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節氣作文2000字

人生,好似樹的年輪一樣,又好像是一年四季。春天播種,夏季耕耘,秋天收穫,冬天盡享豐收的喜悅。呵,人生也是有節氣的啊!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節氣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節氣作文2000字

節氣作文篇【一】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

地球上距赤道越遠的地方,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獲得的太陽光熱越少。一般北半球3,4,5三個月是春季,南半球爲秋季。

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中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更是一派暮春景象。從氣候規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禦春旱的威脅是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問題。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區要抓緊春灌,澆好拔節水,施好拔節肥,注意防禦晚霜凍害;南方仍需繼續搞好排澇防漬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區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經開始,早春天氣冷暖變化頻繁,要注意在冷空氣來臨時浸種催芽,冷空氣結束時搶晴播種。羣衆經驗說:冷尾暖頭,下秧不愁。要根據天氣情況,爭取播後有35個晴天,以保一播全苗。春茶已開始抽芽,應及時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蟲害,力爭茶葉豐產優質。

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樹造林的極好時機,古詩就有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之句。在火熱的農忙季節,要繼續用我們的雙手去綠化祖國山河,美化我們的環境。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中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於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爲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春分後,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諺。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氣溫華南北部多爲13℃至15℃,華南南部多爲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區已經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等河谷地區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邊緣山區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於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種,植樹造林也非常適宜。但是,春分前後華南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天低溫陰雨,對農業生產不利。根據這個特點,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北半球所得到的太陽輻射逐漸增多,天氣一天天變暖,同時白晝漸長,黑夜漸短。春分節氣,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雨水也要多起來。

俗話講: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忙耕田。春季大忙季節就要開始了,春管、春耕、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春分過後,越冬作物進入生長階段,要加強田間管理。由於氣溫回升快,需水量相對較大,農民朋友要加強蓄水保墒。

節氣作文篇【二】

每年的3月19日~22日中的一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這時太陽黃經爲0度,太陽的位置在赤道上方。農曆書中記載鬥指壬爲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爲春分。

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南北半球晝夜相等。從這一天起,太陽直射位置漸向北移,南北半球晝夜長短也隨之而變,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與之相反。春分一到,雨水明顯增多,我國平均地溫已穩定透過10度,這是氣候學上所定義的春季溫度。而春分節氣後,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此時也是早稻的播種期。各地農諺對春分有不同的說法:山東有諺語春分日植樹木,是日晴,則萬物不成;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廣東有諺語春分在前,鬥米鬥錢。

歐陽修對春分也曾有過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無論南方北方,春分節氣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時節,我國的臺灣省更是蘭花盛開的時候。

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斯大林有言:物體相對靜止的可能性,暫時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質分化的根本條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條件。我們爲了求得這種暫時平衡狀態的生命的根本條件,對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就成爲養生的一條重要法則,這一法則無論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攝上,還是在自我保健和藥物的使用上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在養生中如何運用陰陽平衡規律,協調機體功能,達到機體內外的平衡狀態,使人體這一有機的整體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平靜、平衡的狀態是養生保健的根本。《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爲期。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運動也就是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外在運動即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和諧一致,保持供銷關係的平衡。避免不適當運動的出現而破壞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加速人體某些器官的損傷和生理功能的失調,進而引起疾病的發生,縮短人的生命。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的生命在活動過程中,由於新陳代謝的不協調,可導致體內某些元素的不平衡狀態的出現,即有些元素的積累超量,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致使早衰和疾病的發生。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與人體元素平衡失調有關。如當前在世界上危害人類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產生,都與體內物質交換平衡失調密切相關,究其原因,無一不是陰陽失調之故。平衡保健理論研究認爲,在人生不同的年齡段裏,根據不同的生理特點,調整相應的飲食結構,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維持體內各種元素的平衡,將會有益於我們人類健康。

《素問·骨空論》: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傳統飲食養生與中醫治療均可概括爲補虛、瀉實兩方面。如益氣、養血、滋陰、助陽、填精、生津爲補虛;解表、清熱、利水、瀉下、祛寒、去風、燥溼等方面則可視爲瀉實。中醫養生實踐證明,無論補或瀉,都應堅持調整陰陽,以平爲期的原則,科學地進行飲食保健,纔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從立春節氣到清明節氣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峯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餚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輕鬆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鍊、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標籤: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