯眯地遞給我一把艾葉條。我學着外婆的樣子,笨手笨腳地拔艾葉,有的葉子只有一半,有的帶着枯莖,艾葉在我手裏變得亂七八糟。好不容易把艾葉整理好,麻煩又來了——我的手太小,怎麼才能讓艾葉聽話地裹住鴨蛋呢?我小心翼翼地把艾葉撥開,輕輕地放上鴨蛋,迅速地合攏手掌。心裏一陣狂喜!剛想向媽媽“吹牛”,就發現——蛋殼露出來了!經過幾分鐘的“手搏戰”,我總算讓調皮的鴨蛋乖乖地躺在艾葉窩裏了。我飛快地拉線、繞線,把艾葉蛋裹得比五花大綁的糉子還要結實。心想:看你還不給我好好地躺在艾葉窩裏!

過了一會兒,所有的鴨蛋都成功變身——“艾葉蛋”。外婆拿出了一口大鐵鍋,在鍋底鋪上一層煤灰,把所有的“艾葉蛋”放入鍋中,上面又蓋上木屑,點上火開始煨蛋。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鍋裏飄出了一陣又一陣的艾葉和蛋混合的香味,惹得我口水流成了小溪。幾小時過去了,終於可以吃了!我小心地剝開已經烤焦的艾葉,露出了印滿艾葉花紋的鴨蛋,一陣蛋香撲鼻而來。我輕輕地敲碎蛋殼,慢慢地剝出嫩嫩的蛋白,“啊嗚”一大口,我滿嘴蛋沫,開心地大嚼,好香的蛋!濃濃的蛋香裏,我彷彿看見了外婆慈祥的笑容……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3

不知不覺中,又到了糉子飄香的端午節!走在街上,看着種類繁多,各式各樣的糉子,心裏卻更懷念小時候外婆包的糉子。

記得小時候,經濟條件不如現在好。所以每年的端午節,中秋節這類凡是和吃有關的節日,我都特別喜歡。

端午節前夕,外婆就會去家門旁邊的山坡上割棕葉。棕葉矮矮的,一叢一叢密密的長在山坡上。外婆會把大的無洞的割下來放在井邊,打上井水一片一片的清洗乾淨。帶回家後再把棕葉的頭一束一束的捆起來,倒掛着晾乾備用。接下來就是準備糉米。那時候只有兩種口味的糉子,一是甜的,一是鹹的。甜的就是洗淨的糯米,什麼作料也不要;鹹的就是在糯米里加上一些赤小豆和鹽,攪拌均勻即可。做完這些,就只欠東風了。這東風是什麼?就是我外婆的那雙巧手。只見她手拿一片糉葉,像變魔術一般,手指快速的一動,糉葉轉眼就變成了一個小漏斗形狀(漏斗下面是封口的),接着用勺子往這個小鬥裏裝糯米。裝的和漏斗口差不多一樣平的時候,再用筷子在糯米里面戳幾下。接着把剩餘部份的糉葉往漏斗口拉過來,給它蓋上蓋,再把鬥口兩邊多餘的糉葉往內一折,分別捏在左右兩邊。一個小巧玲瓏的四角糉子就誕生了。接着嘴裏咬住線頭的一邊,用拇指捏着線頭的另一邊,往糉身上那麼一繞,牢牢的就把衣服給糉子穿好了。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會用無限崇拜的目光看着外婆。心裏更是躍躍欲試,恨不得那個可愛的糉子立馬能從我的手中變出來。可是無論我如何求學上進,這糉子還是包的搖搖欲墜,有的甚至還少了一個角。然而外婆是那麼的慈祥和溫暖,每當這個時候,她總會用溫暖的目光看看我,再看看我的糉子。讓我一下從挫折沮喪中蹦到快樂的天堂。糯米和糉葉就在這樣幸福的時光中變成了一個個小糉子,並被我前仆後繼的扔進了開水鍋裏接受它的洗禮。不一會兒,糉香滿屋。我愛吃甜的,每當此時,外婆會先剝一個白米糉,澆上她自己弄的釅釅的紅糖,一個香噴噴的甜糉子就端到了我的面前,咬上一口,又香又甜。那一刻的那一種滋味,已經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多年以後,外婆已經不在了,街上的糉子種類也越來越多了。然而,我卻再也吃不到那種美好的味道了。

又是一年端午節,外婆,我又想念您的糉子了!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4

離端午節還有兩天了,富貴村的人們都在忙碌着。

這富貴村,雖然名爲富貴,但其實是一片山坳坳裏的窮鄉僻壤,偶爾飛出一兩個金鳳凰,蕭順就是一個。去年剛剛醫科大學畢業的他正在城裏醫院裏履行着天職。家裏有一老母,還有一個快要生娃的童養媳,她們並不知道蕭順的工作單位在哪裏,因爲這山村實在太閉塞了,惟一與外界的聯繫就是那一月纔來一次的郵差。

往年,蕭順都會在端午節前一個月寄信回家,這樣,婆媳們就會在端午節前收到他的信,爲他將要回家作準備。可是今年有些反常,離端午節只有兩天了,他的.信還沒到。婆媳倆倒沒怎麼擔心,心想也許他忙,就忘了寫信,反正過節一定會回來,按往年一樣準備就是了。

端午節轉眼就到了,村長按慣例用挨家挨戶集來的錢買了一串火紅的鞭炮,放得震天響。按他們那裏的習俗,每戶的男丁都要跪在離鞭炮4米的圈子裏,然後祈福。可人們發現,蕭順沒來,於是村長又派人去請。然後,全村的男丁都知道了,蕭順沒回來,然後,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蕭順端午節沒回家!

在這個沒有什麼新聞的窮山村裏,女人們開始用她們獨特的傳播方式,生動地演繹着這個號外。真是團結力量大,現在村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蕭順這個假冒的孝子,拋妻棄子,在城裏一個人風流快活,還了一個小老婆。

蕭家婆媳整日閉門不出,媳婦本來挺相信丈夫的,可聽傳言說得那麼有板有眼,就挺着個大肚子,整日以淚洗面。她將信將疑,只有蕭順的媽始終堅信兒子不會如此,她始終以堅定的口吻勸慰媳婦:順子不會的,他不會的!

一日,婆婆聽到門外又有村婦在談論自己的兒子,她不顧媳婦的勸阻,毅然拄着柺杖,一步步挪到門口,開啟門,只說了一句話:順子不會的,不會的!話音未落,蕭順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來,奮戰在非典一線的蕭順剛剛結束任務,又在賓館被隔離了一個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趕,所以耽擱了。

於是,女人們開始說:蕭順真孝順!

媳婦開始說: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說:他不會做那種事!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至,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年端午節正值上海世博會舉辦,又逢高考結束、南非世界盃開賽。所以可以說,今年的端午節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媽媽說:“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節日。

包糉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糉葉,用水少泡着,洗乾淨碼好。糉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着蒸籠轉,等待糉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唸書才知道,包糉子的習俗和我國曆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羣衆爲了不讓水裏的魚咬着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糉子,扔到水裏。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是,爲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來有了更爲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裏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着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