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900字作文

【必備】元宵節的作文900字錦集六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元宵節的作文900字6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元宵節的作文900字錦集六篇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1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我是一條調皮又討人喜歡的龍。聽說今年的燈展好看多了,所以我也來湊湊熱鬧,我就化身成爲了一名老百姓。我到了中山公園一看,哇!好多人啊!人山人海的,還沒有站穩腳跟就被潮水似的人流擠到了中間。

這時,我看到了好多盞花燈比如有:跟我並肩同行的 “飛天神六”,它是我的好朋友,曾經在天空認識的。它呀,據我瞭解,它長6米、寬5米、高8米。隨着燈光閃耀,音樂也響起來,讓你腦海中重新閃現神六昇天的畫面。還有今年的特色“ 金狗迎春”:長的活靈活現的,它好象再說,大家狗年旺旺,怎能少了我這隻吉祥的小狗狗呢?它長6米、寬6米、高6米。還身着傳統服裝的,神情各異、姿態各異,帶着滿身福氣喜氣正向大家拜年賀喜呢。我接着走下去,看見 “羣獅戲球”:眼睛撲閃、高大威猛、憨態可掬的獅子們,它們互相追逐着火球,一不留神兒卻咬到了尾巴。長8米、寬6米、高6米。聽了一個年輕小夥子說,燈組運用特殊工藝製作,以精美的竹編羣獅造型,匠心獨具的彩燈裝飾,完美地將兩種絕藝組合。舞動的旋律”:長60米,高3米。水中的鯉魚也禁不起元宵的熱鬧氣氛,奮力躍到了草地上,巴眨眼睛看着岸上、水上的熱鬧,沒想到自己卻掉進人們的眼裏、鏡頭裏。整體內透光的鯉魚躍龍門,卻躍出舞動的旋律。“京劇臉譜”:長8米,寬4米,高7米。生末淨旦醜,又唱起了哪齣戲?強烈的色彩,誇張的造型,豐富的內涵,表現出京劇藝術的獨特魅力。 “奧運之光”:直徑6米、高8米。嗨!是福娃!頑皮、機靈的福娃跳到了水面上,歡歌載舞。該燈組以古希臘建築元素和奧運體育人物、符號等有機組合。“昆蟲世界”:佔地150平方米。蜜蜂、蝴蝶、小螞蚱……等等,那些昆蟲調皮卻有些害羞的小昆蟲們,在奇花異草間玩起“捉迷藏”。蝴蝶翩翩、蜜蜂嗡嗡的交錯流瑩,我想童話世界也不過如此。看了這些燈展,我彷彿置身童話的世界裏.還看着神六升空呢!

最後還有我的同伴巨龍,我上前用龍語問它:“兄弟,你好呀,竟然可以在這裏給每個人當拍照形象啊。”他唉聲嘆氣的說:“誒,好是好可是我以後將一直呆在這裏,真無聊啊。”“是呀是呀,這個倒挺麻煩的呀,時間也不早拉我要走拉,你放心我也會經常來看它的。再見。”“再見。”

我們帥龍形象,好象已經都印到了每個人的心裏。我的同伴位於中山公園的中心位置,長30米、高6米、直徑2.8米,由近3萬盆菊花構成在燈光映襯下熠熠生輝,這是今年元宵燈展最大的一個燈組,因爲我是大家心目中的“偶像”,所以格外引人注目。據我所知,我這個同伴是爲了紀念廈門首批全國文明城市而特地製作的,今後它可能將永久放置在中山公園內。

時間也不早拉,我也要會龍宮拉,否則爸爸媽媽會責怪我的,我很期待下一次的元宵燈展,我一定還會在來看的,一定還回再來看我那位同伴的!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2

傍晚開始,大街上已是炮聲隆隆,煙花飛舞。

走出家門,賞燈觀花。

圓圓的月兒鑲嵌在東方的上空,成了寂寞的配角。人們顧不上賞月。即使擡頭,眼睛追逐的也是許願燈。因爲煙花治理,今年大街上煙花沒往年多。偶爾可看到升入高空的煙花,瞬間爆炸、綻開,傘狀下落,五顏六色閃爍,繼而化作一縷縷白煙消失在夜空中。人們喜歡煙花瞬間綻出的絢爛,想盡力抓住這易逝的美好。

