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通用16篇)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

家風家訓的重要意義

正如前述,我們發現家風與家訓直接影響國家決策甚至於主導國家某些意識領域,貌似過於理想化。但從其不斷髮展的能力和強大的生命力來看,這又並非不可能。由於古代士大夫階層的壟斷,導致家族發展的參差不齊很是明顯。這種情況漸漸的作用於地方習俗規訓之中,成爲一姓之地的圭臬。

而如今來看,隨着當前國家加大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汲取和挖掘,兼之國民素質的不斷髮展,因爲家風、家訓而約定俗成,形成社會公德力量,進而補充和發展國家法制。因此,這種相輔相成的模式,是不可置疑的。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通用16篇)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我的家風家訓故事(通用16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1

記憶深處的“家風”好像是爺爺輩開始的。我的家風是愛護環境,熱愛鍛鍊,獨立自主。

一、愛護環境

當年,爺爺在外地工作,所以,照顧孩子的事情便落到了奶奶一個人的身上。奶奶最討厭的便是子女們把家弄得一團糟,每每這時,奶奶便會讓爸爸打掃衛生。直到現在,我一亂扔垃圾,爸爸便會對我說他亂扔垃圾而受罰的事情,並告訴我要愛護環境。每當這時,我的臉便由自主地紅起來,並在心裏告誡自己要愛護環境,不再亂扔垃圾了。

二、熱愛鍛鍊

因爲一些原因,爺爺輩從外地掉了回來,但由於工作地點離家比較遠,所以買了一輛自行車。雖然家裏有輛自行車,但是爺爺從來都不讓爸爸騎着自行車去上學,寧願讓他遲到,也不願讓他騎自行車上學。在當時,一個村子恐怕只有幾輛自行車吧!爸爸以爲爺爺“小氣”纔不讓他騎自行車上學,後來才知道,原來爺爺並不是怕爸爸騎壞自行車,而只是想鍛鍊他的體魄,讓他和自己一樣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有一個愛鍛鍊的習慣,終身受益。因此,爸爸只能在月亮的陪伴下上學、回家,有時沒有月亮,爸爸只能拿着火把去上學。爸爸也因此身強體壯,並影響我們熱愛鍛鍊,以前想騎自行車上學,可爸媽不讓,現在倒好,還沒上學,就“扔”給我一輛自行車,讓我以後騎自行車上學。

三、獨立自主

小時候,年幼無知的我“最討厭”的人就是爺爺。一次,我不小心摔倒在地,身邊有許多大人,我就爬在地上,等着別人將我抱起來。爸爸正準備抱我起來,卻被站在一旁的爺爺攔住了,他只是冷冷的說:“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起來!”我感到很委屈,就:“哇哇……”的哭了起來,可就是沒有人理會我,最後還是我自己爬了起來,此後,我變刻意躲着爺爺,可偏偏不湊巧,爸媽“有事”讓我暫住在爺爺家,爺爺是個健談的老人,他總是拉着我,跟我講他當兵的故事,我喜歡聽,便總是你纏着爺爺,求他給我講故事,漸漸地,我明白了爺爺的意思,做人要獨立自主,不能什麼事情都總因愛別人,我不再“討厭”爺爺了,相反,我爲有這樣的爺爺而慶幸自喜,在往後的生活中,我試着不要什麼事情都總是尋求別人的幫助。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2

我的父母都是七十年代的中專生,我的爺爺奶奶則是四十年代的農民。自從我懂事開始,我聽的最多的話是:做人要勤儉節約,以人爲善,禮貌待人,誠實守信。特別是在我做錯事時,爺爺最喜歡給我上政治課,奶奶則說了又說,我有時煩起來會來一次反抗式的大喊:“拜託,奶奶同志,您已經講了N次了,我的耳朵都長了啊!”,可是奶奶似乎沒聽到我的反抗,還繼續說:“你這孩子啊,要懂禮貌,剛客人來了都不懂得打個招呼!”。“我似乎對這樣的教育已經習以爲常了,這應該說是我這個家的家風吧。

