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精選25篇)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精選2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1

近日,學校對全體老師進行了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的培訓。我們非常感謝和珍惜學校給我們創造的這次學習機會。我從中也受益匪淺。

教學是一個充滿問題的專業領域,“爲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和“教到什麼程度”應該是該領域的四大核心問題。然而,人們一直以來對“教什麼”和“怎麼教”關注較多,而對“爲什麼教”和“教到什麼程度”探討得較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總是沒有把教學置於“課程”的視域下來思考,沒有整體地、一致地關注着同樣重要的上述四個問題。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檔案,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我們要將“教學”置於“課程”的視域下來思考,要從基於教師自身經驗或教科書的課程實施,走進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

教學應基於課程標準、落實課程標準。透過教師對課程的實施,來完成國家的培養目標。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對學生規定的學習結果,來確定學習目標、設計評價、組織教學內容、實施教學、評價學生學習。改進教學等一系列設計和實施教學的過程。

核心:“目標―教學―評價”一致性。

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格式:教材來源、內容來源、主題、課時、授課對象、設計者、目標確定的依據、學習目標、評價任務、學習過程、作業設計。

透過這次培訓,我明白了,教師不能隨心所欲地教,而要以課程標準爲基礎,設計出真正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設計,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展開課堂教學,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2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現在教學理念教師教學如何使用教材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編排具有邏輯的意義。

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爲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爲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爲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透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爲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問題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維。

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慾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髮散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視課程的開發,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

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

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有趣味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鬆地獲取知識。

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複雜的認識規律,創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爲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教師的教學設計準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於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麼樣角色。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爲本”,而不是以知識爲本。教師對每一節課多付出心血,並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3

過這次的學習,對教學設計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課堂上又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結合自己的單元教學設計嘗試了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爲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並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認識到: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爲依據,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規定了學習者應達到的終點能力水平。教學評價需要採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通常,透過測量來收集資料,但是測量不等於評價,測量是指以各種各樣的測驗或考試對學生在學習和教師在教學過教學評價要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教學的結果,更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加以數量化,給學生的學習結果賦以數值的過程。

還認識到:教學評價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發揮着許多重要的作用。教學評價的結果爲改進教學與檢驗教師提供依據;教學評價的結果爲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情況提供反饋;評價作爲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的一種工具,用於查明在達到一整套教學目標時,可供選擇的程序是否同樣有效;利於實現教學過程的科學化,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利於端正教學思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這樣的學習,會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促進自己專業化水平的發展。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4

一、什麼是備課?

透過張老師的講座,結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認爲備課是面向學生教學前透過鑽研教材、教參及有關資料,進行教學預設(寫出教案或教學設計)的一種教學常規工作。它與備課、上課、作業、考試屬於一條相互關聯的完整性的教學環節,每一環不可欠缺。其內容一般分爲:教學要求(現常說教學三維目標)教學重難點(關鍵)教學準備、教學課時和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作業佈置。這指的是備一節課的內容,如果是備一學期的課,那前面還要有學期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安排)學生成績記載(現叫成長記錄)單元教學計劃。

二、備一節課和備好一節課是一樣嗎?

備一節課,就按備課的一系列環節把教學預設的內容完成了就行。而備好一節課,那就難了。有人說把一節課備出來上成了一節優質課就備好了,這算備好了一節課。其實,備好一節課需花一輩子的努力!支玉恆老師說:“備課一次,往往彙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識儲備和人生經歷。”是啊,備課——伴隨我們一生的,我們只有心中有愛,不斷積澱,不斷創新,我們的課才能常備常新,享受教學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所以,我覺得要備好一節課,並非易事。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教師一輩子都在備課。”的確,有效備課,優化備課環節對我們教師顯得尤爲重要。

三、怎樣備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寫教案只是備課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爲“有形教案”和“無形教案”,則“備課”基本等同“教案”。“有形教案”,即文字教案,是教師將備課的部分內容,付諸文字,寫於教案本上。有形教案應該“簡而實”。“簡”即簡單、簡約。因爲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寫出來的,有些內容完全可以記在腦子裏,比如,教學目標(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師教學用書》中都寫好了,你爲什麼要抄到教案本上呢?爲什麼不能記在頭腦裏呢?如果你有補充,爲什麼不能補充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呢?你只要把教學大致步驟、所提精當問題、所設計恰當練習、需要特別強調(指導)的內容,寫下來,就行。節省下來的時間做什麼?備“無形教案”。“實”即實在、實用。教案是教學的方案,是指導教學用的,如果你課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課堂上用(當然不是一成不變、按部就班),那你還寫教案做什麼?簡單、簡約才實在,實在才實用。隨着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又提出寫“教後反思”(或稱“案例反思”、“教學反思”)。“教後反思”當然屬於“有形教案”之列,當然有助於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不失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說課課都要寫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師的勞動,個體創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纔可能充分“個體創造”。“無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說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師的文化底蘊、專業素養、道德水準、工作作風、基本功夫等的綜合體現。如果落實到某一課的備課上,就是老師爲上好這一課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準備(有許多東西是無法、也無須用文字表達)。無形教案要“豐而深”,即豐富、豐厚、廣博、深刻,把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諸筆端,更多的是存於胸、注於腦。只有這樣,課堂纔有可能“動態生成”,纔有可能“充滿生命活力”。相對而言,“無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葉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捨本求末”。

(二)一般性備課的五步:

1、備好課標。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準,爲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堅實的基礎課標對各個知識模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同時,把整個九年義務階段的知識全部羅列,細細研讀,便可輕易實現各個知識模組之間的溝通與整合,對於備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備好教材。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一個關鍵因素。拿到教材後一定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廣東資深教師石景章老師說他不讀十遍書不上課。可見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並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備好學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主體而進行,所以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學”的過程。在準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就要思考如下問題:什麼樣的學習目標適合他們?怎樣幫助學生最快最有效的達到學習目標?具體而言,諸如哪些方法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該讓學生自主發現、自我構建,哪些問題可讓學生提出,哪些內容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哪些疑難可讓學生自主解答,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哪些地方學生的理解會浮於淺層,停留表面,學生可能需要點撥、引導;哪些地方學生可能偏離主題較遠,需要及時撥轉方向;哪些語言含蓄處、文字空白處、意境深遠處、情感共鳴處、認識分歧處可拓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對話,激發創新的火花。總之,運籌帷幄,不打無準備之仗。

4、備好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備課時,教師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備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性格,創出自己的特色來。讓自己成爲學生生命樂章中跳動的音符,你如何譜寫,就將有怎樣的樂章。

5、備好教學方案。教案分詳案和簡案,實錄式教案設計稱爲“詳案”,多表現爲師生問答式,我總感覺這種形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削弱了師生交流的質量,降低了教師隨機應變和靈活調控的能力。應該設計結構式教學方案,也稱預案。預案設計是否可以說宜粗不宜細,理清整體思路框架,整體把握教學進程。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問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爲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的空間,設想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學過程成爲多向交流互動、充滿活力的過程。

總之,聽了張老師的講座,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實踐,談了以上的想法,或許所獲、所思有偏頗的地方,但卻是我內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的學習、思考、實踐、反思,讓自己有一個更大的提升。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5

聽了xx教授講的有關教學評價與教學設計這一專題我有了解了以下內容:

一、課程教學的價值取向

1、教育改革與發展中長期規劃核心理念(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

2、課程的社會背景(知識經濟時代、全球數字化時代、終身學習社會)。

3、東方課堂文化重視——基礎、系統、規範。西方課堂文化重視——創新、應用、前沿。二者可以相互借鑑趨同。

4、當代課程改革的理念變化。

(1)學生適應課程——課程適應學生。當代課程改革的理念變化。

(2)組織學習內容——設計學習經歷。當代課程改革的理念變化。

(3)只爲升學奠基——爲了終身發展。

二、課堂教學的評價改革

1、評價的新原理:

增值性原理——對工作的正導向性、全員參與原理——開放性的評價、模糊性原理——不以量化爲唯一、形成性原理——注重動態變化、激勵性原理——明確努力方向。

2、評價方案:

理論—準則系統(指導思想、評價原則)指標—標準系統(評價目標、指標系統、標準系統、計量系統)操作—執行系統(評價組織系統、測評方法、評價心理調控)。

3、好課的標準(有感知——有感悟——有感動、內容好——思想到——激情高)。

4、評課的內容(從教學目標分析、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從教學程序上分析、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5、評課的層次(提出建議、發現問題、歸納經驗、發掘亮點、就課論課)。

6、評課的方法(評青年教師課,突出一個“導”,倡導一個“幫”;評教學檢查課,突出一個“實”,倡導一個“促”;評研究觀摩課,突出一個“研”,倡導一個“爭”評教學競賽課,突出一個“比”,倡導一個“學”)。

7、評課的“工具”——評課表(理念目標、觀察點—觀察面、基本依據)。

三、教學設計的有效追求

1、教師教學行爲——以“學生髮展爲本”,指導新課程的實施(因材施教、教學機智、情感激勵)。

2、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學目標的有效、教學內容的有效、教學方式的有效、教學鞏固的有效、教學評價的有效)。

3、教學目標制定——落實課改理念(“以學生素質發展爲本”、“以德育爲核心,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爲重點”、實現與資訊技術的整合)。

4、教材內容分析(本主題內容的地位——在單元或章節中同其他相關知識元的關係分析(注重教育價值);本主題內容的結構——包含的知識元素及其層次關係和主次關係分析(注重學習過程);本主題的重點與難點——在一般情況下,對各知識點學習要求上的比較分析)。

5、教學準備的要求(教具準備:如將教科書上圖表製成掛圖或“投影片”,以供分析討論;資料更新:如對課文中某些偏早(太老)的經濟數據(案例),適當更新等;學生預習:如有條件者結合社會實踐活動事先組織學生對問題作調查等)。

6、教學過程設計——基本要求(注意講究教學匯入的藝術;注意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問題能力;體現課堂教學中的教學互動;注重課堂中的有效鞏固與評價注意運用資訊技術提高教學效益)。

7、學習評價的實施(“課堂評估”:課堂提問、學生置疑、小組討論、實際操作、微型調查、課堂測驗、檢查單等方式,多方面瞭解情況,診斷問題,優化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果。

“作業練習評閱”:紙筆作業、口語交際作業、綜合實踐作業、實驗操作作業、小組合作作業;表現性作業;注重知識技能的生成,與學生共同制訂作業標準,支援提高學習信心)。

8、如何讓課件爲教學內容服務(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認知規律、技術應用恰到好處、技巧藝術有機結合)。

9、教師的專業發展——基本思路(專業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教師的成功人生不是都當特級教師、校長而是是否擁有豐富的思想。

四、收穫

1、新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要突破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問題的設計,使其更具有開放性。教師要對教學主題和內容進行加工和處理,這種加工和處理是在充分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的。

2、新課程設計必須堅持以學新課程設計必須堅持以學生爲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主人翁地位。

3、評價與考試主要是爲了發現學生的進步與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學。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根據所學努力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不斷向同行請教,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從而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以便更好的爲學生服務。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6

如今科技進步越來越迅速,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所以作爲一名教師,也已經不能只是用以往那種死板的教學方法了。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多變和創新,有目的性地突出重點和主題。小編在雜誌上閱讀過一篇教師教學板書設計培訓心得,裏面的內容非常不錯,各位教師可以研究看看。

聽了xx老師主講的教師教學板書設計培訓專題講座,使我受益非淺。使我改變了過去那沒有教學板書設計也能上課的觀點和做法。講座中從理論上,明確了教學板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方法來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教學板書設計是教案的進一步理論化,提供了具有一定教學水平的教學研究者或教師評論、參考的教學構想,是一種具有理論性的教學指導方案。教學板書設計是融合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媒體理論、學科教學法等相關理論於一體,圍繞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相互交融,爲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發揮綜合效益。應該說教學板書設計就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系統方案。

一、教學板書設計前的準備工作

教學板書設計是對整個教學的規劃,是在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基礎上,統籌全局,設計出教學方案。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之前,要學習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要認真鑽研教材,正確理解教學內容;要深入瞭解學生情況,知曉研究學生髮展。做好這些準備,是進行教學方案設計的前提和基礎。

(一)學習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1、把握課程總目標。

2、把握年級段教學目標。

3、把握學期教學目標。

4、準確把握每一課的教學目標。

5、準確把握每一課時教學目標。

(二)認真鑽研教材

1、教材的主要特點。

2、各年級段(冊)教材的特點及在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3、類型課的特點及在教學中注意的問題。解讀教材——細讀文字,潛心會文(一種是還原,一種是重構);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從三個角度入手:①讀者,②學生學習,③教師鑽研)。

(三)深入調查研究,瞭解學生情況

1、瞭解學生的成長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

2、瞭解學生髮展優勢(自信心興趣特長特點)。

3、知曉學生髮展中的問題,瞭解學生情況——就知道學生需要什麼,什麼東西應該給學生,什麼對學生的發展更需要。

二、如何進行教學板書設計

進行一節課教學板書設計的過程也就是備課和撰寫教案的過程。需要:

(一)進行教材分析,明確教學內容(教材特點)。

1、分析本課教材包括哪些教學內容,內容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如何向幫助學生建構推進。

2、分析本課教材在單元教學中的作用、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要求。

3、分析本節課的教學資源有哪些,那些可用,那些與實際不適應?

(二)進行學情分析,做好設計準備(年段特點)。

1、分析學生與本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已有生活經驗、知識儲備,能力儲備和情感儲備;

2、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

3、分析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一般心理過程;

4、分析特殊學生(平時學習水平很高或學習很吃力的學生)在本課學習中的可能狀態。

(三)定位教學思想,突顯教學風格(教學特點)。

1、分析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最大程度地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2、分析自身特點,在本課教學中可能發揮的特長、教學風格。

3、分析如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準備採取怎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四)設計理念與目標,把握教學方向設計理念。

1、說明本課教學時的依據是課程標準,或者是名人思想。

2、交代清楚你本課教學的總體思路和教學策略。

3、點明透過這種設計想要達到的課堂效果。

三、個人總結

重點往往是一節課的核心和關鍵性的過程與方法,解決這部分知識和方法,其它問題將迎刃而解;難點是相對的,是學生容易誤解和混淆的知識,對同一節課不同的學生其難點可以不同。教學難點要依據教材內容尤其是學生的情況而定。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7

透過學習了兩節課的教學設計課程,我們可以從教材中得知,教學設計是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爲根本目的,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等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計劃,創設有效的教與學系統的“過程”或“程序”。教學系統設計是以解決教學問題、優化學習爲目的的特殊設計活動,既具有設計學科的一般性質,又必需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

教學系統設計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一點的,因爲它都是一些理論性的知識,有些東西不僅僅是要理解它,特別是考試的時候都是要背的,但是希望我們可以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讓我們的學習輕鬆一點,不會覺得乾燥,正如老師這樣讓我們搞一下博客,共同學習,我想這種方法比較好一點。

