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700字作文

關於寫端午節的作文700字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端午節的作文700字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寫端午節的作文700字5篇

寫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1

今天是端午節,大傢伙都在家裏忙着過端午節。我們姊妹幾個也聚在母親家過節吃飯。想起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情形,大家七嘴八舌說起來。小妹嘴快,先說起來了,還是小時候過端午節熱鬧,一個禮拜前就有過節的氣氛了。那時候農村交通不太發達,好多小商小販就來村裏賣紅棗和糯米,天天上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看家裏買了紅棗和糯米沒有。買了多少,好第二天上學去給別的同學炫耀,糉葉皮是不用買的,我們那有個蘆韋塘,勤快的人還可以打上賣給販子,過端午節的錢就有了。

那時我們那很少包糉子的,都是蒸年糕的。端午節前一天下午,家家戶戶就開始煮糉葉皮,泡糯米,洗紅棗。到了天快黑,大人就開始包年糕了。我們就在旁邊湊熱鬧,吃紅棗。蒸年糕也是個技術活,包好了年糕在水裏煮一晚上,也不會散開,端午節早上開啟年糕津津的,包不好的,煮到半晚就會散開,端午節就沒的吃的了。不過我們從來都不擔心,母親包的年糕是村裏有名的,又好吃又瓷實。

年糕包好了,要開始煮年糕了,說包年糕是技術活,煮年糕可是件累人的活,從晚上差不多十點開始,要煮到半個夜四五點,那時都是加柴火煮的。家家戶戶爲了煮年糕,都早早挖好了大樹根,曬乾劈好,放一次柴火差不多可以燒一個小時。到了端午節的早晨,等我們起來,母親已經炸好了油餅,從田埂上?回了艾葉。院子也掃的乾乾淨淨。

看到我們起來了,母親就用油餅包上一大塊年糕給我們吃,黃燦爛的油艾葉插在大門口,這陣各家各戶人差不多都出來了,小孩子都拿着父母前面買好五彩絲線開始編五彩繩,老人說是“長命縷”,拴在各自的手腕和腳?,誰的漂亮就說誰可以長命百歲。

家裏有出嫁一兩年的女兒今天和新女婿要回孃家來,沒小孩的孃家還有小弟弟妹妹的,姐姐都會做好香囊給弟妹,傳說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巾,清香四溢,再以五香絲絃扣成索,做成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的香囊。女兒有小孩的,孃家媽媽早就坐好了蛤蟆鞋,名字不好聽,做的卻很非常精緻,鞋面是黑金絲絨的,紅布包邊,鞋前面繡着一隻栩栩如生的蛤蟆,鼓的眼睛,五彩絲線做的腿,也是取避邪驅瘟之意。

現在過端午節了已經成了大家放假休息的節日了,條件好的就出去旅遊去了,沒時間的就大傢伙聚在一起吃飯,就算過端午節了。小時候的熱鬧是一去不返了。

小妹一口氣把花說完了,大家也陷入沉思,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買什麼都可以買到,小時候過節的那種期盼,那份發自內心的悅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寫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2

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着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寫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3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裏,節日的牽掛與思念已經成爲一種文化,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裏!花剛開過,一片片翠綠毫不吝嗇的隨處蔓延,越描越濃。不經意間,悠悠飄來一縷淡淡的馨香,聳眉貪婪地吸允,好熟悉的糉葉清香。淡淡的糉葉和艾蒿的清香,依然令人浮想聯翩。

今年的端午節我來到了鄉下的姥姥家在放假的那一天晚上我到了姥姥家她正在包糉子,媽媽和我也來幫忙姥姥說包糉子首先要有箬葉,箬葉到冊上採的才新鮮,可這裏沒有,只好去街上買。街邊有好多好多箬葉,在我的眼裏,它們長的都一樣,綠色的,長長的葉子,可是包糉子得新鮮的箬葉纔好,我經過精挑細選,才選好了要包糉子的箬葉,箬葉買回家後,還得用剪子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裏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餡料媽媽買的是肉。

