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化石吟》

《化石吟》1

學習目標

《化石吟》

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大意。

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文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品位文章生動傳神的語言

學法指導

學習本詩時,要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在查閱相關知識的基礎上,調動自身的想像力,去理解詩歌的內容。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並體味本詩的節奏、韻律美。

要培養起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奇幻 ( ) 裹藏 ( ) 蔥蘢( ) 卓越( ) 骸骨 ( ) 潛行 ( ) 軀殼 ( ) 檔案 ( )猛獁 ( ) 幽 yun ( ) 海 kū( )石爛

引jǐng ( ) 長吼

將橫線處的漢字表述替換詞語

(1)前些天我參觀了一個寧靜美觀而不落俗套的地方 ( )

(2)這件事他做的讓我們稱讚而佩服 ( )

(3 )《哈里·波特》讓我們進入了一個奇異而虛幻的世界 ( )

(4)青翠茂盛的樹木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 )

3.判斷正誤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 ( )

(2)《化石吟》是一首稱讚化石的抒情詩,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 ( )

自主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1理解什麼是化石,2什麼是古生物化石,3理解“吟”的含義。

答:

4給全詩分層,5並概括分段大意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6化石作爲地球上曾經有過生命之驅的證據,7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想,8詩人是怎樣開啟讀者思維閘門的。

答:

9 詩歌運用什麼手法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

學習·研討

練習·延伸

純金難留

(美) 弗羅斯特

自然的'新綠是純金,

她這種色彩最難保留。

她的新葉象一朵花;

但只能持續一剎那。

然後就還原爲葉片,

樂園就這樣沉入哀怨,

曝光就這樣墮人白晝,

是凡純金都難留。

1.這是一首讚美青春的詩,詩人將青春比喻爲 表現了青春的珍貴與美麗。

2.“是凡純金都難留。”美好的青春難以長留,詩人暗示我們 。

3.請寫出你所掌握的勸人惜時發奮的詩句 。

《化石吟》2

一.學習目標:

1、運用正確的誦讀方法反覆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精練性、音樂性的特點。

2、感知詩歌內容,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3、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4、掌握詩歌中使用的修辭手法,理解其作用。

預習環節:

聽寫詞語。完成《導》P58二1-3題。

解題: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全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課堂展示:

一:匯入新課,創設情境。

匯入,觀看化石圖片。

二:暢讀詩歌,整體感知

教師感情飽滿地範讀全詩,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讚歎和節奏韻律之美。

提示: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全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並且以第二人稱來稱呼化石,親切自然。誦讀中要仔細體會語氣語調的變化。

2、學生自由誦讀,結合生物學知識理解詩歌內容。

老師預設的問題:

(1)化石作爲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開啟讀者思維閘門的?

(2)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錄出詩中4、6兩節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節中的“你”具體指代什麼?能否改成“他”,爲什麼?

(5)化石重視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1)詩歌1、2節以一連串的問句開篇,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富有孩子氣的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緊承問句之後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

(3)化石:“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4)“你”指代甦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稱,顯得親切自然。

(5)學生積極想像,可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補充。3、4、5、6節是化石的“話”。

(6)詩歌共七節,可分三層。其中1、2節是第1層,透過問句引發讀者想像。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問有答。

4.學生集體誦讀全詩,讀出對自然高妙的讚歎。

三、品味、積累(任選一句說明喜歡的理由並做好積累)

1、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資訊,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2、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3、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研讀詩文,你還有哪些喜歡的句子或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提出來,共同分享。

四、課堂小結

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飽含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儘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去慨嘆、遐思,這更多地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着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反饋檢測:

聽寫詞語。

2、完成《導學導練》P60

《化石吟》3

一、給下列字注音並解釋:

奇幻( )_______________遠古( )_________________骸骨( )___________________烏有( )_____________潛行( )______________裹藏( )__________________蔥蘢( )_____________幽雅( )________________歎服( )_________________造物主( )_____________海枯石爛( )___________日轉星移( )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石吟》中“吟”是___________的意思。本文作者_________,本課選自_______________ 。本文是一首讚頌化石的科學抒情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了科學的_________與人類的__________。

三、問題解析:

1、詩中第一節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用一連串問句有什麼作用?

2、“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你”是指誰?這一句話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運用第二人稱有什麼好處?

3、“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麼?

4、詩的最後一節有什麼特點?與詩中第二節構成了什麼關係?這樣結尾好在哪裏?

5、詩中“爲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中“珍貴的密碼”是什麼意思?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6、化石所重現的逝去的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7、本文大量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四、課外延伸:

1、關於“發展進化”的名言:

A、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嚴復

B、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孫中山

2、學海無涯,請寫出兩則有關勤學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石吟》4

教師寄語: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因爲她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像。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要點點撥: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 給加點字注音

骸( )骨 蔥蘢( )( )

2、 解釋詞語

奇幻:

潛行:

裹藏:

蔥蘢:

幽雅:

海枯石爛:

日轉星移:

3、 課外積累

你知道哪些有關化石的知識?

