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精選15篇)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

一、演講稿含義

演講稿又叫演說詞,它是在大會上或其他公開場合發表個人的觀點、見解和主張的文稿。演講稿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演講的成功與失敗。

演講稿像議論文一樣論點鮮明、邏輯性強、富有特點,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議論文。它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鼓動性的應用文體,經常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藝術手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演講未必都使用演講稿,不少著名的演講都是即興之作,由別人經過記錄流傳開來的。但重要的演講最好還是事先準備好演講稿,因爲演講稿至少有兩個方面的作用:其一,透過對思路的精心梳理,對材料的精心組織,使演講內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條理。其二,可幫助演講者消除臨場緊張、恐懼的心理,增強演講者的自信心。

二、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精選15篇)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衆。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爲了讓您在寫演講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精選1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一個令人深受感悟的詞語成就了我,使我忍俊不禁覺得心中滿滿都懷着感激之情,在生活中,我薰陶着那獨一無二的好家風伴我成長,讓我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變成一個積極向上、謙虛、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是哪些好家風改變了我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俗話說“父愛是船,母愛是帆。”父愛破着浪前行,母愛引導我在茫茫人海中不迷失方向的行駛,他們讓我在成長的海洋中乘風破浪,讓我不畏前險。”誠實守信,誠信待人”隨着時間的腳步潛移默化地成了我的好家風,他就像春天柔和的雙手溫暖着我的心田,讓我心中的花朵絢麗地綻放,讓傳統的文明美德發揚光大。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是我的家風之一。深深的教導:在生活中,我們不能有一點兒的害人的想法,也不能丟了那麼一點兒的預防壞人的一種正確的心裏”。而且,要尊敬長輩、勤勞節省、誠實守信、樂於組人、不驕不躁。記得那次我還小,去郊外遊玩過程中,閒着無所事事的我,一邊用小手牽着媽媽的大手,一邊觀賞着唯美的畫面,突然,"呸"的一聲,一口痰調皮的從我的小嘴跳了出來,隨即,又不聽話地蹦到了地上,這時媽媽的順風耳和千里眼察覺到我的動靜,立馬張口就急的火着了似的“哎呀”!

你什麼能這樣破壞環境呢?你知道嗎?環衛人士早出晚歸,不管什麼節日都沒有假期,可幸苦了!你的不文明的行爲會深深的刺痛他們的心!害人之心不可有呀,!聽着媽媽的喋喋不休的教訓中,我漸漸的把紅的像小蘋果的小臉低到了地上——那次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可能把“害人之心不可有”改成了“害人之心不可無”了,所以即使這件小事有多麼的小,也教導了我待人處事。最後,我想說“好家風養育着我,成就了我!”

家風,正像“播下了一種行爲,收穫了一種習慣,播下了一種習慣,收穫了一種性格,播下了一種性格,收穫了一種命運”這句話。是啊,家風給我們播下、收穫了一種習慣、性格、命運,最終成就了這麼一個我,它還讓我有一技之長立足之地,讓我的生活多彩多姿、無憂無慮、井井有條。現在的我,就是你澆灌過的樹,你又是一頂小傘幫我擋過那一陣陣風,一滴滴暴雨,謝謝你,你成就了我,你的恩情我一定用行動涌泉相報!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指導下,每個家庭在不違背國家法律、道德、文化的前提下制定現代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良好家風;藉助互聯網家譜爲工具傳承家文化(家規、家訓、家風),延續家興業旺,譜澤後世;實現幸福家庭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家規: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爲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這個家庭的規矩就相當於國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

家訓: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訓屬於家庭美德的範疇。家國同構,一個家庭的家訓相當於一個國家的道德標準,如曾國藩家訓、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家訓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準,違背家訓,就會遭受道德的譴責。

家風: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衆行爲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譜即是承載家文化的工具,互聯網家譜是新一代承載家文化的工具。

沒有家規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規矩; 沒有家訓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標準;沒有家風的家庭,缺乏延續家興業旺的環境。

您的家庭屬於什麼之家?

