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自然作文 > 黃山作文

關於登黃山作文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登黃山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登黃山作文8篇

登黃山作文 篇1

在老家也待了許久,過年以來,好像除了去親戚家拜年吃飯,也就是在家待着,日子也有些乏味。有天爸爸說要帶我們去家鄉的地方玩,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這黃山。

真的是趕得太巧,去的那天的前一天正好下過雪,便能看到那美煞旁人的雪景,無法用語言去形容的美。

山上的溫度太冷,雪不容易化,便結成了冰,這也致使了路滑。上山都得扶着欄杆,一步一步往上走,總會遇到有人跌倒摔跤,無奈也只能慢慢走。大約行走了半個多小時的上山路程,整個人都氣喘吁吁,大姑父在後面鼓勵着:“堅持就是勝利,要加油啊!”就這樣一路鼓勵,就連一同爬山的陌生人也在相互加油,似乎就像一家人似的,摔跤的會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去扶一把,爬不動的會有人在旁邊大喊着要加油很快就要到了的話……諸如此類的事情,見的很多,也甚是感動,在此時此刻,也感覺不到山上的寒冷,滿是暖流溢入心間。

山上觀日出也是個最佳選擇,在去黃山以前就想好了要清早起來去看日出,那時候纔是最美的。當天早早的就睡了,第二天五點半就爬了起來,天還是黑的,路燈還在亮着,去看日出的人很多。到了看日出的地方,已經有許多人在那等候着,甚至有個攝影愛好者就站在石頭的最邊上,他的前面便是懸崖峭壁,只要稍微邁一步就會跌入萬丈深淵,可他卻仍在那裏站着,只爲等待日出,拍下那些最美的照片。在蕭瑟的寒風中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太陽也漸漸出來了,原本看着日出時的光輝,每個人都認爲太陽會從山後出來,這樣就看不到了,原本激動的心情也稍稍有些失落。或許是太陽不忍我們在這零下十度的溫度中等待一個小時,竟然就正好偏了一點,從山與山的空隙中升起來了,一點一點變大變紅,看到了完整的日出,那時的我不知爲何,竟激動的想要落淚。或許是等待了許久的東西最終出現的那種欣喜,或許是第一次完整的欣賞到日出全過程的快樂,也或許是對自己爲了看日出而付出的艱辛的佩服……回賓館的時候,十分驕傲地向爸爸炫耀着自己所看的日出有多美,真的,只有親身經歷,內心纔會覺得十分喜悅與充實。

這黃山之行,爬上了飛來石,登上了光明頂,起早看了日出,哪怕再累,也足矣。正如那句所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登黃山作文 篇2

記憶的碎片,在思緒中泛起,往事涌上心頭,眼前彷彿出現了那天攀登黃山的情景。

風鬟霧鬢,我們抵達了山腳。

在高處,雲霧半掩中的黃山,都顯得高聳險峻,只見一條從雲霧中懸下的天梯——近乎成九十度地嵌在巍峨的巨巖中。看到這景象,沒有一個攀登者,不爲之欣喜,不爲之激動,血液也隨之沸騰的。我便是其中一位攀登者。

腳下的石階,即使有無數攀登者攀登過也沒能在這留下足跡,哪怕是淡淡的痕跡。石階,棱角分明,粗糙但不失它的堅韌。我們踏着石階,手握繩索,一步一步地向上爬。我們的腳步或許是緩慢的,但卻堅定有力的地踏着每一步。陽光逐漸向我們爬山這裏偏移,直到那耀眼的陽光穿透那層雲窗霧檻的天空,驅散那霧散雲披,使真正的峯頂漸漸嶄露出它神祕的頂端。向上望,天梯的盡頭已模糊地出現在前方,像是黑暗中的一道光芒,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我們終於到達了天梯的盡頭,一路走來,前進伴隨汗水,曲折伴隨勇氣。但真正的峯頂尚未到達。

峭壁上,盤着一圈又一圈的臺階,像一條高傲的龍盤踞在半山腰。我們牽着繩索,小心翼翼地踏着每一步,臺階懸空在半空中,如果踏空一步,可能就會出現掉下懸崖的危險。我顫顫巍巍地邁出最後一步,一鼓作氣,終於登上了峯頂。此時,眼前的景色撲向眼前。霧開而山出,天地間一片白茫,遠處的山峯透出異同的色彩,交織在一起,掩映着,緋紅的蓮花峯迎着陽光,舒展了一瓣瓣的含水的花瓣,顯得輝煌燦爛,宏偉壯麗,讓人歎爲觀止。

向上爬時,這一路的坎坷,在日光與山峯的交映中,被相片永遠定格在這時,沒有向上爬的毅力與勇氣,何來欣賞這峯頂上的淡冶,蒼翠,明淨的景啊……攀登人生的高山,不也是這樣的嗎?