二、整體感知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5、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本詩可分爲幾層,試概括大意。

三、理解探究

7、“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8、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資訊,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9、“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10、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

四、賞析語言

11、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2、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它說了些什麼?

六、學習小結

13、從內容、寫法等方面總結自己本科學習所得。

達標檢測

(一)理解運用。

1、給加點的字注音。

(1)黑色的軀殼( )裹藏着生命的資訊;地殼( )運動頻繁的地區很容易發生地震、地陷、海嘯等自然災害。

(2)生之靈火卻悄( )然潛行在地下;這裏的黎明靜悄悄( )。

(3)逝去萬載( )的世界又重現;這輛汽車由於嚴重超載( )而遭到了交警部門的嚴厲處罰。

(4)山朗潤起來了,水漲( )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他激動起來臉會漲( )得通紅。

2、根據拼音寫出詞語。

(1)誰如果jiànshàng( )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2)那裏原來是不毛之地,現在一片蔥蘢,yǎnrán( )成爲綠洲。

(3)全校同學都聚精會神地língtīng( )着科學家精彩地學術報告。

(4)再三託付我爲他帶幾顆生棗核,東西倒不佔分量,可是用途卻很qīqiao( )。

3、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可以不按順序,但每個詞語都要用上,字數不少於150個。

五彩斑斕、津津有味、栩栩如生、不得而知、紋絲不動

(二)拓展閱讀。

尋夢者

夢會開出花來的,

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

去求無價的珍寶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裏,

深藏着金色的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後你逢到那金色的貝。

它有天上的雲雨聲,

它有海上的風濤聲,

它會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裏養九年,

把它在天水裏養九年,

然後,它在一個暗夜裏開綻了。

當你鬢髮斑斑了的時候,

當你眼睛矇矓了的時候,

金色的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懷裏,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邊,

於是一個夢靜靜地升上來了。

你的夢開出花來了,

你的夢開出嬌妍的花來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

1、詩中的“無價的珍寶”指的是什麼?作者爲什麼把它稱作“無價的珍寶”?

2、“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和“把它在海水裏養九年,把它在天水裏養九年”這兩個句子都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兩句話各強調的內容是什麼?

3、你認爲此時你的夢才“開出嬌妍的花來”的意思是什麼?

4、詩中的哪一句話與“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這句話相照應?

5、請用一句話概括出本詩所蘊涵的人生哲理。

(三)問題探究。

1、簡析加點的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

(1)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

(2)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2、仿照加橫線的句子,寫兩個例子,構成排比句式。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而英雄卻常常難以用距離或時間來衡量。遠的有抗金英雄岳飛,我們在千年之後望去,仍可見他在山河破碎之際高唱《滿江紅》;近的有 ;再近的有 。

16、化石吟 答案

學習過程

1、hái cōnglóng

2、奇幻:奇異而虛幻

潛行:在水面以下行動,祕密行走。

裹藏:包裹隱藏

蔥蘢: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靜而雅緻。

海枯石爛:直到海水枯乾,石頭粉碎。形容經歷極長的時間,多用於誓言,反襯意志堅定,永遠不變。

日轉星移:鬥換星移。意思是感嘆時光飛逝,事物在變化,物是人非。

3、略

4、本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5、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6、詩歌分爲三層:1—2節透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迴應發問,照應開頭。

7、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8、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爲在化石中,作爲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爲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9、“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

10、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11、略

12、言之成理即可。

13、略

達標檢測

(一)理解運用。

1、(1)ké;qiào(2)qiǎo;qiāo(3)zǎi;zài(4)zhǎng;zhàng 2、(1)鑑賞(2)儼然(3)聆聽(4)蹊蹺 3、例文:我紋絲不動地站在五彩斑斕的花圃邊上,聽弟弟津津有味地述說着昨日足球場上的見聞,在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可是,幾個球迷竟在這時把弟弟拽走了,昨天比賽的結果怎樣,我不得而知。

(二)拓展閱讀。

1、金色的貝;因爲“它有天上的雲雨聲”“它有海上的風濤聲”,它還能“吐出桃色的珠”,這是一個美好得讓人心醉的世界。2、反覆;第一句強調艱辛的尋找,第二句強調艱苦的磨礪。3、理想的實現需要一生的努力,即使明知夢開出嬌妍的花的時候,正是自己衰老的時候,詩人仍執着地尋找自己的夢,表現了尋夢的崇高和偉大。4、與“當你鬢髮斑斑了的時候”和“當你眼睛矇矓了的時候”相照應。5、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必須付出一生的努力。

(三)問題探究。

1、(1)科學家終於讓沉睡在地底的化石發揮出見證歷史遺蹟的功能,所以就好像睡着的人醒來一樣,繼續爲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2)科學家從化石裏瞭解到人類的歷史,每一種化石都代表着不同的時代,就好象是時代的標記一樣,所以作者形象地把它比作“密碼”。