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裏,能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把它學好。我也相信透過我們的努力,我們一定會把它覺得很好的。願我們都能夠透過學習了教學設計來拓展我們的知識面。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8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爲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並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本次培訓很實用,以任務驅動爲主線、以活動爲中心、以講授、研討、自學、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爲支撐,讓學員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技術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點,同時給我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繫,實用性很強。

比如創建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能梳理我們的教學思路,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資訊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爲我們今後能將資訊技術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2、培訓形式新穎有趣,着力培養學員們的合作意識。

特別是以小組爲單位,設立小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發大家的創新思維,迅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爲後續培訓打下基礎。

3、課堂屬於開放式,氣氛輕鬆。

各組員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規律。對於我們來說,雖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訓,但受益匪淺。在這裏我們見識了很多資訊技術和課程整合的鮮活的案例,在集體討論和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資訊技術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瞭解了資訊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優化方法。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所任教的學科進行教學規劃設計,梳理教學思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4、是學習收穫巨大。

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深入理解了教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了資訊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還透過案例的研討,掌握了探究型學習和授導型學習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方法,對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穫頗豐”來概括。在學習方式上,老師們感受最多的是小組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的優勢。專業上的互補,使老師們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探究型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各展所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能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必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透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現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雖然完成了,但學習的目的是爲了應用。我們一定會在日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9

4月10日,我校爲全體教師進行了《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的培訓活動,讓我對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有了直觀的感受。

在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中,一定要規劃好基於目標的教學過程。即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上述的'評價任務,以便於學生有更好的表現,同時也便於自己不斷了解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這樣既體現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以學定教、目標導向教學等思想,也體現了教學與評價二合一的思想。這一環節,最關鍵的問題有三個:一是自始至終把目標當作一節課的靈魂,教學的關鍵行爲都應指向目標的達成;二是把教的過程當作評的過程,不斷了解學生學到了什麼,不斷作出後續基於證據的教學決策;三是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問題,預設是前提,是底線,是經驗;而生成是必然,是機智。

現在我校不斷透過“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研究實踐,使老師們近距離地感受到課程標準對於教學那種嚴謹的導向性,更加明白了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宿其實都是目標,所以我們必須深入思考“爲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等問題,始終保持“課程標準、課堂教學、評價一致”。

總之,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平時就要加強學習,多閱讀教學雜誌和理論書籍,才能更好的服務學生,成就學生!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10

20xx年6月28日至6月30日,我有幸參加了江蘇省教育培訓中心、江蘇教育學院化學系舉辦的初中化學新課程優秀教學設計培訓班的學習,聆聽了江蘇教育學院、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省教師培訓中心周成平院長的《課程改革與教師發展》講座,見到了在20xx年江蘇省優質課評比中獲得一等獎的老師們,他們介紹了自己的教學設計與磨課過程,並且各地區的教研員還對獲獎優秀課進行了點評,雖然培訓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讓我感覺受益頗豐,從中獲得很多教學研究方面的啓發。

周成平院長從“課程改革的目的”、“系統改革的目標”、“課程改革對全體教師提出了新的挑”、“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應注重轉換角色”、“實踐新課程與課程改革共同發展”等幾個方面系統的闡述了課程改革與教師自身發展進步之間的關係,並且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便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

從周成平院長的發言中,我對課程改革有了新的認識:從課程改革的目的來看,宏觀上而言是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從中觀上看,是爲了實施素質教育、爲了深化教育改革、爲了提高教育素質;從微觀上看,是爲了減輕學生課業的負擔、爲了調整更新教材、爲了改革教學方法。作爲一線教師,我們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做到微觀上的3點,從每一個教學細節上切切實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力去完成課程改革的目的。當然要完成課程改革的目的非一日之功,我們還要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但是隻要心中有了正確的目標,朝着目標努力,肯定能夠不斷的接近正確的方向。

在周成平院長的發言中,讓我感觸比較深的除了對課程改革目的的闡述外,還有就是課程改革對教師發展的促進。課程改革的施行實際上是對全體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包括了教育觀念上的、教學習慣上的、新的教學情景上的、知識儲備上的、資訊技術上的、新的學習方式上的等各方面的挑戰,要接受並順利的戰勝這些新的挑戰,教師首先必須要清晰的認識到自身在課程改革中的角色,新課程中的教師應該是教學的設計者、指導者和資訊源、促進者、組織者和管理者、夥伴、幫助者、反思者和研究者、發現者,其次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成爲一名真正的中學“導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引導、指導、輔導、誘導、教導學生。

除了周院長的發言讓我印象深刻外,各位一等獎獲得者對自己的優質課的教學設計和磨課過程的闡述也另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淺。特別是南通如東縣實驗中學的繆徐老師,他的優質課《溶液的形成》獲得評比的一等獎第一名,他介紹了自己在設計這堂優質課時磨課的感受,令我深有感觸:

1、教學設計要講究自主性。要理清教材的脈絡,要凸顯自己的風格,同時也要採納別人的建議。

2、過程設計要講究流暢性。要理順教學環節之間的邏輯順序,刪除教學過程中的瑣碎提問,要提煉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言。

3、實驗安排要講究簡約。由於現在的化學實驗提倡綠色環保和微型,所以一次實驗的多次使用就顯得尤爲重要。兩種實驗形式——學生實驗和教師濱示實驗應儘可能地融合。

4、亮點的預設要講究適度性。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亮點,亮點過多時要忍痛割愛。

5、雙邊活動要講究主體性。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既要有思考的價值,又不能太玄,要符合學生思考的邏輯。

在這幾天的研討活動中,我接受到了不少的新方法、新理念,我會在新的教學過程中慢慢實踐、慢慢體會。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11

隨着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可在實際教學當中,部分教師依然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重視學生的資訊反饋,不重視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做好備課工作,有的教師在實際授課中的教學方式同教案設計不符合;有的教師雖有詳細的教案,卻不能根據具體狀況做靈活處理,更有一些教師完全照抄別人的教學設計,因而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採取科學的方法進行備課,具體來講,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新設計,不死板硬套

教師的創新在哪裏?備課設計,只有創新纔能有活力。普拉斯說:“所謂創新,往往只是將早已存在的東西加以變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備課前應當有“三見”:新見、遠見和創見。人云亦云、不知變化、原封不動地照搬別人的,永遠沒有出息。某些教師十分崇拜名師教案,不是自己在獨立鑽研備課,而是在“複製”名師的課。但令他們苦惱的是往往事與願違,“複製”的名師教案,用在課堂上效果卻很差。這是什麼原因呢?道理很簡單,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其學習與培訓需在反覆活動中作行爲自省與調整的跟進才能見效。事實證明,教案不能複製出效果。教師備課不僅要考慮課前的預設,還要預見課堂的生成變化。

二、細心品讀語文教材,透過感悟文字進行備課

語文教學集人文性和工具性於一身,對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等都具有較高的要求,要想達到相應的大綱要求,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並感悟相應的文字,因而教師備課的時候必須先細讀語文教材,用心感悟相應文字。閱讀教學是一種“學生、教師、文字間的對話過程。”教師進行備課和教學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走近文字。語文教師必須要對相應的文字進行充分的體驗和感悟。要想感動學生,就必須先感動自己,教師應同文字進行對話,認真聆聽文字聲音,充分調動起自己對於生活的感受和積累,讓相應的文字感動自己。第二,走進文字。教師在對相應文字感悟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對文字的感悟過程及方法,獲得的體驗要儘量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第三,走出文字。在教師對文字進行充分的感悟及體驗的同時,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現有狀況等設計出可以讓學生輕鬆感悟文字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師只有透過品讀語文教材,感悟相應文字,經歷相應的走近文字、走進文字、走出文字這種備課的歷程,纔能有效引領學生對文字進行準確的解讀。

