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800字作文

關於仁義的作文800字(通用10篇)

作文,就是將生活中的見聞、感受描繪出來,將對生活的想像與思考表達出來,讓讀者產生共鳴,從而讓讀者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仁義的作文800字(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仁義的作文800字(通用10篇)

仁義的作文 篇1

大張小張家,世代都是農民。家裏也比較窮。當村裏較爲富裕的人家都蓋起了漂亮的樓房時,他們家還住在土房裏。父母主要靠種地爲生,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緊緊巴巴。那年,大張考上西安一所重點大學,一家人在高興之餘,着實爲供大張上學的事情犯難。坐在一起商量,開學就要上高中的弟弟小張首先開了言。他說自己從小就學習一般,看來也不是上大學的料。他願意出門打工和父親一起供哥哥上學。哥哥大張當時雖然心存內疚,但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只能先這樣辦。

就這樣,弟弟放棄了上高中上大學的機會,初中畢業後早早就步入社會,到建築工地當小工。掙下的工資他一分錢都不亂花,全部交給父親資助哥哥上學。此間,也曾有人對他說:“你這樣癡心地供你哥上學,傻呀!就是你哥記着你的好,但將來有嫂子管着,你能得到回報嗎?”可不管別人怎麼說,小張都不爲所動。他想,既然是一家人就應該多奉獻,少索取。爲了自己家人做事理所當然,怎麼能求回報呢。在哥哥上大學的四年間,父親也沒閒着。他除操勞地裏的農活,照顧常年身體不好的妻子外,農閒時間幾乎天天出門做小生意。賣雞蛋,收廢舊塑料,只要能掙錢,什麼都幹。就這樣,一家人齊心協力艱難地供哥哥大張到大學畢業。

大學畢業後,爲了謀得一份收入較高的工作,哥哥大張遠走他鄉在南方一家金融機構就業。憑着農家子弟能吃苦的精神,他年年被評爲先進,幾年後每月就有七八千元的穩定收入。自己生活好過了,他沒有忘記幾年間爲自己做出犧牲的弟弟。每當想到弟弟爲了自己在工地上天天汗流浹背地勞作時,他心都在流淚。他發誓要回報弟弟,改變弟弟的現狀。回家後,徵得父母親的同意,他好說歹說地把弟弟從建築工地上拖回來,送進了一家高等職業學校學習水電安裝技術。學制三年,三年間他包下了弟弟學習生活的全部費用。弟弟畢業後,由於學的專業對路,弟弟沒費什麼勁就找到了滿意的工作,現在日工資三四百元,也不比大張少多少。

就這樣又過去了若干年,哥哥大張在廣州貸款買了房,買了車,並且結婚成家。弟弟小張日子過得也不錯,在縣城裏買了房,還娶了妻子,家裏原有的土房也早已被漂亮的樓房所代替。屋裏有自來水,有燃氣竈,有洗澡設施,有空調,家用電器更是一樣都不少。兄弟倆爭着掏錢,讓父母這幾年逛了不少地方。父母親深深地爲他們生養的兩個兒子自豪。鄉親們也都爲大張小張這仁義哥倆的事蹟所感動,將他們作爲活教材,來教育自己的後代。

仁義的作文 篇2

仁義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仁義是每一個人都應有的良好品質,仁義就在我們的身旁。今年的暑假,我就關注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明朝人。我剛聽到書名的時候,感覺不好看,但是當我看到書面的時候,就不由自主地被那副帶有英雄豪氣的畫面深深吸引住了,從此我就認真地讀了起來。

《水滸傳》裏有許多令人敬仰的人物,如張飛、關羽、孔明等。但最令我敬佩的人,那還要數關羽了,因爲他特別重情義,講仁義!

