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語文課《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語文課《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語文課《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首田園詩,作者是宋代詩人范成大。詩人描繪了鄉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着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景。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的熱鬧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本單元的主題是“走進鄉村,感受生活”,選編本詩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透過讀詩文,體驗洋溢着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並由此產生熱愛和嚮往之情;二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能抓住景物的特點,體會作者是透過樸實而又生動的語言展現鄉村生活,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當家”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誦讀成誦並理解詩意

難點:體會詩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教學方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行爲,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爲學生的學習服務的。 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組織者和引導者。鑑於學生對古詩文的接觸已經有基礎,他們喜歡讀詩文,但對詩句的理解還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對作者的寫作心境的瞭解必定有一定的困難,還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點撥和引導。所以,我選擇的教學方法重點有兩個:一是引導法,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理解生字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義,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心境。二是創設情境法。將學生融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情境中,入情入境的體會詩人的心情,達到文字、作者、讀者和諧交融的目的。

學習方法】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要以讀爲主,尤其是古詩文的教學更要體現和落實“讀”的訓練要求,所以,我引導學生選擇的學習方法就是“誦讀領悟法”,讓學生用“讀、思、議”的方法,透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形式,經歷“初讀正音——讀出節奏——細讀明白——精讀品味——熟讀積累”的過程,完成學習任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對詩,激趣匯入

學習語文,離不開古詩詞,聽說咱們高新一小的學生不光課文知識掌握的好,古詩詞積累的更是好。今天,我們先來對對詩,看看是不是名不虛傳!

1.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簿鳴蟬,忽然閉口立。

2.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4.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柢——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剛纔對的詩都是描寫哪裏生活的?農村還是城市?

向這樣描寫農村生活的詩,我們叫做田園詩。今天,我們再來積累一首古詩,他就是田園詩集大成者——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中的一首。讓我們一起走進第23課,古詩三首的第二首,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板書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正音興,興致的意思,還有個音,興旺興盛。)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舊知自然過渡到新課上,便於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將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爲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做好鋪墊。)

二、談話,知人解題(知人,知道作者;解題,解釋題目含義)

1..對於范成大,你瞭解他嗎?你知道哪些關於他的事情?

范成大(1123~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爲官34年後因病辭官。此後十年隱居在石湖。(江蘇蘇州城南18裏)寫下了六十首大型組詩——《四時田園雜興》,這也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

2.釋題: “四時”“興”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並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麼內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田園:農村生活;雜興:各種興致)你怎麼知道雜興是各種興致的意思?看註釋。真會學習,看註釋是理解詩文詞句最重要的方法。)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有兩步,一是從作者入手,激發學生在瞭解作者的基礎上,產生想要學習詩文的慾望;二是透過對詩題的解釋,讓學生初步知道知道理解古詩句的方法之一,就是透過看註釋和聯繫生活經驗逐詞理解,然後連詞成句,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此環節除了交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之外,還有爲後文複習詩文學習方法作鋪墊的作用。)

三、初讀,讀出詩味。

1.初讀,正音: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兩邊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檢查一生讀,正音:

當【 dāng】 當然,適當,當初;當【 dàng】,當鋪,上~,適當。

供【 gōng】,給需要的人應用。~求。~應。~需。 【 gòng】供奉,供品,招供。供詞。

種 姓。如宋代有種師道。種 ~地。栽~。人~,~子。兩~人。

2.再讀,讀出節奏。給詩試着劃出節奏,並按劃出的節奏讀給大家聽。指名一生讀後齊讀!

3.三讀,讀出詩韻。我們都知道,古詩要押韻,你知道本詩中押韻的是那個韻嗎?(a),那幾個字押韻嗎?怎麼才能讀出這個韻味呢?誰來試着讀一讀。大家一起來試着讀一讀。

【設計意圖】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有三步,一是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通讀順,初步感知詩文;二是讀出節奏,四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古詩文的基礎,所以對於這首朗讀起來比較簡單的七言詩,讓學生自己讀出節奏,應該是沒有難度的。三是讀出詩韻,主要強調詩的韻腳問題。這一環節除了交給學生讀詩文的方法之外,也充分體現了“讀”的學習方式。)

四、再讀,讀懂詩意。

1.學習古詩,光會讀還不行,還要明白詩句的含義。誰知道以前我們理解古詩文的方法都有哪些?