三、突出備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教材資源。抓住教材之間的聯繫與區別,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感官,才能讓他們想學、樂學,才能學有所長。其次是生活資源。緊扣教材與生活的聯繫,把學生帶進生活之中。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蔬菜市場、水果市場、路牌廣告等皆可利用,比比誰識得多,誰識得快;教學寫景作文時可先帶學生到景點去參觀,讓他們用眼觀察,用心體會,把自己印象深的寫下來,這樣學生寫作就會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克服了學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內容空洞、瞎編亂造的毛病。

四、嚴格執行備課流程,不斷反思教學效果

首先是寫書案,“不動筆墨不讀書”,大多數語文老師都要求小學生養成這種習慣。那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更應該這樣。在讀教材的過程中,要筆隨嘴走,對於一些關鍵詞語,精彩之處,以及文章的一些重點、難點,要及時地做上記號。並把自己對教材重難點內容的理解以及獨特的教法等直接寫在教材的空白處、株距行寬、頁眉頁腳,三言兩語、點到爲止。這樣教師的課本可真成爲“教本”了,重點內容清晰可見,上課時就可信手拈來,操作方便,不易遺忘或缺漏。這些精筆妙言是教師備課中對課文的解讀,反映的是隱性思考中最寶貴的靈感,噴涌的是教師的智慧的源泉。將其定義爲“點畫批註”也好,定義爲“備課於書”也好,其實就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其次是寫教案,隱性思考的過程最後會生成文字性的教案。爲了真正把老師從繁重的“抄備課”中解放出來,學校推行精案與簡案相結合的備課方式,要求教師對每一節課都進行有效備課的前提下,有選擇地開展深入備課,寫出一定數量的精案;其餘可寫簡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方法引領、課前準備、教學過程(從導課到板書詳實有效,各環節清晰,方法得當),課中修正、教學反思等各環節,老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刪修正,突出創新性。要求教師廣泛閱讀有關文獻和教學參考書,根據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增刪和更新,努力做到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科學性和系統性;認真研究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基本技能。作業佈置數量要適當、難易適度,有層次性、創新性;板書設計應簡潔明確,合理有序。要特別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教案二次修正。最後是寫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爲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爲名師。

總之,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上好任何一節課,就必須在上課前做好備課工作。相信只要教師用心做,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12

透過這次培訓,我的收穫很大。在學習了《高中政治新課程創新教學設計》這一課之後,我就政治新課程創新教學設計方面,談談我的理解和感悟。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師生共同的活動。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既是活動的設計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教師即使引導者也是學習者。也要不短的學習,增加知識的視野。教學活動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過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要引導學生按照社會的要求,圍繞課程標準的內容進行學習,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方向的把握上,要發揮不可替代的導向作用。

教學設計,必須改進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是作爲指導。需要教師多帶動學生的思維,不再限制於課本上的內容,是讓學生自己創造。透過情景再現、綜合探索,並設計創造一些新的東西,教師只是提供一些方法和材料,要以學生爲主體來進行教學。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採取的最多的方法是講授式教學法。對於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學生活動時間缺乏等缺陷。目前,探究式、體驗式、合作式、都是被倡導的主導教學活動方式,在多樣性的基礎上,要着力體現當前主導的活動形式。我們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師自己的特點,進行適時、適地的選擇和整合,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活動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能力以及正確價值取向的發展。

同時在這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教學也有許多困惑和不足之處。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

首先是對教學組織的反思。儘管我已經竭盡了全力,仍然無法顧及到每一位學生,有時活躍了課堂氣氛後無法掌握,導致課堂局面出現混亂。這種情況雖然不多,但是給了我一個警告,教師上課需要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還應該包括掌握全局,迅速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而這些是無法透過理論直接獲得的,必須在不斷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加強。

其次,是對教學態度的反思。新教師大部分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輕氣盛,就難免血氣方剛,對學生的忍耐力和包容度不足。特別是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搗亂行爲,同時,我也在不斷地充實自己,開闊自己的心胸,只有心胸開闊才能正確面對發現學生的不同優點,而不被他們的棱角刺傷。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即對平常的上課的反思。教師始終是要站到講臺上去的,課上的好壞與否是檢驗教師的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因而就需要對自己的課堂行爲作出反思,以便能及時發現錯誤,改正錯誤,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和水平。

透過本次培訓我體會很深,學到了不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這對我以後的教學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我想透過我的反思,可以發現新問題,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與解決辦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13

近日,學校對全體老師進行了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的培訓。我們非常感謝和珍惜學校給我們創造的這次學習機會。我從中也受益匪淺。

教學是一個充滿問題的專業領域,“爲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和“教到什麼程度”應該是該領域的四大核心問題。然而,人們一直以來對“教什麼”和“怎麼教”關注較多,而對“爲什麼教”和“教到什麼程度”探討得較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總是沒有把教學置於“課程”的視域下來思考,沒有整體地、一致地關注着同樣重要的上述四個問題。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檔案,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我們要將“教學”置於“課程”的視域下來思考,要從基於教師自身經驗或教科書的課程實施,走進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

教學應基於課程標準、落實課程標準。透過教師對課程的實施,來完成國家的培養目標。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對學生規定的學習結果,來確定學習目標、設計評價、組織教學內容、實施教學、評價學生學習、改進教學等一系列設計和實施教學的過程。

核心:“目標—教學—評價”一致性。

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格式:教材來源、內容來源、主題、課時、授課對象、設計者、目標確定的依據、學習目標、評價任務、學習過程、作業設計。

透過這次培訓,我明白了,教師不能隨心所欲地教,而要以課程標準爲基礎,設計出真正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設計,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展開課堂教學,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14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對資訊化教學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認識。結合我所任教的語文學科特點,我覺得語文學科與資訊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的運用,爲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魅力,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

資訊化教學對於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乃至懷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透過對現代化教學資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與發現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可促進學生閱讀等等有諸多益處。

但是資訊化教學在實際的實施和操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

1、比如語文學科中的單元模組

一個單元一個主題,一般情況下包括四篇課文,四篇課文全部學完,以往大概要10個課時,再加上練習和習作部分,至少要16個課時,需要8個兩連堂,這樣設計單元模組時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個繁重的任務。我昨天在設計第一單元時,四篇課文,我分成兩個模組,一篇現代抒情詩歌,一篇古詩兩首分在一個模組裏,剩下兩篇是兩位愛國偉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個模組。但是在實際設計中,時間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還是出現了困惑。再有,語文課雖然是一個單元同一個主題,但是每一篇課文的重難點是不同,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也是不同,我覺得還是一篇課文一篇課文的學習,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會貫通起來。我覺得還是一篇課文,兩個課時,一個兩連堂,一個小模組,這樣從時間、和實際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電腦的使用在內容要有選擇

資訊化教學並不是課堂上學生使用電腦了,就是資訊化教學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到了什麼東西。既然電腦是個比字典更豐富的學習工具,我們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並不是時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覺得在學習、操作過程中並不是每一個內容都要藉助電腦,所以電腦的使用在內容要有選擇。對一些教學內容如:識字、寫字、朗讀、口語表達能力還是要實實在在、紮紮實實地帶領着學生訓練到位,這些能力的培養可以藉助電腦,但是不能完全依賴電腦。