記得那次,曹操發兵二十萬攻打劉備,關羽拼死堅守,但靠孤軍奮戰也是不行的,曹操還是攻破了徐州,劉備匹馬投奔了青州袁紹,張飛也中計敗走芒殤山,劉備的家眷和關羽被曹軍重重包圍,曹操勸其投降,關羽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我只向漢帝投降,決不屈服於曹操;二、兩個嫂嫂那裏,請撥皇叔的俸祿贍養;三、只要我知道皇叔的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也都要去投奔他。這三缺一,關羽就決不投降!曹操一心只爲招降關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答應了。於是關羽就開始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生活。這難道不叫做“仁義”嗎?你看,關羽寧可死,也不願投降自己的敵人,當今社會上像關羽這樣的人簡直太少了,甚至沒有。我想如果我是關羽的話,在當時無奈的情景下,一定也會投降於曹操的。而關羽則不,他還記得當年在桃園發過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報國安民!這就叫做“忠義”吧。雖然關羽暫時安身於曹營,但身在曹營的關羽卻時時刻刻不忘故主劉備,我認爲這也應該叫做“仁義”。當關羽打聽到劉備的去處時,就想去找劉玄德,可曹操不惜讓這麼一員良將如此走掉,就越發對關羽好,先是送給了關羽許多金銀珠寶,又贈了一件戰袍,接着又送給關羽一匹好馬。關羽雖很想念劉備,但也被曹操的一番深情所打動,決定報答曹操,於是就幫助曹操斬袁紹兩位大將。我認爲這更叫“仁義”。當關羽報答完曹操大恩之後,就去找劉備,但曹操設下種種阻攔,可關羽爲了兄弟情義,毫不畏懼,過五關,斬六將,這也叫“仁義”。當時曹操敗走華容道,被關羽圍得水泄不通,但關羽又想起在曹營時曹操待他不薄,又顧念舊情,就又把曹操放了,這也叫“仁義”。當時吳國爲奪回荊州,周瑜被氣死,吳蜀之間的怨恨更加深重。這時吳國魯肅居然宴請關公赴會。面對東吳擺下的鴻門宴,關雲長卻是不動聲色,單刀赴會。這叫做“忠勇”。

有一次,關羽在與曹操奮力抗戰的過程中中了箭毒,關平請來華佗爲他父療傷,華佗爲關羽刮骨療毒,而關雲長卻談笑着與馬良下棋,另一隻手還拿着雞肉。華佗拿出一把尖刀,讓隨從在一旁接血。華佗先割開關羽手臂上的皮肉,一直割到見得到骨頭,只見骨頭已經發青,華佗用刀颳着骨頭上的毒素,發出“沙沙”的響聲,帳上帳下的人都掩面失色,關公卻一邊喝酒吃肉,一邊笑着下棋,臉上不見一點痛苦的神色。不一會兒,血就流了一大盆。華佗刮盡關公骨頭上的毒,就敷上藥,再用線將皮肉在縫起來。手術剛做完,關羽就大笑着站起來,還伸了伸手臂,說:“手臂伸舒想過去一樣,不痛了。先生真是神醫啊!”從這裏可以看出關羽是何等的英勇!如果是我們,早已嚇得昏了過去,而且那時候沒有麻醉人的藥,把骨頭刮出來那得有多疼啊!而關羽還能談笑風生,顯得如此輕鬆,我真是自愧不如呀!

“ 義”這個字可真奇妙,雖然只有三筆,但裏面所包含的意思卻深奧的不得了。關羽就配得上“義”這個字。因爲他特別仁義、忠義,還很忠勇。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真是受益匪淺吶!

仁義的作文 篇3

“仁義禮智信”爲儒家“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中國好家風》向我們闡述了什麼是“仁義禮智信。”

何謂仁?仁者,是指凡事多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做事爲人爲己,即爲仁。漢宣帝時期的丙吉大度地原諒了他的車伕,車伕日後報答了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應該取長補短,而不是嘲笑他人的短處,不是對他人的問題揪住不放。正是丙吉對車伕的寬仁,才換來了車伕日後的報恩。