許願燈也叫雲燈。今年空中被雲燈佔領,似天上的街燈閃爍。紅色的火焰燃燒着,帽子形狀的紅漸漸升入高空,帶着人們對愛情的祝願,對新的一年的期望,順風直奔西北,飄遠。看着空中飛行的雲燈,我忍不住也買兩個,帶給在家看電視的兒子。兒子說外面空氣污染,不願出去看燈。如此熱鬧的夜晚,我是不想悶在家裏 ,兒子卻做到了。

老公開啟雲燈,兒子拿出水筆寫上自己的願望,拿到院子裏點着,火焰漸漸大了。老公試了試,它上升又落下。反覆兩三次。兒子說,看來氣體還不足以帶着雲燈高飛。放雲燈也有技巧,點然後不能馬上放飛,也飛不高。要把許願燈放在地上,任其燃燒一會兒,讓熱氣體充滿整個許願燈的整個空間,再鬆手放飛。由熱氣體頂着雲燈起飛。這樣,才能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看着自家的許願燈加入其他許願燈的行列,一種喜悅油然而生,隨着雲燈騰空而起,飛向遠方。

空中的一盞雲燈承載着人們一個美好願望,期盼每一個願望都能實現。

想起小時候,在老家過元宵節。煙花爆竹是從集市上買的。不及現在的精美且花樣繁多。一家放煙花,村裏人都來看,圖的是熱鬧。燈籠是自家用高粱杆最上面的`細楟子、紅紙、鐵絲、漿糊等做成的。小孩子挑着燈籠慢吞吞地走在路上,大人們開玩笑地說:“你看,你看,燈籠下有條蟲!”小孩子歪着頭看燈籠下面。這燈籠也歪了,底座的蠟燭燃燒的火苗燃到一邊的紅紙或透明塑料紙,把燈籠燒一個洞。周圍的人會高興地說:“你的燈籠開門了!”

老家也有這樣的風俗:姑娘結婚頭三年不準看婆家的燈,孃家人要在正月十五前把閨女請回孃家,過了十五這一天再接回婆家。小孩子出生第一年挑的燈籠也是姥爺送的,第一年挑的燈籠一定要燒開一個洞,說是開門了,有個好兆頭。

記得十五晚上,我跟着哥哥等十幾二十歲的小夥子走到村外的田野,在空曠的麥地裏撂火把。一個個火把是用篦子包裹着麥秸、豆秸、掃着頭等,火柴點燃了,往上空扔,火焰在空中劃一道弧,落在地上。大家一哄而上,誰搶到火把,撿起來繼續扔。直到火把燃成灰燼爲止。一個個火把扔來扔去,一個個火苗在眼前竄來竄去,一條條火紅的弧線在空中劃過,一聲聲歡笑在田野裏迴盪。這兒時的歡笑至今還印記在人們的回憶裏。

20xx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在煙花飛濺,在許願燈升起的時候漸行漸遠。帶着人們新年的打算,帶着對親友的祝福,對夢想的追逐走去……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3

今年的寒假和元宵節連在一起過,我想:應該是讓學生多與家人團聚一下吧。在一天天的盼望中,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我們全家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今年的元宵節讓我格外難忘。

元宵節這天早晨,我還像往常一樣按時起牀、洗臉,刷牙、晨跑。吃早餐時,我特別提醒了今天這個好日子,滿懷希望地看着爸媽,等待他們回答。可看到的是急匆匆吃飯,然後拿上提包,在門口撇下一句:“今晚我們要加班,不能回來過元宵節了”。我呆呆地吃飯。節日的喜慶絲毫沒有在我家出現。

我鬱悶的回到老家,到了下午四點,我拎着從老家帶來的東西坐車回來。因爲我家樓層高,東西有很沉,所以我打算把它先寄存在一樓一位鄰居家裏。因爲我向那家的哥哥借過書,所以便結識了。

