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900字作文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彙編八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900字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彙編八篇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1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於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裏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譁!那裏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泄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裏特別高興,盡情地品賞着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吃完晚飯,我們就到海濱泳場看花燈。這時,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氣特別好,九點十五分,我們來到目的地時,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遊人如織了。我們沿着沙灘一邊觀賞一邊向前走。走進大門,“奇燈異彩耀水灣,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對聯則提醒遊人千萬不要忘記了在此賞月的大好時光。進入泳場,只見偌大的泳場裏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奇燈異彩。遊人的歡歌笑語此起彼伏。沙灘上三五成羣的珠海人擺開鍋碗瓢盆,搞起燒烤;有的在沙灘上鋪開塑料紙,放上月餅、飲料等等,圍在一起,對月舉杯;有的人還手拉手跳起舞;熱鬧無比。

今天晚上的花燈令我大飽眼福,真是流漣忘返。當我們懷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圓圓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們的後面。

吃了晚飯,丁零零,電話鈴響了,原來是爸爸要帶我去看煙火。我聽了真是興奮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間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陽臺上去看月亮,因爲今天多雲,無數顆繁星全都躲在雲層裏,一輪圓月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泄的清流,注滿大地。

爸爸的摩托車聲從窗外傳來,他大聲地喊道:“儷儷,快點下來,再多穿點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樓,車“嘟”地一聲離開了家。一路上,涼風陣陣,開始覺得蠻舒服,漸漸的,感覺有點冷,讓我嚐到秋風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時,前面的汽車、自行車都堵住了,我們的車只能停停開開,開開停停,慢得像龜爬。我心裏真着急,眼看着前邊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開不快,可能是全嘉興的人都想辦法跑出來了,想看看這難得一見的美妙煙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揮下,我們停了車,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天上的圓月跟隨着我,今晚是團圓的日子,月色是多麼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聲,禮花像流星一樣出現了。紅的,藍的,紫的……五彩繽紛,萬紫千紅。“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聲一片連一片,使人忘記了白天的疲勞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煙花連續綻放了近30分鐘,一會兒如天女散花,一會兒又有繁花似錦的“菊花”佈滿夜空,一會兒晶瑩透亮的“星星”向你撲來,一會兒又見“五彩蘑菇雲”向上升騰……

煙花晚會結束了,人們陸續回家,我緊緊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着中秋的涼風,回家了。天上的明月還是那麼圓,那麼亮……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2

天幕上鑲着一輪圓月,墨藍色的背景將明月襯托得愈發皎潔明亮。小區的樹叢上,拱橋上,無不繞着五光十色的彩燈,閃閃爍爍,流光溢彩,嘿!遠遠看去三角形狀的一棵棵樹真像一卷卷五顏六色的冰激凌!在夏日氣息氾濫悶熱的初秋裏,在39°C的蒸籠裏,捧着草莓甜筒真是一種享受……正當我浮想聯翩之際,叮叮噹噹的音樂硬生生地把我從甜筒的世界拽了回來,怎麼這麼熱鬧?哦,今天是中秋佳節,可以DIY中秋的小特色——月餅了!

綠樹掩映的小花園裏,已經掛上了墨綠色的幕布,淡淡的桂香,行雲流水的字:花好月圓,中秋佳節DIY月餅大賽。桌臺上擺滿了製作月餅的材料,模具,甜甜的香味擴散着,讓我有種想衝上去抓一個蜜桃餡兒吞下去的衝動。廚師正手拿蛋黃餡,親自示範,嘿,我也要學學!無奈我人小,愣是擠不進裏三層外三層的人羣裏,在“人羣警戒線”外看吧,人高馬大的看客們擠得嚴嚴實實,隙縫不留,我撇撇嘴:看來待會兒只能“發揮想象力”了。雖然是這樣,但我仍對那蜜桃餡兒想入非非,躍躍欲試。

