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900字作文

關於元宵節的作文900字合集十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900字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元宵節的作文900字合集十篇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1

我的父親是村裏扎燈籠的高手。元宵節的早上,父親喂完豬,將院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就坐在院場上給我們姐弟幾個扎花燈。我們則替他做“小工”,拿竹篾、硬紙,找鐵釘、蠟燭。父親先扎一大推橢圓形、菱形、長方形的篾架子,然後一一組合,糊上彩紙,再把精心剪成的各種圖案貼在彩紙上作點綴,一隻只色彩鮮豔的花燈便大功告成。他扎的兔兒燈、田雞燈、荷花燈……惟妙惟肖,逗人喜愛。有時候我們自己也學着做,做的當然是最簡單的燈,如四四方方的箱子燈、棱角分明的三角燈。

元宵節的晚上,我們吃完湯圓,便趕到隊裏的打穀場上“遛燈”。打穀場上早已聚滿了前來遛燈、賞燈的孩子和大人們。那些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兔兒燈、金魚燈、狗兒燈以及孩子們自制的三角燈、五星燈、箱子燈……把個小小的打穀場照得璀璨奪目。從遠處望去,真似浩繁星光,也像漁火點點。那一盞盞蠟燭在燈籠裏綻放着亮麗,歡樂和幸福也映現在每一張小臉上面。我提着那憨態可掬的兔兒燈,在小夥伴們驚歎和羨慕的目光中炫耀着走來走去,心裏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歡愉。

在場上遛了一會兒燈,我把兔兒燈交給姐姐,就去和小夥伴扔火把、放哨火。扔火把必須是男孩,因爲男孩有力氣,火把兒扔得高。在我的家鄉有這樣的說法,元宵夜誰的火把扔得高,誰家今年地裏的收成就高。用作火把的是家裏刷鍋用剩的高梁把兒或者是掃地掃禿了的笤帚把兒。大人們把它們廢棄了,可小孩子們卻留了個心眼兒,將它們精心收藏起來,留作來年元宵節當火把兒扔。爲了使火把兒易燃、耐燒,我們白天就將火把在生產隊裏的拖拉機柴油箱上反覆地、使勁地蹭,謂之“揩油”。我們點燃手中的火把,一邊扔一邊唱着兒歌:“火把兒,流流星,一棵麥子收一升。火把兒,金銀燈,照得糧囤滿滿的。火把兒,光明燈,照得年年好收成……”我們舉着火炬似的火把在田野裏奔跑,再用力拋向天空。火把在鄉間的麥田上此起彼落,遠看如夏季的流螢。

火把快要燃完時,我們又用剩餘的火把頭兒點着了路邊河岸上枯萎的野草和灌木叢,俗稱“放哨火”。枯朽的野草和灌木最易燃了,剎那間,田野上火光熊熊。莊稼人豐收富足的宏願和對風調雨順的企盼,在火光中熠熠生輝。我們一邊放也一邊唱着兒歌:“正月半,放哨火,放了哨火野草沒,野草沒了稻麥長,沉甸甸的稻麥笑彎了腰……”唱完了兒歌,我們又吟誦起剛剛從課本上學到的白居易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正月十五,這個時節,春的腳步越來越近,冰凍的土地開始融化。枯黃的野草在哨火中化爲灰燼,那春風就有了些許暖意。過不多久,沉睡了一冬的萬物便在春風的撫慰下甦醒、生長,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2

今年元宵節,吃過晚飯,我們就去看花燈、焰火了。七點剛過,我們就來到新市區看花燈,這裏人山人海,花燈會種類繁多,設計新奇,造型各異,市政府前的整個街道火樹銀花,璀璨奪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前來觀賞;有做生意的人早早來到擺好攤位,有的坐車從幾十里路的農村趕來,還有的小孩騎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蘆邊吃邊看。八點多鐘,在市委大樓旁邊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着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一顆顆五彩的禮花騰空而起,禮花炸開以後,一朵朵紙花飄落下來,甚至有的紙花還帶着一顆顆亮閃閃的東西,真像一顆顆彩色的流星;有的禮花炸開以後是雙層的,接着變成動物形狀了;有的炸開以後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還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整個市區都沸了五彩的花燈被高高的掛在了半空中,閃着耀眼的光芒。美麗的花燈給這裏增加了秀麗的色彩。這些造花燈的人手還真巧,什麼羊形、龍形,拖拉機耕田形的都能造出來,真了不起。

