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800字作文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800字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800字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800字8篇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1

昨天上午9點,精彩紛呈的舞蹈節目、悠揚的歌聲、老人們的掌聲和歡笑聲飄蕩在xx鎮敬老院裏。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爲了讓敬老院的老人們過上一個溫馨、快樂的節日,正餘鎮組織愛心人士、愛心企業家等數十餘名志願者來到xx鎮敬老院,舉辦端午節愛心敬老活動,大家包糉子、演節目,和這裏的老人一起度過了歡樂的上午。

xx鎮敬老院有數十名孤寡老人,他們當中有無依無靠的低保戶,也有因身體缺陷無法生活的殘疾人。老人們聽說志願者來表演節目,陪他們過端午節,都高興地早早等在了院內。在敬老院裏志願者熟門熟路,有的爲老人打掃衛生、有的爲老人修剪指甲,有的陪老人們拉家常,瞭解他們的日常生活及身體健康情況,並把慰問品送到每一位老人手裏。志願者們又和老人們一起包起了糉子(見圖),一時間,敬老院裏其樂融融。“我們一輩子無兒無女,但是晚年卻享到了子女的福,我們現在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逢年過節孩子們就惦記我們,陪我們一起過,真的非常高興。”今年80多歲的李大爺說。

xx就是大爺口中的“兒子”,他是海門好人、xx鎮志願者服務站的一名志願者,多年來一直心繫着這些孤寡老人,每逢中秋、春節等重大節假日,他會帶上自己親手爲他們採購的食品和鞋子到敬老院看望這些老人。老人都認他爲乾兒子。昨天吳志勇又來到敬老院爲老人們提供健康諮詢和量血壓服務。這次到敬老院一檢查,他發現有好幾位老人血壓都偏高。將這些數據資訊傳達給敬老院相關負責人,讓他們平時多留心這些血壓偏高的老人們,並囑咐老人們按時吃藥,平時行動多加註意和小心。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敬老院的老人多是無兒無女,常年孤獨寂寞,不能享受那份團聚的天倫之樂,我就把他們當做自己的父母一樣孝順,我們有責任盡一己之力爲這些孤寡老人奉獻一份愛,關愛老年人。”正餘鎮樂一佳超市的董事長徐梅一邊把剝好的香棕送到每一位老人手中一邊告訴記者,關愛老人已經成爲樂一佳超市員工生活的一部分,十多年來她帶領着員工們每月定期給老人們送慰問品、送關愛。

半天的活動在愛心企業家周美英帶來的舞蹈隊的表演下結束,老人們真摯的笑容洋溢在臉上,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志願者們透過自己的努力,給老人們增添了一份喜悅之情,更在端午節前讓孤寡老人收穫了一份家庭的溫馨。他們用真誠的行動換來了老人們的笑聲和掌聲,用實際行動傳遞着愛的接力棒。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2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吧,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吃糉子、賽龍舟,目的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兩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入泊羅江,百姓們很傷心,爲了寄託對他的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再後來就有了端午節。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至今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因而屈原而被後代的世人所銘記,但是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今天,一些傳統的東西正逐漸消失:包糉子變成了買糉子,而划龍舟比賽也逐漸變少,端午節的氣氛也沒有以前那麼熱烈,傳統的端午習俗也逐漸被人們淡忘,人們也許只能從一些書籍或報紙上回憶端午節的氣氛。

大家可能有關注之前的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受到廣泛關注。我們期盼中國申遺成功,因爲端午節本來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但是如今韓國獲勝,我們多少會有一種失望和不解。從端午節起源來看,我國的端午節最應該被批准,因爲端午節起源於中國,但是爲什麼韓國獲勝了呢?因爲端午節逐漸在我們的生活消逝。

現在許多古老傳統文化都在消逝,以前的寒食節、現在的重陽節……也許現在端午節可能還有很多人在吃糉子,但是知道端午節真正意義的人多嗎?也許有些人就只知道吃糉子,其他什麼都不知道了。對傳統節日的熱情都沒了,連傳統節日的意義是什麼都不知道,還怎麼能夠繼承傳統節日呢?我還從網上了解到端午節還要採艾草,但是知道爲什麼要採艾草的人微乎其微……

傳統文化雖然在消失,但是許多人卻置之不理,還一昧地過什麼聖誕節、萬聖節,我覺得這纔是傳統文化消逝的主要原因。

傳統節日要流傳,民族文化要發揚,不是靠白髮老人的回憶能實現的。尤其是我們青年學生應當學習瞭解這些節日內涵、文化底蘊,而不是一味地過洋節。縱觀西方各種節日,比如什麼聖誕節、復活節、感恩節、愚人節等,都是歷史文化的產物,並不符合我們國家的文化內涵,趕形式過這樣的節日也缺乏應有的意義。而我們應當去思考和身體力行的,該是怎樣讓我們的傳統節日和民族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時至今日,我們這個年齡還能過這些傳統節日,但是在我們後面的孩子還能不能過到端午節,實在不好說,或許他們過不到端午節,甚至可能連傳統節日是什麼都不知道,這將是一個悲劇……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3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着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

