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植物作文 > 花作文

優美作文:女人花

花作文1.44W

女人是一朵花,嬌美的花,鮮豔的花,柔嫩的花,會凋零的花……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作文:女人花,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優美作文:女人花

 第一篇 女人花

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真的不知道是誰給予了女人如此的精靈古怪刁鑽稀奇的性情,總是覺得天地間,女人是最有創意的發明,如花嬌豔而柔美,任誰有如何高明的手法也描畫不出女人的千嬌百媚,任誰用如何美妙的修辭也難以說盡女人的風情萬種。女人可以是熱烈如火,可以是溫柔似水,可以是明朗如雨後初晴的天空,也可以是迷濛如霧靄籠罩的大地,女人可以是驕陽,可以是秋月,可以是那棵栽在門前的金菊,在冷霜裏傲對西風,也可以是盛開在原野上的百合,在柔媚的春風裏享受無盡的愛撫。

總是在有意無意之間,爲自己是女人感到慶幸,也有時候爲自己是女人感到不幸,因爲在衆多的男人眼裏,女人總是被當成一種可有可無的點綴,花開花謝之間,只換來一種同情的憐憫的唏噓。對於女人的內心,有誰能真正體會呢?男人不是女人,我無法也不可能要求男人去真正理解女人們的感受,在這個世界上,誰也無法完全去揣摩體會別人的心思,所謂的知己不過是對朋友的一種吹捧罷了,又誰能徹底走到另一個人的心裏去感受呢?我同樣做不到。

只是爲女人奉上我的所愛,用一首《女人花》作爲我對所有女人的歌頌,也用這首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一種憂傷和寂寥,不希望有誰能做我一世的知己,只希望能珍惜那些美好的女人,無論她們是否美麗,是否高貴,是否年輕,她們都是最美麗最嬌豔的花,盛開在每個人的心裏。

第二篇 女人花

"我有花一朵,長在我心中。真情真愛無人懂,遍地的野花一佔滿了山坡。孤芳自賞最心痛。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隨風輕輕擺動,只盼有一雙溫柔手能撫慰我內心的孤寂;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隨風輕輕擺動,若是你聞過了花香濃,別問我花兒是爲誰紅。"

她從徽州美景中走來,出生在一個落寞的徽商家庭,家族史上也還是出過做官的,而且福廕了幾代,只是後來所依附的清王朝都成了孤島,繁華下是暗潮涌動,是"身世浮沉雨打萍"的無奈,更別論一個政治舞臺上一個微不足道的家族了。竹影幽幽,桂香悠悠,就這樣在美麗的歸園中懷揣着孩提對才子佳人的希冀,在家人的呵護下度過了她無憂無慮的童年,這段日子成爲她最幸福的記憶。

"江南愛煞人',以"小橋,流水,人家"著名的江南水鄉,是衆人嚮往的樂土,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人間天堂蘇州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由於父親精力不濟,在她6歲的時候,舉家遷移到蘇州,進入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也開始了羈絆的一生。波光粼粼,烏篷點點,江南女子的溫婉可人在歲月中滌盪,在命運中抗爭,最後只留下聲聲嘆息。也許孤芳自賞最心痛,卻還是能儲存着那一份已然獨立的骨氣。搬到蘇州後不久的她開始了傳奇的一生,美麗與哀愁,輝煌與落寞,都從蘇州的一條條水巷中開始。

她的身份很多,在清末民初的舞臺上盡情地舞蹈,花船女子,狀元夫人,公使夫人,書寓名******,賽二爺,******院老鴇,“九天護國娘娘”,和她有糾葛的男人很多,從狀元郎洪鈞到聯軍統帥瓦德西,從當家龜奴孫三到當權欽差李鴻章,從戶部尚書立山到封疆大吏德曉峯,從無名小卒曹瑞忠到民國議員魏斯炅。她還曾在出使德國期間,和世界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鐵血宰相俾斯曼共舞,稱讚她是“一朵帶露的玫瑰”(通常是德國男子向女子求愛時說的話)。她就是一代名******賽金花,一朵在紅塵中搖曳的女人花。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是用一生去經營。試問有幾個人能做到?許多人覺得賽金花從良嫁人,從一個風塵女子一躍成爲錦衣玉食的太太,聽來是幾世修來的福氣,但其中的哀痛誰曾體會過。一個被時代侷限的女人只能是鐐銬下的舞者,用生命詮釋紅塵女子的哀與痛,她舞得在忘我,也無法忽略腳下鐵鏈的羈絆。人們都喜歡玫瑰,卻忍受不了它的刺。就算賽金花以她獨特的方式影響過中國的政局,甚至還以煙花女子的身份,剔掉了封建君主專制政治及皇宮大內龍牀的神祕與威嚴,似乎爲普通百姓打通了一個泄憤口。但是她幾度在從良與從******的鴻溝兩岸跳躍,在孽海中苦苦掙扎,始終是一片在紅塵裏飄曳的浮萍,找不到最終的方向,還不斷受到世俗的指責和詬罵。