聽媽媽講,傳說在很久以前,世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突然災難降臨、城內洪水氾濫,城外田地乾旱,原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會後餘地回宮辦事,於是把雨簿寫錯了,本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知原因,便偷偷地裏溜到天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慢慢恢復了本來面目。玉帝酒醒後,也發現寫錯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說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將錯就錯。後來玉帝發現自己的雨簿被改過,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人間殺了青龍,丞相照做了。青龍被丞相殺了後,變成一隻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慚愧,便下書要黃帝向百姓傳令,要紀念爲民除害的青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敲鑼打鼓,耍龍舞獅幾年青龍,慶祝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讓每家團團圓圓,所以今晚媽媽“權力下放”,把煮湯圓的重要任務交給我來執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了,所以心裏好像揣着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媽媽煮湯圓的經驗,先把水燒開,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湯圓浮出水面,看着它們一個個膨脹,我興高采烈地喊道:“湯圓要出鍋了。”我高興得不得了。

時間不知不覺已過去了1個多小時,但我們一點也沒覺得累。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3

剛沉寂了幾天的爆竹聲又一次響徹雲霄,拉回年的記憶。在新春的第一個月圓之日,燈籠紅了,花燈亮了,喜樂響了,湯圓甜甜地出鍋了---這便是元宵節到了。

火樹銀花鬧元宵

在夜幕剛剛落下之際,禮花焰火便點燃了深藍的天空,喚來了那輪明澈皎潔的圓月。伴隨着陣陣驚雷的轟響,流星在空中綻放出五光十色的花兒,最終化作明亮的繁星灑落人間。地面上,膽大的小夥子利索地點燃煙花,圍觀的人們迅速捂住耳朵躲閃一旁,焰火便帶着人們美好的祝願直衝天際;孩童最快樂,他們的小手上或提一隻會唱歌的花燈,或握一束火花四射的熒光棒,跳着,鬧着。斑斕的光芒映襯着每個人臉上神采奕奕的笑容,尚未回暖的天氣絲毫沒有影響到人們歡喜鬧元宵的興致。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辛棄疾的詞寫得好,元宵之美淋漓盡致地體現在這一片熱鬧歡騰之中。

五彩花燈耀元宵

雖然我已不如孩子般調皮可愛,但在元宵花市燈如晝的景緻中,不提一個花燈怎麼行?走上街市,店鋪門前一排排、一串串,古樸的紙質花燈與現代的電動花燈各具一番風味。隨手提起一隻兔兒燈,燭光從透明的薄紙中幽幽地硬照出來,兔兒的外形頓時鮮活了,我看見的分明是一隻在草坪上跳躍的小白兔。流連於彩燈的花叢中,我竟感覺如夢似幻、飄飄欲仙了。這般流光溢彩、五彩斑斕難道不是天上的街市纔有的奇景嗎?

詩情畫意醉元宵

衆裏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美好的詩意與熱鬧的街景在我的心頭交織。圓月已爬上枝頭,遙望明月,想到百千年前的元宵一定也如今天一般,不,比今天更盛大喜慶。家家燈火,處處笙歌,舞龍舞獅,鑼鼓喧天。多愁善感的詩人在元宵佳節觸動情思,詩興大發,膾炙人口的詩句得以流傳千古;或美好或淒涼的故事在浪漫的元宵夜發生,爲它又增添了傳奇色彩。相傳,東方朔爲幫助一個名叫元宵的宮女與家人團圓,才設法在正月十五這天讓家家吃湯圓,滿城放煙花,元宵節便這樣成爲了一個家人團聚、喜慶歡樂的日子。但與最喜慶的春節不同,元宵的意境是朦朧的,燈火闌珊,彩燈如晝,柳梢月明,總會令人浮想聯翩,生出恍如隔世之感。是的,在這個節日裏,人的心醉了。

湯圓甜蜜品元宵

賞花燈、看街景、猜燈謎,只差品元宵。只見潔白的湯圓在溫熱的水中上下浮動,節日的喜悅和豆沙、芝麻餡兒一起包了進去,因此嘗一隻,甜似童年的糖果,甜似孩子的笑臉。碗中湯圓與空中明月遙相呼應,我終於明白,此時自己品的不僅是元宵,還有圓月的風味。慢慢吃,彆着急。外婆用輕快細碎的吳語說道。有幸生在南方,纔有這番品元宵的情趣。