從我記事起,我的家經常有客人,長輩們從來都是笑容滿面地招待客人,把最好的東西拿給客人吃,最後客人走了才輪到我們這些孩子的份,我們從不敢吭聲,客人們總會表揚我們:”你們家的孩子真懂事啊”,但是我調皮的個性,有很多時候也會招來長輩的不滿。有一年的春節,我把家族要請叔公的鹽雞偷吃了一半,把雞翻過身,當叔公吃時才發現,過後爺爺狠狠地批評了我,要我半蹲一個小時記住這次教訓。

在我的家裏,最勤儉節約的人是奶奶了。奶奶每天天沒亮就起牀做家務,等我們要上學時,奶奶已經出門去買菜了,每次家裏有剩菜剩飯,奶奶從不倒掉,而是自己吃了。爸爸擔心她胃不好,不讓奶奶吃剩的食物,奶奶只好偷偷地吃了。有一次,我剛放學回家,發現家裏來了三隻小雞,原來是奶奶爲剩菜剩飯找到好的“去處”了,這真是兩全其美呀!

要說誠實守信,那就要屬我的爸爸了。有一回,爸爸心血來潮,向村委會承包了1000棵荔枝樹,合同承諾收成時付給村委兩萬元,沒想到那年剛好碰到強颱風,1000棵荔枝總的收成不過兩千多,很多好朋友都說情有可原,勸爸爸向村委提意見,結果爸爸向舅媽借了錢毫不猶豫的把兩萬付給村委,爸爸過後說“我的固執,是因爲我的父親從小對我說:做人要誠實守信。我沒有預測好,只能自己負責呀!”

家風是雨,孩子是苗,這樣的家風讓我受益匪淺啊!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3

寒假期間,中央一臺走基層欄目播出了“家風是什麼”的專題,記者採訪了全國各地的老百姓和國外的華僑華人。衆人回答各不相同。看完節目,忽然聯想到:“我家的家風是什麼?”

家風,指的是家庭的風氣與習慣,我帶着疑問找到了姥爺:“姥爺,你小時候的家風是什麼?”“家風?”姥爺放下手中的報紙:“我給你講過我以前當醫生時的事吧?”“是啊!”我奇怪地說。“這不一目瞭然了嘛!”姥爺繼續看報紙:“自己好好想一想。”

我仔細回想:姥爺年輕時當過兵,但最後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那時正打仗,每天都有病人。姥爺他自己的雙手救了很多人,時不時也會收到一小筐水果、雞蛋。要知道,在當時的環境下,水果都是“珍寶”。但姥爺堅持把東西原封不動地還給別人。問他爲什麼,姥爺只是一笑。回憶完畢,我恍然大悟:“原來家風就是不貪圖便宜!”“也算是吧!”姥爺說:“從家風上能看出來許多表面看不到的東西。”

問完姥爺,我又跑去問爸爸:“爸爸,你家的家風是什麼?”爸爸沒有正面回答:“你好好想想,我每個週末會去幹什麼?”我搶着回答:“看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年紀很老了,尤其是爺爺,將近九十了,身體越來越差。爸爸每週都要去看他,給他們帶許多的好吃的。其中有許多都是爸爸捨不得吃的東西。每當我阻攔爸爸時,他總會嚴肅地說:“爺爺身體不好,我們應該孝敬他!”我明白了,爸爸的家風就是孝敬老人!

正與爸爸聊的正歡,媽媽聽見我們的談話,也插了一句:“任何時候,尊老愛幼都是中國傳統的家風。例如坐公車給老人讓座,扶老人過馬路,這都是尊老愛幼的一種體現。”

我明白了,家風不僅是祖輩留下的習俗,更是一種行爲,其中深藏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一定會謹記家風,把它傳承下去!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4