主持人柔美的聲音終於響起,我迫不及待第一個衝上去。看到混在一起的餡兒和皮,我懵了:糟了,這黏黏軟軟的東西怎麼才能弄成月餅?依稀記得主持人說過“黃色是皮,透明的是餡兒”我小心翼翼的把粘在一起的餡皮一拉,分開來。蛋黃似的皮被我揉揉搓搓,終於成了一個球形,我使勁用麪杖一碾,球兒乖乖變成了扁扁平平的橢圓“披薩”,下一步幹嘛?我猶豫着左顧右盼,發現大家都將月餅雛形裝進各種模子裏,“嘩啦”推出來,一個標準的、刻有花紋的月餅就成型了——大家都這麼做,千篇一律,多沒意思!我得來點兒小創意!我思索着,不經意間瞟見墨綠色葉盤似的幕上那個銀白色的“花好月圓”——對了!符合主題,就把月餅做成花型吧!我拿着牙籤細細地在鋪平的皮上划着,很快,五瓣花做好了,該裝餡兒了!半透明的橙色蜜桃餡兒被我壓的平平的,又有那麼點兒突起,很像凸凹的小山坡,我輕輕地將餡捅進殼裏,封好,又照葫蘆畫瓢,在月餅面上亂刻一氣,勉勉強強像是月餅的圖案,又是五瓣花的蕊。我用牙籤勾出邊紋,完成了!打量打量,還算是有棱有角,有點兒新意。我滿意地把它放進烤爐……

十幾分鍾過去。新鮮的月餅出爐了。我搶着去欣賞我的傑作,可是——期望越大,失望越高,我算是應了這個道理:烤出來的成品倒還有月餅樣,不過發生了“泄油”事件——邊角滲出蜜桃油,看起來鬆鬆垮垮的,儘管這樣,我還是“接受”了這個怪怪的小月餅。在八月十五的皎月下,我咬着“勞動成果”,暗暗發誓:明年我一定會擠進人羣裏去受受專業指導了!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3

今年的中秋節我過得特別快樂,簡直是一個無與倫比的節日!

剛剛歡慶完國慶六十週年盛典,又喜迎傳統中秋佳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明月千里寄相思,今年中秋我們一大家人相約到鄉下奶奶家歡度中秋。因爲兩個叔叔都在外地工作,加之工作忙,平日裏很難聚在一起,想到馬上就要見到久違的親人,我心底充滿了期待

車輪飛轉,但我還是覺得有點慢,一到奶奶家門口,我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車來,迎面看到的是一張張熟悉而親切的笑臉,原來姑姑、叔叔和嬸子他們已經在奶奶家等着我們,我們一大家人全部到齊了。

盼望已久的時刻終於到來了,傍晚,奶奶把準備好的食品、水果等擺在了院子裏的桌子上,真是豐盛極了,那一隻只紅色的大龍蝦,一塊塊烤熟的豬肉,還有綠油油的青菜、黃燦燦的玉米餅、白切雞肉、紅燒鯽魚和那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一串串珍珠般紫色的葡萄發出誘人的香味但我們還是最鍾情於擺在桌子中央的那圓圓的月餅,因爲它象徵着團圓、吉祥,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老老少少,說說笑笑,好不熱鬧啊!一陣微風吹過,帶來陣陣花香,噢,八月桂花香,原來是吳剛捧出桂花酒前來助興,聞着桂花的陣陣芬芳,大家不約而同地擡起頭望向天空,月亮已經升起來了,我怎麼還能有心品嚐這些美味佳餚呢?因爲我急着要去賞月

登上了奶奶家房頂的平臺,天高雲淡、風清月明,天公作美,今晚真是賞月的最佳時刻。看那月兒越升越高,終於露出了她那圓圓的臉,猶如一隻銀色的玉盤高懸天空,把她那皎潔的銀光灑向大地。這時,樹木、村莊、田野好像披上了一層銀紗,我們彷彿置身在美妙的仙境之中!大家品嚐月餅吧,奶奶的大聲招呼,才讓大家如夢初醒,這時爸爸提議朗誦有關月亮的詩詞,說出了纔可以吃月餅。他首先大聲吟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得意洋洋地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表哥搖頭晃腦地接着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我們吃着甜甜的月餅,聞着桂花的陣陣芬芳,欣賞着這皎潔的明月,多麼美麗的夜晚啊!全家團聚在一起,我感到特別的幸福、快樂。是啊,望着這圓圓的明月,我不禁心潮起伏,思緒萬千。今年的中秋之夜,月亮爲什麼格外圓、格外亮呢?那是因爲剛剛過去的十月一日是我們祖國母親的六十華誕,我們偉大的祖國走過六十年的風風雨雨,已經發展得非常強大,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社會更加和諧。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才能每年都有這團圓時刻。這不正是月兒圓,人更圓嗎?值此中秋佳節之際,讓我們舉懷共祝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像這中秋的圓月,步步高昇,更加輝煌燦爛!