幾隻湯圓下肚,喉嚨中還留有一絲香甜,忽然想到,元宵一過,年就真的過完了。元宵是新年的起點,是春日的開端,遊子重新踏上征程,一切又回到忙碌而井井有條的景象。懷着對美好佳節的不捨與留戀,我還要繼續前行,期待來年再鬧元宵!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4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會。我們來到中山橋,只見那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三個一羣,兩個一夥地等待着焰火晚會的開始,有的小朋友手裏還提着花燈。 到了八點整,嗖嗖嗖……煙……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會。我們來到中山橋,只見那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三個一羣,兩個一夥地等待着焰火晚會的開始,有的小朋友手裏還提着花燈。

到了八點整,"嗖嗖嗖……"煙火噴上大堤,讓大堤上顯示出了"東南海渡假村"六個大字。"啪"的一聲,一個火點如同離弦的.箭一般飛上天空,綻開了燦爛的笑容。好漂亮,多像小天使頭上的光環啊!又是"啪啪啪"的幾聲,煙花接連不斷地奔上天空:有的煙花起初裏面是黃色,到最後卻變成紫色了;有的噴上天空,綻開了銀白色的花朵,箭雨沖天,隨後像流星似的落到了人羣和屋檐上;有的煙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紛飛……

夜空中,百"花"爭豔,爭奇鬥豔的火樹銀花像一個個調色盤,把漆黑的夜空描繪成一幅色彩繽紛的元宵喜樂畫。你瞧,那煙花:紅的如火,黃的如金,綠的如草,白的如銀,紫的如茄……人羣立刻沸騰起來,以往只能在電視裏看到的"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麗景象,今天在這裏讓觀看的男女老少大開眼界,大家情不自禁地歡呼喝彩起來。

水上芭蕾,猶如一羣穿着金色長裙的仙女在荊江河上翩翩起舞。水上芙蓉更是讓人拍手叫絕,猶如小星星的火花向四面噴射,時而高時而低。河邊又出現的一隻正在展翅開屏的孔雀,你瞧它的羽毛,這變是紫色,那邊卻變成了檸檬黃,我心裏暗暗想:"這孔雀挺臭美嘛!"人們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有的把嘴巴張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瞪得像銅鈴,有的指指點點讚不絕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只見大堤上又一次呈現出一幅令人擊節讚美的圖畫--一排煙火像瀑布似的從天而降,"嘩嘩譁"那響聲也如瀑布一般。忽然,我眼前一亮,我看見幾個叔叔拿着手機和照相機正拍照。我一拍腦門,小聲嘀咕着:"哎呀,瞧我這記性,出門時幹嗎那麼急,把照相機都擱在家裏。"

最後,"啪"的一聲巨響,這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顫動起來似的。伴隨着巨響,好像有什麼亮點從天而降。我仔細一瞧,原來是一盞盞紅燈籠如仙女散花,播滿夜空,悠然下降。"紅燈照,照出了全家福。紅燭搖,搖來了好消息……"不錯,這五彩繽紛的煙花不正象徵着南靖人民的生活正蓬勃向上嗎?

今夜多麼的迷人啊!絢麗的煙花、火紅的燈籠,林立的樓房、如潮的人流,把節日裏的南靖裝點得分外妖嬈,更充分展現了南靖人民心中豐收的喜悅和美好的祝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我的耳邊不斷響着“噼裏啪啦”的爆竹聲。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喜悅的表情,兩眼笑得都快眯成一道細縫兒。

晚上,我和姐姐買了許多煙花,一起來鬧元宵。我們先點燃“手持瀑布”,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因爲我從來沒有放過“手持瀑布”這種煙花,儘管姐姐一直勸我別怕,但我的心一直怦怦地跳個不停。“手持煙花”開始出花了!朵朵煙花就像天上飄着數不清的片片雪花,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又好像天上一閃一閃的小星星,還像淅淅瀝瀝地毛毛細雨,“手持瀑布”放出的煙花是那樣的多,那樣的長,那樣的美,難怪商家取名叫“手持瀑布”呢!可是“手持瀑布”很快就用完了。我們又開始玩“地妞炮”,姐姐點燃後,“地牛炮”飛快地轉起來,飛出來的煙花又圓又小,我想:“圓”和“小”合起來叫,不正是“元宵”兩字的諧音嗎?不知道是不是設計者專門這樣做得,還是碰巧?