古人云:有家譜的家庭,屬於耕讀靠譜之家;有收藏家譜的家庭,屬於名門望族之家;有家譜、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有家譜、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譜、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在思考:我的家庭屬於什麼之家呢?雖然我們沒有明文規定但是我們家世代傳承了華夏民族優良的品質,在不知不覺中延續着這樣的家風:家德是尊老愛幼、寬容博愛、善待他人、重禮謙讓;家規是站坐有姿、互敬互愛、勤儉持家等;家訓是誠實守信、見義勇爲、清白做人、愛崗敬業等;隨着時代的進步,我們的家風也要增添新的內容;尊重孩子、善於學習。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是一個家的一種道德標準,就如同糧食一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的家裏,也有家風,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有誠信的人。

人要有誠信,媽媽經常教育我要誠信待人。記得有一次,我和樂隊的一個新進來的同學約好了在樓下的小廣場教她打鼓,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中午卻下起了大雨,本來我把這事忘了,一看到下雨了纔想起約好了的事情,我趕忙穿上鞋準備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個同學沒去怎麼辦?媽媽說:“你還是去吧!假如你不去,她去了怎麼辦?那同學們一定會認爲你是一個不守信的孩子。”“好吧,我去。”到了小廣場,雖然那個同學沒有來,但我放心多了,因爲我是一個守信的孩子。

着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我們。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最近經常看到電視上有一個關於“家風是什麼”的熱門話題,讓我對於家風產生了興趣,家風是什麼呢?

看到新聞上被採訪的叔叔阿姨們說:“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家風是在自己家好家風的基礎上去認識別人家中的優良美德。”透過觀看這個節目,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家風,也認識了不少優良的家風。家風就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家風就是爲人老實,不幹壞事;家風就是小小舉動創美德;家風就是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國。

現在,我與大家聊聊我自己家的好家風:“做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用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去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待人有禮貌。”

首先,在勤勤懇懇方面,我的外公是一個好例子。我的外公是一個農民,他不管颳風下雨都要去田地裏種菜收割,他勤勤懇懇從不叫苦叫累。接着,在待人有禮貌方面,我跟爺爺學。爺爺是做生意人,每次與同事打電話時總會叫上幾聲“你好”,新年裏爺爺打電話時總會送幾句新年祝福語。還有,在陽光心態方面,爸爸是我的榜樣。雖然,爸爸工作繁忙,但是不管工作再忙,爸爸也不會愁眉苦臉,總會積極面對。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我覺得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面貌,我們一定要好好牢記長輩告訴我們的好家風!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中國,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訓家風,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訓就只有一句話: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順,要懂得尊老愛幼,在這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做榜樣:

有一回,我家因爲入保險起了一點小小的爭執。大家的意見也都不同。就在這時,爸爸決定聽爺爺奶奶的。爲什麼呢?用爸爸的話來說,這就是百孝順爲先,意思就是要適當的順着老人,讓他們順心。如果沒有順,又哪來的孝呢?

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難免有時會有些小矛盾,一遇到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從不頂撞爺爺奶奶。儘管他們有時說的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要責怪他們的意思。

爸爸媽媽常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就是說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記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着修暖氣,忽然來了一個電話,爸爸接完之後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還有什麼事比修暖氣還重要呢?”爸爸一回來,我就問他:“爸,你剛纔幹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機壞了,我幫忙修了一下。”我當時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機難道比修暖氣還重要嗎?要知道,冬天沒暖氣妹妹會很冷的。後來媽媽告訴了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

《弟子規》裏也曾說到:“親所好,力爲具。”說的就是家人喜愛的東西,要盡力爲他們爭取。說到這,我就想起了我的堂弟——壯壯,他9歲。那天,他和奶奶去趕集,奶奶看上了一條毛衣,90塊,奶奶說太貴了,沒捨得買。於是壯壯把每月35元的零花錢攢了下來,再加上家人偶爾給他幾元。不出兩個月,就攢了90多塊錢。他把90元交給奶奶,爲奶奶買下了那條心儀已久的毛衣。這不就應了那句話——親所好,力爲具嗎。

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是我家家訓,同時我也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親所好,力爲具。”視爲我的家訓。從今天開始,我一定把這幾句話牢牢記住。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這就是我家家風,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訴我的同學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是人們最溫馨的港灣,給予人們溫暖。

今天老師佈置了一篇家風的作文,一回到家,我就苦思冥想。什麼是家風呢?“盈盈,發什麼呆呢?怎麼不寫作業呢?”正在忙着爲我們一家人做飯的媽媽喊道。聽,多熟悉。趕快寫作業……對,這不就是我們的家風嗎——今日事,今日畢!