2、示例:戊戌君子譚嗣同,我們在百年之後看去,仍可見他在國運衰微的關頭大呼“我自橫刀向天笑”;民族作家魯迅,我們在多年之後想去,仍可見他在國破家亡的日子疾書“我以我血薦軒轅”。

《化石吟》5

《化石吟》課堂實錄

(本課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4單元。)

教學目的:1.瞭解化石,增進對生物進化的興趣;2.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難點:1.學生對化石的瞭解比較少,教學時要與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有一定難度;2.化石生物的生存環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知識和地理知識,對學生在展開聯想表述時學科融和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教學準備:1.學生收集與化石相關的資料;2.教師收集化石實物和化石圖片,製作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師:首先我們觀看一部影片的片段(播放影片《侏羅紀公園》)。這部影片叫什麼名字?

生:《侏羅紀公園》。

師:這部影片大家非常熟悉。我們知道恐龍是生活在億萬年以前的動物,現在人們是怎樣知道恐龍長得是什麼樣子的呢?

生:可以透過化石。

師:好,化石。同學們在生活中看到過化石沒有?請看到過的同學介紹一下。

生:暑假的時候,爸爸帶我去博物館參觀,我看見了恐龍化石。

師:有些同學看到過,有些同學卻沒有看到過,不要緊。老師這兒有幾塊化石,展示給大家看看。(教師出示化石實物:5500萬年前湖北江漢魚化石和4~5億年前震旦角石。)

師:有同學會說太遠,看不清楚。這也不要緊,下面我們再觀看幾幅化石的圖片。(教師展示化石圖片課件:樹葉化石、龜化石、猛獁化石、鸚鵡嘴龍化石。)

師:有位詩人也和我們一樣看到了化石,他詩興大發,吟詩一首,就是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化石吟》。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誦這首詩。讀完了詩歌,大家說一下題目中的“吟”字是什麼意思?

生:讚頌、讚美、吟詠。

師:化石有哪些地方值得詩人去吟詠、讚美呢?讓我們一起朗讀,在詩中尋找答案。

生:詩歌第三節“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生:詩歌第四節“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資訊,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生:我認爲詩歌第六節中的“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這幾句最能突出詩人對化石的讚美。

師:詩人對化石的讚美之情貫穿着全詩。是的,各種各樣的化石是地球地質史和生物史的見證者,它們是大自然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師:詩人不僅對化石洋溢着讚美之情,還充滿着好奇之心。從哪些詩句你可以感受出來?

生:在詩歌的第一節,詩人提出了四個問題。

生:詩歌的第二節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兩句,也是詩人提出的問題。

師:從詩歌的第一節和第二節都能感受出詩人對化石的好奇心。下面我們一起深入地品味一下。

師:請同學們齊讀詩歌的第一節,注意讀出詩歌的語氣來。(教師範讀第一句。學生齊聲朗讀。)

(1)怎麼沒下巴、怎麼嘴長牙、怎麼沒有腿、怎麼不開花──連用四個問號,可以感受到作者當時什麼樣的心情?(學生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

(2)你看到化石的實物以及圖片的時候,產生過和作者一樣的疑問沒有?(學生說有。)

(3)你能不能像詩中的語句一樣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採用男生女生接龍比賽的形式。)

女生1:最早的大象爲什麼毛很長?

男生1:最早的鳥兒怎麼不會飛?

……

師:有人說“問號是開啟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同學們剛纔提出了很多問題,就是拿到了一把把鑰匙。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用鑰匙開啟科學之門,繼續研究。

師:不僅詩歌的第一節體現了詩人對化石的好奇心,第二節中也有這樣的句子。我們首先看第一句,請同學們齊讀,注意讀出語氣。(學生齊讀:“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

(1)“萬載”是什麼意思?

生:形容很長的時間。

(2)逝去萬年、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遙遠世界會重現嗎?

生:不會。

生:我認爲會。人們可以把化石組合起來,再運用電腦等高科技手段復原遠古的世界。(很多學生認爲他說得很有道理。)

(3)詩人站在化石旁,他並沒有藉助高科技手段,他看到了逝去萬載的世界嗎?

生:看見了。

(4)從哪些詩句可以表現出來?