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糉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糉子了。在永昌吃糉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糉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爲止。媽媽做的糉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糉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糉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爲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爲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

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着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糉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糉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4

哈哈,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了,家家做起了香甜可口糉子,空氣裏瀰漫着糉子那獨特的清香。一大早上,我就聞到了艾葉的香味,刷完牙,和着糉子、艾葉、菖蒲幾種香氣,我吃下了一個花生綠豆餡兒的小糉子和一個紅雞蛋,然後……你猜我要幹什麼?呵呵!那就是去龍虎山參加“繽紛童年·端午節”活動。

帶着一路的渴望,我來到了龍虎山,那眼熟的綠草地上掛着許多惹眼的七彩氣球,四處還有井然有序地插着許多牌子,上面寫有:滾鐵圈、拔河比賽、立雞蛋、包糉子……我對哪一門都不精通,不好意思玩,只得眼睜睜地看着別的小朋友快樂活潑的笑臉與手中嫺熟的技術。還是媽媽看透了我的心思,她拿起地上一個大鐵環和一根怪模怪樣的鐵棍子,鼓勵我說:“婧婧,別看他們玩了,媽媽陪你也去玩吧。”說完,把我帶到一片開闊的草地上,我不明白媽媽葫蘆裏賣得什麼藥,這怪怪的鐵環與棍子是幹嘛用的',我好奇地問媽媽:“這是什麼?怎麼玩啊。”媽媽這會像是找到了寶貝,兩眼發光,興奮地說:“這個呀,是鐵圈,你爸媽小時候常玩的,你看我給示範。”說完,她把鐵棍子勾住鐵圈後面,在她的推動下,鐵環神奇地滾動起來,她隨着鐵環滾動,快速地跑着,越來越快,流暢地走了一段路之後,她停下來,把鐵環與鐵棍都遞給我,說:“你來試一試吧!”我心想,看媽媽還有那個輕鬆勁,滾這個破鐵圈應該不難吧,於是斷然說:“這個應該很簡單,我會!”於是,我快速拿來鐵圈,一本正經地滾起來,可沒想到,鐵圈在我手中一點也不聽話,首先根本立不起來,一圈也沒轉就倒掉了。試了好幾次,結果都是失敗。我那股好強的勁上來了,我生氣地又滾了幾次,可那鐵圈怎麼也不肯向我屈服。媽媽在旁邊開導說:“別急,慢慢來。你先觀察一下別人是怎麼玩的。”我安下心來,仔細地看別人是怎麼玩的,再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此三番之後,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問題。原來是方法不對啊。我又試了試,耶,成功了。這次鐵環似乎聽話了點,鐵環雖然只滾了幾步,但我初嚐到成功的喜悅。正當我一次一次滾動時,忘乎所以的時候,一不留神,摔了個“狗啃泥”,惹得旁人哈哈大笑,不少大人還直誇我有毅力、有恆心,滾的好。

玩了半個下午,我的滾鐵環技術終於有很大長進,可以繞着草地轉好些圈,那些圍觀的人看到我的鐵環滾動而來,總是紛紛躲避,跳着歡笑着,可開心了。一些小朋友看我玩得開心,總會來向我借鐵環玩,我給他們玩吧,他們還總是不放手,惹得我很不開心。還有些大人們,也似乎想過癮,說是教我給我示範,可拿去後,玩個不停,在草地上追逐着,樂不行。

今天,繽紛童年活動讓我重溫了爸爸媽媽小時候的遊戲,原來他們的童年生活也那麼有趣啊,並且悟出了一個道理:“看花容易養難”。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5

端午的味道,是盛開紫羅蘭的芳香,淡而優雅。端午的味道,是綻放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純潔。端午的味道,是開放百合花的清香,淡而高雅。端午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記憶憂新,臨近端午,就會想到他,他是一位博學才子,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氣質過人。他在戰國時期創下業績。

他不光創下業績,還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轉變爲個人歌獨立創作的新紀念。他是文壇的一位高手,也是仕途的棄兒。他每次都想一心報國,讓自己的國家像一隻雕聳立於大地上,卻總是遭遇小人的妒忌與報復,是自己的辛苦遲不被採用,最後在自己臨死前創作了一篇,用血和淚寫成的憂國之恩的柔情長詩《離騷》。詩創作後,他帶着滿臉的憂傷和憤怒來到了江邊看着冰冷的河水,他突然笑了,彷彿是在笑那些小人笑今日的庸君,笑自己的衷心沒有被人發現。他帶着冷笑,縱身一躍跳入這冰冷的河水中,讓他沖洗着自己的身軀。他走了走的淒涼與悲傷,只是他對國家的愛太深了。他熱愛祖國,堅貞不屈的精神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他坦然面對以,死報國,顯出他是多麼地熱愛自己的國家他打意凜然的豪傑氣魄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深思。端午的味道,就是屈原,他那忠心耿耿的報國情懷爲祖國爲人民的安居樂業以幸福做出我顯得努力。