她的三段婚姻都很短暫,卻是人生重要的轉角點。嫁給狀元郎洪鈞,她無怨。雖然經常受到正室的打壓辱罵,但陪着丈夫出使德國的三年,就像一場美麗的夢,痛苦並快樂着。在金碧輝煌豪華綺麗的德國皇宮,這朵獨特的女人花如魚得水,她的輕顰淺笑,贏得了無數人羨慕的眼光"她的"三寸金蓮"和嬌小身影,彷彿成了東方美女的標誌,這是她生命中的第二個春天。嫁給曹瑞忠,她無悔。那是一個酷似洪鈞的男子,也許是對於那段幸福的懷念,引起了金花對他的注意。那段時間金花身陷牢獄之事,進入人生低谷。正是他的默默付出,她才能夠走出陰影。每天的日子都在平淡中度過,金花像當時許多良家婦女一樣,操持着不算貧寒的家。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她,終於迴歸到了小時候的那種單純心境。只是幸福來得太短暫,不到半年曹瑞忠因公殉職。迷惘的金花再一次像一個玻璃球,被高速旋轉的命運之盤甩出了軌道,幾乎身心俱焚。嫁給魏斯炅,她無恨。細細一算,他倆認識的時間,將近十幾年,而這十幾年中,分開的時間比一起的時候多。他們真正在一起生活的只有北京這幾年,可這短短的幾年確是金子般的日子,那幸福和快樂足夠她用一輩子的了。在魏斯炅積勞成疾去世後,賽金花帶着幾件貼有"魏記傢俱"字樣的傢俱作爲紀念,搬到了天橋居仁裏16號的三南三北狹長小院中了此殘生。她擁有如此豐富的感情經歷,如同擁有金不換的寶物,還有什麼怨恨後悔的呢?

“桃花再豔,能有幾時?臘梅芬芳,惜在寒冬。”這是她命中註定的無奈,這也是別人強加於她的不幸,也許正應了那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世情薄,人情惡,無奈人生奈幾何?曇花一現的幸福需要一生一世的救贖,這就是時代的悲劇,女權地位的低下所釀造的苦果。晚年的賽金花隱姓埋名,孑然一生,沉於民間最底層,她燃香供佛,從此與青樓無涉。生命中重要的人已經走了,自己還有什麼羈絆呢?這輩子的豐富人生足夠晚年細細回味所品嚐的酸甜苦辣。在"江西魏寓"那個繁華不再的趙靈飛,也許手裏時不時捧着那本暗黃的相冊,時不時仰望天空,思念着某個人…

聞過了花香濃,別問花兒是爲誰紅。

第三篇 女人花

斜風細雨作春寒

對尊前,憶前歡

曾把梨花

寂寞淚瀾幹

芳草斷煙南浦路

和別淚,看青山

昨宵結得夢夤緣

水去間,悄無言

爭奈醒來

愁恨又依然

展轉衾空懊惱

天易見,見伊難

——朱淑真

她們是歷史的主角也是歷史的配角,點綴着中國五千年滿是滄桑的衣裳。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發現,她們的命運也就如同中國的其他風俗一樣。死亡在人間的時代變遷和現代文明的蠶食鯨吞中,在歷史冷熱交加的長河中的某一水珠中煙消雲散,蕩然無存,再也無法追索回來,遺留下的僅有的蛛絲馬跡供後人憑弔。

而她們的命運也因爲自己原本的屬性被註定了,從她們誕生到這個動盪不安的塵世那一刻起,命運早已被安排。只因上蒼在一念之間便圈定了屬於她們自己區域——在世界的角落裏卑微地播灑着自己的花種子,屈辱地盛開着自己的花朵。

