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植物作文 > 梅花作文

關於梅花作文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梅花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梅花作文5篇

梅花作文 篇1

我獨自徘徊在街頭,就像這寂寞的冬天,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在那大雪紛飛的冬天,花草枯萎。突然,我聞到了一股幽淡的清香,我向前一看,原來是幾枝鬥雪怒放的梅花。

我想起了王安石的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的確,要不是聞到一股淡淡的芳香,在這白茫茫雪地之中,潔白的梅花極難發現。

我走上去,仔細端詳了一下。潔白的花瓣就像一片片帶着幽香的雪花,小巧玲瓏。它雖沒有桃花之豔麗,梨花之潔白,迎春花之燦爛,牡丹之華貴。但在這大冬天,唯它能迎雪開放,唯它能引大家喜愛。人也一樣,有寒冷的冬天,纔有溫暖春天;只有不畏艱苦,才能散發出獨特的芳香。

梅花作文 篇2

我喜歡荷花,喜歡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獨特美麗;我喜歡桂花,喜歡它十里飄香的芬芳;我喜歡菊花,喜歡它賞心悅目的淡雅。但我更喜歡梅花,喜歡她的高雅,更是她那堅貞不屈的頑強。

冬季,雪後,彷彿整個世界都是白色的,顯得那麼單調、孤寂。

我獨自一人漫步在雪地裏,一步一步的走着,忽然飄來一陣陣清香。我隨着香氣,走到了一棵梅花樹前,一朵朵紅紅的小花優雅地展現在我的眼前,它爲寒冬點綴了無盡的色彩。這讓我想到了王安石筆下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梅花給人帶來的印象是美好的,純潔的。它不畏嚴寒,啓示了人們。那些在逆境中堅持的人正是梅花的形象。

在百花凋零之季,唯有梅花在努力的萌芽、長大。迎着漫天飛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雪地中。只見梅花在怒放,開的那麼豔麗,股股清香沁人心脾,在寒冷的冬天裏添加絲絲暖意。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生活的歷程中免不了風霜雨雪。我們應從梅花的精神中吸取力量,以梅花的堅強精神去待前進路上的困難。

梅花作文 篇3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這是宋代王安石寫得一首關於梅花的詩。我沒有見過真正的梅花,但是我想做一樹臘梅花。

第一步,先選一棵掉落下來的枯樹枝做樹幹,這個枯樹枝的外形要曲曲折折,富有變化。

第二步,用刀子把蠟燭一層層刮下來放到一個碗裏,另外加一些口紅,這樣使顏色更紅。

第三步,鍋里加上水,之後開啟大火,把裝蠟燭的碗放進去煮,煮成湯以後再準備一個杯子放上涼水。

第四步,用三個手指沾下水,然後放到蠟燭裏,感覺到蠟燭吸在手指快速拿出來,趁沒凝固,趕緊使勁捏住樹枝,然後慢慢地把手拿出來,一朵好看的臘梅花就做好了。

重複上面的步驟,把樹枝上的每個樹杈都沾上臘,美麗的臘梅花就做好了。

多麼好看的臘梅花!如果是把它放到室外,你會感覺到幽幽的暗香撲面而來。建議大家也可以做一棵美麗的臘梅花。

梅花作文 篇4

“爲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記不清這首《女駙馬》是什麼時候會唱的,好像自打記事以來,就能夠自然地哼上幾句,像是孃胎裏帶出來的一般。黃梅小調清唱時溫柔又親切,彷彿流淌在我的每一根血管之中,與血液相融,密不可分。

究其源頭,還是受了母親的影響,母親在衆多劇種中偏愛黃梅,而在黃梅中又偏愛《女駙馬》一曲,問過緣由,母親說那年那月除了勞動,哪裏又有像如今這樣豐富的娛樂活動,每天難得的清閒時光全送給了村頭的那方小廣播。高高的村牆上,四四方方的鐵塊,在一村孩子上學途中,放牛路上,輕輕地飄起陣陣悠揚,也讓乏味的生活漾起絲絲波光。

母親放下手裏正在洗的菠菜,仰頭輕笑了一下,懷念道:“我每次起個大早,做好家裏早飯去學堂的時候廣播裏都剛好在放那首《女駙馬》。當時第一次聽黃梅,純樸清幽,韻味悠長,喜歡的不得了,就跟着聲音學,那時候可沒有百度也找不到歌詞,只能在一遍遍聽的時候套人家的發音,後來廣播換歌了,曲風各異,但卻怎麼也沒有聽《女駙馬》的感覺了。”

“再後來,鎮上有個類似選秀的活動。你還去唱了這首連詞都知道得不確切的歌了,是吧?最後還被刷下來了。”我找了個杯子一邊倒水一邊揶揄母親。母親又笑了,像個少女一樣,眼神憧憬又略帶靦腆,透過她不再緊繃的面板,我分明看到她十六七歲的青蔥歲月,沒有名牌的衣服,沒有閃着光亮的配飾,也沒有“淡妝濃抹總相宜”,有的只是洋溢開來的朝氣與希望,以及一份不輸於馮素貞《女駙馬》的女主角的勇氣。

這是母親的黃梅花開,亭亭少女時。村裏的草垛、田裏新插的秧苗、幾隻毛色暗淡的黃狗以及忙碌時耳邊農人的小曲,是在如今仍會入夢的存在,那種生活重壓之下的苦中作樂,成了母親藏在黃梅曲中幾十年的心意。