3、相對於學生,教師面對資訊化教學資源所感受到的不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戰。

同時也必須思考和實施新的對策與方法,教師一方面要積極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更應重新確立教育教學的側重點。由於教師與學生面對的是同樣的資訊資源,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和課堂管理能力。

4、培養學生上網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電腦的使用固然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面,給他們學習的自由。但是作爲小學生來說由於年齡的特點,如果不能夠很好的引導、管理,學生可能在一定的時間裏從電腦裏什麼價值的知識也搜尋不到,那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所以培養學生上網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這應該是我們需要着重培養。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的感受,有不足之處,希望領導、同時指正。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15

教育技術素養是指在教育技術理論的指導下,運用資訊技術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意識、態度和責任。其中,意識、態度和責任是內隱的,它直接影響和決定着教師運用教育技術的成效;能力是外顯的,它體現了教師運用資訊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才幹;而教育技術的理論則是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應用資訊技術的指導思想和方法。

資訊化教學設計是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和資訊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爲學習者提供良好的資訊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系統方法。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學業成就。隨着我國教育資訊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隨着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資訊化教學設計能力已成爲教師必備的職業技能。

資訊化教學設計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是網絡時代教師必備的職業技能。在對教師進行資訊化教學設計能力培訓時,要注意設計思路的正確引導,提高培訓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上手,早日成爲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急需的資訊化教學人才。

資訊化教學是與傳統教學相對而言的現代教學的一種表現形,它以資訊技術的支援爲顯著特徵,因而,我們習慣於將之稱之爲資訊化教學。而資訊化教學設計,則是在先進教育理念指導下,根據時代的新特點,以多媒體和網絡爲基礎媒介,以設計“問題”情景以及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展的教學策略爲核心的教學規劃與準備的系統化過程,目的在於激勵學生利用資訊化環境合作進行探究、實踐、思考、綜合、運用、問題解決等進階思維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與傳統的教學設計相比,資訊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更加重視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不侷限於課堂教學形式和學科知識系統,而是將教學目標組合成新的教學活動單元;要求教師轉變自己的角色;是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基礎上的拓展。資訊化教學需要豐富的教育資訊資源,教師可以採取以下五種方法收集所需要的資訊資源:利用Internet上現有的教育資訊資源、對現有的常規電化教育媒體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購買商品化教育資訊資源、自主開發、交流與共享。

教師還可以充分開發網絡課程,將經過加工改良的課件和素材,作爲網絡課程的子課件或素材,進行重新組織,集成在網絡課程的相應模組中,可以方便地查找和調用(在線或下載後開啟、播放)。另外,透過個別訪談、集體座談、問卷調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論壇等多種途徑,對資訊化教學(包括教學軟件設計、製作與應用)進行全面評價,獲得對資訊化教學的全過(包括每一個教學環節和細節)的詳細評價資訊,以及對整體教學效果的綜合評價資訊。參加評價的人員包括學生、同事、同行、教研人員、計算機或教育技術專業人員。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請學科教學專家、計算機或教育技術專家參加,進行點評、點撥或診斷。此外,在資訊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也要不斷反思和總結、相互交流,提高教學水平。

網絡環境下各學科的資訊化教學,其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如研究性/探究性學習、資源型學習、基於問題的學習模式等等),教學過程中對教育資訊技術的運用要求駕輕就熟、靈活多變,大量實用的教學技巧需要總結歸納,教學評價的標準更是值得深入探討。所有這些都對中小學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除了勇於實踐以外,還要勤於反思和總結,並且透過虛擬教研及時吸取同行教師的先進經驗,把自己的教學心得與體會、疑惑與困難透過BBS論壇、新聞組發佈到網上,進行交流,或尋求他人幫助、不斷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資訊化教學風格。

教學設計是依據對學習需求的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使教學效果達到優化的系統決策過程。它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爲基礎,應用系統科學理論的觀點和方法,調查、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實施並評價其結果,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優化。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要依據學習需求,確定教學設計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比如是對一門課程(或一個單元)的設計,還是對一節課的設計,還是對一個主題活動的設計,然後進行教學目標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教學對象(學習者)的分析、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資源的選擇與開發、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評價的設計,形成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然後進行教學實踐和評價、修正。

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託,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這纔是教育技術的真正內涵。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16

本次培訓很實用,以任務驅動爲主線、以活動爲中心、以講授、研討、自學、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爲支撐,讓學員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技術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點,同時給我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繫,實用性很強。

比如創建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能梳理我們的教學思路,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資訊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爲我們今後能將資訊技術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矗

2、培訓形式新穎有趣,着力培養學員們的合作意識。

特別是以小組爲單位,設立小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發大家的創新思維,迅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爲後續培訓打下基礎。

3、課堂屬於開放式,氣氛輕鬆。

各組員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規律。對於我們來說,雖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訓,但受益匪淺。在這裏我們見識了很多資訊技術和課程整合的鮮活的案例,在集體討論和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資訊技術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瞭解了資訊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優化方法。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所任教的'學科進行教學規劃設計,梳理教學思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4、是學習收穫巨大。

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深入理解了教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了資訊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還透過案例的研討,掌握了探究型學習和授導型學習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方法,對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穫頗豐”來概括。在學習方式上,老師們感受最多的是小組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的優勢。專業上的互補,使老師們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探究型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各展所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能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必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透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現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雖然完成了,但學習的目的是爲了應用。我們一定會在日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17

一堂好課就像一個情節曲折動人的故事,讓人有鋒迴路轉的感覺,讓人有豁然開朗的心境,讓人有雨後晴天的清爽。而在一堂好課是需要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支撐的,正如李老師所講教學設計之於課堂就如同建築設計之於建築,所以教學設計對於我們以後的教學非常爲之重要。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爲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爲宗旨。它對我們的教學意義重大,爲了更好掌握它,下面來了解它的重要性:

1、有利於教學工作的科學化

傳統教學中也有教學設計活動,主要是指教師的備課。這種教學設計活動的侷限是,教學上許多決策都是憑教師個人的經驗和意向做出的。例如: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師往往根據本人認爲某內容是否重要,對有關內容是否熟悉和現成的教學大綱等決定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克服了這種侷限,它是從教學規律出發,將教學活動建立在系統方法的科學基礎之上,應用系統的觀點和分析的方法,客觀地分析了教學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從教學工作的問題和需要入手來確定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策略和方法等。因此,學習和運用教學設計的原理與技術,是促使教學工作科學化的有效途徑。

2、有利於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

長期以來,教學研究偏重於理論上的描述和完善,脫離教學實際,使教學理論成爲紙上談兵,對改進教學工作幫助不大。在這種情況下教學設計爲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起到了橋樑作用。一方面,透過教學設計,可以把已有的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於實際教學中,指導教學工作的進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師的教學經驗昇華爲教學科學,充實和完善教學理論,這樣就把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

3、有利於對教師的專業成長

近年來我國正進行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較高要求。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由過去“教師對教材的忠實取向”向“教師與教材的互適”轉變,即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只關注教法,不關心爲什麼教、教什麼的問題,教師對教材的運用只有全部地接受、執行,不存在教師對教材的取捨增添的權力。因此,僅僅是教材就極大地束縛着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而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予了教師一定的教材運用靈活性,強調教材只是材料或範例、只是師生展開活動的中介與話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刪減、增補教材,從而達到教師與教材的互相適應。這種教師與教材的關係轉變自然涉及到教師專業知識的延伸問題,即教師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侷限於教材的知識視野、滿足於教學參考材料的知識範圍來完成教學,相應地必須根據教育對象的文化背景和認知水平、教育環境的許可與限制等因素,恰當地選用教材、靈活地增刪教材。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拓展知識視野。因此,在此要求下教師會不斷充實自我,知識更豐富,教師專業得到成長。