時間過得好快,夜色已深,我很留戀這個美麗的夜晚,我也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度過這樣一個美好的夜晚。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4

那位送水的中年婦女,進門不是踩上香蕉皮滑倒在地,我是不會知道她的名子的。幫她把礦泉水桶插上飲水機,領她去衛生室處理傷口時,才知道她的名子叫田園。

第三天的早上,田園來送水和我寒暄,笑呵呵的:給,新棉花做的,要比海面坐墊養人。前天,多虧你帶俺看醫生,抹了藥水不說,腿腕子還貼上膏藥。火辣辣的疼了一夜,沒耽擱上班……

我心裏一陣暖暖的,多實在多知道感恩的人啊!就把招待客人剩下的香蕉,同自己吃膩了的幾包方便麪,送給她中午飽餐一頓。見她後退拒絕,我說:放在這裏沒人吃,過幾天也是扔了。不想要,丟在垃圾箱裏好了。她趕緊接過去,笑着說:長得真好看,一臉的菩薩相……

沒文化的女人嗜好恭維人,門外那位拷紅薯的大媽,每次買她的紅薯都是耶耶耶的,說我細皮嫩肉的像電視劇裏的白娘子。有次買了另一位大媽的紅薯,走出沒幾步就聽到她發牢騷,說是怎麼得罪的狐狸精。所以在初夏的一天,田園說辭職回家學做豆腐賣,要我哪天路過她的家,一定家去讓她女兒認認。我是皮笑肉不笑,打着哈欠說一聲恭喜發財,頭也沒捨得點一下。

六一兒童節那天,單位派我去給山裏的小學送圖書,路過路集市時發現了田園,便麻利地下車打招呼。田園笑的合不上嘴,讓別人看着豆腐挑子,拉起我的手就鑽進衚衕,七拐八繞地去了她家。

一進屋,田園拉過一個十四五的女孩,笑着說:這就是俊阿姨,快叫姨姨……夜夜……

我呆了,沒想到女孩是個白癡,更想不到臥牀的男人是偏癱病人。笑呵呵的田園,承擔的竟是這樣的家庭,怎麼還笑的出來?出來的時候,我說:田姐,怎麼笑的出來?我都想哭……說啥?說啥?田姐!你怎麼笑的出來…..

田園笑的更歡了,抹着笑淚說:說實話,進家見他爺倆兒沒事兒,又團圓了一天,俺就知足的笑。叫俺姐,俺就有了城裏的親戚,往後更憋不住笑……

自那天起,我不再是多愁善感的女人。煩惱無緣無故的降臨時,就想想田園的笑臉,情緒會很快平靜下來。我知道了什麼是知足和快樂,懂得了守住家人釋放自己全部的愛,是一種無怨無悔的大愛。對我心平氣和的態度,老公還一時難以接受,撓頭咧嘴的像頭上長了牛皮癬。等田園託人送來了鮮花生,他才相信我說的不是假話,嘿嘿的和女兒調侃:嘿嘿,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小年紀就當上大小姐,可不能埋怨爸爸,是你媽一手造成的……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來臨,這個節日對田園來說意義不大,她天天過得都是這節的心情。晚飯時我和老公商量,過幾天買身女孩秋裝和一雙運動鞋,再買幾盒月餅給田園家送過去。老公說拿不出手,給點錢人家又不要,起碼得對起那十斤鮮花生,還是再割上幾斤肉……

別提我是多麼的開心,哼着《幸福在那裏》收拾碗筷:幸福在那裏/女兒哇告訴你/它在愛的奉獻中/它在不幸的分享裏……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5

中秋節的月亮分外的大,分外的圓,也分外的明,正應了一句古詩“月到中秋分外明。” 昨晚,給奶奶打了個電話:“奶奶,明天又是中秋節了,我們全家會回來和你們過節的。祝爺爺奶奶節日快樂。”在電話這頭,我已能感受到奶奶從心底溢出的喜悅。隨即,話筒裏傳出了奶奶和爺爺的對話聲:

“老頭子,老頭子,他們明天要回來和我們一起過中秋節了。”

“曉得了,我就知道他們會回來的。東西我都準備好了。”

一會兒,話筒裏又傳出了奶奶的聲音:“囡囡啊,你要吃什麼,叫爺爺給你買,奶奶來給你燒。”“你喜歡吃魚,奶奶給你燒糖醋鯽魚好伐?要不燒魚頭煲?”奶奶在那頭自說自話,說了一大串。

“奶奶,你燒你和爺爺愛吃的就好了。我們什麼菜都吃,只要是你燒的。”“我們的囡囡真乖。”隨後就是一陣爽朗的笑聲。

每一次回鄉下,奶奶總準備很多的菜。而每次回家,也總會剩下很多菜。村上的人總說:你們吃剩下的菜,夠他們老倆口吃到週末的了。

也曾勸奶奶不要燒那麼多,她總說:他們難得回家一次,不能虧待了。

乘着自家的車回到久違的奶奶家。遠遠就看見村口站着一個人。不用猜,一定是奶奶。每次告訴奶奶我們要回鄉下,奶奶總是站在村口等着。勸她不必出來等,她不聽。每次看見奶奶,總覺得她的背似乎又彎了些,頭髮間的銀絲又鑽出來不少。

那個曾經每天揹着我上學、神清氣爽的奶奶不見了??