我們放完了自己買得煙花,覺得還不夠過癮,於是,我們直奔姑奶家看放煙花。到了姑奶家,她家已經擺好煙花,正等着我們呢。開始放煙花了,只見先是冒着小火星,馬上,變成了白色菊花的樣子,中間還不停的閃動着綠色的小點,然後,越來越高,越來越高,忽然,全體騰空而起,速變成了一片璀璨的降落傘,時不時冒出許多星星點點,有黃的、藍的、綠的......五顏六色,從天而降,真是壯觀極了,漂亮極了!隨後,我們幾個小孩又玩起了“七彩電火花”,一點燃,“七彩電火花”就發出了“噼裏啪啦”的爆竹聲,形狀像飛濺起來的小水滴,四處亂飛。我一手拿着一個,高興的跳起舞來,還不停地在空中寫着“元宵節快樂”這幾個字,沉醉在一片美好之中。好像連院裏的幾隻小狗也被這美麗的場面所吸引,再也不像平常那樣汪汪直叫,而是一直盯着美麗的煙花。

這個元宵節我們可是鬧得夠開心的,這一天,我可真高興啊!

在去俱樂部廣場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羣把我和媽媽淹沒了。大路兩邊高高地掛起一串串的紅燈籠,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廣場上真是人山人海,主席臺上鑼鼓聲陣陣,俱樂部正門上方是“開泰三羊留吉去,鬧春靈猴送福來”的春聯,正中掛着金猴託“福”。廣場東半邊是小朋友們表演的歌舞,西半邊老年人正在扭秧歌,小朋友們的精彩表演贏得片片掌聲,老爺爺老奶奶誇張幽默的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看得正入迷,忽然一道雪亮的瀑布從天而降,原來是廣場上空倒掛的煙花被點燃了,接着地上的火樹也開出了五彩奪目的花。半空中是“銀河落九天”,地上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真好比人間仙境一樣!忽然不遠處又傳來“咚”的一聲巨響,一個禮花騰空而起,在空中綻放開一大朵五顏六色的花,哇,真是太美了!禮花彈一個接一個地飛上天,又在天空中變幻成各種形狀:有的是楊柳垂下萬絲絛,有的是蝴蝶振翅翩翩舞,更奇妙的是有的禮花彈在空中變出了一串串紅燈籠,然後隨風飄飄悠悠飛向遠方。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6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正月爲元月,古人稱夜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 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爲漢文帝。因爲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爲重大節日 。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 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爲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 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7

在臨近元宵節的晚上,經過近千里的長途跋涉,我們終於到達了我美麗的家鄉--湖南。一路上,看着這裏鬱鬱蔥蔥的大樹;聞着這裏清新的空氣;聽着這裏鳥兒動聽的歌唱,疲勞的感覺頓時消失了,與深圳的繁忙相比,真感覺這是到了世外桃源呀!一下車,外公熱情地迎接我們到溫暖的屋裏,飢腸轆轆的我們,馬上就吃上了香噴噴的團圓飯。

團圓飯當然少不了品元宵。元宵主要是由糯米制成的,或爲實心,或帶餡兒,陷主要有豆沙、白糖或包些核桃仁、花生米之類的,人們一般把元宵放進鍋裏煮,幾分鐘後,便煮熟了,把元宵盛進鍋裏,再加點湯,哇,圓圓的元宵像是一隻只小魚,在碗裏歡快地“游來游去”,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咬一口,真是好吃極了!元宵又叫做“湯圓”,因爲“湯圓”和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元宵是在晚飯時吃的,吃了這種極具象徵意義的東西,寓意來年倖幸福福、團團圓圓。

緊接着,我們看着家家戶戶到處張燈結綵,我們也不甘示弱,準備放煙花了。走出大院的門外,來到一個大坪上,擡頭仰望,只見一輪皎潔的月亮和兩盞大大的燈籠,把夜晚裝扮的格外明亮燦爛!

開始放煙花了,爸爸拿出了一個“小向陽”放在空地上,點燃了引線之後,迅速地跑了回來。“砰”絢爛的煙花猶如花朵一般在天空中綻放了,放眼望去,天空被煙花佔據了,五彩繽紛的,像春天的花兒一樣豔麗,像天邊的彩霞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光彩奪目!我們一邊觀看,一邊高聲喝彩,就連一歲多的弟弟也被着這美麗的煙花征服了,總是一刻不歇的他竟然站在煙花前發呆!