生:從詩歌的第三節“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可以看出。

生:還有詩歌第六節中“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重現的遠古林木多麼蔥蘢、幽雅。”

(5)“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重現的遠古林木多麼蔥蘢、幽雅”,詩人用詩意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一個遠古的世界。(教師展示課件中一幅遠古叢林的圖片。)同學們心目中遠古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能不能像詩人一樣用優美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下面請四人一個小組討論、交流。(學生熱烈地討論。)

生:遠古世界是個美麗的世界,海水是蔚藍的,陸地上到處生長着綠色的植被,高大挺拔、直入蒼天的樹木隨處可見,林間是如茵的綠草,盛開着五彩繽紛的花兒。

師:這位同學運用“如茵的綠草”、“五彩繽紛”等詞語爲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的遠古世界。

生:我心目中遠古世界的情景與他們不一樣。從課外書上我瞭解到遠古的自然氣候有時候也非常惡劣,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很頻繁:晴朗的天空突然暗了下來,天色越來越黑,像蒙上了一層黑色的幕布一樣。火山又開始噴發了,一條火龍從山頂竄出,森林燃燒起熊熊大火,林中的各種動物們驚恐地四處逃散,有的來不及逃的,就和樹木一起被火龍吞噬了。

……

師:第二節的第二句同樣也體現了詩人的好奇之心。(學生朗讀“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

(1)詩人聽到沉睡億年的石頭說話了沒有呢?

生:聽見了。

(2)從詩中哪些語句最能體現?

生:從詩歌的第二節“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兩句表明化石甦醒了,並開始向詩人講述了。

生:第七節寫到“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最能體現詩人已經聽到了化石的述說。

(3)化石會向詩人訴說怎樣令人神往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4)這並不難,我們和孫悟空學個法術,把自己變成一塊化石。至於要變成哪一塊化石,你可以從老師剛纔展示的化石實物或者投影的圖片中選擇,也可以是你在生活中見到的化石實物或資料圖片。(再次展示課件中的化石圖片。)

師:選擇好了嗎?記住,現在你就是一塊化石了。把老師當作詩人,向我講述一下你的經歷和遭遇。

(5)四人一個小組討論交流,做準備。

(6)請學生髮言,講述化石的故事。

生:我是一塊菊石,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至2.5億年前的中生代海洋中,是一種介於章魚和貝類之間的動物。那是一個酷熱的夏天,我和我的夥伴們一起沉入海底最深處避暑並且玩耍。在沙裏鑽來鑽去,一會兒捉迷藏,一會兒比賽跑。我們玩得多高興……玩累了,我們倒在軟軟的沙子上睡着了。不知過了多少時候,我好像被一種奇怪的聲音驚醒了。周圍也好像有什麼東西在搖動,難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嗎?一種不祥的預感襲上心頭。晃動越來越劇烈,災難來臨了!劇烈的地震光顧了全球,海底火山爆發,一陣陣的巨浪掀起,橫掃整個海洋。就在那一晚,我掉進了無底的深淵。不知過了多少年,待我再次感受到陽光時,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一塊化石。

……

師:逝去萬載的世界不能重現,詩人卻看到了;沉睡億年的石頭不能說話,詩人卻聽到了。詩人有什麼祕訣呢?

生:想象。

師: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課件展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學生齊讀。)

師:我們不僅要把這句話記在腦海中,更要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心靈的長空中翱翔。

反思】激趣匯入也要得法

爲了上好這節示範課,前期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還上了試教課。然而,試教課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下課時,我的課還沒有結束。最後讓學生總結本次課的收穫時,許多學生認爲“瞭解了什麼是化石”和“學習了很多關於化石的知識”。爲什麼沒有在規定時間裏完成教學任務?爲什麼學生收穫的不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我陷入深深的思考,發現問題出在第一個環節。由於擔心學生不瞭解化石而難以與詩人產生共鳴,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並在課堂上展示了準備的化石標本。多媒體課件中穿插了大約3分半鐘《侏羅紀公園》片段,確實一下子調動了學生興趣。但我想既然學生對影片是熟悉的,就可以不必放那樣長,我將片段截爲2分鐘。在展示化石標本時,我讓學生互相傳閱,拿到化石的學生在看,而沒拿到的則無事可做。後來,我先讓學生介紹在生活中見到的化石,然後採取教師展示的方式,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又避免了浪費時間。

對第一個教學環節進行改進後,我執教的示範課很成功,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上完課後,我再次反思了這次示範課,覺得第一個教學環節還可以簡潔些,多媒體課件中已經有了好幾幅化石的圖片,教師就不必展示化石標本,因爲教室大、學生多,化石標本又小,許多學生未必看得清楚。

這次教學經歷讓我對語文課堂“激趣匯入”有了新的認識。激趣只是開端,彷彿點燃一根引線,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的主體部分釋放出炫目的禮花;激趣不是重點,醉翁之意在於後,讓學生在興致盎然中掌握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纔是根本目的。

《化石吟》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感知詩歌內容。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3.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4.掌握詩歌中使用的修辭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對生物進化的興趣,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抓關鍵性語句整體感知課文,賞析文句,體會、理解課文所蘊涵的科學精神。

2.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加強對文章的深刻理解體驗,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設想】

以朗讀幫助理解,在熟讀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積累的生物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音樂美,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再品析語言,瞭解這首詩的主要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課文

1.藉助工具書,給生字新詞注音釋義。

2.朗讀課文,思考課後“研討與練習”。

二、匯入新課:

(展示魚、樹葉、始祖鳥、猛獁、恐龍等化石圖片)

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着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資訊卻被化石儲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透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讚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

2.各自練習誦讀。(要求學生注意音節的停頓,語調的變化,體會文章的節奏韻律美。)

如: 最早的/魚兒/怎麼/沒/下巴?

