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自然作文 > 春天作文

【精選】立春的作文三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立春的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立春的作文三篇

立春的作文 篇1

1、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製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製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穀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2、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爲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着由羣衆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3、迎春

爲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於集中人羣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曆書表爲準,有時在當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中,擡上春官遊行顯威,前擁後擠,威風無比。並有報子、馬弁等身着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擡的獨木槓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鬥趣,引人發笑。

迎春的隊伍由四面八方擁向春棚前集中,然後到縣政府(縣衙)報喜迎春。

4、遊春、報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擡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

遊春的隊伍進入春場(檢閱場地)後,繞場遊兩圈,然後各自列隊站在安排的場地上。此時,恭請知縣老爺入春棚安坐,舉行報春儀式。按傳統的風俗,設有報春臺,身着奇裝異服的報子,手執紅黃各色彩旗,上場第一報——“風調雨順”,羣衆同聲呼應;第二報——“五穀豐登”,羣衆亦同聲呼應;第三報——“國泰民安”,羣衆再同聲呼應。每來報者均有賞。

5、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爲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禮·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後舉行。社日以祭神爲主,併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爲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昨。”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爲風俗流傳後代,成爲一種祭祀活動,意爲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6、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7、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爲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爲“禳兒疹”,後者稱爲“散疹”。

8、佩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綵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因爲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徵。所以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窩,只要你能在庭房檁條下或房檐的牆壁上,搭上一小頁墊板,上寫“春燕來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築起窩來。燕子是候鳥,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不吃你家穀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窩兒子。”所以向陽人家都喜歡在自己院落房舍裏,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這天,人們都喜歡佩戴“燕子”,特別是小孩,父母早就給他(她)們準備好了,他們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興高采烈,雀躍有餘。

9、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綹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單貼在牆壁上,用來鎮壓驅殺毒蠍。如寫:“穀雨三月中,天師到門庭。手執七星劍,斬殺蠍子精。”白水縣人民於穀雨雨節也有類似的活動,如在黃表上寫:“穀雨日,穀雨晨,奉請穀雨大將軍。茶三盞,酒三巡,蠍子立刻化爲塵。”用以驅除毒蠍。陝西西鄉一帶人民,每年在穀雨日天剛亮時,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蠍。

立春的作文 篇2

筱筱,你問我爲什麼不把紀念冊寫給你時,我說了謊,說我忘帶了。好幾個夜晚,我坐在寫字檯前,咬着筆頭,想把我們這四年來的輝煌寫滿,我怕你會過一段時間就忘記了。可我們這四年來,又似乎沒有什麼,只是肩並肩一路向北,然後不說“再見”,就天各一方。

XX年,我們十三歲。

陽春三月,日曆上說,今天立春。你被老師帶進教室,“她叫筱筱,是今天轉到我們學校的。”你熱情地和大家問好,我有幸和你成爲同桌。你一直和我說話,而我則羞澀地說,我不愛說話。你說沒關係,我說你聽。那年,我們五年級,即將小學畢業。

XX年,我們十四歲。

面臨升入中學的考試,我一直冒汗。眼看考試時間要到了,我還有很多題沒做。你順手扔來一張紙條,不幸被老師發現。你一直不肯說答案是給誰的。結果影響了你的成績,你卻笑着說:“我們又可以在一個班了。”那年,我恨,是我的自私和懦弱害了你。

XX年,我們十五歲。

你的生日是農曆七月初七,那天,你約我爬上屋頂,大聲喊:“媽!我十五歲了!”從那一刻起,我知道,原來沒媽的孩子也可以這麼快樂。那年,我感到我們都很幸運。

XX年,我們十六歲。

面對雪花似的試卷,你的成績開始出落到頂尖,而我則一退再退。我開始逐漸與你疏遠,而你則在這個春天告訴我,因爲後母的原因,你要轉學了,並把紀念冊給我填。那年,我後悔自己不懂得在失去前的珍惜。

XX年,我……十七歲。

離別的感傷像圖書館牆壁上潮溼的藤蔓,從立春開始悄然爬滿整個校園。沒關係,我們說過,十七歲不哭!

今天,我去給你寄紀念冊,忽想起,有一年春天,你帶着詩一樣的.心和純真的臉龐來到我身邊。從此以後,每逢立春,我便都會感覺如此甜蜜,那麼美好!留下祝願那些和我們一樣即將分別又來不及說“再見”的人。

立春的作文 篇3

“春雨驚春驚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二十四節氣歌,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自然氣候的規律,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

翻開日曆,我發現今年比較特別,大年三十正好是立春節氣。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我早早的起了牀,陪着長輩和家長一起除舊迎新。

今年在象山外婆家過年,我從行李箱裏拿出在寧波買好的紅燈籠、對聯和窗花,忙的不亦樂乎。忽然,嗶嗶啪啪的鞭炮聲響起,整個大地都炸開了鍋,嚇得我趕緊躲進房間。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排在首位,足見其位置的重要性,立春中的“立”字是開始的意思,立春既是春季的開始,也是一年四季的開始,人們在這除舊迎新的時間裏,忙碌着手上的工作,迎接春天,迎接新年。

立春的時候,按照傳統要吃春餅、春捲,名曰“咬春”,人們希望在新的一年裏防病去災。春捲裏通常包含着大量春天的新鮮蔬菜,營養價值非常高,口味很好,如今已成一道美食。

今年的立春和除夕重合,所以過得很特別,因爲一邊過除夕,一邊過立春,不管何時何地,我們需要謹記,“一生之計在於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