百善孝爲先,我們的家風第一條就是“孝”。“孝”字每個人都不陌生,“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家風傳承的精髓。好的家風,不僅承載了祖輩對後輩的希望,也是對後輩的鞭策,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父母都是農民,我們家沒有明確的家規家訓,他們卻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言傳身教,形成了無形的家規。在那個物質並不富裕的年代,我們家卻有着太多的歡樂和幸福。父親勤勞淳樸,做生意,奔波辛苦,話不多。閒暇之餘,會給我們姐弟仨講各種做人的道理。其中講的最多的就是孝道。母親愛唱戲,爺爺愛聽戲,家中時不時會飄出一段美妙的戲曲,讓那個並不富裕的歲月也能變得歡樂無比。
  奶奶去世的早,記憶已經有點模糊。爺爺住在我們家,母親做好吃的,總是先端給爺爺。我們幾個總愛圍在爺爺身邊,因爲爺爺總會讓我們幾個小人先品嚐美味(每個人都會有同款的爺爺和記憶)。直到現在,我在家總是做好飯先給公公婆婆盛。“孝”已經潛移默化滲透到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爺爺生了重病,父親母親衣不解帶的在牀旁照顧,直到去世。小時候看着父母所做的一切並不懂得“孝”,長大後才明白“孝”字的含義。“孝”是對父母長輩一句寬慰的話,是對父母的陪伴。後來,我的父母相繼病重,父母給我傳承的家風,讓我毫不猶豫的承擔起了照顧他們的責任。整整八年,多少個日夜和衣而睡,陪伴着父母,照顧着他們的飲食起居,那也是我這一生最幸福的一段時光。拼盡全力想多挽留他們一年一天,哪怕是一分鐘。疾病無情,沒能留住父母,現在我的孩子漸漸長大了。耳濡目染,自己在家裏洗衣服,洗碗,幫我做家務,我由衷得感到幸福。
  這就是我的家風,家風不是嘴邊的嘮叨,也不是貼在牆上的各種名言警句。是幾十年如一日代代人共同遵守的一個準則,已成爲一種習慣,不需要任何外來的強制而形成的一種風氣。我會將這份孝道繼續傳承下去。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5

媽媽常說:國有國法人心齊,家有家風規則立。很小的時候,我並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媽媽就指着牆上太爺爺留下來的“勤儉持家”的字對我說:“這就是咱們家世代相傳的家風:勤儉持家!”

媽媽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要求我們的。在我們家,爸爸媽媽的節儉,幾近苛刻。從我懂事開始,他們就很少添置新衣物。爸爸愛好運動,衣服、褲子經常脫線,這時候,不論多忙,媽媽總會拿出針線盒,一針一線地認真縫起來。有一次,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你爲什麼不幫爸爸買幾條新褲子呢,爸爸這條褲子已經很舊了,你都幫他縫了很多次了。”這時候,媽媽突然停下了手頭的針線活,非常嚴肅地指着牆上的字對我說:“小熙,你忘了太爺爺留下的囑咐了嗎?不論什麼時候,都不能鋪張浪費,爸爸的這條褲子,補一補還是可以穿的,等過幾年實在沒法穿了,再買也不遲。”從媽媽的眼神裏,我看到了她對勤儉持家的堅持。這種節儉的品格,似乎已經融入到了媽媽的骨髓裏,在那一瞬間,我也似乎一下子領悟到了牆上那幅蒼勁有力的字的真正含義。

正是因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小小的我,也擁有了大大的力量。在學校,看到同學們各式各樣的鉛筆,雖然很喜歡,但是,我還是忍住了;在路上,看到琳琅滿目的特色小吃,雖然很想吃,但是,我還是忍住了;在超市,看到品種繁多的零食,雖然很想買,但是,我還是忍住了。因爲,每次看到想買的東西,媽媽的話都會在耳邊縈繞:“小熙,我們是個節儉的家庭,你也要做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不該買的東西,咱們絕不浪費。”是的,這些東西,我可能只是一時喜歡,並不會真正用到,那麼,就不應該去做不必要的浪費。

我爲有這樣的家風感到自豪,謝謝你們,親愛的爸爸媽媽,感謝你們爲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而我,也會謹記你們的教誨,做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6

古往今來,家風乃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核,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爲原則和品德規範。作爲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家風時刻淨化着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它是最無痕的教育。

但什麼是家風?恐怕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表示:

晚清名臣曾國藩在家訓中反覆強調,最敗人的兩個字——傲、惰。“惰”是惰性,就是知道應該做有意義的事,卻總找理由,不是不做事,就是做無聊的事。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一個“勤”字。曾國藩在家訓中說,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曾國藩一生成就建立在“勤”字上。晚年身體不好,休息三四個月,自悔到什麼地步?他在日記中說:“人而不勤,則萬事俱廢,一傢俱有衰象,餘於三四月內,不治一事,於居家之道,大有所悖,愧悻無已。”病一好,馬上給自己寫了工作時間表,上午會客,聽工作彙報,寫日記,寫奏摺下午處理公文晚上,溫詩,寫古文等。由此可見,堅持勤奮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品質之一。

作爲一名家長,我深知勤奮、堅持的重要性。所以在生活中特別嚴格要求。一次孩子犯懶,不想去舞蹈班了。她擺出各種理由,什麼

作業多呀;覺得累呀;腿疼,不舒服呀等。當時我想,孩子所說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孩子也很辛苦。但轉念一想,如果我讓孩子放縱一次,就會有下一次。長此以往,就會助長孩子懶惰、散漫的不良習慣。勤奮堅持的態度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於是,我拒絕了孩子可憐巴巴央求,當了一次“狠心”的媽媽。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需要家長的監督,需要家長的鼓勁兒。在孩子出現懶惰的苗頭時,家長要及時提醒;在孩子失去勤奮動力時,家長要加油鼓勁兒,甚至嚴厲督促。這樣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7

“家有家規,校有校規”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可家風是什麼呢?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良好的家風家規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爲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而我家的家規的一些規矩是一點點形成的,其中有一條就是勤儉持家。

勤儉持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裏的收入高低,生活是否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持家。作爲青少年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有一件事至今使我記憶猶新。那是去年春節期間,老爸在家裏請客,中午家裏要來許多客人,媽媽天不亮就開始忙活,她要爲客人準備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老爸的主要任務準備好茶水以及精心佈置好他的茶具,我呢,主要是洗好水果,擺好吃飯用具。客人來了,他們盛讚我家的熱情待客,誇我的禮貌,老爸的茶藝,更誇讚媽媽的好才廚藝。

下午3點左右,客人離開了我家,我幫媽媽收拾吃剩下的飯菜,媽媽見我連吃的不多的飯菜倒進了垃圾箱,就嚴肅的對我說:“有些飯菜不能倒掉,晚上加熱後我們是可以吃的,我們應該珍惜糧食和蔬菜,我們家來自農村,你應該知道這一粒粒糧食、一盤盤蔬菜的來之不易,那是用汗水澆灌長大的,棄之可惜,更何況我們要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晚上躺在牀上休息時,回想起白天發生的事情,忽然,我一下子明白了,媽媽不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踐行我們的家風—勤儉持家嗎?我們家也會因此生活的越來越好。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是國人的優秀傳統,我們始終認爲,對於一個國家,我們要勤儉節約,國家是有若干個家庭組成的,那麼對於家庭,我們更離不開勤儉持家。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隨着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我們提倡的勤儉持家,其意義已經不是物質上的節儉,而更多的體現一種高尚的品格,一種可貴的精神,體現出國人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節儉有利於一個人的修身養性、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是一個人事業有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節儉是一種意識,一種社會風氣,也是一種自我約束。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勤儉持家,我們有責任將這一家風所體現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8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家也有着嚴格的家風家訓,你想知道嗎?現在就和你介紹小時候在我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吧!

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帶着我到鄰居家阿姨去玩,阿姨家有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我一到阿姨家就被那些可愛的玩具吸引住了。一個非常精緻的芭比娃就像真的小孩一樣:小巧玲瓏的小臉上,嵌着一雙圓溜溜的黑眼睛,一頭金黃的頭髮捲曲,可愛極了。我愛不釋手,一會兒轉轉她的頭,一會兒伸伸他的胳膊,玩得專心致志。媽媽幾次用大大的眼睛盯着我,我彷彿都沒有看見似的,繼續開心的玩着。媽媽終於忍不住了,跑過來準備拉下芭比娃,我用力一奪,芭比娃的頭被我拉下來了。這時阿姨家的小孩回來了,看見他心愛的玩具頭都掉了,就大聲地哭了起來。他邊哭邊說:“還我芭比娃,還我芭比娃!”他氣勢洶洶的跑來,邊推邊打,我站在那裏就像木頭人似的,忍不住也大哭起來。媽媽二話沒說,狠狠地抽了我幾下,就去安慰阿姨家的小孩了,並對她說,下次買個新的給他。