最早的/鳥兒/怎麼/嘴/長牙?

最早/登陸的/魚兒/怎麼/沒有/腿?

最早的/樹兒/怎麼/不/開花?

3.學生在小組內朗讀。

4.每小組找一名學生朗讀,師生共同評價。(在朗讀中要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對讀的出色的進行表揚,給予掌聲。)

5.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後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學生只要敢說,就多鼓勵,讓學生大膽發言。)

6.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②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詩歌可以分爲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大意如何概括?

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①本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②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③詩歌分爲三層:

(1-2) 透過發問引發聯想 總

(3-6) 具體抒寫化石講述的內容 分

(7) 迴應發問,照應開頭 總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四、再讀課文,問題探究

1.集體誦讀1-2-7節

2.思考:

(1)第一、二節連續用了六個問號,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

(設定懸念,引起讀者的思考。使用了排比的修辭,透過連續的六個問句,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也表現出作者對科學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連續不斷地問句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也開啟了作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詩的最後一節和第二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裏? 詩歌把化石稱爲“你”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

(讓學生體會詩歌的節奏美以及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首尾圓和。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一人稱,感覺親切。

五、結束本節課

“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奇幻的神話”是什麼?你們想知道嗎?下一節課我們來共同探討,把謎底揭曉。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課後詞語。

2. 閱讀3—6節,透過豐富的想象把“奇幻的神話”變成自己的文字。寫寫“甦醒的化石”到底說了什麼話。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交流作業成果

1.學生齊讀課文,再次理解文章的前後照應和總分總的結構以及對化石的讚美之情。

2.學生交流自己寫作的文字(寫“甦醒的化石”到底說了什麼話),擇優到講臺上朗讀自己的作品。

二、研讀3—6節,探究問題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2.怎樣理解“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造物主即是上帝,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就是否定上帝的存在,也就是說否定世間萬物是由上帝所造的觀點。平凡的真理指的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所說的生物是由低級向進階,低等向高等進化而來的觀點。)

3.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資訊,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因爲在化石中,作爲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爲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4.“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說明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這樣設喻,生動形象,將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5.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四人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問題。

三、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1.集體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讀出讚美的語氣和充沛的感情。

2.討論:

(1)詩歌主要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各舉一例,並說明作用。

(2)詩歌的語言講究含蓄,包含的內容卻很豐富,分析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a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化石引起人們想象出生物進化的歷程)

b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化石證明了世界是物質的)

c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化石能夠記錄生命演化的歷程)

四、總結課文

1、內容:你學了這首詩後,有何感想?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作者以詩的形式,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億萬年前那令人神往的讓人驚歎的生物世界。詩人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說話的化石。文章開篇就以問句的形式引起讀者的興趣,讓人產生一種神祕感;進而將讀者引入對遠古生物世界的探密中,具體抒寫了遐思的內容。最後回答問題,呼應開頭,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總之,本詩透過對化石的讚頌,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讚美了科學的奇妙和人類的偉大。學習這首詩,讓我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和聯想的同時,還讓我們增長了生物科學知識。.

2、寫作特色:

①用詩的語言詩的情感表現科學內容,節奏明快;

②用第二人稱、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可說話的人來寫,顯得自然親切;

③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展示有關化石的知識;

④最後一節迴應開頭,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基礎訓練作業。

2.課餘蒐集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根據蒐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500字以上。

六、板書設計

化石吟

張鋒

(1-2) 透過發問引發聯想 總

(3-6) 具體抒寫化石講述的內容 分

(7) 迴應發問,照應開頭 總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七、教學札記

《化石吟》7

  化石吟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歎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德育目標

培養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

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更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裏行間流露讚歎之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思想感情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詩歌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要聯繫生物學知識,充分調動思維活動,理解詩中所寫內容,激發探究生物進化的興趣。

3.討論點撥法。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詩歌的內容要點和首尾圓合的結構美。教師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維以突破重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誦讀感知詩歌大意。設疑研討,調動想像力,理解詩歌內容要點和結構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顯示古生物化石圖片)

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痕跡的遠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日生命資訊的演繹,敘說着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二、解題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全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三、暢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朗讀,勾畫並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投影: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粗的字注音。

奇huàn( )guǒ( )藏cōnglóng( )zhuóyuè( )

骸( )骨潛( )行軀殼( )檔( )案猛獁( )

(2)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①安靜美觀而不落俗套。()

②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 )

③稱讚而且佩服。( )

④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 )

⑤(草木)青翠茂盛。( )

⑥奇異而虛幻。( )

(3)在下列橫線上選填恰當的修飾詞語。

_____________的神話_____________的真理_____________的骸骨

_____________的密碼_____________的魔法師_____________的雕刻家

明確:(1)幻 裹 蔥蘢 卓越 hái qián ké dàng mǎ

(2)幽雅 悄然 歎服 海枯石爛 蔥蘢 奇幻

(3)奇幻 平凡 冰冷 珍貴 高明 卓越

2.教師感情飽滿地範讀全詩,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讚歎和節奏韻律之美。

提示: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全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並且以第二人稱來稱呼化石,親切自然。誦讀中要仔細體會語氣語調的變化。

3.學生自由誦讀,結合生物學知識理解詩歌內容。

思考:(1)化石作爲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開啟讀者思維閘門的?