4、有利於提高教師處理各種教學資訊的能力

教學設計就是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具體環節、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所作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它是教師教育思想、思維流程和教學藝術的體現。教學設計有着科學性,一是要求正確運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學的內在聯繫及其規律性,又反映教學知識的內在聯繫及其規律性,兩者相輔相成;二是要求這種思維流程順暢、清晰,富於條理性和嚴密性。這種思想準確性和思維邏輯性的有機結合,便是教學設計科學性的基本內涵。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多種要素構成的。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用系統的方法對這些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計劃,這就要求教師有很高的處理各種教學資訊的能力,在此要求下,教師不斷努力提高自身處理各種教學資訊的能力。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18

今年的暑假很特別,因爲這是我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來享受這個歡樂讓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別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我有幸參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訓科組織舉辦的資訊技化教學培訓。本次培訓爲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訓科主持,並特邀著名華中師範大學教授胡小勇教授進行全方位的培訓講課,來自全市初中和小學約200位骨幹教師接受了培訓並積極參與討論。培訓透過四個模組提高教師資訊化教學應用水平,分別是:資訊化教學研修、問題化教學的案例分析、教學評價目標學習、集中上級學習實用教學軟件。

完善穩定的教學平臺是實現教育資訊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爲一線教師的我們掌握實踐操作技巧是在資訊化教學的萬里長征第一步。我透過前兩個模組的學習,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資訊化教學”。胡教授有句讓我感受深刻的話:資訊技術是個萬能的錘子,但是我們需要的釘子在哪裏呢?也就是說,因爲資訊技術的發展,我們從網絡中可以獲得的東西多了,但是這樣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怎麼樣從這個海量的資訊中獲得自己想要的釘子呢?這就是需要我們老師有實踐實效性的知識,和對知識的處理。而優秀的教師更是一個機智,策略,技能的存儲者。胡教授所傳授的很多理論自己第一次接觸,覺得很新奇,更或者我們這個環境下的教師接觸的少了,畢竟環境不一樣。

這次培訓不僅僅在掌握先進的資訊技術知識,還增加了學員的上機實戰操作訓練,後半部分的培訓在上午學習理論後,下午直接進行面對面的操作,實踐的效果很有效,我們學會了更好地使用各種軟件來支撐教學,我們可以輕鬆構建自己的教學課程、編寫學案、組織討論。我們將作業統一第一時間上傳到專門的教育平臺,胡教授的精心批閱更是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19

今天,在湖南省中職資訊化省級培訓基地—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輔導教師精心組織,我們所有參訓學員認真觀摩了《教學設計典型案例》視頻。透過一個作品一個作品的觀看、一個課件一個課件的分析討論,發現其主題鮮明,知識結構合理、教學針對性強,注意體現對各層學生的適應性和挑戰性,設計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練習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各取所需",既保證低層次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要求,體會到成功的愉快,又使高層次的學生學有創見,有用武之地。總之,感受頗深,簡要歸納如下。

一、各個教學設計主題鮮明,結構清晰。

這些教學設計均首先明確了教學任務及目標,教學手段,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等。任務或目標具體而科學、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命題,符合學生髮展需要。同時,任務與目標生命力很強,即適應學生知識能力準備基礎,是學生感興趣、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的科學性與合適性是激發學生有效學習的前提,任務目標不合理、無價值,不會引發學生的興趣,也不可能實現成功的教學。例如語文課文《春江花月夜》和《國殤》教學設計的教學任務及目標就非常鮮明,整個結構非常清晰,學生一看一目瞭然。

二、各個教學設計形式新穎,知識銜接性強。

一節好課的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到知識內容的聯繫,還要考慮學生接受能力,因此必須設計好教學環節,形式上要新穎,授課方式方法上要多樣化,知識內容延伸上恰到好處,讓學生能循序漸進理解把握知識,並能夠不斷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與學的充分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例如語文教學設計《國殤》中一段救國救民的視頻,就恰到好處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各個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環節可操作性。

所觀摩的教學設計案例,教學過程均符合了學生知識、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的生成發育過程,符合了學生的身心需要。教學過程中着重注意了學生學習當堂課程參與的廣度、深度與自覺程度。知識重點剖析得準,難點釋疑“步步破冰”,教師提問、討論、作業等雙邊活動表現出良好的氛圍及精神狀態與價值追求。同時,教學過程的組織程序與活動節奏自然有序,能做到張弛有度、融嚴肅與活潑於一體。例如語文教學設計《春江花月夜》的教學過程環節知識重點難點剖析得好,雙邊活動豐富多樣,很好地將教師教與學生學結合起來了,突出了教學相長。

四、好的教學設計反映出教師紮實的業務素質功底。

一個教師教學業務能力怎樣,對課程知識結構的把握怎樣,對學生的研究怎樣,從他的課程教學設計中明顯體現出來,教師上課之前要有充分的準備,教學內容的選定、教案的撰寫、教學課件的製作、教學設計的製作及教學工具的準備,等等,這一完整的教學體系,必須緊扣教學設計,完成一堂外在設計精美、知識內涵豐富的課程,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羸,從而進一步驗證教師紮實的業務素質功底。

短短的觀摩結束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觀摩並剖析了這些優秀課程的教學設計,對我的震撼很大,我相信,透過此次培訓,會不斷提升我的課程教學設計水平。最後,感謝湖南鐵道職院給了我這麼一次學習的機會。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20

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如何編寫教案》的學習,閱讀了無數的教學設計,明白了教學設計是怎麼回事,知道了如何撰寫一個比較像樣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就是在上課之前,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預先制定的教學策略、教學思路等綜合方案,也就是上課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考慮問題越周到,課堂實施就越有效。那麼如何進行課前準備呢?

1、熟悉教材。這一環節非常重要。

2、確定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從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確定你的教學目標,明白你要教什麼。從學習過程來看,一般是非線性的。在紛繁的內容中,你要重點明確,抓住主要任務。

3、選用方法。這一步主要是解決“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圍繞教學目標你要設計教學思路,選用教學方法。教學中每一環節的安排、每一個問題的提出、甚至是請哪個學生來回答,你都要儘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爲實現你的教學任務服務的。

也許你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教無定法,只要得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個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也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方法無所謂好壞,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對學生的成長有利就好。

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都可行,那麼你在選用的時候就要考慮教學成本。這個成本不僅僅是你的付出,還要看學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讓部分學生得益,那麼你以犧牲其他學生的利益爲代價,顯然是不經濟的。比如小組討論,由於話題不夠集中,學生分工不夠明確,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後來有學生彙報,但彙報的內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這樣,那麼損失的不只是你的幾分鐘,而是全班學生每人的幾分鐘!這個成本就太高。

再有,環節的安排也不可小視,哪個先講,哪個慢做也有講究。課堂好比是一首樂曲,它有節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過程的推進中要有自然的銜接、要有前進的助力、要有結束的餘韻。

總之,要設計好一節課是很不容易的,你不僅要熟知你的學生,更要有對教材的獨特感悟,對教學方法的瞭然於心。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21

布盧姆說:“有效的教學始於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今天,學習了李懷源老師和蔣軍晶老師關於“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要考慮哪些因素”的談話,觸動很大。

回顧自己的教學,翻看自己的教學設計,確實發現了這樣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太多。目標太多,不知道該完成那個,結果想面面俱到卻造成面面俱不到。