我認認真真地寫起了作業。可寫到一半,我那不爭氣的肚子咕咕叫起來,趁媽媽不注意,我偷偷地跑到餐桌前拿起筷子準備吃。耳邊又響起媽媽的聲音:“爸爸還沒有回來,你怎麼可以先吃呢?媽媽經常講的餐桌禮儀呢?”

如果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那麼爸爸媽媽對我是絕對的深情,只要他們不出差,每天都會有半個小時以上的親子閱讀時間。這是幼兒園養成的習慣,以前是他們讀,我聽。現在是我讀,他們聽,並各自發表對書本內容的見解。在閱讀時爸爸媽媽絕對是全身心的投入,關閉一切電子產品。這讓我進一步理解了專注這樣一個詞語。

我們不是杭州人,爲了有更好的生活,來到了杭州。爲了讓我接受更好的教育爸爸媽媽接到了這裏。雖然他們知道帶上我,在工作或經濟上會有很大的壓力,他們婉拒了爺爺奶奶的提議——將我留在老家,毅然決然地這麼做了。爸爸媽媽爲了我,選擇的工作都是壓力較大並相對自由的工作。

爸爸媽媽還經常帶我去各地遊玩,帶我去領悟大自然的美。媽媽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爸爸媽媽和我在他鄉。他們自然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疏於照顧,我經常聽到爸爸媽媽責怪自己不孝順。每到雙休,就一定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一通電話,報一聲平安。每次去逛街,看到一些衣服或其他物品就聽到媽媽唸叨,這個適合爺爺,這個適合姥姥……似乎沒有什麼是適合自己的。其實我心裏清楚。媽媽有多久沒自己給自己添過新衣裳媽媽是多麼愛美的一個人,媽媽就是這麼一個人,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就是我的家風,伴隨着我慢慢成長。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爲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爲日常生活行爲規範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爲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法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衆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爲流傳,閃爍着優良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優良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爲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衆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優良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主動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爲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搞對象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8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將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

家訓家規家風是什麼?這東西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來祖宗對我們的告誡,是對後代的鞭策,而好的家訓家規家風,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都能促使後代更加的努力,更加的優秀。家訓家規家風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優良民族之風。

我們家也有我們的家訓家規家風。做一個孝順的人。俗話說:百善孝爲先。當一個孝順的人是我的長輩對我的期望。我的爸爸媽媽便是孝順的人,他們對自己的長輩畢恭畢敬,噓寒問暖,好生對待,把他們弄的樂呵呵的。這樣的日子,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我的爸爸媽媽毫無怨言。所以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做一個孝順的人。

做一個好學之人。學習能讓我們增長見識,懂得人生道理。不僅如此,在古今中外,只要好學之人,總能獲得人生的成功。這樣,不管是從哪一個方面來說,做一個好學之人,是百利無一害。

記得我八歲的時候,我和爸爸在媽媽的店裏玩,忽然,外面傳來一陣噪雜之聲,有人在叫要出人命啦。爸爸一聽,三步並作兩步,衝出門去,只見一個年輕人手持一把一尺來長的砍刀追着另一個年輕人砍去,我爸大吼一聲:“住手!”手持砍刀的年輕人一愣,爸爸趁機衝過去奪取年輕人的砍刀,化解了一場禍事。事後,媽媽批評爸爸,說他多管閒事,萬一砍着自己怎麼辦。可爸爸說:“如果這種事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那就會釀成慘案,會給兩個家庭帶來災禍,我必須這樣做。”如今,這件事深深地影響着我,我明白人具有了正直的品質,纔會富有正義感。一身凜然正氣,健康向上。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不僅可以避免自己走上歪路,還能夠幫助他人,富有正義感。

做一個勤勞的人。愛迪生說過:“天才是1%的天賦+99%的汗水組成的。”要想成功不勤勞,不努力是不行的。勤勞是創造財富的`是首要條件,只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汗水,才能創造出財富。

第五條:做一個誠實守信,不貪小便宜的人。我媽媽開了一間商店,經常有顧客將手機,錢包等貴重物品落在媽媽店裏,媽媽總是細心地收好,等顧客來認領,有時她還會親自送上門去,媽媽這種品質,給她帶來了好口碑,顧客盈門。誠實守信不貪小便宜的人會擁有好的口碑。只有誠實守信,人們纔會信任他。相信他。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要有責任心,有擔當。人活在世上不能缺少一份責任心,要有擔當。犯了錯,不能一味逃闢,而是要勇於擔當,有錯就改。對於自己的責任,該負的要負,要承擔的要承擔。