她們是一種生來謙卑的花朵,繼承了上蒼的血統。她們的一念之間註定了形態除了女子還是女子,身軀嬌弱、婀娜多姿、纖細柔軟。帶着古老的憂傷與唯美,帶着單出單純的快樂與期盼,但卻像是一個家庭主婦,像一個幕後演員,永遠無法在有貴客來臨之際,在滿漢全席上一展芳容,只能是獨自捲縮在牆角,埋沒在無人知曉的角落裏,就那麼彎曲着嬌嫩的身子,像安徒生筆下的在臘月寒冬裏仍然捲曲在牆角里,光着腳丫,叫賣着兜裏的僅有的幾包火柴的小女孩。最終還是抵不過那個強權社會的剝削摧殘,回到了上帝的懷抱。而她們同樣瀰漫着古老的骨子裏原本的怯弱本分。她們必須溫和、馴服、恭敬、勤儉和禮讓,還要做到三從四德,惟命是從,而不能有絲毫怨言反抗。必須是如同冰冷的水一樣,任人撫弄而不會反抗。

在上蒼的一念之間,她們於亂世裏盛放着屬於自己的女人之花。

這樣的一種文字是充滿了男性霸王氣息的世界所無法讀懂的後花園。在這羣花朵的世界裏,一切花朵之外的歌唱完全是另類和孤獨的營造。她們在一念之間所盛開出的花朵,更正確地說,是大千花花世界裏的一種反常的支流,自從上蒼那裏誕生,就已經不是原本的花朵了。

在上蒼的一念之間,她們於亂世裏盛放着屬於自己的女人之花。

一念間的出嫁、描紅、繡花、孕育、別離、構建成她們全部的價值與意義,構成那些搖擺不定的枝葉,挺不起胸脯,惟有含蓄內斂的屬於花世界的情感。相比那些盛放在歷史金碧輝煌的正堂的萬紫千紅的鮮花相比,後者是裝飾點綴着雄偉宮殿的必不可少的芳菲,前者就是門外每日打掃的宮女,一輩子也不會被選中。她們從中國大陸的湘南地區衍生,也許是湘江的多情與水的個性賦予了那裏的女子充裕的養分,讓那裏的女子之花開放得與衆不同。一箇中國的女人花在壓抑下沉默地盛放着,在沉默中,固執地裝飾着自己嬌嫩的花瓣、枝葉——女人花。女人花,讀來都讓人心靈爲之顫動,她們是徹底的女人之花。無論從內涵到外形,,她們都是女子的:三朝書、祈禱文、傳記、童謠、自傳……

在上蒼的一念之間,她們於亂世裏盛放着屬於自己的女人之花。

在陳舊的吊角樓裏,年紀比較大的女子與女孩一起躲在黃昏的小閣樓上。光線從鏤空的窗戶滲透進來,影子明暗不定地在她們有些凌亂的頭髮上神祕地晃盪。年長的女子言:出嫁是或許是在我們女人的一念之間,同時比畫給女孩看,女孩的面容有些紅色,神情有些無奈與困惑。在一塊輕紗製成的白色手絹上,繡着豔紅豔紅的梅。手絹布是墊到柔軟的手掌上,手掌是墊到自己的膝蓋上,那在手絹上豔紅盛放着的冬梅一落下就無比嬌嫩帶着些許執著堅毅,此時的梅,有了女子的心情與神意。女人花的果實都是盛放收穫給自己的。

這樣的女人之花盛放了有多少個時代還有人知道明確答案。可以肯定的是,她們比千年之前的《詩經》裏面的女人之花還要固執與獨立。那裏的女人一念間的傾訴、抱怨、相思、愛戀——詩裏毫不遮掩的直爽而說的時代與她們相隔太過久遠。而她們所盛放的花朵不會被記錄到珍貴的史冊文獻裏,不會被觀賞,銘記,標本,成爲經典,卻被一而再地引用和低微的讚美。因爲在男性的一念間,她們便揹負了三從四德與禮儀廉恥,從出生到老死,被嚴嚴實實包裹在男權的腳板與裹腳布裏,被要求爲忠實的工具和奴僕,可惜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壓制,總是有思維的漏洞流下的遺蹟。她們就是如此的結果。她們也是人,有一念間的困了、累了、哭了、愛了、笑了、收穫了、失去了的感情。沒有人來聽她們說,也沒有人讓她們說,這羣女人之花就躲起來說,說給自己聽,開給自己看。完全是最原始的盛放,杜絕任何不良肥料的灌溉。

她們開始了言說,最初是對着太陽,或是山間草,又或是參天大樹,然後是親密的姐妹和年長的女子。她們私相傳遞,盛開在屋檐下的泥土裏、山上的土地裏、自家的記憶裏、相互的忠告裏。而這些是與帝王將相,仕途經濟,國計民生,毫無關係的。