時間就那麼多,只得蜻蜓點水,於是大呼“時間都去哪了”。目標要捨得,有舍纔有得。確實,目標太多反而容易打亂教學,教師就會忽略學生,會不由自主的控制學生,因爲一旦放手,就會完不成預設的目標。但實際上,課堂貌似很流暢,實際上學生的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發展和提高。反之,兩到三個精心選擇的目標很容易達成,也就形成了高效。

二、表述不清,把握不清晰。

教學目標的主語應當是學生,即學生在這節課要達到什麼,感受什麼,體會到什麼等等。反觀自己設計的教學目標,很多卻不是很清晰。例如這是我設計的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的一個教學目標“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體會比喻和擬人寫法。”在這裏,前半句話是學生要達到的目標,後半句話卻變成了教師要幹什麼。如果改成“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比喻和擬人的寫作方法。”就好多了。

三、階段性不強。

語文課都會有字詞、朗讀但年級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朗讀,在低年級會是教學目標,“如學習有感情朗讀課文”但是到高年級就是一種手段,而不能還把感情朗讀還作爲一個目標,不能一直學下去。

有很多老師尤其是一些經典課文,好像如果不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寫進目標裏,就是缺了什麼一樣,感情朗讀成了通用的教學目標。但是不同的階段,目標是不能一樣的,我們不能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都做爲目標去完成。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22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很多老師在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嚐到了不少甜頭,而今天我想說的是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一些心得體會。

多媒體的優點很多,表現在教學上就是透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來輔助教學。比如,課堂的激趣匯入、情境朗讀、突破難點的動畫模擬演示、風俗民情的再現、趣味練習設計、單元複習以及專題學習的知識梳理等等,好處不勝枚舉。現就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激趣匯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習一篇文章如何匯入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而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文章內容在空間上跨度很大,例如《離騷》這首詩歌是戰國時期的作品,不管是內容還是寫法都離我們相去甚遠。如果按照常規教學,一支粉筆,一本書很難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老師上課辛苦,學生也一臉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體視頻輔助教學,讓學生時空倒轉置身體驗於楚國忠臣報國無門的氛圍當中,那麼對理解這篇文章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透過視頻畫面再現當時的生活情景結合聲情並茂的經典片段朗讀來匯入課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種“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激情與苦悶傳遞給學生,學生在這憂國的哀傷氛圍中,不用過多講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調。從而爲我們的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全區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宣傳週活動總結及小結)媒體,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新《語文課標》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培養想象力是語文教師一項頭疼的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在很多時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號如果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輕而易舉的實現了這一教學目標。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老師在即將結束課文教學時,透過多媒體播放了音頻──“廚房交響曲”,鼓勵學生細心傾聽廚房發出的這些聲音,在傾聽中想象母親爲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我們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動力,這樣的設計恰好觸動了學生的情感因子,激發學生急於表達的慾望,進而創造性地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使學生想象的翅膀高飛遠揚,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三、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寫作修改。

作文幾乎可以說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學要着力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要提高語文寫作水平,關鍵是要讓學生自主寫作,自由表達,自主修改。葉聖陶向來反對寫作教學中“學生只管寫,老師只管改”的做法。他說:“教師給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體爲學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方法是每次寫作由學生推選一篇最好的文章出來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輸入電腦文檔,中間設定一條豎線把修改前和修改後的文章隔開,修改前的文章顯示在左邊,修改後的文章顯示在右邊。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針對需要修改的語句語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議,而電腦將這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痕跡及時地以動態演示的方式顯現出來,並且這些思維的痕跡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中逐漸趨於完美,直至得出讓學生一致滿意的文章。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動態演示作文修改,學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長補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學習帶來的快樂,這是傳統教學所無法給予的。

四、利用多媒體,單元複習、專題學習輕鬆有效。

葉聖陶先生說過:要學好語文,離不開基礎知識。而語文基礎知識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學習一篇新的文章時,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內容就停止的階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徹掌握,還得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歸納運用。而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多媒體應成爲首選的教學輔助工具。因爲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文字、數據、圖象、動畫、聲音等素材提供給學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存儲和傳遞相關教學資訊,又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呈現語文基礎知識。這樣的學習學生學起來容易理解,輕鬆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體,將時政新聞和語文教育緊密結合。

在課改的新形式下新課標極力倡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與生活聯繫密切,拋開生活去談語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別是關乎國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時政新聞與語文教育之間更應該找到兩者的連結點。例如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裏我們認識了言行一致的聞一多先生。

可是那段時間學生在學習方面很消極,有畏難情緒。爲了教育學生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廢墟75小時的22歲少女被解救的視頻。當解救人員來救她時她笑着說:“我很高興我還活着,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的。”生死關頭的樂觀深深感染了學生,接着我讓學生就今後如何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樣巧妙的利用時政新聞視頻輔佐教學,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也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讓自己嚐到了甜頭,不過語文教學應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它只有在語文教學之中找到契合點纔會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學運用中應把握好度,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結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23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課程設計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與學生的經歷和經驗相聯繫,所倡導的是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關注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注重各種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堂教學應遵循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在本書中,編者能從理論上向讀者闡述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育觀,引領讀者課堂教學設計方案,能從數學課堂中概念教學,命題教學,複習課等教學各環節使讀者從中受益非淺,在我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深深體會到一堂課的成敗與課前的教學設計密不可分,如若你課前能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對課的重點,難點進行充分的研究,瞭解課的地位,對教學目標的制定,課堂中的板書,課堂語言嚴謹性準確性能作準備,大量公開課的成功應歸功於課的設計。

數學課堂要生活化,新課程倡導用具體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使課堂教學內容不再空洞,枯燥,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產生樂於接受的心理。比如:在引入分數時,新課程利用比身高的例子,利用名人姚明的身高作比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在講角的比較大小時,利用學生熟悉的足球射門,來比較誰的進球機會大;在學圓的周長時,教學一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兩個遙控模型機器人分別沿兩種不同形狀的賽道進行比賽,一種是邊長爲4。7米的正方形,另一種是直徑爲6米的圓形,如果它們同時,同速從一點出發,那麼誰先到達原出發點呢函數的引入時,每個人與他的生日的對應關係,衣服上的鈕釦與紐門的對應關係。透過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可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設計中,我們總是在教導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而形成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更重要。所謂科學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所謂科學精神,就是懷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創造的精神。可是這種態度和精神不可能離開學科教學,離開學科發展的實際過程單獨進行說教。它必須滲透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學模式具有多樣性,具體如何選擇,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風格和學習態度來選擇,也可根據教師的自身的不同的特長,數學素養和教學風格來選擇。

對數學教學內容有透徹的理解,又善於用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的教師運用講練結合教學模式往往效果較好,而有的教師洞悉數學思想發展的脈絡,又善於啓發學生的思維,這樣的教師運用引導發現模式就比較適當。如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有的用數學的式子來定義,如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有的透過例舉一些式子歸納它們的共性用文字來下定義,如方程等;數學課堂設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我認爲,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更多扮演一種引導者和激發者的角色。

激發了學生求知慾望後,教師就應及時地將新課的內容有計劃,有層次,由淺入深地展示給學生,並讓學生參與新知識建立的過程,促使學生對新知識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顯示"怎樣思考"的資訊,提高思維能力。課堂教學結構雖有其比較穩定的活動程序,但決不是固定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調整,並有機地結合起來。優化教學過程,就要全面考慮教學過程的各因素,使每節課安排的程序成爲一個科學有序的組合,每一個環節都成爲這個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