(2)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錄出詩中4、6兩節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節中的“你”具體指代什麼?能否改成“他”,爲什麼?

(5)化石重視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6)全詩七節的思路層次是怎樣安排的,請簡要概括。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1)詩歌1、2節以一連串的問句開篇,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富有孩子氣的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緊承問句之後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

(3)化石:“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4)“你”指代甦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稱,顯得親切自然。

(5)學生積極想像,可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補充。3、4、5、6節是化石的“話”。

(6)詩歌共七節,可分三層。其中1、2節是第1層,透過問句引發讀者想像。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問有答。

4.學生集體誦讀全詩,讀出對自然高妙的讚歎。

四、探究研討

1.指名學生誦讀第1節,思考:詩歌以四個問句開篇卻並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進化的歷程,詩行中提到的幾個“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麼?請結合你所蒐集到的生物學知識,談談有關生物進化的話題。

明確:依次指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有關生物進化的資料助讀:

投影:

魚類的進化

魚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的一個類羣。它的出現,標誌着從低等、原始的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一個質的飛躍;它的發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動物進化的明顯譜系。

最早的魚類化石距今已有大約四億年的歷史。原始的魚類渾身佈滿硬甲,具有扁平的前背甲。由於它們沒有頜,所以被稱爲無頜類。

泥盆紀是魚類初生時代。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是魚類中興時代。新生代時,各種古今魚類共同生活于海洋和地球上的其他水域,魚類家族達到全盛。

2.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安排結構有什麼特點。

提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

3.“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詩句會引發你作何感想,請就你搜集到的資料給大家講講有關恐龍和猛獁的情況。

助讀資料:

1.恐龍

恐龍是指古代爬行動物中的兩大類,一類叫蜥龍類,另一類叫鳥龍類。“恐龍”一詞的原來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因爲初期發現和記述的這些爬行動物個體都比較巨大,看上去有點“恐怖”。其實,現在知道,恐龍有大有小,大的體長數十米,小的體長不到1米。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生活在陸地上或沼澤附近。

兩億多年前,恐龍——這一奇特的生命曾經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它們生存了上億年之久,在中生代繁盛稱霸一時,足跡遍及世界的角角落落,又突然間全部消亡,只留下無數令人傷感的化石和供人們猜測探索的謎團。這段歷史時期出現的許多有特色的事情,人們在化石研究中去探索、去找尋、去思索,其中如最爲兇猛的巨龍,身形秀麗、行動敏捷的食肉恐龍美頜龍,脖子最長的馬門溪龍,是現今大象體重10倍的最重的恐龍震龍,奔跑速度較快的似雞龍,聰明的傷齒龍,以及愚笨的劍龍和食量最大的腕龍等。

恐龍家族之最:

最聰明的恐龍有:傷齒龍 美頜龍 空尾龍

跑得最快的恐龍有:鴯鶓龍 似雞龍 棱齒龍

體重最重的恐龍有:震龍 腕龍 虛幻龍

脖子最長的恐龍有:馬門溪龍 長頸巨龍 樑龍

最兇猛的恐龍有:巨龍 霸王龍 躍龍

食量最大的恐龍有:腕龍 虛幻龍 達瑪拉龍

尾巴最爲強勁的恐龍有:甲龍 蜀龍 樑龍

吼聲最大的恐龍有:擬櫛龍 巨龍 美頜龍

2.猛獁

猛獁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哺乳動物,生活在距今久遠的冰河時代。猛獁(又被稱爲古象)作爲大象的祖先,它們的體形比象要大,嘴裏伸出的獠牙比當代的象牙要長得多。因而,從外形上看,猛獁給人一種青面獠牙的兇猛感覺,而不像今天的大象那樣溫馴謙和。

猛獁的屍骨殘骸最早是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的。猛獁的身世來歷在當時就衆說紛紜。但依考古發現可以推斷的是當時西伯利亞的猛獁數量十分可觀。

4.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驚訝,閱讀全詩請選擇一種化石,合理想像,寫一段故事,體裁不限。

教師提供艾青《魚化石》片斷和猛獁的故事,以開闊學生思路。

投影:

1.魚化石

動作多麼活潑,

精力多麼旺盛,

在浪花裏跳躍,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發,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進灰塵;