何謂義?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即爲義。元朝初期,地主惡霸誣陷百姓造反,專使把他們的名字登記在冊,準備上報朝廷。劉濠爲了拯救無辜百姓的性命,焚宅毀冊。在現今生活中,很多人也是舍小家爲大家:在暴風雨中依然堅守崗位,爲了城市交通暢通,指揮交通的警察叔叔;假日裏不能和親人團聚的環衛工人,爲了環境的美麗,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還有那些有着最美背影的消防員叔叔們,爲了人們的生命和財產,義無反顧地衝入火場。

何謂禮?己彎腰則人高,敬人即爲有禮。韓信之所以能夠爲劉邦獻犬馬之勞,替他征戰多年、平定天下,是和劉邦以禮相待密不可分。待人以禮,源遠流長。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學禮,無以立。”待人以禮,禮在“禮節”,對於有才能的人要不計身份的去結交;禮在“禮貌”,對長輩、同輩、晚輩都要彬彬有禮;禮在“禮讓”,遇事要尊老愛幼,待人友善。

何謂智?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爲智。諸葛亮使用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不傷一兵一卒,智退司馬懿十五萬大軍。諸葛亮臨危不懼,化解了一場危機,可以說,全憑他的智慧。他的智慧來源於日常的積累。我們如果也想像他一樣聰慧,平時就要多讀書,讀好書。

何謂信?誠實守信即爲信。宋濂去拜訪老師,等到出門的時候天降大雪。爲了準時赴約,他翻過大山來到了老師的住處。老師見此稱讚道:“像你這樣守信好學的年輕人,將來必成大器。”信是做人之根本,無信則無忠,不可立於世。只有言必行,行必果,才能立足當下。

“仁義禮智信”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當遵守的準則。

仁義的作文 篇4

提起關羽,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許多人都在心裏敬仰他。當然我這個癡迷於《三國》的人,也是打心眼裏敬佩他。哦,我聽到你問了,是怎樣喜歡關羽的。別急,聽我慢慢講來:我是從《三國》的其中三回悟出了關羽的性格從而喜歡上關羽的。

從《三國》的第五回(溫酒斬華雄)中悟出了關羽“神速”的作戰風格,書曰:“其人身長九尺,丹鳳眼,臥蠶眉,迎戰華雄也,眼間,手起刀落,關公已提華雄首級提入帳營中矣。”不僅如此,還悟出了他不誇大功勞,而且不狂妄,書曰:“關公提華雄首級來到營中,曰:“吾此將華雄斬於馬下,只將首級提來,小弟束是無能。”關羽是多麼謙虛啊,這對於我的學習也受益匪淺。關羽的第一次戰鬥出場便在我的腦海中定了一格。

還從《三國》的第二十八回(古城相聚)中悟出了關羽精忠報國的精神,雖然在魏國吃香喝辣,但他始終不忘自己的國家,在孫乾的勸告之下,關羽回國的決心更大,於是他帶着孫乾保二嫂赤兔行千里向汝南進發。經過幾番周折,終於到了蜀國,碰見了多月不見的張飛,書曰:“關公望見張飛到來,喜不自勝,付刀與周倉接了,拍馬來迎。只見張飛熱淚滾滾,興奮至極。”關羽是多麼忠厚啊,他既能身在曹營卻不忘桃園三結義。他是多麼赤心報國啊。他的作風對我們也受益終生,於是關羽這個勇謀大將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又攀升了一格。

也從《三國》的第五十回(義釋曹操)中悟出了關羽仁義的精神,雖然曹操是自己的敵人,但關羽把曹操的位置放的很重。在關羽詐降到魏國時,曹操爲了留住他,日日大型款待,關羽的赤兔馬,便是曹操所贈送的。後來,關羽雖然回國了。但他也很仁義,不忘曹操所贈送的每一件物品。所以,當曹操敗走華容道時,關羽這個仁義漢,放過了曹操。這就等於放虎歸山啊,可是關羽這個仁義將,就是白白將虎歸了山。有些人說:“關羽真是個愚蠢的大將。”我卻極不認同這種說法,雖然三國相爭,拼殺各不相讓。但總是一個世界啊,我想:劉備也該在心裏高興,因爲有了一個仁義的大將,他都能對敵人仁義如親,還愁對義哥不仁嗎??讀到這,關羽這個忠義大將在我心中的位置徹底攀升到了頂層。

關公這個有膽有識、赤膽忠心的將軍,他忠心耿耿、殉節報國的精神,感動着無數人。在這裏,我想說一聲:“關公,你的英雄形象會被無數人所傾佩的!!”

