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精選12篇)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爲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注意不要寫成流水賬。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精選12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精選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1

金秋十月,雖然秋風帶來些許的涼意,但絲毫掩蓋不了收穫季節的喜悅。我們在喜悅中盼望着,盼望着……最後盼來了第一屆讀書節。一時間,同學們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掀起的讀書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看課間的臺階上,操場旁,走廊邊,或站,或蹲,或坐,兩兩成雙,三五成羣,書聲琅琅,討論激烈。

經一位學長舉薦,我有幸讀到《白楊禮讚》這篇文章,讀茅盾先生的文章,總會讓人有種昂揚向上的激情。這篇散文采用象徵手法,透過對白楊樹的讚美,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息的革命精神。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性語言貫穿全文,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讓你流連於字裏行間,無意往返。讀完全文,不由你不由衷的讚歎。

三月的白楊,嬌柔可愛,白青色的樹幹滑滑的,枝頭新綻的嫩葉,綠中透着紫紅,似襁褓中的嬰兒,撩人一縷溫柔。

嫩楊一日一樣,嫩綠的葉芽瞬間變成金綠色的闊葉,在風中扭着歡快的迪斯科。枝葉搖出的笑聲“唰唰……”引人以無限的遐思。

哦,嫩楊。你頭頂有噴火的紅日,根部植紮在肥沃的土壤,雨露爲你灑下乳汁,大地爲你更換時裝。你怎能不無憂無慮的成長呢?

可你畢竟太脆弱。我想大自然就應賦予你怒吼的狂飆,滂沱的大雨,劃破長空的電閃,震耳欲聾的雷鳴。你就應向棗樹那樣堅硬,松柏那樣耐寒,柳樹那樣婀娜。脆中有硬,硬中有情。這就應是你全部的性格。

正如老先生在《茅盾後記》這樣寫道:“祝福這些純潔而勇敢的祖國兒女,我相信他們不久就能夠完成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而他們的英姿也將在文壇上有更完整而偉大的表現。”由此可見,老先生不僅僅是在讚歎,而且在我們身上看到祖國的未來。並寄予無限的期望。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2

當我第一次讀《白楊禮讚》的時候,覺得沒有什麼。但是,多讀幾遍之後,我似乎也能能夠體會到矛盾對白楊的喜愛之情。

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直抒胸意,讚美白楊。由此可見作者對白楊的喜愛之情是非常熱烈的。隨後,作者就開始引入白楊了。我覺得第二段寫得非常好,這一段是景物描寫,根據我的經驗最好是讀着想象着所描述的場景。你就會覺得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有一點單調。由此,引出白楊。就是這三無株白楊使作者的單調的情緒得到了緩解,直到後來“驚奇的叫了一聲”。

在作者的筆下,我也覺得白楊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一丈以內覺無旁支;它所有的椏枝,一律向上,並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爲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寬大的也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然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吧,他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

這篇文章也用到了象徵的手法,把白楊象徵爲北方的農民,也象徵爲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戰鬥中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我覺得這纔是作者真正喜愛白楊的原因。

我也讚美他。白楊樹是那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他就和邊疆的人民一樣,有着極強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壓迫不倒,他們樸質堅強力求上進。

“白楊樹是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3

矛盾老先生寫的《白楊禮讚》曾讓我久久回味,是啊!白楊樹的精神的確令人佩服。但是。最後一段我是不怎贊成的:

“讓那些看不起民衆、賤視民衆、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讚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去鄙視這種極其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樹吧,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讀了這一段,讓我很感不爽:爲什麼要讓“看不起民衆、賤視民衆、頑固的倒退的人”去讚美白楊樹呢?爲什麼又讓他們“去鄙視”白楊樹呢?我想,當時矛老先生只是一時苦於找不到對比組,而粗略地找了楠木作反面樹種,儘管矛老先生還在後面加了句“那也是直挺秀頎的”,但我仍覺得楠木不能作爲反面樹種,理由有2:

【1】在當時,那些“看不起民衆、賤視民衆、頑固的倒退的人”並不會看不起、賤視白楊樹。相反的,那些像白楊樹的人也不會鄙視白楊樹,相反的還會羨慕,甚至還希望得到楠木,只是能力有限而已!