過了多少億年,

地質勘察隊員,

在岩層裏發現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連嘆息也沒有,

鱗和鰭都完整,

卻不能動彈;

你絕對的靜止,

對外界毫無反應,

看不見天和水,

聽不見浪花的聲音。

2.猛獁的故事

1901年,一位獵鹿人發現一具完整的猛獁屍體。在發掘現場,人們發現猛獁是保持一種“坐姿”死在一個堅硬的大土塊上,頭骨有損傷,肌肉中有明顯的充血現象,胃中尚有沒消化的食物——樹枝和青草,甚至嘴裏還有一束沒來得及嚥下去的青草。科學家根據屍體的上述情況及現場環境,對這頭猛獁的死因和自然入葬的情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測:在遠古時代的某一秋日裏,一頭猛獁漫步在別寥佐夫卡河的河岸邊,不時用長鼻子將青草和樹枝捲進嘴裏,突然,河岸邊的土層因河水的長期浸潤,承受不了猛獁這龐然大物的體重而發生坍塌,這頭猛獁束手無策地陷了下去,當它奮力掙扎總算支撐着站立起來的時候,又有大批沉重而堅硬的巖塊砸在它的背上,就這樣遭遇滅頂之災,陷入深淵中,以肌肉充血的情況可以判斷它最終是窒息身亡的。

5.放錄音,學生跟讀全詩。

五、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閱讀文段,完成1~2題。

人常說,無人分享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而無人分擔的痛苦則是真正的痛苦。雖然我們是小小少年,生活的天空晴多陰少,但我們依然在每一天爲達成我們的每一個小小心願勞碌拼搏。那一個個來去匆匆的身影,凝聚了幾多苦樂悲歡。用筆用心記錄下達成願望的心路上的一段心緒,一縷情懷,讓心懷透過傾訴變得更加健康而亮麗。

春天的小語是枝頭的青綠,

夏天的歡聲是翻騰的熱浪。

秋天的吟唱是大地奉獻給人類的渴望,

冬天的傾訴是白雪帶給我們的肅穆與冥想。

擁有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湛藍而高遠的天空,是我們

少年人的嚮往!

珍惜寧靜,放飛童心。

寫出來,多好!

(1)給加粗的字注音

一縷( )冥( )想吟( )唱湛( )藍肅穆( )傾( )訴

(2)這是一段文學欄目的少年主持人的話,這段話的目的是什麼?請簡答。

(3)文中“春、夏、秋、冬”四句寫出了( )

A.努力向上的精神B.少年的情懷

C.四季的美好D.喜怒哀樂

(4)思考“春、夏、秋、冬”四句的深意,用直線將左右兩邊恰當的連接起來。

春①熱情的幫助

夏②無私的奉獻

秋③冷靜的思索

冬④心靈的溝通

(5)“擁有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湛藍而高遠的天空”,作爲主持人的話,實際上是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放飛童心”,可與第一段中的“___________”二字照應。

2.在橫線上填上一個恰當的字。

某學校用五個讀音相同的字作爲校訓,激勵師生創設良好校風:

環境整潔突出一個“淨”字;秩序安定突出一個“___________”字;文明禮貌突出一個“___________”字;強身健體突出一個“___________”字;力爭上游突出一個“___________”字。

參考答案:

1.(1)lǚ míng yín zhàn mù qīng

(2)他希望大家敞開心扉,盡情傾訴心中的快樂與痛苦。

(3)B (4)春—④ 夏—① 秋—② 冬—③

(5)有一處可以傾訴心曲的場所 (6)傾訴

2.靜 敬 勁 競

六、課堂小結

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儘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去慨嘆、遐思,這更多地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着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爲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七、佈置作業

1.閱讀文段,思考題目

純金難留

[美]弗羅斯特

自然的新綠是純金,

她這種色彩最難儲存。

她的新葉像一朵花;

但只能持續一剎那。

然後就還原成爲葉片,

樂園就這樣沉入哀怨,

曝光就這樣墮入白晝,

凡是純金都難留。

1.這是一首讚頌青春的詩,詩人將青春喻爲,表現了青春的珍貴與美麗。

2.“凡是純金都難留”,美好的青春難以長留,詩人暗示我們。

3.請寫出你所掌握的勸人惜時奮發的古詩句。(至少兩句)

參考答案:

1.花、純金

2.時光易逝,應珍惜青春年華

3.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化石吟》8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2、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一課時教讀。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在課前參觀當地的博物館,走訪有關專家,請教生物老師,或透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找有關古生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教師在備課前,也要蒐集一些有關資料。

3、推薦網站:

(1)http://www。ucmp。berkeley。edu

(2)http://www。bnhm。org。cn

(3)http://www。china—dinosaurpark。com/homepage。html

(4)http://www。dinosaurclass。com

(5)http://www。djmzh。com/jd/jsq/klzg。htm

(6)http://www。shanwang。org

【教學步驟】

一、導語

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由於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瞭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讚頌化石的優美詩歌《化石吟》。(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將各自蒐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圖片或文字資料,拿出來展示一下,然後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備“拓展延伸”環節使用。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

骸骨、烏有、裹藏、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2、朗讀

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詩歌。

(1)各自練讀。

(2)讓部分學生示範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3、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後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就詩歌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請你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節詩歌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1、2節,透過一連串的問句,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節,肯定生物進化理論,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節,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資訊”,爲科學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條件;第5節,經過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生命由低級逐步想進階發展;第6節,讚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第7節,透過化石我們可以瞭解生物的進化。

2、請你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裏。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後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3、這首詩在創作手法上有什麼特色?