端午的味道是有氣魄的,也是有甜味的就像棉花糖一樣甜。端午節這天,也是遊子回家團聚的日子,大家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品嚐這美味的糉子。今年我的叔叔嬸嬸都回來團聚,共度端午。我們家的糉子都是母親自己親手抱的,母親在廚房裏忙來忙去,我和姐姐在屋裏看書,可我的思緒早就飛遠了,想起了去年我們家的糉子不是母親親手抱的,而是從小攤上買來的,蒸好之後,我滿懷希望,可剛嘗第一口,我想被潑了一瓶水一樣這個糉子一點也不好吃,我嘟囔這,母親用慈祥的眼神望着我,溫柔的說:"吃都吃了,還是下回母親自己做吧!"我急忙叫好眼淚都流出來了。突然聽見母親那清脆的聲音,糉子好了,我的思緒才飛回來,我看着桌子上熱騰騰的糉子,臉上露出了微笑,大家一起坐在飯桌旁,邊吃邊講着端午的來歷與意義。大家都是興高采烈。

我看着這樣一桌團圓飯,心裏美滋滋的。端午的味道,就是遊子們回家團聚的喜悅與幸福那是甜甜的味道。夏天的味道,是那一簇簇盛開的花團;頑強的生命力,展示了夏天的主旋律,人生的味道,就是一次次磨練的意志與頑強,綻放人生的主旋律,而端午的味道,那是一種種傳統的習俗,是那衷心報國,是那家家戶戶團圓,弘揚了端午的主旋律。端午的味道,與衆不同。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6

去年的端午節,雖一個人在家,可傳統習俗不能丟。

天剛矇矇亮,早市上的節日氣氛就營造好了。有沸騰在鍋裏的的糉子,糉香襲人;有帶露珠的艾蒿、菖蒲,小販早已捆好了,一小把兒一小把兒的擺放在路邊,溼潤清香;有花花綠綠的紙葫蘆,是現代工藝製成,顏色傳統,漂亮,但很嬌貴,只能手提,不可抓碰;香荷包、五彩線更是應有盡有,目不暇接,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

我用一元錢買了一把艾蒿與菖蒲,花兩元錢買了兩個糉子,又花了兩元錢買了一對兒紙葫蘆,這個端午節就辦置齊了。

或許是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了,或許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現代佔了上風,人們便越發得懶惰了,你隨便可以找到沒時間的藉口,節日也就變得這樣簡單了,彷彿成了一種形式。

任何事物都帶有兩面性。現在過端午節,雖省去了採艾蒿,包糉子,摺紙葫蘆等環節,讓過節便簡單容易了。卻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麼,節日表面的味道登峯造極,而節日靈魂的味道則清淡如水。更多的人,也包括自己,只知道端午節年年過,對於端午節的來歷及傳統習俗的瞭解,則知之甚少,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祖宗留下的傳統,就在自己的手上淡化了。

回到家,見時間還早,我開啟了電腦,要爲端午節尋根求原,讓自己過一個真真切切的,不流於形式的端午節。

我瞭解到,我國的漢民族,稱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而端午節的來歷有諸多說法,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爲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羣,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至於掛菖蒲、艾葉、紙葫蘆,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等習俗,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傳說,屈原受朝廷迫害,於五月初五自盡投汩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線、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但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並有唐代詩詞《端午》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另,東漢《風俗通義》中,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宋徽宗趙桔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爲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掌握了理論依據後,我起身虔誠的把艾蒿、菖蒲、紙葫蘆掛在門楣,凝視數秒後,帶着對屈原的敬畏之心吃下了糉子。偉大的詩人屈原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詩句,彷彿就在我耳邊環繞。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7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爲熱鬧了,由於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鄉下。那時的端午節使我難以忘懷。

與平時的過年過節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讓我乖乖坐在牀邊,給我講一些過節的規矩,例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冷糉子”“不許與小夥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批頻頻地點頭。外婆就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能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牀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廚房,此時外婆已把廚房裏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竈臺上綁着幾捆桂葉和桂繩,白白嫩嫩的糯米靜靜地躺在盛滿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竈臺上放着的幾個小碟,裏面盛着各種各樣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紅塘。