登黃山作文 篇3

“前面就是鰲魚峯了,有兩條路可以到達,走“一線天”比較近,可是不安全;走鰲魚洞遠點,但容易走。”導遊說。

我和四位同學聽完,就直接衝向一線天,把隊友們丟在後面。我和另一個同學最小,幾位大的同學都跑到我前面,我緊跟他們。

我們爬到“一線天”的一半,媽媽打來了電話,說:“快回來,你們快回來,大夥要走鰲魚洞這邊,我在岔路口等你們。”我說:“不能下來了,下面人太多了。”我還沒說完,媽媽就把電話摁掉了。

來到山頂,正是在鰲魚峯的前面。這時,一些人打電話給老師,一些人發微信給老師。過了一會兒,導遊和媽媽追上來了,媽媽說:“你們真是急死我了,但我也要對你們說,你們真勇敢!”

老師對我們說:“以後遇到岔路口,不知大家要走哪條路,一定要等大家來,不能自作主張。”

我們慚愧地點點頭說:“明白了。”

登黃山作文 篇4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我曾在二年級學過《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所以黃山一直是我心馳神往的地方。去年的十一長假,我終於如願以償——登上了黃山之巔。

站在山腳擡頭望去,山頂雲霧繚繞,一派朦朦朧朧的景象,只能隱約瞧見山上的幾抹新綠,如同仙境一般。

拾級而上,只見一道瀑布飛瀉而下,那氣勢頗爲壯觀。瀑布宛如一條白色玉帶,倒瀉於巨石之間,飛濺起晶瑩的水花,在山石間砸出無數顆透明的珍珠。這時,你會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慢慢向上攀登,我見識了許多傳說中的奇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隻“石猴”,它正端坐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雙手緊緊抱着兩腿,靜靜地凝望着一望無際的雲海,好像在思考着什麼,人們戲稱它爲“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瞧!遠處山上有個“仙人”筆直地站立着,一根手指遙指着遠方,好似在爲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指路呢!這裏的奇石真是千姿百態,妙趣橫生,怎能讓我忘懷呢?

終於登上了山頂,一棵棵松樹矗立在黃山頂峯,紮根在懸崖峭壁中,像一個個堅強的戰士,任憑風吹雨打也毫不動搖。其中最爲著名的要數“迎客鬆”了,它蒼翠挺拔、造型奇特,沒有哪一棵松樹能與之媲美。

下山了,你一定會想:既然有“迎客鬆”,會不會也有“送客鬆”呢?果不其然,我在下山途中的一塊樹牌上驚喜地發現了“送客鬆”的蹤跡。

黃山,你是多麼雄偉,多麼壯觀。我愛你,無論我身在哪裏,都不會將你遺忘。

登黃山作文 篇5

登黃山,天下無山。這不,這次我們就去了聞名遐邇的黃山。

早晨,我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踏一路幽靜開始了行程一日的黃山之旅。行程的起點是慈光閣。我們從慈光閣到索道站,然後上索道,一個階段比一個階段 興奮。坐在索道上,黃山之雄偉,黃山之壯麗,黃山之陡峭盡收眼底。隨着索道越升越高,我們就離地面越來越遠。不一忽兒,便到了下一個目的地。

我們經一路奔波,到達了迎客鬆,在哪兒之前,還有送客鬆。瞧那迎客鬆張着手臂,歡迎五湖四海的客人,那麼筆直的身軀,那麼堅定的信念,紮根在石頭縫 中,無比美麗,無比自豪。這迎客鬆的來頭可不小呢。和它留影紀念還得排隊哩!幸虧我們有先見之明,早早地就來到了迎客鬆那裏。不一會兒,長隊就排起來了, 個個人都那麼興奮,因爲可以和迎客鬆照相呢。迎客鬆的造型永遠不變,不管和誰照相,它都是張着手臂,還絲毫不覺得累哩!