【2】楠木是不易生長,但它長得結實、實在,且也如矛老先生所言“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它雖長得不快,但也不能用它去比喻那些“看不起民衆、賤視民衆、頑固的倒退的人,”況且它有着像愛因斯坦般的本質:長得不快,但它長得充實無虛,這也是它之所以能成爲名貴木材的原因之一。然而,相比之下,白楊樹有外在的美,但內不充實,木質較之楠木還極爲疏鬆,不實在!所以,如果說楠木不比白楊樹,我是不怎贊成的。

但是,楠木之所以“被貶”,是因爲它不易生長,且不普遍;但白楊樹之所以易生存、普遍,那是因爲它木質鬆、好成活。但總的來講,它們也各有優點,也各有缺點,我在這也不好多說誰對誰錯,呵呵~這不正符合“各有所長、人各有思”嗎?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4

捧起矛盾的一篇散文《白楊禮讚》津津有味地讀起來,矛盾先生的用詞精緻,幹練筆風來描寫北方白楊樹高而挺拔堅強不屈的精神,用樸素的語言讚揚白楊樹是衆多樹中的偉丈夫。

仔細品味完這篇文章後,白楊樹那臨危不懼的精神觸動了我的心絃,它那昂首挺立,堅強,樸質,力求上進的精神讓我的心靈深有感悟,被它偉安,正直,嚴肅平凡的性格卻不平凡的精神和意志所折服。

這篇散文中,作者以普通的白楊樹寓意爲新中國革命先烈們,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來描寫白楊樹:“那是力爭所有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丈把高像是人工似的。一律絕無旁枝,他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像是人加工似的,成爲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在北方的風雪壓迫下卻保持着堅強挺立,努力向上發展,不屈不撓,對抗着西北風。它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象徵着北方的農民,聯想到在敵後廣大土地上,到處都有堅強不屈像白楊是一樣傲然挺立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它的枝枝葉葉緊靠近團結,立求上進,宛然象徵着華北平原上縱橫的戰士用鮮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精神和意志。白楊樹生命力極強,磨折不了,壓迫不倒,象徵着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少的樸質,堅強,以及立求上進的精神。”

是啊,白楊樹的堅強,正直,嚴肅,立求上進,堅強不屈的精神無論是戰爭時期的革命戰士還是和平時期的我們,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去讚美我們爲解放新中國流血犧牲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意志!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5

白楊樹,一種力爭上游,堅強不屈的樹,一種參天聳立,倔強挺立的樹,一種傲然挺立,不折不撓的樹,一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樹。在讀完《白楊》這篇課文之後,我感觸頗深,對白楊又有了新的認識,白楊樹高大挺拔的外貌下,有着令人驚歎不已的美好品質。

這篇課文采用了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借白楊在環境惡劣、人跡罕至的戈壁灘上生長,而且長得高大挺秀、鬱鬱蔥蔥,是保衛戈壁的“戈壁衛士”,比喻建設者們在條件艱苦,經濟、文化落後的西部,紮根邊疆、建設邊疆,是保衛邊疆的“邊疆戰士”。

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具有“白楊”品質的人。在我們班,有許多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很少能回來看看他們,不像我,有父母陪伴在身邊,關心我、疼愛我。他們不僅能夠自理生活,而且能夠按時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而且是成績也是班上的佼佼者,有時看他們學習時的那股認真勁兒,連我都不禁對他們肅然起敬,這些都是我們班上正在茁壯成長的“小白楊”,他們是我學習和生活中的好榜樣。另外,在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像勤勞、質樸的“城市美容師”,像奮不顧身的消防隊員,還有風雨無阻、維護秩序的交通警察……

白楊樹雖然在西北地區極爲普通,但是它具有極強的生命力,絕不是平凡的樹,就像一個個守衛、建設邊疆的建設者,他們是邊疆的衛士、英雄,我長大後也要成爲紮根邊疆的那一棵棵白楊……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6

白楊,在我的心裏只不過是一種紮根在高原的一種平平常常的樹,與桂樹和桃樹等比起來又顯得極其平凡。然而這種在我眼裏很普通的大樹,卻在他的手下寫出了一種獨特的韻味。

他就是茅盾,下面我們來說說茅盾這個人,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從小茅盾就很出色,尤其是茅盾的作文特別出色,再加上茅盾從小就受父母的影響,很小年齡就心懷天下。在有一次他的作文中,他寫到:“大丈夫當以天爲己任”。可見他的多智啊!