在上蒼的一念之間,她們於亂世裏盛放着屬於自己的女人之花。

她們是女兒出嫁前回望孃家最後一眼的淚水已乾後的班駁痕跡,她們是爲心愛的兒女和丈夫祈禱祝福的廟門的哀求,她們是女人之間私房又私房的掏心話。當外面的塵世充盈着金戈鐵馬的血腥金屬味,瀰漫着爾虞我詐的時候,她們孤立地長吁短嘆,淺吟低唱。女人花的盛放在於家鄉的山,在四季交替間變換着自己的容貌,門前流水的姿態和嫵媚所勾引起的全部遐想:對一塊少有的精美的石頭感悟,對一片凋零的花瓣所有的慈愛與憐惜;對一隻鳥飛過樹林的翅膀和歌唱的嚮往,對一棵小草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生長的羨慕;對被歲月磨老了的枯黃的枝葉感嘆與無奈;對自己在年華里日漸失去水潤的花瓣的感傷……對大自然,對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全心精雕細琢,反覆渲染詠歎。

再者就是女人花們對苦難的排遣與自我安慰,其實女人在風雨中在泥濘裏集體的腳印最終構成了這並非爲一體的後花園,而她們更像是一陣風拂過落滿灰塵的窗臺,留下的是卻只有迷朦亂舞的灰,但從她們纖細的枝葉生長方向能解讀出女子的卑躬屈膝,與她們靈魂的不安悸動。她們似絃樂器,由他們來演奏控制,表達出的卻是他們的情感與意志,但當控制的權利角色短暫離開時,她們會藉助窗外偶然拂來的微風,獨自作響,散發出自己的哀怨、渴望、恐懼、嚮往、迷茫、執著……

在上蒼的一念之間,她們於亂世裏盛放着屬於自己的女人之花。

但試問有誰在認真傾聽?有誰又會注意這微弱的來自花的呻吟聲?這花朵的聲音被湮沒得那麼微弱,這些小女子卑微盛放着的花朵何人在觀賞?富麗堂皇的建築早就主宰承載着世人的視線與慾望,亂世里人們除了慾望便再無其他。但有些需要以真誠與寧靜的心靈才能傾聽得到的聲音,註定也只能是來自低層命運相同者的共鳴與欣賞。

第四篇 女人花

一百單八將,個個不懂女兒花

——題記

一說水滸,人們都會想到俠肝義膽,替天行道的英雄們,兄弟們同甘共苦,情深似海。可這一個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又有哪一個明白女兒心呢?翻開水滸,沒有一個章節是專門寫女人的,而潘金蓮是第一個走進我們視線的。她紅脣粉面,妖嬈得很,就在這樣美麗的面容下,卻隱藏着一顆蛇蠍般歹毒的心。

我就懷着這麼一種憎恨心理去讀。當讀到武大在外辛苦賣燒餅,而潘金蓮卻跟西門慶私會時,我就爲武大打抱不平,甚至想一刀殺了潘金蓮,而後武大被毒死,更令我憤怒到了極點,這一慘劇的罪魁禍首深深地刻在腦海裏。當讀完全本,我又有了新的認識。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人沒有權利支配自己的生活,潘金蓮就是被迫害的千萬女性中的一個。她出身貧寒,年輕時就做女傭,忍受欺侮,木偶般的生活,更讓她無法接受的是,她甚至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被迫嫁給一個醜陋的矮子。她沒有辦法,她反抗不了,儘管有一千一萬個不願意,也只能任武大把她帶回家。艱苦平淡的生活慢慢磨平了她那年輕的,充滿渴望的心。當遇到西門慶,她那顆不甘的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她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但那個封建的時代,女性是沒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她的努力註定是個悲劇。

不管怎樣,她也大膽地爭取過了,追求過了,就像梁山好漢一樣,轟轟烈烈了一回。願她轉世投胎到現世,能夠找到合適的歸宿。水滸中另一反面角色是閻婆惜,她是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她對松江一往情深,可宋江卻是個書呆子,對婆惜似乎有些情意,可後來又把她休了,大方的成全了別人,真是搞不懂。

後來宋江被她征服,卻並沒有把她娶進宋家,而是在外置了一處宅子,當作外室養着。更令婆惜心涼的是,宋江從不給她溫存,只滿足她的物質需求,從不注意她精神的空虛。宋江從來沒有對她付出真愛,從來沒有把女人看得和他的兄弟們一樣重要。我不禁感嘆,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一個女人付出真愛卻沒人珍惜,沒人理解。那場大火或許是她最好的結局吧!我們讀水滸,總要爲人物抹上現代色彩,便不免爲這些女人扼腕嘆息了!正是如此,讓我們對那些人物,那個時代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