回到家裏,媽媽罰我站了一個多小時。然後嚴厲地對我說:“損壞別人的東西要照價賠償,這兩個星期不許再吃零食了,把省下的錢給阿姨買個新的芭比娃去。”媽媽說話算話,那兩個星期裏媽媽真的沒有給我一分錢。看着別的孩子吃好吃的零食,媽媽就要再教育一次。

“不經主人的允許,絕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損壞別人的東西要照價賠償!”這就是媽媽對我的教育,也是我家的家風家訓的一部分吧。我的家風家訓伴隨着我慢慢長大,讓我學會了怎樣做人。我爲我家有這樣的家風家訓而感到自豪。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9

梁啓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爲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樑思成、考古學家樑

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樑思禮。另外,四兒子樑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樑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樑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啓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爲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啓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啓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啓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啓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樑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着用去。

同時,梁啓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樑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梁任公沒忘了誇一誇女婿、兒媳。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10

胡適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個子女,女兒五歲時夭折,長子胡祖望、小兒子胡思杜圍繞在江冬秀身邊,胡適忙於公務,無暇顧及。江冬秀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僅讀了幾年私塾,又酷愛打牌,對於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責怪,不甚得法。

家庭教育中,胡適雖然倡導獨立、合羣、重學,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愛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適給胡祖望寫信,希望鍛鍊他過獨立、合羣、用功讀書的生活,其中說:功課及格,那算什麼?在一班要趕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趕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課要考最優等,品行要列最優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這纔是有志氣的孩子。這時,胡祖望十歲,離開父母,獨自在外上學,父親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會感到壓力山大。次年,胡適即大失所望,接到學校發來的成績欠佳的報告單,怒道:你的成績有八個4,這是最壞的成績。你不覺得可恥嗎?你自己看看這表。

最終,胡祖望雖然上過大學,但遠未達到胡適對他的期望;胡思杜讀了兩所大學都未能畢業,卻染上了不少壞習氣。晚年,胡適對祕書說: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方面有缺點,但對子女一定會好好管理教養的。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係。可謂沉痛之語,意味深長。

在給江冬秀的信中,胡適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點不配做老子。平時不同他們親熱,只曉得責怪他們功課不好,習氣不好。祖望你交給我,不要罵他,要同他做朋友。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11

我生活在五世同堂的大家庭裏。父親一歲時,爺爺就去世了,26歲的大大爺就擔起了一大家的重擔。奶奶比大爺僅僅大五歲,但大爺很尊敬這個繼母,無論是婆媳之間,還是妯娌之間,兄妹之間和睦相處,父親經常給我們說,他們就從未紅過臉,奶奶經常說,你大大爺是個忠臣,一輩子照顧着我和他的這五個小兄弟姐妹。備戰備荒,細水長流,是大爺一貫的理念。過去在我家一個很破舊的窯洞裏藏着糧食和食鹽。

有次吃飯時,父親把碗裏的山蛋皮吐在地上,大爺看見就撿起吃了,從此以後,他們再不敢亂吐,再不敢糟蹋糧食了。勤儉持家,自力更生,是我家最大的特點。家裏的男人都會蓋房,木匠活。誰家蓋房,我們自己家人就是全能。有更多的還是自己幾個人完成的。我父親退休以後還獨自蓋了兩串院。

我父親寬厚爲人,對別人很大方,對自己很節儉,經常穿破舊的衣服,老了還自己補襪穿。父親更大的特點就是一輩子付出,敢於擔當。精心竭盡全力伺候了臥牀不起的母親12年,特別是母親最近兩年咀嚼功能沒有了,父親是嚼碎了餵了母親兩年多,直到最後也不離不棄。母親去了以後,97歲的奶奶也支撐不住了,父親又伺候了和他相依爲命的奶奶五年。

父親是個大寫的人,他爲這個家付出了一切,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我們樹立了好幫樣,傳遞給了我們。十多年我風雨無阻照顧他們,我活得踏實,充實,問心無愧。

