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智能電子產品設計與製作課程教學探討論文

智能電子產品設計與製作課程教學探討論文

智能電子產品設計與製作課程教學探討論文

摘要:智能電子產品設計與製作是高職電子專業的重要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內容設定和教學方法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關鍵。透過分析電子電路輔助設計工作崗位的特點,提出在教學內容設定方面,典型工作任務選取時,要兼顧知識的完備性,重視學生能力培養;教學方法方面,既要落實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六步驟”教學法,又強化知識和邏輯的主線,並重視技能拓展和創新教育。

關鍵詞:課程內容設定;教學方法;能力

培養智能電子產品設計與製作是高職電子專業的重要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一般開設在高職第三年級,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透過對該課程的學習,既是對前期所學知識技能的鞏固,又是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過程,爲學生畢業後從事電子電路輔助設計工作崗位工作,起着重要支撐作用[1]。人才培養的核心是課程,課程的核心是課程內容的設定,同時,課程教學方法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關鍵。所以,課程內容設定與教學方法是課程研究的重點。姜大源教授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方法,在許多高職院校的多個專業,多門課程中廣泛應用[2-4]。然而,在智能電子產品設計與製作課程開發中,不能簡單套用,盲目選擇幾個實訓項目,生搬硬套。由於現代電子技術日新月異,電子產品複雜多樣,需要結合電子專業自身特色和行業實情,選擇課程內容、設計教學過程。

一、教學內容設定

(一)明確課程目標

課程內容的設定是以課程目標爲依據,課程目標又由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推演而來。透過對電子專業“電子電路輔助設計崗位”和“電子產品維修、維護崗位”分析,確定瞭如下幾方面的目標。(1)能力目標:能夠設計具備智能控制功能的簡單電路;能夠處理電子電路故障;能夠書寫產品設計與維護文檔;具備初步的創新設計能力。(2)知識目標:掌握智能電子產品的設計方法;掌握智能控制程序設計方法;靈活應用電子線路設計軟件,並設計PCB版圖。(3)素質目標: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注重細節、安全、質量以及效率的意識;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

(二)把握工作崗位特點

智能電子產品設計與製作強調“設計”,同時又離不開“製作”,面向的對象是智能電子產品。現實世界中能稱爲“智能電子產品”的對象有成千上萬種,生產各類智能電子產品的企業也成百上千。並且,電子產品代工現象較爲突出,即生產與設計企業分離,作爲代工生產的電子企業往往根據訂單的不同,而生產的產品差異較大。所以,在選擇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只能抽象出其中的共性,重點在相關能力培養上,不能期望複製完全一樣的工作任務到教學場景中。電子電路輔助設計崗位、電子產品維修、維護崗位,在企業中所做具體工作差異也較大,但從總體上看,具備了電子產品的設計與製作能力,也就能很好勝任維護、維修工作,所以,本課程重點在智能電子產品的“設計”與“製作”上。從“設計”角度分析,高職學生所能勝任的智能電子產品設計,主要是一些具有簡單資訊處理和邏輯控制功能的自動控制電路,其架構是以單片機爲邏輯控制、資訊處理中心,加上前端的傳感器採集資訊,後續的執行機構完成相應動作,一般所用控制理論較爲簡單。從“製作”角度分析,工廠的大規模生產,分工細化,每個崗位只做一個環節的簡單操作,並不適合本課程的教學,工廠中的生產在“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中學習。本課程中的製作,主要是將“設計”變爲現實產品的一種手段,是研發人員在實驗階段,樣機制作的過程。製作中包含電路調試,調試階段又需要前期設計階段的理論知識作爲支撐,所以設計中的相關知識顯得尤爲重要。設計階段所涉及的知識面較爲廣泛,雖然大部分內容在前期的工業信號檢測、單片機技術等課程中已經學習,但本課程中需要綜合應用各項技能。例如,實現測溫顯示功能,有多種方案可選擇,需要根據實際應用場景,產品成本、性能需求,比較各種方案的優劣,選擇最合適的方案。另外,還需要完善設計過程中的各類技術文檔、資料。製作階段相對簡單,模式固定,操作直觀,主要是熟練前期課程中的基本技能。

(三)兼顧知識完備性,強調能力培養

智能電子產品設計與製作的難點在設計,設計的難點在於面對種類繁多的新產品,需要用到較多的理論基礎和電路知識。甚至,有些知識需要臨時補充,再學習。所以,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全面性和自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自學能力又是以紮實的基礎知識爲前提,因而在教學內容設計中,選擇典型工作任務時,必須兼顧知識完備性,儘量將常見、典型電路類型考慮其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需要具體的專業技能作爲支撐,比如會用AltiumDesigner等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繪製電路原理圖、PCB圖,會用C語言編寫單片機程序;方法能力是解決問題,完成項目的一套方法體系,是在完成每個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逐漸總結、積累形成的能力。社會能力既是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其也能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透過自我發現,同學之間相互幫助,老師提點等途徑得到培養和提高。這三種能力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都要經歷逐步形成和不斷提高的過程。能力相對知識有更廣泛的適用性和持續的有效性。在完成每個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強化這幾方面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方法探討