其實我現在想想,也倒蠻慶幸母親當時被淘汰了下來,她所套下來的歌詞大多都是錯的,要是讓她選上了那不就丟了黃梅戲的臉了。可在我和姐姐小時候沒看過正版歌詞之前,也一直是把媽媽口頭傳唱的《女駙馬》奉爲經典。我倒罷了,沒因爲這出過什麼糗事,姐姐就不一樣了,她初中時在一次班級聯歡會上唱了這首歌,本來也無妨,大家也不太知道原版歌詞,可不妙的是班裏正巧有一位男生也唱了這首歌,手裏還拿着真正的詞。姐姐這才發現母親教我們的,原來是不對的,不過好在我姐有副好嗓子,唱得好聽,在那一起一伏的婉轉韻調裏歌詞的差錯也顯得無傷大雅了。姐姐說當時她班主任還很真誠的問過她以後要不要往這方面發展。回憶往事,我們一起在牀上笑得打滾,樂不可支。

這是姐姐的少年時代,有紛飛的試卷、滿滿的筆記和奮鬥的你我,但更多的是一雙雙閃亮的眼眸,滿含對未來的期待與熱情,姐姐那滿是公式的腦子裏,卻給黃梅留了可貴的一隅之地,讓人在訝異之外又多了一絲瞭然。想來,不止姐姐,每一個少年人的心裏,一定也都留了一塊柔軟之地給了他們所喜愛的、想要守護的人與物。

而現在我也正好處在這個黃梅花開的年紀。之前與朋友的一次閒聊,提起《女駙馬》,她說她也會唱兩三句,我們便就着一室陽光哼着婉轉小調。再後來我們發現周圍的朋友,同學或多或少都會唱那麼幾首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甚至連冷門一點的《點大麥》、《徽州女人》也有人會唱。聽着一個個單薄的音調在他們口中連成一串串悠揚纏綿的旋律,猛然間我就被感動了。現在國家提倡重拾傳統,大到首都小到鄉鎮,都對傳統文化手藝等投以十二分的重視。我們以爲重拾是個艱難的過程,卻沒料到這千年的傳承,早已長成了我們的根骨,是忘不掉磨不滅的.。也許沒幾個少年人知道,黃梅戲的唱腔分爲主調、花腔和三腔三類,也不知道黃梅在戲曲劇目方面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出,但只要他們還能夠唱出黃梅,哪怕只是輕哼調子,黃梅就不會失傳,不會黯淡。

多年前,我倚在奶奶懷裏看電視上在演《天仙配》,看那些演員畫着不同的眉毛,穿着各色的戲服,也有高矮美醜之分,但每當他們眼神一亮,水袖一甩,腰肢一轉,唱出第一個音韻,流露出來的便是一樣的熱愛與堅持。

黃梅戲的傳承,文化的傳承,需要向嚴鳳英、王少舫這樣的名家,需要一代一代從小練家子的戲曲演員,也需要對黃梅戲帶着欣賞目光的羣衆。我佩服那些能夠將生命奉獻給黃梅的演員們,他們從小所受的苦,我無法感同身受,只能報以一份敬意。

徽風皖韻撲面來,在每年都會有黃梅雨季的土地上,每位兒女對黃梅戲都一定會有深深的眷戀。我不能去更高更遠的地方演出黃梅戲,也不能侃侃說出黃梅戲的起源與發展,但每當我走在被黃梅浸潤的這片山水之中,唱起一句“爲了多情的李公子,夫妻恩愛花好月兒圓”時,萬物都將會與我應和。黃梅戲永遠不會失去它的聽衆,就像宣紙徽硯千百年流傳,黃山毛峯的清香代代綿延。我這樣相信,我們都這樣相信。

我的黃梅花開少年時節,不似母親的純粹,也不似姐姐的明亮,但從我的祖輩、父輩一直保留下來的那份熱愛與真誠依然熠熠生輝,少年人不敢也不願忘記先輩們的文化與記憶。歲月悠悠,時光漫漫,但黃梅戲的歷史不斷,皖地的傳統文化不休。

黃梅花開,幾朝幾夕時;少年不在,尚有少年來。我期盼,多年後黃梅雨季來臨之時,幾世同唱,聲聲黃梅腔。

黃梅花開少年時,一曲新詞酒一杯。

梅花作文 篇5

假如世界上真的沒有梅花的秉性,我們將面臨永久的失敗,還得面臨冬天沒有任何生機勃勃的生物。

梅花一般在冬天或寒冷的嚴冬溫暖的春的時候開放,桂花,桃花,玉蘭花,菊花等等之類的花都是在春天暖和的時候才盛開,雖說世界上已經擁有了:四季桂,四季菊許多一年四季都盛開的鮮花,但那是運用了科學藥劑、生長激素之類的科學物品才做到的。梅花的那種秉性是無人能模仿出來的,除非那是蔬菜,就是蔬菜也沒有梅花那種遇到風欺雪壓不肯低頭折節的性質。

當冬天沒有樹木生長(不包括中在沙漠裏的或者是種在大棚裏的)的時候梅花卻拔土而起爲世界添加了不少生機,梅花不僅有姿態而且還散發着一種迷人的濃濃的又自然的花香,不比桂花來的差,它們兩者都能做到香飄十里,但是不同點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梅花是在嚴冬盛開的,桂花是在秋天開放的,或者是說桂花的味道更引人入勝,更勝一局,這就是梅花和桂花的主要區別之一。

人們讚美牡丹,是因爲它的富貴,讚美荷花,是因爲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讚美梅花,是因爲他不管遇到怎樣的風欺雪壓從來都是生機勃勃,不肯低頭折節,他那種秉性值得我們欣賞。

標籤: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