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自然作文 > 秋天作文

秋天的山景作文650字

秋雖然少了春的嫵媚,夏的喧鬧和冬的沉寂,但卻是一首詩,一支歌,歌中詠唱着它的樸實無華,它的詩情畫意,它的令人難忘……。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秋天的山景作文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秋天的山景作文650字

秋天的山景作文650字 篇1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之前沒想引用這句詩,與所看景無關,但有一個秋字,也算點題吧。峨眉山之前,是有牴觸的,去過多次,看或不看,甚至臺階、廟宇、樹木都能清晰記憶。或許沒有期望,到有了此行的歡喜與收穫。

行至山底,林木蔥鬱,奇石遍,溪淙淙,場景與記憶替,時光與的恍惚,在風景之外幽幽落入心底。到了半山下車買門票,地漉漉的,涼意侵襲,薄雲中露出光,緒釋然。

隨着路的蜿蜒向,景的層次逐漸清晰,斑斕的葉描摹羣山,紅的、黃的、綠的、淡黃的、枯黃的,各種顏的樹葉密密匝匝簇擁、堆積、搖曳,橫空而來,卻又各自矜持,許是得了仙山靈,浸染了出家的淡泊與寧靜,百般嬌媚卻不嬈。

路邊鋪滿了鬆的雜草,望過去,連綿的羣山層層依偎,山麓之間的斑斕醉心扉,滿地的梧桐葉子,紅的楓葉,紅得似火,似在訴說季節的更替,高大的松樹在去年的雪中折了枝,仍然脆綠得濯濯安然,生命的堅韌在樹的雄姿中昭然畢現。

在雷坪依蜿蜒山路而,路由青石鋪建,沿途山澗風起雲涌,薄霧飄渺,羣山幻影,樹影婆娑,芳草悽悽,靈猴跳躍山間樹枝,貪婪地享受着從遊客手中搶奪的食物,惹來觀衆歡片,它們對的'好奇與驚喜不予理睬,對險峻的山無所畏懼,泰然自若,我行我素。

坐在可容納100的纜車裏,享受了高空的刺,羣山的雄姿,樹木的奇幻。到金頂,陡降,猶如寒冬,冰冷徹骨,冷是其次,寒風似要把吹薄絮飄飛,站立不穩,趕緊鳥縮進賓館,開着暖,脣乾疼,關了暖,鼻腔生疼,不眠的一在清晨店主的呼觀出聲中結束。

包裹得嚴實走出去,順着臺階登金頂,天空雖是深藍,但四周景物依稀可見,尤其四面十方普賢金像在晨皚中熠熠生輝。觀出的手拿各種攝影器材,圍滿了白玉石欄杆。遠的雲霧在天際的帷幕中淡露一點光澤,隨着時間的轉換,越來越亮,始終不見那輪紅升起,唯有深藍與淡灰的山影層層羅列遠去,直至那抹光澤,一線幻的雲幔橫亙在光澤與山體間,分割出大地與天空的界限。

十分鐘,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天地在混沌中醒來,在光澤之的雲霧中有一團渾圓微露,不得不確信出是看不到了。惋惜之餘,只好順着青石鋪的小路,沿山崖緩慢行走,欣賞出之外的景。

廟宇前香火瀰漫,屋檐掛着裏凍結的冰凌,歷經時光印染,時代變遷更爲恢弘、壯觀。自然的神韻經山、、廟宇、樹木凝結得圓滿而精湛,佛教厚重的蘊涵召喚着內心的寧靜與純粹,脫離世俗望的皈依在那刻得以安寧。

眺望咫尺的萬佛頂,在它的方向,熟悉與欣喜並存,大瓦山的雄姿與平坦直面而來,巍峨的大瓦山似躺在親的懷中,在它的下是一個仰天躺着的影,不敢妄說形似睡佛。

低,巖邊有一棵楓樹,葉子紅勝火,映紅了天際,似被雲霧籠罩的出,燃燒了蒼穹.

秋天的山景作文650字 篇2

有人偏愛春天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有人陶醉於夏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有人在寒風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中受益頗深,而我則對如詩如畫的秋天情有獨鍾。尤其是那秋天的山景,更令我魂牽夢繞。

秋天的早晨霧濛濛的,那輕紗般的霧隨風飄蕩,便把山籠罩在薄霧之中,雲霧繚繞,給山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漫步在山林之中,這種濛濛朧朧的感覺,有一種置身於仙境之中的愜意,令人心曠神怡。

要說秋日山景,那樹林是必不可少的。鬆、柏這些常青樹,依然蒼翠挺拔,傲然迎對着秋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楓樹了。楓葉大多數已埋沒在塵土之中了;偶爾幾片被風婆婆帶着旅行的,在空中蕩來搖去,飄忽不定,甚至消失在藍天的盡頭;也有那特別依賴樹媽媽的,雖被風婆婆召喚了多次,但依舊留戀媽媽的懷抱。秋風蕭瑟的吹起,火紅的楓葉,宛如到了生命的.沸點一般翩然飛舞,用她最美的舞姿向天地宣泄着,傾訴着:秋,實實在在的來了!秋葉繽紛,繽紛秋葉,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情不自禁地感嘆道:真是一葉能知秋哇!此時,我捻起一片飄落的楓葉,仔細的凝視着。它分成五個邊,顏色火紅,莖脈繁密,已破損得有幾個洞,看起來飽經滄桑,卻仍風韻猶存。呵,楓葉原來這麼美呀!

沿着徑走,小道邊清雋高雅的菊花千姿百態、奼紫嫣紅,一旁幾種不知名的野花簇擁着菊花。它們藍得清澈,紅得熱情,黃得活潑,綠得深沉,白得絕塵……真的呀,就連這些花也爭先恐後地向我報告秋的訊息呢!

登上山頂,站在藍天之下,俯視城市,我竟生出一種世界屬於我的想法。天空那麼明朗曠遠,空氣那麼純淨清新。我張開雙臂,模仿鳥兒飛翔的樣子,彷彿我真的在翱翔一般,真的在擁抱世界。此情此景此感之豪邁,無可比擬。啊,我陶醉了。

有人說,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麼羞澀,夏那麼袒露,冬那麼內向,我贊同這樣的看法。我認爲秋天像一杯酒,越品越濃。雖說文人賦予秋愁的色彩,但會有多少人真的悲秋?我不想爲賦新詞而強說愁,因爲此時我只品到了秋的清爽和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