母親是個對我們要求很嚴格,而且極端負責任的好母親,要求我們坐要有個坐像,站要站的端正,不能給他們丟臉。小時去奶孃家走前,再忙,也要給我剪了指甲才放行。我天生左撇,一到吃飯和寫字時,母親就把我單獨放在當地的小桌上目不轉睛看着我,一用左手就敲我,在她嚴厲的要求下,終於學會用右手寫字,吃飯學會左右手開功,而且都很嫺熟。

好的家風家規讓我們終身受益,一代一代傳下去!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12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爲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爲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啦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

1、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

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

3、不能翹腿……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爲有這些束縛着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着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啦一個作息表,週一至週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週六下午出啦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週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啦見識啦”。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麼讚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麼誇獎是因爲她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纔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13

說起家風家訓,我覺得我們家的家風家訓算是比較嚴格的啦,以前就聽爸爸說起我們姓孔的老一輩的大家庭中,各種禮儀規矩比較多,可能是受孔子文化的影響吧。

首先孝順是我們家中比較注重的一點,從小爸媽就教導我們要孝敬長輩、老人,並且他們也是以身作則,爸媽對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照料關愛有加,在村子裏聽說也是孝順有名。對於長輩的話我們要言聽計從,絕不當面頂嘴、反駁,有時候看見別的同學跟父母無所顧忌的開玩笑,也覺得有點羨慕,可是我們家是不允許的,我也從未看見爸爸跟爺爺奶奶開過玩笑,甚至過多的廢話都沒有。

其次,禮儀也是我們家要求比較嚴格的,見到客人要笑臉相迎打招呼,端茶、倒水、讓座等最基本的必須做好,爸媽還要求我們凡事要學會換位思考,替別人着想,急別人之所急。爸媽對我們的服裝也有要求,必須乾淨整潔,不能邋遢,家中環境必須乾淨。吃飯坐下時,要求全員到齊,長輩先吃才能動筷子,夾菜時不能亂翻只能夾自己旁邊的。接受別人的禮物或幫助要說謝謝。

再次,要擁有一顆愛心和感恩的心也是我們家風家訓很重要的一點,父母教育我們要有愛心,樂於助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感恩是一個人品質的體現,人生之路懷感恩心,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飲水思源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的感謝,銘記在心,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老師同學給予的幫助我們也應該懷感恩之心,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鼓勵等。

我認爲一個好的家風家訓是培養一個優秀孩子的搖籃,因爲畢竟人從出生之中就在家這個環境中生存,家的環境直接影響着一個人的各方面素質,在家有家風家訓,在校有校風校訓,我們都應遵守這些規矩,在規矩之中自由自在的生長壯大。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14

在我們家樂於助人是最好的家風,正因爲有良好的家風,所以才能交到更多的良友,但是也因此吃過許多的虧。

據爺爺說:在很早以前,我們家太爺爺曾是地主,有着很多的農田,和一個特別大的宅院,那裏寧靜祥和,祖輩們過着平靜而自然的生活。但是由於戰亂,天下一片混亂,民不聊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裏,人們爲了躲避戰亂紛紛到了山上,人們沒有了家,帶着的糧食也吃完了,飢餓和困累像餓鬼似的糾纏着他們,使他們變得越來越絕望。就在這時,住在山中的太爺爺伸出了援助之手,像從烏雲中撥開的金太陽,風雨過後的絢麗彩虹。太爺爺將大房子分給大家住,卻沒有收取一分房錢;太爺爺將土地分給大家,也沒有要一分租金;還將一間房子捐給學校。安定下來後,大家爲了感激太爺爺的恩德,集資爲我們建造了祠堂。過了幾年,大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大家以禮相待,互相謙讓,有東西時,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難時,大家一起伸出援手。

爲了把樂於助人的良好家風發揚光大,我們每年都要向平困山區捐贈衣物和書本,或是去一些孤兒院,老人院去獻愛心,還會爲居民樓義務打掃衛生,照顧老人,做志願者,義務去各個社區表演節目,給他們送去歡笑……

中華民族有許許多多的優良家風,需要去我們繼承和弘揚,並不是所有的家風都是封建迷信,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良好家風發揚光大,使中華民族的美德傳承下去,我們民族必將屹立於世界之巔……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15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家也有着嚴格的家風家訓,你想知道嗎?現在就和你介紹小時候在我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吧!