於是,我就坐在桌上一邊吃着早飯一邊看着外婆忙碌着。

鄉下的竈臺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菜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乾淨的鴨蛋放入大鍋裏,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裏舀幾瓢水放入大鍋中,然後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的鹽,接着就往竈裏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邊,開始給我編絡子了。

外婆的手由於長期勞動已經粗糙的像樹皮一般了,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一個用紅繩編成的絡子就編成了。

此時,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撈起一個最大的用紅紙沾水染成了紅色,再用乾布擦拭乾淨,裝進絡子裏,掛在我脖子上。接着,外婆就往我兜裏裝着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興,因爲這樣,我就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去看龍舟賽了。

外婆總是把我送到大門口,囑咐着要我快些回來吃糉子。我總是一溜煙就消失了。

小夥伴們此時都差不多到齊了,由鄰家的大姐姐當頭,領着我們這一羣小毛孩到河邊看賽龍舟。由於河道較小,所以就只有兩條的龍舟,每條龍舟都有13個人,12個人划槳,1個人打鼓喊口號,“一、二、嘿呦,一、二、快快、”12個面板黝黑的小夥子動作整齊地划着,兩條龍舟你追我趕地向前駛去。

可是,小孩子會知道看什麼呢?我們只不過圖個熱鬧罷了。女孩子一般看了一會兒,便覺得無趣了,就坐在一旁分享起零嘴,男孩子呢,則不然,他們總喜歡沿着岸邊追着龍舟跑,由於划槳的人力度較大,幾乎每個男孩身上都有水花濺着的痕跡。

鑼響了,大概是舟到終點了吧,剛好東西也吃完了,站起身,與夥伴們拉着手高高興興回家去。

太陽也慢慢爬到正空中,外婆家的廚房裏已經飄出了桂葉的清香了,我就連忙躥進廚房裏,去挑已出鍋的個大的糉子。一般我都會坐在門檻上把那個糉子吃得乾乾淨淨,偶爾會剩下幾顆糯米粒給雞吃,看着大公雞的貪吃樣,我也被逗樂了……

儘管如今過端午節,母親每年都會包糉子,編絡子給我,儘管母親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外婆遜色,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我真懷念兒時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8

端午節前夕,路邊的店家裏又傳來了糉子的清香。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這個從來不吃糉子的人,開始對端午節充滿了期待。

記得小時候,除春節外,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中秋節。因爲過中秋節就有月餅吃。那時候的月餅按個賣,選好個數後,店主會用一張黃牛皮紙將月餅包成筒狀,然後用細繩捆好,根本沒有現在這麼精美的月餅盒。單個月餅也是用一張臘紙包着的,紙往往被油浸透,上面畫着嫦娥的圖案,寫着“廣式月餅”、或“蘇式月餅”幾個字。我現在依然清晰地記得,字與圖案都是鮮紅色。咬一口月餅,皮就會鬆散,用紙接着,吃完月餅後還會將落在紙上的皮吃乾淨。那時候的我覺得,這真是一種多麼美味的食品啊。80年代的農村,經濟條件並不寬裕,家裏的月餅還不可能由着自己的喜好吃個夠。也許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年少的我對月餅一直十分癡迷。隨着經濟條件的改善,家裏買的月餅個數越來越多,月餅本身也悄然發生了變化。首先是包裝變得精美,用紙包的月餅越來越少,直至現在完全消失,全部改用塑料包裝。最主要的變化是月餅本身。月餅的品種越來越多,爲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月餅皮也不像以前那樣一咬就散。而我,也越來越找不着以前的那種味道了。童年時代我愛吃的月餅,正離我越來越遠。現在,每年的中秋節,我更關心假期是在哪幾天,至於月餅,則變得可有可無了。

糉子,恰恰與月餅相反。小時候我從來不吃糉子。我覺得,剝開外面的竹葉,飄出的那股青味實在難聞,而裏面的糯米糰更是難吃。那時我很迷惑,這麼難吃的食物,竟然會在每年的端午節前出現,竟然還有人愛吃它。在很長的一段歲月裏,我都不喜歡吃糉子,屬於一口都不會吃的那種。直到成家後,老公會在吃糉子時讓我也嘗一兩口。最開始是我對糉子不那麼抗拒了,但也沒有覺得它好吃。後來,我發現自己喜歡上了X米排骨這道菜。有段時間在外面吃飯時,只要選單上有,我都會點。再後來,我發現自己喜歡上了X米,而用X米做的糉子,我也開始喜歡了。到今年,是很喜歡、很癡迷。

從我自己的經歷我知道了,每個人的喜好總是會變的,不管我們喜歡,還是不喜歡,我們身邊的那些食物始終都在那裏。每一種食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因爲每一種食物,都會成部分人記憶中的美食,就如同對我而言,那曾經的月餅、現在的糉子。這種記憶、這種癡迷、這種期待,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滋味。

標籤:精選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