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600字作文

2016年清明節有感徵文60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每到清明節時,天空都會飄起濛濛細雨。下面小編整理的清明節有感徵文,歡迎大家參考!
 

2016年清明節有感徵文600字

【清明節有感_範文1】

星期六,舅舅一家開車帶上我和外婆,一起去參觀汀泗橋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先烈們的陵園。

我們從山腳下,沿着大理石的臺階,帶着莊嚴的心情來到烈士墓前,緬懷曾經爲了祖國、爲了人民英勇奮戰、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革命先烈。烈士公園是那麼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麼挺拔、青翠。

我和小宇弟弟手拿白色和黃色的野花,、它帶着我對革命先烈的真誠敬意。我把它放在墓碑前,願這些烈士們的英靈安息。站在墓前,當年戰鬥的情景就浮現在眼前:國民革命第四軍跟吳佩孚的北洋軍戰鬥得十分激烈;敵方傷亡280人,被俘2400人。革命軍在這次戰鬥戰鬥中犧牲了將士134人,汀泗橋的河水都染紅了,很長時間空氣中都瀰漫着血腥味。汀泗橋戰役是北伐戰爭3個主要戰役的第1個戰役和關鍵戰役,爲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它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加速了中國革命進程,爲在武漢建立國民政府打下了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時,我想它們不僅是一尊墓碑,它更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它應該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我爲偉大的祖國和人民擁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自豪!

烈士們,您的精神將永垂不朽,將永遠地刻在世代人民的心中,因爲有了你們的犧牲,纔有我們的和平幸福,緬懷革命先烈,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先輩用汗水與鮮血換來的,他們所付出的艱辛是我們所不能體會的,我們應該學習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淚”的精神,現在雖是21世紀,但我們仍要弘揚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爲她發奮努力,爲她增光,爲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吧。

清明祭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到清明節,今年的清明節正是應了這首詩的意境,一連幾天幾乎都在下雨。我們帶着雨傘、供品、蠟燭、長香等物品去爺爺奶奶的墳前祭拜。爺爺奶奶的墳葬在半山公墓。...

今天是星期六,爺爺一大早就到我家準備今天掃墓用的東西。在我的家鄉,清明節掃墓都會提早一至兩個星期,雖然我不知道這是爲什麼,但每年只有快到清明節,我們全家就要帶上紙錢、鞭炮、香,還有一些祭拜的肉、筍、糕點去祖先的墳前祭拜。

有句古詩說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生動地描寫了清明時節的景象。清明是每個人祭掃親人的日子。然而,我們的親人是誰呢?就是那些爲國捐軀的烈士們。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爲期,戴柳爲號”。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爲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提起清明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上墳掃墓,一臉悲哀。但民俗學者稱,古代的清明節,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傷,更有萬衆踏青、郊遊、戴柳、鬥雞等種種歡樂。可以說既是斷魂之日,也是快樂嬉戲之日。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爲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爲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着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向先人祭拜。

【清明節有感_範文2】

今天就是清明節了,每逢清明節我就會想起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大家是否去掃過墓呢?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們今天回老家拜山,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爲爸爸媽媽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纔有了這一次機會。我們回到老家,吃完午飯,便向山出發了。

火辣的太陽曬的我們又增加了一點疲倦,好不容易我們來到山頂,我就拿起掃帚掃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葉,看着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親人和我一起度過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但是我不一會我就掃好了,每次祭祖時,我們都會想起爲他們燒一些紙錢、放置一束鮮花。說着我就拿了夥計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媽媽卻有點難過的爲他少了一些紙錢。。爺爺把一些雞肉、美酒和水果擺在墓前,祝願他們能在天堂的那一邊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爲了我祝福他們,我們便跪了下來,好想在爲祖宗守靈,願他們能保佑我們幸福平安、生體健康。祭拜完後,爸爸小心翼翼地拿着火機點燃鞭炮,放完後就走了。

我臨走時,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墳墓,擦乾了眼眶的淚水,隨着下山了。心裏怎麼感覺在百爪心撓?但我也許願祖宗能在天堂過上和我一樣的生活——快樂。透過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來祖宗在天堂的那一邊也應該有一個舒適而又溫暖的“家”。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生命的點點滴滴,生命不是遊戲,那麼大家在清明節有木有拜過山呢?

【清明節有感_範文3】

清明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在我的記憶裏,清明節充斥着擾人的鞭炮,紛飛的紙灰,天地間彷彿混混濁濁、充滿着不見天日的戾氣。今年的清明節也不例外。

一陣擾人的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我皺着眉頭,舉目遠眺窗外,才知道今天是清明節。我迅速洗漱完畢,帶着紙錢、香燭、鞭炮,領着妻小一起去祭祖。一路上,我看見人們或興高采烈,或嬉笑打鬧,或神色匆匆,就是沒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愁緒。我覺得他們更像是在過春節,如此的畫面我彷彿已感到有些異樣。不過,偶爾會有一兩個神色憂鬱的人路過,讓人多少有些欣慰:嫋嫋的青煙孤獨而又彷徨的在天地間飛翔,雨很給面子的下了起來,倉皇失措的路人忙着找避雨所。我們一行四人在雨住之後來到墓地也照例燒紙錢,放鞭炮,點香燭。

一路上,我睹物釋懷,不禁浮想聯翩。都已經是21世紀了,還用得着這樣嗎?現在不是提倡低碳生活嗎?我們的清明節非這樣過不可嗎?清明節不該是一個清清淨淨,懷戀先祖的日子嗎?我們可以過得不那麼喧鬧嗎?

其實,我們每次不用那麼大肆張揚,我們只要懷着感恩的心,踏着泥濘的小路走到祖墳前,輕輕的向他們傾訴自己心中的哀思。或採上一兩朵美麗又帶有芳香的鮮花放在墳前,讓芳香的鮮花陪伴長眠地下的3逝者,那不會費太多的金錢,也留給逝者一個乾淨清爽的環境。我們完全可以過得如此綠色。

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我知道:

一、噪音擾民。清明節放鞭炮,鞭炮聲不絕於耳。年紀大的老人,或心臟病患者或膽小的孩子,可能會被嚇着,那可真是罪過,罪過。

二、污染空氣。燃放的紙錢中帶有二氧化碳,點燃的鞭炮中有硫磺等這些都是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本來嘛,我們環境已經夠壞的了,如果再這樣,這不是促進環境的惡化嘛。

三、影響不好。在我們看來是祭祖,可更像是在搞迷信活動,你瞧嘛,給死人燒紙錢。死人能收到,能用嗎?這不是迷信的心理嗎?

四、浪費金錢。太浪費金錢了,不是嗎?雖然是小小的幾塊,幾十塊,更甚者是幾百塊。你加起來算算,一年三次(還有一次陰曆十月一和一次過年嘛)一次就算你五十嘛,一年就一百五;兩年就三百,五十年就將近一萬塊,一萬塊,可以買好多東西了,並且每個家庭的費用加起來,可以促成一個億萬富翁了。

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既緬懷先烈,又不污染環境。兩全其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