仁義的作文 篇5

提起“五常”,我們很自然地就會想到古代的名人故事。唐太宗仁義佈於四海,讓我們知道什麼是“仁”;關雲長“義薄雲天”,讓我們知曉什麼是“義”;花木蘭替父從軍,讓我們明白什麼是“禮”;文與可“胸有成竹”,讓我們懂得什麼是“智”;“千金難買季布一諾”,讓我們理解什麼是“信”。而在這“五常”中,“仁”是最難做到的,可是在經典故事——仁義衚衕中兩戶人家都做到了“仁”!讓我看見了一朵美麗的鮮花。

現在的仁義衚衕在很久以前是兩家緊緊相鄰,並沒有路。一天倆家因地界發生了爭執,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權勢,家人給做官的人寫信說明與鄰居發生了爭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權勢解決此事。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開明,更不會爲了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勢欺人,於是他便在家中的信裏附了一首詩,表明了他的態度:“千里捎書爲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功千古,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中接到此詩,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意見,並照此辦理。不僅不與對方爭執了,還主動讓出了三尺地界。俗話說:“爭者不足,讓者有餘。”這家一讓,另一家也受到感動,家人一商議,應以謙讓和善爲重,也主動讓出三尺寬的地方。這樣兩家就讓出了六尺寬的地方,怎麼辦呢?這裏正缺一條南北通道,於是就修建了一條衚衕,不知是誰建議用“仁義”二字給衚衕命名,幾百年來人們就這樣叫開了,一直到今天。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避免不了像這兩戶人家這樣的矛盾,但是我們的心中常懷着“仁義”凋謝的花朵也會重新綻放。人們之前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和與人爲善,當發生爭執和摩擦時,退一步將會海闊天空,還可能和仁義衚衕故事裏一樣換取對方的尊重和友愛,換來一段千古流傳的佳話。

做人要學會謙讓。謙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學會謙讓並不在於年齡大小、貧富貴賤、無論是兄弟之間,還是朋友相處,謙讓都應該是大家執守的良好品格!

俗話說:“仁愛先從自己開始,公正則先從別人開始!”仁愛先從我開始,讓我們的世界充滿仁愛,少點爭執,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現在就開始出發吧!

寒風瑟瑟,可我渾身暖暖的,融融的。回首反思,我嗅到了仁愛的氣息,它在風雨中顯得格外醒目,猶如盛開在我們心中的一朵鮮花,正默默地迎風吐豔呢!

仁義的作文 篇6

考完試了,真的好開心。不管戰績如何,都已成爲了歷史,至於成績的.好壞,哪是下星期的事了。

這兩天爲了應付考試,忙得焦頭爛額,終於解放了!!!今日閒來無事,拜讀了語文老夫子推薦的《讀者》一書,感觸頗深。我始終相信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要想能夠呼風喚雨,左右逢源,就必須有一套再適用不過的手段。俗話說:“識時務者,爲俊傑也”以鄙人拙見,被兩千多年來成爲“孔聖人”的孔老夫子和“亞聖”孟子卻稱不上能夠識時務之人。此二人出生於春秋戰國的亂世時期,諸侯爭霸,戰亂不休,這等亂世,理應仿效孫武,蘇秦等人。學些安邦定國,圖霸天下的本事,只有文可安邦,武可定國的本事,方可揚名於諸侯,拜將封侯。而老夫子卻不識時務,在這諸侯割據的時代,傳播“仁義”學說,仁義之事固然是我國千百年來的民族精神,但在戰爭頻繁的年代裏,諸侯只想着稱霸或吞併其他國家,如何會認同孔老夫子的學說,有仁義可言?如有仁義,秦王安能統一六國?安能成爲這千古第一帝?雖然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政策讓孔老夫子受到了兩千多年來世人的膜拜,其講學陶冶了千百年來人們的思想,本人也萬古流芳,名垂青史,但其生前何等悲涼,不遠千里到各國講學,卻處處不得志,碰一鼻子灰,連晚年的生活都靠弟子子貢賙濟。悲哉!反之,鄒衍,蘇秦便是戰國時期最風光之人,爲何?只爲鄒衍講的是陰陽玄妙之術,各國君主聽了覺得高深莫測,幾乎把他奉若神明。蘇秦講的是攻伐之道,正是諸侯們安邦自保或圖霸天下所需要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順應歷史潮流,學一些切合實際,對當前時事有較大用處之本事,方是明智之舉。