肉買好米買好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姥姥”這陣東風了!姥姥包糉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一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接着纔可以包,姥姥把箬葉折成三角形,留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接着又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姥姥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米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後,我望着一個個糉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姥姥快點蒸幾個,可姥姥說,一時半會兒也蒸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是流口水,又怎麼肯出去呢?但是姥姥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捨的離開。過了一會兒,我懷着滿腔喜悅回家了,早說垂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的跑回家了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着香氣和熱氣的糉子,也不管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糉子揚到這隻手,一下子把糉子又拋到那隻手,一下子又那隻手撓撓,便把它放在碗裏,用小刀將糉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咬了一口,回味無窮!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是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不會變,也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的流傳下去,越來越盛……

寫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4

我從小就愛吃外婆用糯米做的各式小吃:糯米飯、糯米餈、糉子……總之,只要是外婆做的我都愛吃。其中,我對外婆做的糉子情有獨鍾。

在我的家鄉,糉子一般分兩種:一種是深綠色的葦葉中包着雪白的糯米,餡兒是肥豬肉、芝麻、花生等,吃起來黏而不沾牙,肉香撲鼻;另一種比較特別,也是我的最愛,不知外婆用什麼方法使裏面的糯米變成了棕色,餡兒可以隨便加自己喜愛的,可以醮糖或醋吃。外婆稱它爲鹼水t。

每逢端午節或者在廣州的姨媽回來探親時,外婆就會馬不停蹄地準備包糉子的材料:葦葉、糯米、餡料等。一大早,外婆就帶着我去摘葦葉,新鮮的葦葉上還掛着晶瑩剔透的露珠呢。十多斤葦葉被外婆一張張洗乾淨,用開水煮軟後,整齊地晾在一旁。而包糉子的糯米是外婆親手栽種的,她說自己種的糯米做糉子纔夠黏,纔夠香。餡兒有花生米、綠豆、紅豆、芝麻……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外婆昨晚經過民主“投票”,才準備這些餡兒的。我最佩服她有滿足我們不同口味的能耐。

包糉子前,外婆一個人包攬所有的準備工作:洗糉葉、洗糯米、剁餡、炒餡……從不用別人插手。外婆在廚房一個人忙前忙後,一會兒工夫,屋子裏便瀰漫着糉子餡料的濃濃香味。

“包糉子!”外婆、姨媽、媽媽、舅母等圍着一盤熱騰騰的冒着香氣的餡料,開始包糉子,嘴上還不停地談孩子,說趣聞。說一回笑一陣,這時笑得最開心的是――累得滿頭大汗的外婆。外公去世得早,外婆含辛茹苦把四個兒女拉扯大。如今,兒女們各奔東西,工作繁忙,幾乎沒時間回家看看,現在能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外婆能不高興嗎?

我也湊過去學着外婆的樣子,拿起葦葉圍成一個“小船”,輕輕鋪上一層泡得潔白的糯米,用手指在糯米牀中間挖一條長溝,在溝裏放上一條亮晶晶的肥豬肉,撒上一些自己愛吃的豆子,再蓋上一層糯米把它們藏起來,然後小心地給糉子穿上綠衣裳,用力縛上長腰帶。這樣,一條有款有型的`糉子便誕生了。我還特意給它留下一條“長尾巴”作記號,等煮熟後好好享受自己的傑作。

外婆又一陣忙碌之後,桌子上就擺滿了香噴噴的糉子。一家老小或是狼吞虎嚥,或是細嚼慢嚥,不時對外婆的手藝嘖嘖稱讚。外婆笑得合不攏嘴,在一邊忙着給將要回家的兒女摘青菜、裝糉子。她說:“你們大城市裏,哪能常吃到家裏這麼正宗的糉子?……”

我突然明白了:外婆所包的糉子如此美味,是因爲裏面浸透了外婆對兒女的濃濃的愛。

寫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5

“糉子香,香廚房。

艾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裏,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糉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

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了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着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擡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糉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着糉子,是否能吃出糉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着籠罩着的濛濛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着人們太多的慾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糉子,而糉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製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麼嗎?我們似乎也缺少了一些快樂,也缺少了一些嚮往,也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