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亮劍讀書報告範文

亮劍讀書報告範文

亮劍讀書報告範文

亮劍讀書報告(一):

《亮劍》首先是一部很好看的小說,更是一部將戰爭藝術和傳奇色彩融會貫通的作品。

故事講述了李雲龍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貧農出生的他,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由士兵一路升到了一團之長,期間更是收穫了友情和愛情。建國後,他統帥一個軍與老對手對峙於海峽兩岸。最終在文革中,他的性格使他的一切灰飛煙滅。“面對強大的敵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爲一座山,一道嶺。”這句話就是他一身的寫照。這種亮劍精神便是這部小說的主題。

李雲龍和《歷史的天空》主人公姜大牙頗爲類似:二人都是大老粗出身,性格桀驁不馴,優點和缺點一樣突出,膽大包天,嫉惡如仇。姜大牙因“一碗好吃的麪疙瘩”和一個一見傾心的女人而參軍;李雲龍更是多次抗命,得了便宜還要埋怨幾句,甚至爲救老婆而發動一場戰役。但瑕不掩瑜,他們敢打併善於打惡仗,對於稍縱即逝的戰機,有着狼一樣敏銳的嗅覺和土匪般的野蠻果決。那種戰爭中過人的生存能力和取勝能力,使得他們兩人帶有一種貨真價實的傳奇色彩。 小說行文流暢,語句生動,言簡意賅。使得讀者可以僅憑對話便可以瞭解每一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決不會混淆。實在令人難以相信的是,這竟是作者都樑的處女作。

都樑有五十多歲,少年參軍,先後做過教師、公務員、公

司經理、石油勘探技術研究所長等。都樑深居簡出,雖下海多年卻不喜歡談錢,外形十足是個穿便服的軍人。我們有理由相信,正是這樣的怪人,才塑造的出李雲龍這樣的人物。 在現今快餐文學盛行的年代,《亮劍》是少數幾部能帶給人感動和深思的作品,他的勝出,並不在於有什麼華麗的詞藻和引人入勝的想象力,他憑藉的是那種入木三分的語言和字裏行間獨特的感染力。這一點,與痞子蔡成名作《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甚爲相似。

唯一遺憾的是,小說改變成的電視劇,去掉了後半部內容,以李雲龍進修結束結尾,其實後半部精彩的地方一點也不遜於前半部。像小說的末尾,李雲龍和趙剛兩夫婦的遺孤數十年後參觀兒時的舊居:“這些穿着筆挺的毛料軍服的軍官竟齊嶄嶄地跪在院牆前,撫摸着牆面的點點斑痕,正哭得像一羣孩子。商人靜靜地站在那裏,沒有打擾這些正在痛哭的軍官。他知道軍人一般是不喜歡流淚的,看來這小樓裏可能發生過一些令人辛酸的故事。”

我真心希望看過電視劇的人們再去讀讀原著,更希望多些人能夠體味和學習這種亮劍精神,就像司馬遷說的:“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亮劍讀書報告(二):

有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然而這“階梯”卻顯得蒼白無力,還瀰漫着刺鼻的窮酸氣息但是,有這樣一本書,不僅洗滌了我身上的窮酸,還使我具備的英雄的品格。這本書就是《亮劍》。

《亮劍》講的是戰爭年代的故事,所謂亮劍,就是一種精神——古代的劍客對決,及時發現對手是天下第一劍客,也不能退縮,要勇敢的亮出自己的寶劍。因爲,倒在敵人的劍下並不丟人,即使倒下,也要成爲一座山,一道嶺。明知不敵,逢敵必亮劍,纔是英雄應該具備的品格。

本書的主人公——李雲龍是一個貧農出身的篾匠,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由士兵一路升到了一團之長,在這期間,他收穫了愛情和友情,同時也失去了很多親人和戰友。建國後,他統帥一個軍與老對手楚雲飛對峙於海峽兩岸。最終在文革中,他的性格使他的一切灰飛煙滅。在他的戰爭生涯裏,就是不斷的向實力遠遠超過他的敵人亮出寶劍,最終使對手退

縮而取得勝利。這種精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

唯一遺憾的是,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去掉了後半部的內容,以李雲龍進修結束結尾,其實後半部的精彩一點也不遜於前半部。像小說的末尾,李雲龍和趙剛兩對夫婦的遺孤數十年後參觀兒時的舊居:“這些穿着筆挺的毛料軍服的軍官竟齊嶄嶄的跪在院牆前,撫摸着牆面的點點瘢痕,正哭得像一羣孩子商人靜靜的站在那裏,沒有打擾這些正在痛苦的軍官。他知道軍人一般是不喜歡流淚的,看來這小樓裏可能發生過一些令人心酸的故事”