我們朝下一個目標前進。我們一路走一路看,邊走走,邊唱唱。“啦啦啦啦啦啦……”毫不覺得累。百步雲梯,百步雲梯顧名思義就是有一百步的樓梯,而云 呢,就是在雲之中的樓梯。因爲是下坡,我們走的格外有勁。我還看見有的客人拄着柺杖一步一步艱難的走,還有的客人都直接爬了。我看他們是走的格外有累吧。 我邊走邊數,總共有200階左右。和我們同行的姐姐差不多連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還有一個男生,都累趴下了

我們到了一線天,啊,一線天可真陡啊,我們照完相後就接着走,而我是爬着走,一個爬一下,“呼~好累。”然後接着走。我和姐姐一路狂爬,然後在往下 望,那麼高啊,令人發抖,令人震驚。我不敢往下望,就分散注意力,和姐姐聊天,但是還是有幾分恐懼。我邁着艱難的“四腳”步步驚心,生怕一不小心,踩空 了。就這樣,我帶着幾分恐懼,幾分小心,幾分興奮,慢慢的往上爬。心裏那恐懼感別提多旺盛了。心情沉重,身體沉重,步伐沉重的我,就像揹着一座大山,我就 是隻小蝸牛,揹着自己的殼,一步一步往上爬。“終於,到……頂了……”我有些如釋重負的感覺,心裏的成就感那,沒辦法用語言形容。我在看看還在半路的媽 媽,只得在後面望塵莫及啊。在看看我,到頂了,哈哈,那高興勁,就是在爬一次,也不在話下。我等着媽媽上來,耗盡了體力的我連忙摸出一個白麪饅頭三兩下就 幹完了。

我們爬到山頂,風好大啊,似乎只要輕輕一吹,就可以將我們全部垂下山頂,無奈地我們只能找一塊石頭後面蹲下,等風小一點的時候纔出來,我們找了一塊 平坦的石頭睡下,不爭氣的眼睛就快要閉上了,就被媽媽叫走了。我們到了北海,因爲午飯還沒好,我們就去看了猴子觀海。我們又是一邊走一邊看,看到了許多奇 花異草,漂亮的,美麗的,可愛的,都有。一路來我們走過的地方都留下我們的腳印,因爲出了相片什麼也別帶走,出來腳印,什麼也別留下。猴子觀海在那裏!別 說,還真像哩,唯一遺憾的是沒有云海,不過這點小小的遺憾又算得了什麼 呢?絲毫不會打擊我們的愉快心情。我看着猴子觀海,好像哦。真像一隻瞑目蹲身的猴子,坐在懸崖峭壁上,形象,生動。我看着猴子,就好像我就處在那猴子的身 邊呢,和它一起看海。時間到,去吃飯了。

我們吃的是自助餐,在吃飽喝足之後,我們一天的旅程就再次結束了,再見了,黃山,再見了迎客鬆!

登黃山作文 篇6

一提起黃山,大概大家立刻就會聯想起徐霞客的那句詩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確,黃山也是令我神往的地方。而今年的夏天,我終於有幸登上了黃山。去黃山的一路上,我彷彿穿行在一幅幅水墨畫中間,徽州,不愧是我夢縈魂牽的故鄉,那典雅的徽派建築,那秀麗的山水,是那樣的親切,那樣的迷人,然而這一切只是一個序曲,壯麗的音符還在那黃山上。

我們到黃山的第一站是北海,這裏風光旖旎,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就拿夢筆生花來說吧!它是一個紫黑色的小山峯, 很象英文字母中倒寫的V字,不知是大自然的妙筆佳作,還是天意巧合,一株峻秀挺拔的小松樹恰恰長在那峯尖上,相傳詩仙李白來到黃山,因看不盡黃山勝景,而詩性大發。寫完詩之後,將手中之筆一扔,恰恰落在北海,因此成了這夢筆生花。 這時,黃山的雲霧上來了。霎時間,雲涌山高,剛纔還甚是蔥籠的山峯被雲霧披上了薄紗,景色變幻莫測。就是以這石峯爲筆,藍天爲紙,也寫不完黃山詩,描不盡黃山圖!

辭別了夢筆生花,我來到了猴子觀太平這一景這,那是一個石猴端坐在一個石頭的平臺上,俯看這太平盛世.聽人說, 這隻石猴本是天上的仙猴。因有一次來到黃山,在這塊平臺上看到人間圖景美不勝收便十分留戀,就在這裏坐了下來,而旦一坐就坐了千萬年。不信你看,這石猴現在依然是凝神而專注,不知是什麼吸引了它。