這時我忍不住要拿出我最喜歡的一種煙花:煙花棒。爸爸點燃了它,它立刻閃爍出迷離的光點,就像無數溫柔的小精靈在跳舞。我深深被它吸引了,終於克服膽小的毛病,在大家的鼓勵下,我勇敢地握住它,來回在空中揮舞,在一旁激動的媽媽馬上用相機記錄了這珍貴的突破瞬間,並不停地誇我,太棒了!太漂亮了,就像花仙子一樣!

弟弟看到我這麼投入,也在旁邊呆不住,鬧來鬧去的也要親自來放煙花,於是爸爸也給他點燃了一根菸花棒。他一抓到煙花棒,立刻興奮起來,隨舞動的煙花手舞足蹈的,高興得哈哈大笑起來,看他那見牙不見眼樣子,我們都被逗樂了!你若見了這場景,肯定也會忍俊不禁的!

然後,爸爸又拿出更精彩的“彩珠筒”來,迅速點燃了它,我緊緊地握住彩珠筒的棒子,隨着“砰砰”的聲音,天空又出現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就像一把把開啟又合上的彩傘,讓人看得癡迷。我們振奮地數着每一顆開放的“彩珠”,就像給家人與朋友們送出新年的一個個美好願望。茫茫的夜空在它的點綴下,更是美不勝收!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一個個煙花相繼點燃,讓我想起了一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是啊,煙花響起,溫暖了大地。辭去了冬天又迎來了春天,新的一年在美麗的祝福聲中開始了,我祝福大家在馬年裏平平安安,心想事成,馬到功成,多寫作文,多獲獎品,生活就像煙花一樣精彩而美麗!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8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會。我們來到中山橋,只見那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三個一羣,兩個一夥地等待着焰火晚會的開始,有的小朋友手裏還提着花燈。 到了八點整,嗖嗖嗖……煙……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會。我們來到中山橋,只見那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三個一羣,兩個一夥地等待着焰火晚會的開始,有的小朋友手裏還提着花燈。

到了八點整,"嗖嗖嗖……"煙火噴上大堤,讓大堤上顯示出了"東南海渡假村"六個大字。"啪"的一聲,一個火點如同離弦的箭一般飛上天空,綻開了燦爛的笑容。好漂亮,多像小天使頭上的光環啊!又是"啪啪啪"的幾聲,煙花接連不斷地奔上天空:有的煙花起初裏面是黃色,到最後卻變成紫色了;有的噴上天空,綻開了銀白色的花朵,箭雨沖天,隨後像流星似的落到了人羣和屋檐上;有的煙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紛飛……

夜空中,百"花"爭豔,爭奇鬥豔的火樹銀花像一個個調色盤,把漆黑的夜空描繪成一幅色彩繽紛的元宵喜樂畫。你瞧,那煙花:紅的如火,黃的如金,綠的如草,白的如銀,紫的如茄……人羣立刻沸騰起來,以往只能在電視裏看到的"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麗景象,今天在這裏讓觀看的男女老少大開眼界,大家情不自禁地歡呼喝彩起來。

水上芭蕾,猶如一羣穿着金色長裙的仙女在荊江河上翩翩起舞。水上芙蓉更是讓人拍手叫絕,猶如小星星的火花向四面噴射,時而高時而低。河邊又出現的一隻正在展翅開屏的孔雀,你瞧它的羽毛,這變是紫色,那邊卻變成了檸檬黃,我心裏暗暗想:"這……孔雀……挺臭美的嘛!"人們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有的把嘴巴張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瞪得像銅鈴,有的指指點點讚不絕口。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只見大堤上又一次呈現出一幅令人擊節讚美的圖畫--一排煙火像瀑布似的從天而降,"嘩嘩譁"那響聲也如瀑布一般。忽然,我眼前一亮,我看見幾個叔叔拿着手機和照相機正拍照。我一拍腦門,小聲嘀咕着:"哎呀,瞧我這記性,出門時幹嗎那麼急,把照相機都擱在家裏。"

最後,"啪"的一聲巨響,這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顫動起來似的。伴隨着巨響,好像有什麼亮點從天而降。我仔細一瞧,原來是一盞盞紅燈籠如仙女散花,播滿夜空,悠然下降。"紅燈照,照出了全家福。紅燭搖,搖來了好消息……"不錯,這五彩繽紛的煙花不正象徵着南靖人民的生活正蓬勃向上嗎?