以上這些便是我家的家訓家規。這些的東西凝結了祖輩們的智慧與精華,令我受益終身。我一定會將這些家訓家規家風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做一個孝順好學善良正直勤勞誠實。守信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9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之家,家風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家的道德標準。我的家風是:見人要講禮貌,做人要誠實守信,充滿孝心。這些話就像海上的燈塔,指引着我前行,伴我成長。

讓我先來說說禮儀吧!孔子曾說過:“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我的家庭是個和睦之家,人人都講禮儀,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我,從小就學會了禮貌待人。在暑假的時候,我和爸爸一同去了北京旅遊,因爲有一天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想要去博物館的緣故,就坐上了公交車。剛上車的時候,我們都搶到了自己的座位,到下一站的時候,上來了一位白髮蒼顏的老奶奶,我爸爸一見立馬站了起來,柔和的說道:“您坐我的位置吧。”老奶奶也親切的說道:“謝謝呀,小夥子!”我看見了,便想到:爸爸真不愧是我的好榜樣,我一定要向他學習,下一站如果有老人上車的話,我一定要讓座位。下一站到了,我又看見了一位年過花甲的老爺爺,一搖一晃的上了車,我找準機會,迅速的站了起來,面露微笑的說:“爺爺,您做我的位置吧!”那位老爺爺見了慈祥的說:“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爸爸就是我的榜樣,我以有這樣一位爸爸而驕傲。正是爸爸的言傳身教,讓禮儀從小就駐紮在我心,也做了不少好人好事。

誠實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句名言說的好,“人類最不道處,是不誠實與怯懦。”我的媽媽爲人真誠,實在。比如他們學校讓他們工作總結,一般別人都會在網上一查,然後抄上。可媽媽卻不同,她會把教學中的經驗、不足、改進措施等一筆一劃寫出來,寫出來的文章符合學生實際,有實用價值,因此,經常受到領導的表揚。她經常告誡我說:“抄襲是可恥的,自己的東西就要自己寫,爲什麼要抄別人的,抄別人的那叫可恥”有時作文不會寫,在我想抄別人的時候,媽媽的這句話就時刻警醒着我,讓我不值於犯錯誤。在我身邊有了媽媽這個誠實的人,就會讓我變得越來越誠實。

最後要講的是做人要有孝心。古往今來,我們都說百善孝爲先,孝都是我們所有兒女應盡的職責,我的爸媽就非常孝順。有一次,爺爺感冒有點咳嗽,爸媽得知後,去超市買了上好的梨,拿到了爺爺奶奶家。剛一進門就拆開了箱子,爸爸媽媽一人各拿一個梨,衝進了廚房,拿起了削皮刀,削掉了梨皮,給了爺爺奶奶一人一個,還親切的說道;“爸媽,天氣乾燥,吃梨潤嗓化痰,對咳嗽有好處。”此情此景,我也拿起了倆梨,衝進了廚房,迅速的把梨的皮削掉,給了爸爸媽媽,並對他們說:“我也會一直孝順你們的。”這就是爸爸媽媽教給我孝。

家風如毛毛細雨一般滋潤着我的成長!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10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從父母那繼承的家風是:做人要誠實、善良、勤勞、儉樸、任勞任怨。

誠實,就是不說假話,不做虧心亊。作風上的亊能向老婆和兒女公開,工作上的亊能向羣衆和領導公開,半夜聽到警察砸門,很坦然,心不必發慌;

善良,就是於人爲善,尊重和善待衆人,敬老愛幼,同情和協助有困難的人。對人對事要包容,包含,寬容,有容乃大;

勤勞,就是熱愛勞動,熱愛工作,盡心盡力,忠於職守;

儉樸,就是勤儉持家,樸素無華,不貪婪,不腐敗,不奢侈,不讓費,不盤比,正確處理經濟富餘與奢侈的關係;

任勞任怨,就是做好了工作,工作有了成績,是本份,是應該作的。做了好亊,有了成績,反被人誤解、埋怨、批評,不氣餒,不記恨,怨而不悔;