到了哥哥家門口,我把東西放在地上,輕輕敲門。這時哥哥把門開啟,一見是我,趕忙讓我進屋,還幫我提東西。我進了屋,便對哥哥說了自己的請求,哥哥聽後說:“沒問題,誰讓咱們是鄰居呢?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並說:“晚上我來取,謝謝哥哥”。說完便出了門,哥哥把我叫住,說:“小妹,元宵節快樂。”聽了這話,心裏很不是滋味,但我不想讓哥哥擔心,隨便迴應了一句,便快步走出她家門。一路上,我在想;“爲什麼別家在元宵節都能團聚,我們一家卻不能?想着想着,便不禁落下淚來。

等我的事情辦完後回來,已經七點多了。我走到哥哥家門前,心想:這個時候,人家都在吃飯呢,還是不打擾的好。我等了有十幾分鐘敲開了門,開門的是哥哥的母親,便趕緊叫了聲:“阿姨好”,阿姨慈善地拉着我的手讓我進來,這時屋裏充滿了熟湯圓的香氣,讓我有些沉醉,我道明瞭來由,還未說完呢,哥哥便提來東西交給我,我連忙接下,道謝。細心地哥哥看到我的眼圈紅紅的,便關心的問:“小妹,是不是沒人陪你過節呀?”這麼一說,便說到了我的心坎裏,我感覺到,自己心口悶悶地,哽咽地說:“纔不是呢,我爸媽……在家或許已經煮好湯圓等我回去吃呢。祝哥哥全家元宵節快樂”說完,便跑出了房門,因爲我怕再呆下去,會哭出來。

回家,裏面黑漆漆的,我也不想開燈,便摸索着走到沙發前坐下,面對冰冷的屋子,我再也掩飾不住失聲哭了起來。過了十幾分鍾,我隱約聽見有敲門聲,便趕緊拭乾了淚去開門。令我驚訝的是,竟是哥哥她們一家!

阿姨一看見我哭紅的雙眼,便心疼的說:“你這孩子,真是倔強!家裏明明沒有人,還說有人。走,去我家吃湯圓,我們幫你過元宵節。”聽了阿姨的話,我的心中暖暖的,“小妹,不要哭,今天是個好日子,應該高興!走,吃湯圓去!”我強不過,最後只得跟他們去吃湯圓。那晚的湯圓格外香甜,我想是因爲阿姨一家把對我的關心全包在了湯圓了吧。

這個元宵節,令我終生難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4

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

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爲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劉宋的軍隊,後來傳人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

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爲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

"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爲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

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爲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爲相似。

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爲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爲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

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着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流派衆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

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鬚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着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爲"劉備獅"。黑鬚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

獅子爲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爲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裏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樣如意,事事平安。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5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然而賞燈活動規模非常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噴噴的牛排之後,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湯圓,有黑芝麻餡的、豆沙餡的、果仁餡的,令我眼花繚亂,我隨便夾起了一個,一嚼,啊!滿口的豆沙香飄了出來,發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夾起一個又一個,吃得我滿嘴飄香。

晚飯後,咱們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廣場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非常多警察叔叔在維持秩序,公路上連汽車都沒有,人們把公路當成了人行道,人羣緩緩的流向南湖廣場。當咱們走近廣場,哇!那裏已經是人頭攢動,看樣子咱們只能擠進去了。八點鐘一到,開始放焰火了,一顆顆禮花騰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開,有的像有節奏飛舞的流星,有的如閃閃發光的金環,有的像綻放着菊花,有的還像滿天的繁星……剎那間,又一聲巨響,一個禮花在天空中爆開,發出耀眼的彩光,在場的人們隨着禮花的綻放而轟動,夜空被裝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斕,廣場上沸騰了。今年的元宵節真的讓人難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6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爲元月,古人稱夜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的時候爲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爲漢文帝。因爲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爲元宵節。漢武帝的時候,"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爲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者實心,或者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的時候已有此風俗,唐的時候,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爲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的時候,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者走牆邊,或者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