我們在說這《白楊禮讚》,儘管從古至今有許多作家都寫過白楊這種樹,可我卻總認爲,唯有茅盾寫的這白楊纔是真真的傲骨、嚴肅。我尤喜歡其中的一句話:讓那些看不起民衆,賤視民衆,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讚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幹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樹罷。但是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可能這一段話一出來你就知道這題目爲什麼叫“禮讚”了吧?!

有人說茅盾“贊”的是白楊,這一種頑強的、樸質的,隨平凡可有不甘平凡的樹;也有人說茅盾“贊”的是廣大的北方羣衆人民,他們就是這樣,身處逆境卻仍堅強;還有人說,茅盾明寫人民暗寫敵人,他諷刺了當時的敵軍,也表明了他對戰爭的憎惡。

也許也是因爲茅盾的戰爭的如此憎恨,和他對“白楊”的如此欣賞,纔有了《子夜》中的那句話吧:子夜是最黑暗的時刻,也是黎明到來的前兆。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7

今天,我閱讀了中國著名作家茅盾所寫的一篇文章——《白楊禮讚》,讀完之後,令我深有感觸。

茅盾是誰?他的原名是沈德鴻,筆名有矛盾、郎損、玄珠、沈明甫等,字雁冰,1896年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茅盾的這篇《白楊禮讚》創作於1941年,主要內容是:一輛汽車在高原上奔馳,望着無邊無垠的連峯,剎那間,看到了一排甚至只有三五株筆直地像哨兵一樣的白楊樹。它們有筆直的乾和枝,而且丫枝也似人加工過一樣。白楊它沒有婆娑的姿態,也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但它有頑強的生命力。不但可以生活再崎嶇不平的山峯上,就連戈壁灘上也可以堅強的活下來。它質樸,還有力求上進的精神。文章最後高度讚美白楊樹。

透過閱讀這篇文章,我深深的認識到:白楊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正是因爲中國軍隊有這樣的精神,我們才獲得瞭解放,纔有了新中國。

如果把人民的領導者比作高貴貴的花草樹木,那麼老百姓就是那些白楊樹。如果沒有白楊,就沒有東西可以爲花草遮擋風沙,花草也就不能生存。所以,白楊樹是其他花草生存的前提。就和人類一樣,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援,就不可能有人類的領導者。

在這裏,我還要讚美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白楊樹。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8

《白楊禮讚》寫於1941年,抗日戰爭正處於艱苦的相持階段,我們能生在一個安居樂業的世界裏又是何等的幸運呢?

古人用那些流傳千古的詩詞讓後人銘記着和平安定的可貴,中國人民如同白楊樹般默默地守衛這得來不易的和平,中國人攢足了一口氣,用無數前輩的汗水甚至生命拼命趕超,他們是立在戈壁上靜靜守衛的白楊樹!

不論是戰亂還是和平,由古到今,一些品質被人們讚揚着,也總有一些人在默默地堅持着。他們如同這白楊樹一般,偉岸、正直、樸質、嚴肅。即使是困難,不能摧毀他們這如寶石般可貴的品質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這矗立在蒼茫的戈壁灘上那一排排筆直挺立的白楊樹,讓我想到那些爲了祖國無私奉獻自己的人。

這世上總有這樣的人,他們堅韌不屈,偉岸正直,心懷夢想,腳踏實地,即使環境艱難,旁人冷眼,亦無法動搖他們心中的堅持。他們是電視裏有着感人事蹟的英雄,也是默默無聞在我們身邊的凡人。

正是有了這些善良樸實的人們,我們的祖國才能如此安定,和平和安定不僅僅是依靠邊疆的戰士去維護,我們也可以!