今夜多麼的迷人啊!絢麗的煙花、火紅的燈籠,林立的樓房、如潮的人流,把節日裏的南靖裝點得分外妖嬈,更充分展現了南靖人民心中豐收的喜悅和美好的祝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9

關於小時候元宵節的記憶,竟跟元宵無關,跟煙花也無關。

小時候的元宵節沒吃過元宵,應該是十幾歲以後才知道有元宵的存在。但母親也會在元宵節的時候極盡所能的爲我們準備一些好吃的。然後孩子們會眼巴巴的盼着夜的降臨。因爲元宵節的夜晚整個小鎮都充滿節日的氣氛,有些人家的院落裏掛着手扎的大紅燈籠,燈籠的四圍掛滿三角形的彩旗迎風招展。孩子們手裏提着小燈籠走街串巷。在孩子們手提的燈籠上就可見誰家的父親心靈手巧了。若有手巧的父親會用高粱的秸稈和削尖的苕條扎出形態各異的小燈籠,有的糊着彩紙,有的畫上別緻的圖案,然後在底座上釘一個鐵釘用來插蠟燭。也有的父親禁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弄一個空的罐頭瓶糊弄,瓶底坐個小蠟,也算是燈籠了。但拎這種燈籠的孩子往往顯得羞澀和落威,但依然不影響節日帶給我們的喜悅和快樂。若有孩子不小心弄倒了燈籠裏的蠟燭,那麼那父親精心製作的漂亮的小燈籠就會付之一炬了,這時會有哭鼻子的,也會有幸災樂禍的了!

元宵節的夜晚無論孩子或大人都要出去走走的,母親告訴我們這叫“十五十六走百病”。說是十五十六的晚上出去走走,百病不侵。然後會找塊有冰的地方,要麼是井沿兒,要麼是河套,要麼是水庫,躺倒在冰上滾動,嘴裏唸唸有詞:咕嚕咕嚕冰,腰不疼,腿不疼,一年不得病!至於是否靈驗,是從沒有人去深究的了。

一聽到鑼鼓和嗩吶的聲音,全鎮的男女老少都會積聚在街上看“踩燈”了。“踩燈”就是一大羣青年男女穿着彩色的服裝,女子們的頭上戴着美麗的花環,男子們的頭上戴着奇形怪狀的帽子。每個人的手上都執一個裝扮得絢麗多彩的漂亮的花燈。隨着鑼鼓和嗩吶盡情的扭着秧歌,那美麗的花燈猶如一條躍動的火龍,歡騰雀躍,寄予着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渴望。現在的孩子永遠不會體會我們那時看一場“踩燈”的喜悅,更不會體會一盞小燈籠帶給我們的幸福。那時候最自豪的是,“踩燈”的人羣裏有我豆蔻年華的姑姑和姐姐們。等曲終人散後,姑姑姐姐帶回的花燈都會讓我們爭相傳看愛不釋手!

似乎有好幾年的元宵節的晚上沒出去走走了,一是懼了那空氣裏嗆人的焰火的味道,二是懼了那擁堵的人流,三是懼了那隨時會炸響的震耳的爆竹。連元宵節的晚會都會在噼啪的炸響下看得只曲片段的。據說今年禁止燃放煙花,或許會肅靜一些,空氣會清新一些,但節日的氛圍也會寡淡一些吧!

據我公公講,去年的八月十五沒有云遮月,那麼今年的正月十五就不會有雪打燈。期盼觀那一輪靜美的圓月,將心裏最美好的願望寄託!

恭祝我親愛的朋友們:元宵節快樂!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10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中、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與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與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噴噴的牛排之後,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湯圓,有黑芝麻餡的、豆沙餡的、果仁餡的,令我眼花繚亂,我隨便夾起了一個,一嚼,啊!滿口的豆沙香飄了出來,發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夾起一個又一個,吃得我滿嘴飄香。

晚飯後,我們與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廣場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維持秩序,公路上連汽車都沒有,人們把公路當成了人行道,人羣緩緩的流向南湖廣場。當我們走近廣場,哇!那中已經是人頭攢動,看樣子我們只能擠進去了。八點鐘一到,開始放焰火了,一顆顆禮花騰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開,有的像有節奏飛舞的流星,有的如閃閃發光的金環,有的像綻放着菊花,有的還像滿天的繁星……剎那間,又一聲巨響,一個禮花在天空中爆開,發出耀眼的彩光,在場的人們隨着禮花的綻放而轟動,夜空被裝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斕,廣場上沸騰了……

今年的元宵節真的讓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