我真心希望看過電視劇的人們再去讀讀原著,更希望多些人能夠題爲和學習這種亮劍精神。精彩的背後,蘊含着歷史的滄桑。

在那個硝煙瀰漫的日子,軍閥混戰,土匪橫行,百姓不讀書、不識字這種種的一切使得日本人一度認爲自己可以入主中國,可以很容易的佔有這片廣闊而肥沃的熱土。侵華戰爭開始前,日本曾經誇下海口——佔領中國,三個月足矣所以,他們來了,可當他們進入這片土地之後,發現原來並不是他們所想的那樣——軍閥混戰,卻可以聯合起來對抗他們;土匪橫行,卻不願意當漢奸;老百姓不識字,卻也不怕死所以,他們打了八年,所以他們留下了無數具屍體,所以他們失敗了。因爲這就是中國,因爲這就是中國人,幾千年來,這片土地上不知道來了多少批人幻想佔領它,

可結果只有一個——失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積澱下來的民族精神——逢敵亮劍!

送走了侵略者以後,硝煙並未因此退散:抗日戰爭結束以後,又開始了漫長的解放戰爭。

反動派的獨裁政策讓他們最終走上了不歸路。楚雲飛雖然並不是本書的主人公,但作者對他的描述也着實下了一番功夫。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楚雲飛和李雲龍這兩個戰場上的對手,私交感情卻非常不錯,惺惺相惜,知識因爲黨派鬥爭在戰場上兩個人水火不容,這樣的人物關係也讓人看得頗有一番滋味,二人臨終也未能見面。楚雲飛退居臺灣後,聞聽李雲龍逝世的消息後,發出函電悼言,可見,只有敵人才瞭解敵人,一個難得的老對手精彩的一生,卻因爲政治階級鬥爭過早謝幕,可惜楚雲飛在有生之年只能望洋興嘆:祖國尚未統一,難免有一番惆悵。

本書另外一位主要人物,就是李雲龍的老戰友趙剛。趙剛這個人物雖是文人出身,卻同樣具備領軍打仗的本領,前期他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李雲龍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但碰到大事,他所具備的長遠眼光和冷靜的頭腦是李雲龍所欠缺的——李雲龍性情似火,熱情奔放,趙剛性情似水,冷靜悠長。然後他的原則,最終使得他在文革中喪失了生的希望——在大會上,趙剛不肯與其他人同流合污、落井下石而被批鬥致傷,最終與妻子雙雙自殺殉志。堅持自己的原則與真理,趙剛夫婦死亡的光輝並不遜於死於戰場的勇士,同樣留給後人尊敬與回憶。

每當讀到小說的尾聲,我總覺得作者想要表達的並不是一個將軍不平凡的一生而已,而是對中國從解放戰爭到文化打革命的反思。到了讀過幾遍之後,再回過頭來想象,戰爭只是本書的引子罷了,而作者想要說的,想要表達的,卻正是在本書的'後半部分。

解放後的“反右”、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一直到1969年的這段歷史,纔是作者想要真正講述的。這段講述,讓我們看到了一段不爲我們所知的歷史,而歷史的是不是真是作者描述的那樣呢?希望大家能夠看看以及其他描寫文革的書籍,再透過自己的判斷,得出個人自己的結論。

書到最後,當我國正用文革豪傑去造成我國公民道德、愛心、良知和尊嚴的嚴重確實的時候;當我們把爲中國的解放奮鬥了幾十年的老幹部打翻在地的時候,我們的近鄰日本正在崛起,亞洲四小龍正在崛起。我們把崛起的機會讓給了別人,只好在我們付出高昂代價的情況下來發展我們的經濟了。可見不管在任何朝代、任何國家,只要是國內安定,發展生產,提高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主要任務,而不是什麼階級鬥爭、路線鬥爭。

本書結尾,李雲龍曾經帶領的特種部隊隊員段鵬,在他的平反會上,爲他拿回了他曾經的功勳章。這簡單的一幕,告訴我們,錯誤正在被改正,對於領導者而言,錯誤可能比敵人更可怕,面對錯誤,同樣需要亮劍的勇氣。有了這樣的勇氣,我們纔會真正走向繁榮富強。

人生如戰場,學習亦如戰場。同樣需要亮劍,只是方式不同。在沒有硝煙的戰場,我們斗的是努力,拼的是方法,亮的是興趣。這一切都激勵着我們勇敢的向前拼搏,共同演繹現代傳奇的故事,這一切都激勵着我,我該亮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