那些或精彩或平凡的最質樸的中國人就是偉大中華人民的象徵,是中華民族一代代血脈相傳的最珍貴的財富。一定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9

這周,我們學習了《白楊》這一課,對我來說是那麼耐人尋味,值得思考,告訴了我很多的人生道理,歌頌了在邊疆的建設者遠大的志向和奉獻精神。

課文含義深刻,講述了一個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將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而在返回新疆的火車上,父親向孩子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來表述自己紮根邊疆的遠大理想。同時呢,他也盼着自己的孩子們,可以成爲自己的繼承者,像白楊樹一樣,不論遇到風沙還是暴雨,無論遇到乾旱還是洪水,白楊總是那麼挺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經受鍛鍊,成爲建設邊疆的棟樑之材。

學習了《白楊》這篇課文後,我深深的感到了白楊樹的那種默默無聞、奉獻的'偉大精神。同時,也由此讚揚了邊疆建設者們爲了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遠大的理想,從而使我想到了爲人民無私奉獻的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看似嚴厲,,可心底是那般溫柔。記得有篇報道,一個孩子掉到了河中,警察叔叔奮不顧身跳進河中,救起了孩子。

當今社會上有許多品德高尚,意志堅強,力爭上游的建設者,只需要多一些留心,多一份觀察,就可以發現,人間處處充滿愛。我也要像白楊那樣,做一個堅強不屈,學習上知難而進的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好好學習,像白楊一樣,打下紮實的基礎,生根發芽。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10

這天早上,我讀了茅盾先生寫的文章——《白楊禮讚》。

文中寫到:白楊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爲一束,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讀到那裏,我不禁擡頭向窗外望去,只見對面是高高的樓,而那棵在窗外陪伴我多年的白楊樹確不見了!我不禁四處張望,原先我已搬家,我已不在我以前的家。我便想念起先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那棵白楊樹也有着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緊緊靠攏,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寬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春天,它長出嫩綠的葉苗,告訴我春天來了;夏天,它揮舞綠油油的葉片,給我送來無限的清爽;秋天,它的葉子全黃了,一陣秋風吹來,落葉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讓冬日溫暖的陽光照進我的房間,給我送來無限的溫暖。

茅盾筆下的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數,因爲它象徵我們民族那種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參!想到那裏,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11

今天早上,我讀了茅盾先生寫的文章——《白楊禮讚》。

文中寫到:白楊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爲一束,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讀到這裏,我不禁擡頭向窗外望去,只見對面是高高的樓,而那棵在窗外陪伴我多年的白楊樹確不見了!我不禁四處張望,原來我已搬家,我已不在我以前的家。我便想念起先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那棵白楊樹也有着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緊緊靠攏,絕無旁逸斜出。它寬寬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春天,它長出嫩綠的葉苗,告訴我春天來了;夏天,它揮舞綠油油的葉片,給我送來無限的清爽;秋天,它的葉子全黃了,一陣秋風吹來,落葉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讓冬日溫暖的陽光照進我的房間,給我送來無限的溫暖。

茅盾筆下的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數,因爲它象徵我們民族那種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參!想到這裏,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楊樹。

《白楊禮讚》讀後感600字12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一位畫家曾告訴我,沒有人能畫好一棵樹,除非他先變成一棵樹。可見畫樹之難。我不會畫畫,然而我還是要寫寫老家的那棵白楊樹。在我看來,它是一個人,一個人的命運。

白楊樹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樹。在我上小學的時候,一年春天,鄰居家的大白楊樹走走到我家後屋,冷不丁的從地上冒出來一顆小白楊樹來。他是那麼矮小,嬌弱,惹人愛憐。我家屋後不見陽光,但他還是在頑強的生長。

我怕它死去被生畜弄死,我就用磚快把它周圍圍起來。一年之後,我再來看它,它並沒有什麼大變化,只是新添了幾樹葉罷了到了冬天卻又是一個光禿禿的樹杆。

我現在上了初中,再去看它的時候,它已不再是一棵小樹苗了,已經是一棵高大的白楊樹了,屋頂被它頂出一個大洞來,它從這個洞裏露出頭來,終於能夠得到陽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潤。茁壯成長。

現在,當年的那棵小白楊樹已經不在是一棵渺小的小樹苗了,已經長成一棵能夠抵抗風雪的大白楊樹了,

它蓬蓬勃勃,是一棵大白楊樹了。夏天,風一過,葉片隨風飄動,若雨瀟瀟,頗爲有趣。當此時,我便繞樹三圈,仰觀半日,心裏對它充滿了敬意。

我們也要像白楊樹那樣,茁壯成長。爲我們的家園做出自己的一片供獻。同時我們的心裏也要充滿着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