人家說黃山集中了各大名山的優點,這話一點不假。始信峯一帶的'石筍就集中了華山的“險”和廬山的“秀”。剛一看到石筍,我簡直嚇了一跳,因爲它們幾手都已成了 90度,我幾手是手腳並用的登上的峯頂,看到腳下一團團地白雲飄過,我深信自己站在天上,此時中華的陽剛之氣和陰柔之美盡收眼底〃 黃山人有句俗語,“不到天都峯,黃山一場空”,在這句話的鼓平下,我決定一定要登上天都峯。路上,我們登上了百步梯,經過了試膽石,穿過了一線天,也看到了馳名中外的、好客的百年古鬆“迎客鬆”,也領略了歷代文人墨客刻在石頭上的題詞^。總之,可以說我們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吧,我們終子來到了天都峯的最險處鯽魚背。這鯽魚背其實只是僅僅只是容一人走過的,拱形的山脊罷了,兩邊都是萬丈深淵,兩旁只有一根鐵鏈,供抉手之用。看到這種情況,我可以說是幾乎是把心都摁到了手上,但想起我的誓言,我還是堅定地踏出了第一步…… “無限風光在險蜂”,這話有理。在天都峯的頂上,只見峯巒疊聚,雲霧迷離,袓國母親的嬌容的確是豔冠羣芳.在峯頂逗留片刻之後,我巳是身披夕霞,雖然遊興未盡,但也不得不踏上歸途,漸漸地,天都峯已完全融進了晚霞之中,看着這美得讓人驚歎的景色,我決定還要二登黃山。

登黃山作文 篇7

我去過白雪皚皚的長白山,去過紅葉似火香山,就是沒去過黃山,俗話說的好“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今年我們一家千里迢迢的去皖南的黃山,前來觀賞美景,別人是雨中游泰山,我們是雨中游黃山,黃山在雨中更是美上加美。剛到黃山市就被那的山水給迷住了,我不停的看車窗外,路上座小山被霧遮住了山頂,就像着了火。我剛到山腳下,就覺的黃山很高,我問爸爸:“我們能爬上去嗎?”爸爸說 試一試吧 我又看到石級上的鐵鏈好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我們穿着雨衣艱難的爬着,爸爸說:“ 兒子你那麼小,都不怕累。我也要堅持。我們互相鼓勵。”爸爸說。樹上有時能看到松鼠,我非常興奮,總感覺到前面能看到松鼠。不知不覺我們已經爬到半山腰。怎麼還沒有看到小松鼠呢?爸爸說 它們可能在家睡覺呢?這時雨還是不停的下,大霧瀰漫。爸爸給我講,兒子可不像松鼠,像小猴蹦蹦跳跳,不會停下來呢?我學小猴的樣子,左爬爬右看看,一點也不累。我爬到一半時就看到了天都峯,可是天都峯被一大片白雲遮住了,一點也看不見,過了一會,一陣大風一吹白雲飄走了,我看到了天都峯上有一塊像魚的石頭,我真想上去吃一口。

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泉,這樣的泉倒映這樣的山。在加上山上滔滔銀河,山中綠樹青草,真是黃山美景甲天下啊!

登黃山作文 篇8

登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項戶外運動。登山人,有學生、老師、登山愛好者但,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羣體,異於常人。

我們來到黃山上,每個人都滿頭大汗,便找了個陰涼的地方歇息。“好熱呀!又沒帶水”一個同學受不了太陽的熱情,差點哭嚎了。“那間小店有賣”另一個同學話沒說完,那個同學已經掏出錢包,跑去小店買水了。

過了一會兒,他回來了,說:“你們猜這瓶礦泉水多少錢?”“5塊?”“7塊?”他搖了搖頭,說:“老貴了,15塊。”“這是在搶啊”這時,陳老師走過來說:“待會你們就知道爲什麼了。”

我們繼續登山,一路我都在想着: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質量好?還是想不出個所以,只等陳老師來揭曉答案。

走了一會兒,在路旁,有一個擔子,裏面有各樣東西,包括剛纔同學買的那種“天價”礦泉水。

過了一會兒,我們在路上遇見一些人,挑着擔子,往山上去。“現在大家都懂了吧!因爲這些東西都是挑山夫從山下挑上來的。”我大吃一驚,從山下挑上來?我們坐纜車後,只走了這麼一段路,就已經叫苦連天,他們竟挑着擔子從山下走上來!我不由得又仔細地看了一下他們他們上身只套一件墨綠色馬夾,一根光滑的扁擔壓在肩上,兩邊的貨物使它像是一張弓。豆大的汗水正一滴滴地往下流,從他們黝黑的臉上流到脖頸,倏地溜進馬夾裏。他們不時拿起搭在肩上的布擦擦,那布都可以擠出一桶水了。

“他們不能坐纜車嗎?”“一般不能,纜車大多是客運。”導遊回答。我擡頭,望着石頭小徑中他們的背影,那背有點駝,大概是長年重壓的緣故吧。

“他們爲什麼要做這等苦活呢?”“生活所迫吧,他們的扁擔,挑起的就是家庭的重擔,是沉甸甸的責任。”老師說。

一股溫熱的液體涌出眼眶,我眼前有點模糊,那穿着墨綠色馬夾的特殊登山人似乎與石頭縫裏的松樹融爲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