明確: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顯得自然親切。全詩共4個“你”字,其中三個都用稱呼化石,但第6節中的“你”卻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明確:詩歌的第3、4、5、6節都是化石說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2、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蒐集到的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然後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有特色的圖片,並作簡要的解釋。

五、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蒐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600字以上。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所以我在教讀本文時,一方面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透過反覆朗讀逐步理解詩歌內容,並細心體會詩歌的鮮明節奏,和諧聲調,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另一方面又將學生的目光從詩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學和古生物考古學,以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積極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學。第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爲解決問題去搜集資訊和整理資料,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這就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化石吟》9

“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那麼,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問題拋出,學生陷入沉思,教室陷入靜寂,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突然,教室後面跳動起極不和諧的音符——幾個學生騷動起來,甚至在竊竊私語。我正要發怒,轉念一想,已經第四節課了,學生能坐到現在也不容易,於是,我壓住火氣問: “你們幾個幹啥呢?”

“老師,我們在看照片,恐龍照片。”

什麼,恐龍照片?我一激靈,來了精神,馬上讓學生把恐龍照片傳到講臺上。沒想到,這個貌不驚人的女生竟然送來厚厚的一疊照片,翻開一看,全是恐龍照片——在王屋山地質公園裏的攝影留念。

這可真是天賜良機啊,我何不趁此機會挖掘出我的課堂需要的資源呢?於是,我讓這個女生介紹了與這些照片有關的旅遊見聞。

“我在王屋山地質公園裏看到了巨大的恐龍化石,它鑲嵌在高高的山崖上。我還欣賞了栩栩如聲生的恐龍,由此我想,在幾百萬年以前,我們王屋山一帶一定生活着很多恐龍……”

一石激起千曾浪,臺下不少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言:

“我在王屋山地質公園裏看到了三葉蟲化石和魚化石,我想,在遠古時代,我們濟源,包括巍巍太行山在內,一定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後來,地殼發生運動,板塊之間的擠壓讓我們這個地方隆起,成了連綿不斷的山脈。”

如及時的甘霖,輕輕揮灑在乾涸的土地上,所有學生都睜大好奇的.眼睛聆聽着這美麗的神話一樣的遐想。是啊,這不是活生生的教材嗎?

“化石,讓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化石,向我們展示了生物進化的過程,揭示了生命的起源,這是多麼奇妙的事情啊。”至此,這堂課的難點在生成的資源中化解了。它之所以化解得那樣自然,那樣輕鬆愉快,不着痕跡,我想是我在課堂上的靈活運用幫助了我自己。

《化石吟》10

“英雄像化石, 園丁像化石,

風吹雨打都不怕。 勤奮勞動苦中樂。

小草像化石, 我們都像化石,

千噸巨石壓不倒。 刻苦學習有收穫!”

這篇小詩使我課上的結晶,下面我就來解釋一下:

“英雄像化石,風吹雨打都不怕。”

化石是硬的,是當動物死後腐爛,剩下的骨頭經過石沙的填補之後形成的無機物“石頭”。在填補有機物的空缺時,需要經歷千百年的風吹雨打,這多像從人民中挺身而出的英雄。英雄也是在經歷了風吹雨打的變故而造就的。化石也是這樣。

“小草像化石,千噸巨石壓不倒。”

前文中講到化石是經歷千百年的風吹雨打之後形成的,可如果他(它)不堅持,放棄生存,那化石就不會形成了。這多像不屈服於千噸巨石的小草啊!小草抱以堅定的意志,最後終於頂開了石頭。這不像化石嗎?

“園丁像化石,勤奮勞動苦中樂。”

化石的形成給人們研究歷史帶來很大幫助,這不像園丁給人們帶來茵茵綠草嗎?雖然人們在欣賞美麗的.花卉時,不曾想起園丁的辛勞,但園丁們認爲:自己的成果令人人讚不絕口,已經是心滿意足了。這多像化石的默默奉獻啊!

“我們都像化石,刻苦學習有收穫!”

讓我們英雄的不屈;小草的頑強;學習園丁的勤奮,成爲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吧!

每節課都是有收穫的,把它們總結起來容易,但要挖掘深意,卻是困難,努力吧,你一定能挖掘到更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