適者生存,當今社會就業困難,要想在當今社會有一席之地,就應學會一技之長。我們這代的競爭會更加厲害,現在不刻苦學習,更待何時?頭懸樑,錐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

仁義的作文 篇7

“唐宗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之家”。《書劍恩仇錄》一書打響,“金庸”作爲一個神話由此誕生。金庸作爲近代最爲著名的武俠大家,仍然本着“藝精靠磨鍊”的道理作文做人。他的大半生都是在武俠小說中度過的,隨書中的人物一起涉險江湖,獨霸武林。他雖然文章情節寫得波濤洶涌,跌宕起伏,驚心動魄,但他的性格卻只是平靜如一杯水。

他的得意之作《射鵰英雄傳》中,刻畫人物各有性格,獨成一體。即使他們屢逢兇險,屢遭奇遇,但表達的仍是一個人生價值觀:做好人,做好事,勤奮努力,不強求,上天自有安排。金庸筆下的文章離奇曲折,武俠奇遇歷險共冶一爐。忠厚仁義的郭靖一邊對楊康不離不棄,一邊和俏黃蓉上演着血色江湖中的愛情故事,一邊又行走武林,對師傅洪七公等,盡忠盡孝;對兄弟楊康等,仁至義盡;對愛人黃蓉,柔情似水,即使再危險,也要對身邊的每一個人盡職盡責。金庸筆下的江湖早已灰飛煙滅,但正直仁義的性格卻能永恆。

《三俠劍》一書中,情節更是扣人心絃,足見金庸先生文筆嫺熟。在這部小說中,聖英的平淡仁義、飛天玉虎蔣伯方的豪爽急躁,詼諧老人張平化的義薄雲天,賈銘的幽默可愛。即使在兇險迭出的武林中,每個人依然能保持獨立性格。聖英步步小心、寸寸留意、招招謹慎,而蔣伯方卻能“藝高人膽大”的笑傲江湖,沒什麼能耐的賈銘卻能大大咧咧行走其間,分外緊張時,他和所謂的“乾巴雞楊鄉武仍能成爲大家的開心果。

金庸先生創造了武俠小說的奇蹟,爲我們送出一幕又一幕的片段,這種藝術上的成功正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仁義的作文 篇8

唐朝時,每逢朝廷有什麼喜慶活動,各地的地方官都要給皇上送禮,禮品主要是各地的特產。

有一年,有個叫緬伯高的南方官吏,受到太守的委託,送一隻活天鵝到京城去給皇上進貢。因路程遙遠,還要照顧天鵝,緬伯高一路上很是辛苦。

當他走到一個大湖邊時,覺得很疲倦,就決定休息一下,洗個臉再走。他下了馬,洗了把臉,覺得精神好了許多。他又把馬牽過來讓他也喝了點水。他見那隻天鵝身上灰撲撲的,就把天鵝也拿到到水中洗洗,天鵝下了水,異常興奮。緬伯高一時疏忽,那隻天鵝在水中游了兩下,忽然翅膀一抖,飛了起來。緬伯高一見,汗都嚇出來了,急忙伸手去抓,哪還抓得住,只是抓掉了天鵝的一根羽毛。