這些問題是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教師應幫助學生理解新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提出最近發展區之間的問題,以實現知識遷移。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開啟思路去想問題。本階段,如在幾何直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透過動手,動口,動腦加以分析解答,調動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過程,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師可以把握大量的反饋資訊,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釋疑,解惑,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尤其要鼓勵低差學生質疑,耐心地給予解答。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24

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爲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透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對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有個整體的把握,可以根據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對象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實施可行的評價方案,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另外,透過教學設計,教師還可以有效地掌握學生學習的初始狀態和學習後的狀態,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方法,採取必要的教學措施,爲下一階段的教學奠定良好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好的教學設計可以爲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行動綱領,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忽視教學設計,則不僅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學走彎路,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1.有利於媒體教材質量的提高

國外有專家認爲,在早期視聽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學設計使他們走出了困境。”後來他們取得成功的“祕訣”之一就是“在節目的製作過程中致力於嚴格的教學設計。”

2.有利於教學工作的科學性

傳統教學以課堂爲中心,書本爲中心、教師爲中心,教學上的許多決策都憑教師個人的經驗和意向作出。有經驗的教師憑藉這條途徑也能取得較好效果,這是具有教學藝術的表現。但運用這門藝術的教師畢竟有限,而且教學藝術很難傳授。教學系統設計克服了這種侷限,將教學活動的設想建立在系統方法的科學基礎上,用可以複製的技術作爲教學的手段。只要懂得相關的理論,掌握了科學的方法,一般教師都能實際操作。因此,學習和運用教學設計的原理是促使教學工作科學化的有效途徑。

3.有利於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溝通

教學活動作爲一種社會實踐源遠流長。爲了使教學活動有序有效,人們早就開始探索教學的機制,對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各個要素的相互間的關係進行研究,並形成了一套獨立的知識體系即教學理論。但長期以來,教學的研究偏重於理論上的描述和完善,廣大教師批評教學理論脫離實際,對改進教學工作幫助不大。

這固然同理論研究不夠深入有關,而更多的原因是由於忽視應用研究,致使在實踐上無法操作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被人稱之爲“橋樑學科”的教學設計起到了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作用。教學設計爲了追求教學效果的優化,在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中,注意把個別教師的教學經驗昇華爲便於廣大教師掌握和運用的教學科學,注意把已有的教學研究理論成果綜合應用於教學實踐,使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地連接起來。

4.有利於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設計是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它提出的一套確定、分析、解決教學問題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於其他領域和其他性質的問題情境中,具有一定的遷移性。例如,在教學內容或學習任務分析這個設計環節中,要求設計者將總的教學目標分解成單元教學目標和更具體的使能目標,建立一個教學目標羣,然後根據每一個具體目標擬定策略。這與現代管理學中的目標管理的思路是相同的。因此,透過教學設計原理和方法的學習、運用,可以培養有關人員科學思維的習慣,提高他們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25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改變的是備課的模式化,只備“課”不備“人”,只備“形”不備“神”,只備結果,不備過程,教師的備課充其量只是教師的“備忘錄”。因此,必須改變傳統備課中的大而全,爲新課程理念中的備課少而精。當前,按照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必須衝破傳統的備課形式,要以嶄新的教學設計代替傳統的教案。

樹立正確的備課指導思想,樹立“爲了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的價值取向和以課改新理念爲出發點的備課觀。這就要求我們把關注點移向學生學習的方法與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特別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身上。讓更多的學生捲入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教學設計要具有時代性和挑戰性。教學設計要新穎、獨特等特點。

一節課的教學思想,它起着指導和統帥教學的作用,有什麼樣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學效果。

一、教師爲什麼要認真備課。備課,是學校教學工作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的一項艱辛的勞動,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再創造的一項細緻工程。所謂“幾番心血一堂課”,就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課備得好壞,不但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益,而且還影響着教學計劃的實施和教育方針的落實,它關係着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說備課既是衡量教師基本功和專業水平的一個標誌,又是衡量教師責任感的一把尺子。那麼,在教師備課中目前存在着哪些重教學、減輕備課弊端呢?我覺得教師對備課傾注的心血不多,思維含量較低,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機械摘抄。教師對備課的意義認識不足,對課本、教參缺乏鑽研,存在“以參代研”、照抄教參或現成教案,以應付差事。即使借鑑特級教師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之嫌。

第二,結構僵化。教案裏“千課一式”程式化現象比較普遍,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和環節展示的全程,僅僅是教材內容、教參說明的機械翻版和重現,許多教師還始終抱着蘇聯凱洛夫的五大環節不放,不敢越雷地一步,致使課堂教學過於刻板,缺乏多變,缺少生機。

第三,教法呆板。我們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寶箱”。下去聽課,我們看到教學中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方法不少,簡單套用某種教學模式的做法屢見不鮮,實踐中對某節課的教法缺少優選與創新。

第四,課型單一。老師們似乎對新授課、練習課、複習課的課型自身特點缺乏深究,在備課上缺少反映他們各自的“性格”,老師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練習課、複習的全過程。更很少見到“典型錯例分析課”、“思維專項訓練課”,像這些實用的課型很少看到,即使是偶爾看到也不過是非常粗糙的框架,或上課而不寫教案。

第五,備用不一致。從聽課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講備不統一,寫在備課筆記上的教案,上課時用不上,另用幾張紙寫一份,這就能看出這樣的老師自己就否定自己備的教案。暴露出一個問題:備是一套,上課時是另一套。我們說備課是爲了講,如果講課用不上,備課還有什麼意義。

第六,過於簡略。只是教材內容的大小綱目或習題標號,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驟,這實質是備得不深入,不具體。拿這樣的教案上課,其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是反映在領導方面的。從教師的備課筆記上看到學校領導有檢查,通用的評語有兩種,一種是寫個“閱”字標上日期,另一種是寫個“查”字標上日期。這樣檢查教師的備課筆記,我覺得好像只看表面,不看實質或實際教學效果,誰的教案寫得字跡端正、書面乾淨、詳細些誰就受到表揚(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現成的教案)。當然了,寫詳、乾淨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但這不是唯一的標準。我覺得要看教案的質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啓發性。領導在檢查教案中,對於那些設計問題富有啓發性,重點內容讓學生參與認知過程所採用的好方法、先進手段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多少等,卻忽略了應給予的評價,哪怕在教師的教案上,給予那麼簡單的一兩句評語,也是體現了性格,這就教師來說也是個鼓勵,要麼,你說好,好在哪裏,看不出來。

對於上面這些現象,糾其原因來自於四方面的缺乏:

一是缺乏對教育發展形勢及備課實際意義的認識,起碼對素質教育的內核理解不深,把握不準,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行動跟不上教育發展的形勢。因此,我們要以21世紀需要的人才來培養今天的小學生,要不斷地研究、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樹立超前意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

二是缺乏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教學。我們都知道提高民族素質是我們辦學的宗旨,更新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以我們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新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積極探索最佳育人途徑,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面向現實,樹立科研意識和鑽研創新精神,搞好備課這個關鍵。

三是缺乏從嚴求實的要求和積極意識。作爲教學領導要鼓勵教師跟上時代的步伐,引導教師積極探討教育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要不斷研究教師教學上的問題,探討科學管理方法。促進教師向科研型、學者型教師發展。

四是缺乏對事業執着追求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不能備好課我看是態度問題和思想認識問題,我看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不是嗎?課備得質量不高,就會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釀成知識貧乏、技能僵化、實踐淡化、思維老化的不良效果。長此以往,容易產生課內損失、課外厭教厭學的惡性循環。這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那麼,怎樣防止和克服這些不良現象?我覺得有效對策就是提高備課的思維含量,充分發揮教師在備課中的創造性思維,抓好備課的基礎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