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奶奶帶着我到鄰居家阿姨去玩,阿姨家有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我一到阿姨家就被那些可愛的玩具吸引住啦。一個非常精緻的芭比娃就像真的小孩一樣:小巧玲瓏的小臉上,嵌着一雙圓溜溜的黑眼睛,一頭金黃的頭髮捲曲,可愛極啦。我愛不釋手,一會兒轉轉她的頭,一會兒伸伸他的胳膊,玩得專心致志。奶奶幾次用大大的眼睛盯着我,我彷彿都沒有看見似的,繼續開心的玩着。奶奶終於忍不住啦,跑過來準備拉下芭比娃,我用力一奪,芭比娃的頭被我拉下來啦。這時阿姨家的小孩回來啦,看見他心愛的玩具頭都掉啦,就大聲地哭啦起來。他邊哭邊說:“還我芭比娃,還我芭比娃!”他氣勢洶洶的跑來,邊推邊打,我站在那裏就像木頭人似的,忍不住也大哭起來。奶奶二話沒說,狠狠地抽啦我幾下,就去安慰阿姨家的小孩啦,並對她說,下次買個新的給他。

回到家裏,奶奶罰我站啦一個多小時。然後嚴厲地對我說:“損壞別人的東西要照價賠償,這兩個星期不許再吃零食啦,把省下的錢給阿姨買個新的芭比娃去。”奶奶說話算話,那兩個星期裏奶奶真的沒有給我一分錢。看着別的孩子吃好吃的零食,奶奶就要再教育一次。

“不經主人的允許,絕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損壞別人的東西要照價賠償!”這就是奶奶對我的教育,也是我家的家風家訓的一部分吧。我的家風家訓伴隨着我慢慢長大,讓我學會啦怎樣做人。我爲我家有這樣的家風家訓而感到自豪。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16

如果說家庭是大地,那麼我們就是大地上土生土長的植物,家風家訓就是滋潤我們的陽光和露水。每個人的家庭裏應該都有家風家訓,而我家的家風家訓就是 ——不貪圖錢財,誠實做人。

記得那是我8歲時的一天中午,我正在房間裏畫畫,突然覺得有10個孫悟空在我肚子裏翻江倒海——我餓了。我就對媽媽說:“媽媽,我餓了。”因爲家裏停電,所以媽媽拿了50塊錢讓我出去自行解決。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大喊一聲:“媽媽萬歲!”接着就衝出家門,來到了很多小孩喜歡的地方——漢堡包店。

一進漢堡包店的大門,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哇!人真多啊!於是我就開始排隊,排了好久才輪到我。售貨員阿姨匆忙地對我說:“小朋友,你要吃什麼?”我說:”兩個雞腿,一個香辣雞腿堡,一杯可樂。”“好的,馬上!一共25元。”我把50元遞給她,應該是工作太忙的緣故吧,她找給我的錢還是50元。過了一會兒,我的食物終於做好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手中的50元,我的頭頂上好像出現了一個小惡魔和一個小天使。小惡魔說:“小主人,你應該拿着這50元去買好吃的,不要還給那個售貨員。”小天使說:“不能這樣,小主人。因爲這樣你將失去誠信,所以你應該把錢還給售貨員!”由於金錢的誘惑,我聽取了小惡魔的意見,立刻跑回家。

一進門,坐在沙發上的媽媽看看我手裏的食物,又看看我手裏的50元,對我說:“你買了東西怎麼還有50元?”我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媽媽。媽媽生氣地對我說:“我和你爸爸是怎麼教你的,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訓是什麼?”我說:“不貪圖錢財,誠實做人。”“你做到了嗎?太不像話了,趕緊把錢還給人家 !”聽了媽媽的話,我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珍珠一樣留了下來。我哭着對媽媽說:“媽媽,對不起,我錯了!我馬上去把錢還給售貨員阿姨。”說完,我便跑出家門,向漢堡包店跑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它可以讓人知錯就改!

標籤:家訓 通用 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