我父母墓碑上就刻有誠實、善良、勤勞、儉樸八個大字,這就是家風家規家訓的源頭。

我長子的名字單字儉,隱寓儉樸。

對於任勞任怨之上述解釋,是我實踐並經常講的原話。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11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說起家風、家訓、家教,總覺得是一個很嚴厲的話題。就我家的情況,我分別來簡單的說一下。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爲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裏,姥姥姥爺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們說的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到齊了,大家纔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訓,字典上這樣解釋“指對諮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由此可見,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爲,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爲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的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對我說過: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爲自己開脫,那麼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100倍。我也曾經爲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媽媽說謊,最後的結果就是被爸爸媽媽狠狠的打了一頓。有時候做錯事情,爸爸媽媽反而不會打我,根據事情的嚴重程度,要麼給我講道理,要麼比較嚴厲的進行教育。還有一點,就是媽媽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說的一個詞是“擲地有聲”,就是告訴我,自己說出來的話要能夠做到。媽媽說,我是個男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敢於承擔。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後果。就算犯了錯,也要自己敢於承擔。

家教,我自己覺得跟家風有點相像。詞典上說家教的重點在於道德禮節方面。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聽到大人說,誰家的孩子真好啊,真有家教啊。我覺得家教就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在家長的幫助和教導下,從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反映。我的爸爸媽媽教育我講禮貌,主動跟認識的長輩和鄰居打招呼。他們不僅這樣教育我,他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當姥姥的朋友來家裏作客的時候,都是媽媽在廚房忙活,讓姥姥陪着她的朋友聊天啊,吃零食啊。我也聽到姥姥的朋友誇獎媽媽真是個好姑娘,家教真好,每當這時,我就能看到姥姥臉上驕傲的表情,我想怎麼人家誇得是媽媽,姥姥怎麼會這麼驕傲的樣子呢?後來,我慢慢懂得了,誇獎孩子有家教,其實就是在讚賞家長的教育。每逢過節,家裏聚會,親朋好友也是誇我特別有家教,此刻,爸爸媽媽也是一樣的驕傲的神色。家教,也是爸爸媽媽的一種言傳身教。通常,大人們就是孩子的榜樣。

家風、家訓、家教有着異曲同工的方面。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需要家裏的每個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續下去。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1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俗話說“父愛是船,母愛是帆。”父愛破着浪前行,母愛引導我在茫茫人海中不迷失方向的行駛,他們讓我在成長的海洋中乘風破浪,讓我不畏前險。”誠實守信,誠信待人”隨着時間的腳步潛移默化地成了我的好家風,他就像春天柔和的雙手溫暖着我的心田,讓我心中的花朵絢麗地綻放,讓傳統的文明美德發揚光大。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是我的`家風之一。深深的教導:在生活中,我們不能有一點兒的害人的想法,也不能丟了那麼一點兒的預防壞人的一種正確的心裏”。而且,要尊敬長輩、勤勞節省、誠實守信、樂於組人、不驕不躁。記得那次我還小,去郊外遊玩過程中,閒着無所事事的我,一邊用小手牽着媽媽的大手,一邊觀賞着唯美的畫面,突然,"呸"的一聲,一口痰調皮的從我的小嘴跳了出來,隨即,又不聽話地蹦到了地上,這時媽媽的順風耳和千里眼察覺到我的動靜,立馬張口就急的火着了似的“哎呀”!你什麼能這樣破壞環境呢?你知道嗎?環衛人士早出晚歸,不管什麼節日都沒有假期,可幸苦了!你的不文明的行爲會深深的刺痛他們的心!害人之心不可有呀,!聽着媽媽的喋喋不休的教訓中,我漸漸的把紅的像小蘋果的小臉低到了地上——那次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可能把“害人之心不可有”改成了“害人之心不可無”了,所以即使這件小事有多麼的小,也教導了我待人處事。最後,我想說“好家風養育着我,成就了我!”