無論多麼優秀的課程設計,最終都需要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執行、落實。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善於組織、積極引導,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能力的發揮,需要重視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落實“六步驟”

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方法,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成,需要經歷“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個步驟[5]。資訊階段是讓學生了解工作任務,蒐集相關資料、資訊。這一階段往往出現兩種不良現象,一是老師爲了節省時間,直接提供較爲全面的資料給學生使用,導致學生缺乏中間過程的體驗和進步;二是將蒐集資料的任務作爲課外作業佈置,導致上課時,並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這一個階段還是應該在課堂上完成,前期老師要演示蒐集資料的方法。例如,使用搜尋引擎搜尋,怎樣選擇關鍵詞;學術期刊數據庫怎樣使用;所選資料怎樣整理歸類都是教學內容。決策階段需要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綜合前期蒐集的資料、項目任務和相關基礎知識,提出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案。這一階段是整個工作的難點,需要給學生較多的鼓勵和引導。另外,教師要及時瞭解各組工作情況,對於大多數同學欠缺的知識要引導學生學習或者集中分析、示範講解。最後,學生的方案選擇還得適應學校實驗條件,因爲後續工作的開展,需要有相應的器件和耗材配套。計劃階段是爲後續的實施服務,這一階段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文檔處理能力,事務安排能力,是社會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途徑。實施階段主要是在確定好方案的前提下,按照計劃,製作硬件電路,編寫軟件程序,最後調試成功,完成項目所要求基本功能。這一階段爲專業能力的鞏固、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需要學生透過多個項目的反覆,不斷進步檢查與評價階段,首先學生要自己檢查完成項目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補充完善。其次,是教師對每組完成情況的檢查,檢查內容除電路作品本身外,還包括相關技術文檔、資料。評價,需要有小組之間的互評和教師評價。在實際操作中,小組互評,按照傳統發放評價表的方式,過程複雜,結果統計繁瑣,可以藉助表決器和網絡操作平臺等手段,提高評價、統計效率。教師評價,並不是在最後才做出,而是從學生開始項目的第一個階段就跟蹤、評價,爲簡化這一過程的繁瑣工作,也可以藉助專用計算軟件輔助完成。以上六步驟的完成,一般是以小組爲單位,分工協作,通常採用3人一組的方式。3人在各個階段的分工方式可以由教師提出參考方案,後續由其內部逐漸修正、完善。在實際中,存在一組中個別同學空閒,項目參與度不高的情況,需要教師在各個階段監督,並給出正確評價,及時得到修正。

(二)提煉知識、邏輯主線

智能電子產品設計與製作課程雖然涉及的知識內容較多,但仍然能找到每個項目的關鍵知識、邏輯主線。任何智能電子產品都離不開能量供給和信號傳輸通路兩條主線。所以,能量供給的方式和信號傳輸、變化的過程就是貫穿所有工作任務的關鍵。另外,結構上,“傳感器+控制器+執行機構”的結構模式也幾乎涵蓋了所有智能控制電路的特點,所以,每個項目,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這兩個方面去認識、比較,真正做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方法能力。

(三)重視技能拓展與創新教育

電子行業面對的產品種類繁多,更新換代週期短,涉及相關知識面寬。這些特點決定了學生將來的工作任務,不是課堂典型工作任務的簡單重複,而要根據實際要求變化、改造。在教學中,需要學生完成每一個典型工作任務後,一方面要思考其中用到的知識、技能還可以用在哪些場景,另一方面要對比完成同樣功能的多種手段各有什麼優劣。透過這些手段,建立知識、技能的網絡,達到拓展技能的目的。面對新問題、新任務時,能快速從訓練過的工作任務中,找到相似處,在已經具備的方法能力基礎上,快速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創新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電子產品設計與製作課程特別適合與創新教育結合。電子技術的不斷髮展,正是由生產、生活中不斷的技術需求所推動。善於發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並提取問題,設計新的智能電子產品解決問題,培養創新型人才是該課程的重要目標。在完成每個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引導各小組開展頭腦風暴等活動,提出與工作任務相關的案例,在評價中給予適當的加分,鼓勵、提高學生的技術創新和技能創新能力。

作者:冉涌 單位: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電子資訊大類[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2(11).

[2]黃文星.對“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理性思考———高職應用英語課程開發例析[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76-79.

[3]耿杏.論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與微觀課程開發與建設[J].當代職業教育,2016(04):32-36.

[4]彭前.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114-117.

[5]姜大源.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J].徐州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