看註釋,聯繫上下文,問別人,查字典,看插圖。

2.現在就讓我們用上這些方法,和同桌兩個合作學習,試着理解這首詩的詩句的意思吧!

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舉手問老師。也可以做上記號,一會一塊交流。

學生自學,師巡視。

3.質疑:誰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

4.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句的意思。同桌兩個同時彙報,一人一句。

第一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的理解是: 白天在田地裏除草,夜裏還在把麻搓成線,村裏的男人和女人都能擔當起家庭的責任。

你從哪裏知道白天,晚上,擔當起家庭的責任。

第二句“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兒童不懂的耕田織布的方法,也在桑樹的樹蔭下學着種瓜呢!

未解,你的理解是——桑陰指——童孫指的是——

【設計意圖】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之一,理解詩意。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理解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目的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參與,並運用解題時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此環節重點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的交流的學習方式。)

五、三讀,讀出詩境。

1.思考.當我們理解了詩句含義後,老師想考考大家了:要用詩中的詞語來說。

①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兒女,童孫這兩個詞語中,相信大家應該可以看出,是什麼年齡的人才可以稱成年的男人和女人爲兒女,稱小孩子爲孫子?(上了年齡的老翁)正是如此,寫這首詩的范成大已經六十多了人,確實是一位老翁了。那詩中的人物真是范成大的兒女子孫嗎?他這樣稱呼,可以看出一種什麼感情來。(親人,親切,讚揚,稱讚)帶着這種感情再來讀一遍詩句。

②他們分別在幹什麼?耘田織布。什麼時候耘田?什麼時候織布?農莊生活,不光光是耘田織布,還有很多的活計,結合你生活中看到的,電視上看到的,書中讀到的,想象一下,他們還要幹些什麼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看看插圖,這些兒女的表情是怎樣的?這麼辛苦的生活,爲什麼一天還樂呵呵的呢?一種愉快的心情,爲家庭付出很值得,很幸福。真好,孩子們,你們是真正理解了“各當家”的內涵了!那麼,帶着你的理解,齊讀這兩句。

童孫——在哪裏幹什麼?桑陰種瓜。從桑陰一詞,你知道是哪個季節嗎?

詩中有一個字,寫出了幼童的可愛?你知道是哪個字嗎?你從這個字中,還讀出了什麼?(像爸爸媽媽一樣是一個勤勞的孩子;要爲父母減輕點勞動的負擔,很心疼父母——)如果這個孩子就在你面前,你會對他說什麼?從你們的交流中,老師看出了你們對這位兒童的喜愛。將這份喜愛帶入詩句中,讀讀最後兩句吧!

人常說啊,文字是人情感的外在流露,那麼從這首詩中,你知道範成大是懷着怎樣的情感寫這首詩的?讚揚 表揚 讚頌 熱愛

【設計意圖】沒有想像,就沒有詩的意境。本環節我主要是引導學生透過詩文的表面文字,用三個問題“詩中寫了誰?他們在幹什麼?作者是懷着這樣的情感寫的”引導學生想象背後的畫面和景象。體會村莊兒女爲了家庭樂於擔當的責任心和兒童可愛勤勞的童真童趣,並從人物稱呼中體會出作者對這種鄉村生活熱愛和讚揚的情感,達到披文入境,昇華感情。

六、四讀,熟讀背誦

看來同學們已經將這首詩完全理解了。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麼好的詩,趕緊試着背誦下來吧,一會老師要讓男女生比賽呢,還是男生的記性好,還有女生有智慧。

檢查背誦!

【佈置作業】

開課之初,老師就說,《四時田園雜興》有60首,那麼,其餘的 五十九首寫的又是什麼,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查找其中的兩首進行了解和積累.回去以後,將今天學習的這首古詩默寫給爸爸媽媽看,同時別忘了給他們講講古詩的意思。

設計意圖:作業的的佈置有兩個,一是針對本課的重點內容設計的,默寫本首詩,並將意思講給爸爸媽媽聽,目的是爲了落實將重點知識進行課後鞏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二是收集范成大的其他田園詩背誦下來,目的也是爲了實現用一首帶多首的閱讀教學要求,達到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知識的積澱的目的。

【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辛勞

讚揚

童孫——桑陰種瓜 可愛

設計意圖:這樣的板書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將詩文的重要內容和難點都一目瞭然的呈現給學生,便於學生更好的掌握文字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