家風,正像“播下了一種行爲,收穫了一種習慣,播下了一種習慣,收穫了一種性格,播下了一種性格,收穫了一種命運”這句話。是啊,家風給我們播下、收穫了一種習慣、性格、命運,最終成就了這麼一個我,它還讓我有一技之長立足之地,讓我的生活多彩多姿、無憂無慮、井井有條。現在的我,就是你澆灌過的樹,你又是一頂小傘幫我擋過那一陣陣風,一滴滴暴雨,謝謝你,你成就了我,你的恩情我一定用行動涌泉相報!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1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爲家訓,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纔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14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錯的,國家有國法,學校有校紀,家裏有家規,假如被我們都忽略了,那社會豈不就亂套了嗎?我們只有在優良的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在我的家裏,孝順是必須有的,爸爸媽媽也總說:“百事孝爲先。”孝敬長輩,就是要長輩們事事稱心如意。在家裏,長輩們說話時,要認真聽,不能與長輩們頂嘴。還有在飯桌上,如果長輩沒有吃,我們最好先不要自己吃,人到齊時,大家一起用餐。這是尊老愛幼的表現,是尊重長輩的基本禮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家訓,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怎能沒有家訓呢?從我剛懂事起,媽媽就教育我說:“做人要誠實。”我也一直銘記在心。但有時也會違反一下。比如,媽媽問我完成作業了嗎?我會小小的撒個謊,說完成了。事實上,根本沒完成,以此想逃脫媽媽的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

爸爸媽媽還會教育我,那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就是一個人要言行一致,說了就要去做。誠信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如果沒有誠信,在社會上難以立足。

“百事孝爲先”“孝敬無底線”“言必行,行必果”“做人要誠實”、我要牢牢地謹記這幾句話,它們是我的家風家訓。做一個品德高尚、懂得感恩的人。

家風和家訓,一直伴隨着我成長,陪我走過多個春夏秋冬,它無時無刻的提醒着我,激勵着我。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是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的,有不好的地方要及時改正,好的、值得提倡的地方要一直髮揚發展下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家風家規家訓演講稿1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我叫XX,來自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家風,傳承的力量》。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大凡家風家訓,或爲一條意義厚重又深遠的格言,如諸葛亮曾有教子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或爲一整篇諄諄教誨的文章,如司馬光那篇傳頌至今的《訓儉示康》;或爲如曾國藩者,在家書往來中教授子嗣爲人做事的道理,這些家訓在祖祖輩輩的傳承中便成了家風。

悠悠華夏五千年,風流人物燦若繁星。回望我們中華民族那些有傑出貢獻的人,都擁有良好的家風。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官至宰相,位高權重。但他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篇《訓儉示康》來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顯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說,伯父要求我們要和全國老百姓一樣過簡樸日子。我們周家兄妹都是普通老百姓,沒有人當大官,沒有人經商掙大錢,沒有小車子、大宅子。“踏踏實實地本分做人是我們周家的家風。”

勤儉、正直、低調、清廉,讀這些偉人的家風家訓,令人動容,也令人心生敬畏。我的家庭是幸福的四口之家,然而,自我記事起,確從不曾聽聞父母對我有關於家訓家風的專門教導,父親老實憨厚,母親性子溫和,他們的一生平淡無奇,卻一直在用行動讓我明白人的一生,什麼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孝道。我的外婆今年已經84歲了,由於性格要強,經常會因爲菜不合口味、米飯又太硬這樣的`小事發脾氣,可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從不頂撞她,即使有時候外婆說的話我都覺得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責怪她的意思。依然處處順着她的心意,爸爸總對我說“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她來。人老了就應該愉快的安度晚年,這也是我們做兒女應盡的職責。爸爸的話很讓我感動,我在心裏記下了這句“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這就是我們的家訓,我有責任和義務把我們的家訓世代傳承下去。現在每次休假回家,我都會第一時間去看外婆,聽她給我講那些我都能背下來的過去的事情。因爲看見她的微笑我就會覺得我是幸福的!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急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或是子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些教訓是沉痛的。因此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

良好的家風形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薰陶與積澱讓。首先,要有意識的去培育養成。要明白代代相傳的不僅是是家財和地位,更應該有內涵和精神。把良好的家風薪火相傳,發揚光大,讓好家風成爲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爲。其次,要營造學習的氛圍。古人講:“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學習就能昇華。讀書總能給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穫,有所感悟。最後,長者要做好傳與帶。家長是塑造孩子的無形力量,你的穿戴、舉止、觀點等都對孩子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理應該人人都明白。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良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家風,具有傳承的力量。我們不僅要在家中延續,更要在社會中弘揚。行動起來吧,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從點滴小事做起,爲着子子孫孫的美好未來,爲着世界的溫馨和諧,身體力行,做“好家風“的創建者,實踐者,推行者,讓中華美德的種子在華夏大地上開花結果,世代相傳!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