記得小時候,是奶奶送我上的幼兒園。我總撒嬌地讓奶奶背。小的時候我很胖,奶奶人小,手又短,揹我很是吃力。所以奶奶會拿一根繩子或一把雨傘,將我托住。奶奶從來不說她累,只要我一說腳痠了,她就蹲下來,讓我趴在她的背上。那暖暖的,柔柔的,舒服的背。至今想來,那種溫暖感似乎還能感受到。

長時間的勞作,歲月的`洗禮,奶奶的背就漸漸彎曲了,手臂也落下了毛病??

看着眼前的兩位老人,看着那彎曲的背,那滿頭的銀髮,我的鼻子酸酸的。爺爺、奶奶兩個人住在鄉下,兒女們都在外工作。工作忙,讓他們少了回家看望他們的機會。所以,爺爺、奶奶也格外看重這些機會,用豐富的食物招待我們,而不考慮這帶給他們的辛勞??

社會在進步,在發展,人們忙着爲事業打拼,誰還會把時間、精力放在老年人身上呢?商品房的購買,房屋的動遷,讓多少老年人滯留鄉下,成爲空巢老人,留守老人?他們多麼渴求孩子的關懷,都麼渴望孩子們能常回家看看。他們不奢求豐厚的物質給予,只求一個電話,一聲問候,一次回家??

腦海中忽然跳出了這樣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月光灑在大地上,亮亮的;也灑進了我的心,暖暖的――我知道,我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常回家看看!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6

中秋節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儲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纔大興。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爲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裏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樑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啓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雲:“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爲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蠟兔之形。”“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爲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7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周圍的環境非常的暗,但到處都有人。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北韓、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爲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爲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爲中秋節。歐陽詹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月餅也是團圓的象徵。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是具有一定意義的”餅”和”月”了。

中秋節的來歷也有人說是當時老百姓們爲推翻元朝的暴虐統治把”殺靴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放進月餅裏互相傳遞!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們推翻了。也許我們現在吃月餅是爲了慶祝勝利的喜悅吧!也有人說中秋節是豐收的季節,是農民們體驗享受豐收的喜悅與高興吧!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悅的象徵,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 吧!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8

每逢到了那天,奶奶就買來雞鴨魚肉用來祭竈,往上面貼圓形的紅紙,往佛臺前燒紙錢。佛臺前擺着一對蠟燭,插着香,一團火在鐵盆裏燃燒着,奶奶則在一旁不斷添紙,直到化爲灰燼。屋裏煙霧瀰漫,可我們還得向佛祖磕頭。

到了晚上,飢腸轆轆的我們迫不及待想吃月餅,由於爸媽今天休息,所以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月餅會有種興奮洋溢的感覺。奶奶切開了一個大月餅,首先她把兩份月餅擺在了竈臺上,然後拜了拜,終於開始吃了…。。當我們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就要出去放紙燈了。

在中秋節放紙燈,是姐姐想的點子。這個程序,是一件十分爛漫的事情。奶奶拿出了幾張五顏六色的大彩紙,她將厚厚的紙放在手中搓來搓去,讓紙變得柔軟起來,這樣可以折起來方便些。我們在一旁馬上拿出了蠟燭,點上了火,蠟燭便燃燒起來。心靈手巧的奶奶三下五除二就把紙折成了一隻較大的船。我們接過紙船,往它的下面和側面均勻地滴上了蠟燭油,然後將另外小巧玲瓏的小杯子狀的蠟燭放在了紙船的中間。一家人就到河邊放起了紙船,火光照亮了紙船,在水中漸漸漂去,我們都閉上了眼睛,默默許願……

之後我們聚在陽臺上,望着夜空中的圓月,吃着月餅,說有關於中秋的美麗傳說,猜有關嫦娥的歇後語……。就這樣,我漸漸地睡着了。

每一次的中秋節,都因爲這些習俗而特別有意義!

中秋節習俗作文500字篇4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過月後,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裏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後,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裏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願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