緬伯高看到天鵝跑掉了,心裏非常憂慮。回去重拿吧,時間來不及,空手進京也肯定不行,怎麼辦呢?他低頭看着手中的鵝毛,靈機一動,心想,也只有這樣了!於是就把手中的鵝毛收好繼續上路了。

緬伯高到了京城,正好趕上皇帝召見各地使者。大家都帶上禮品,去朝見皇上。各地送的禮品都是珍奇異寶,只有緬伯高與衆不同,他兩手託着一根羽毛,恭恭敬敬地呈獻給皇帝,說:“我們路途遙遠,太守派我千里跋涉,專程送來一根潔白的鵝毛。禮品雖然很輕,但我們尊敬皇上的情意和大家一樣,是很真誠的。”

皇帝聽了,很高興地收下了鵝毛,還給了他很豐厚的獎賞。

從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對待朋友或長輩,送的禮物不一定要貴重,只要用真誠的`心去對待他們就好了。

仁義的作文 篇9

我以前覺得除親人、老師外,同齡人不可信,大家都總是嘴上答應,實際卻言行不一致。比如和別人說一件事,叮囑絕不能告訴其他人,他滿嘴答應,可實際卻和別人說了。

我有一位年長我一歲的朋友,名叫李俊龍。他是個小短腿,平常從不和同學發生爭吵,每天都過得平靜安寧。我起初問他是不是因爲自己小個子,吵起來鬧不過人家,才這麼佛系平和。他卻說自己在班裏沒有什麼不和不順,每天和同學相處都十分和諧。看見了他說話總會先思考自己的話有沒有傷害別人,做事時總是先關心別人,自己放到最後。他是怎麼做到的?難道他從不發生紛爭嗎?發生了又該如何化解?我真想讓他體驗一下我們班的氛圍,特別是中午,沒事都顯得不正常。一會兒這位筆盒丟了,一會兒那位作業本找不到,班級裏“小偷”可多了。

有一次,我看見他與一名同學幹起“嘴仗”,那位同學剛要動手時,我就跑去叫來“扶助員”來。不過李俊龍沒怎麼說,就放了那人一馬。我不懂爲什麼這樣做,他回答道:“那位同學並非故意找事,既然他沒大的舉動,我何必要還人家一擊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放人一馬,海闊天空。”聽了他的話,我領悟到了“仁義心與寬容”究竟是什麼。它不任由別人做壞事,不是不打架。它是一種爲人處世的方法,是對待人的一種態度,以禮相待,以誠相交,是一種仁義。既然選擇了一個人做朋友,便不因爲特別情況而疏遠他,是仁義。生活中處處都是細節,做好每一件事,可以不讓人都滿意,但要人收到答覆,言有信,事有果。

與他交往,看他種種行爲後,我變了。不再隨意生氣、不爲小事而斤斤計較,不對事情的結果抱怨,不將責任推給別人,他是一面鏡子,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願意以他爲榜樣,來改變自己。我可以不完美,但我必須讓身邊的人感到輕鬆和愉悅,我改變是爲了塑造更好的自己。

仁義的作文 篇10

提起我最喜歡的一個漢字,我要大聲地告訴大家:“它就是‘仁’!”

仁——對人寬容,助人爲樂,正所謂: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仁”字是由“亻”、“二”組成的。“仁”字的“人”似乎在快樂地幫人推車,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我喜歡“仁”字,還因爲它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別人若是一不小心犯了錯誤,而不是明知故犯,就要原諒。對朋友要熱情,團結友愛,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一定要給予幫助,力所能及啊!要學會以快樂這本爲信念。

要問我爲什麼喜歡這個漢字“仁”?

原來,我更因爲它能組成許多詞。比如:仁慈、仁愛等等,每一個詞兒聽着都覺得令人佩服。“仁慈”這個詞兒,是在我們對人寬容,助人爲樂時體現出來的品質……原來“仁”是對我們人生的洗禮,學會此人生之道,相信我們的明天更精彩!

“仁”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有聲有色,充滿溫情氣氛!

“仁”呀,我將來一定要認你爲榜樣,學習運用“仁”字帶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