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哲理作文 > 需要作文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通用10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通用10篇)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 篇1

依例,清明祭祖的日子是統一約定的,就是在清明節氣之前的一個星期天。今年,我和兒子在清明小長假前的週六回家的。本來猶豫着,之前二哥打電話來,說要不今年就別回了。是的,生活中總是有這樣那樣繁雜的事。小孩子週末有三個補習班的課要上,母親在我家住着,今年早些時候大雪天,手摔骨折了,現在恢復之中。

來回往返,時間緊,老人家又暈車,於是,愛人留在合肥照顧老人,我和小孩回去,只是補習的課上不成了,想想也罷,權當給他放了假。高速通了後,路上的時間短了許多。車過潛山之後暢通一路,下午到達望江。兒子經常問爲什麼叫“望江”,解釋了許多,他還是似懂非懂。趁着天色還早,臨時起意,我決定帶他去了一個地方。

一早起來。與家人到山上,依次給各位先人掃墓。按習俗,先行以小家爲單位祭祖,今年我家人少,大哥一家和三哥一家都有事在外,沒有趕回老家,二哥帶着侄女,我帶着兒子,一共四人。兩個侄子還在求學或剛剛上班,自然是沒有回來,不由想起,自己在他們這樣的年歲,也是多年未回家清明祭祖,而這些年來,每到這時,總是不由自主地想到應當回去,被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牽繫着。上午,我們四人帶着各種祭祀用品,燒紙錢,燃香,放鞭炮,祖人的墳塋分佈在各處,從我這一輩人的公公、爺爺、奶奶、大伯、父親到大姐。春天的陽光已有力度了,大人、小孩都忙不迭地減衣。大規模的儀式則在午飯之後,大家族集體出動,幾十號人浩浩蕩蕩地爲祖先掃墓,還有鑼鼓開道。

我們一個蠻大的村莊都是一個姓氏,全都姓周,傳承下來後,現在分爲幾房,我們家屬“中房”,還有“大院子房”、“上房”等,幾十戶人家同宗同源,一脈相承。每年的這一天,每一房輪流有兩三家承辦宴席,大家在一起團聚。辦宴的原則是以男丁爲主,從年長到年幼,輪流做東。今年也不例外,我們分在長全大哥家。吃的宴席自然是豐盛,關鍵是這樣的氛圍裏,讓人感受到家族的向心力。大家團坐一起,吃喝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有這麼一個交談機會。大約,只有這種相聚是不需要設防的吧。

當然,既然是席,自然會有規矩,如“輩份”的意義在這個場合更加凸顯。“長房出末輩”,而我家正相反,爺爺和父親兩代,在他們兄弟裏都排行較小,於是,我們的輩份比較大。在這裏,在這時,會有一些年長的人,輩份比你低,你直呼其姓名顯然不合適,於是就得折中地稱呼他們爲“某某哥”。而我的兒子,已經有小孩子喊他爲“爺爺”,每逢此情景,他顯得十分窘迫,這是他想不通的一件事,我想隨着年齡的增加,歲月會讓他明白的。

年年清明。今年的清明已經過去一些時日。說來也就是一些平淡無奇的事,但每每參與或者到了時節又不能參與其中時,總會讓人生出別樣的思緒。爲什麼呢?大約是因爲,每到此時,總是有一些舊時留下的做法,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韌勁,頑強地介入現今的生活之中。不管時代變化如何大,也無論人們相離有多遠,每年大家都會以節日之名義,悉數被召喚,召回到生養之地,召回到夢想最初開始的地方,召回到擡步走向外面世界的所在。

生活,總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特別是在急馳奔跑的時代,需要有一些日子和契機,讓人得以停下回望來時路。每個人都應知道自己從哪裏來,纔會珍惜當下且知道明天往哪裏走。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 篇2

在讀這本書之前,先說說我爲什麼要買這本書吧。畢業一年,我感覺自己毫無目標,似乎出了學校一切就偏離了我原本的初衷與軌道。大學我一直想要快點畢業,覺得上班了我就真的長大了,然後每天拼命的想着,幻想這一切,我會進入一家不錯的公司,變成一個白領,過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早上我會起牀去晨跑,吃着精心製作的早餐,然後滿足的去上班,晚上回到家,會和家人一起吃晚餐,睡前讀讀書。

嗯似乎我想的非常的完美!所以當現實擺在我眼前的時候,好吧我承認我有點想太多了。實習的第一份工作,社工,輕鬆愉快,但工資太低,即使我做的很開心,但工資實在無法滿足我,我辭職了;第二份工作沒做兩個星期,一天200多個電話受不了,離職了;第三份工作,客服,以爲自己能夠輕鬆勝任,結果還是想的太美好,我卻入職到離職幹了不到2個月;第四份工作,也就是我現在的工作,不長不短,好歹幹了7個月,期間無數次想要離職,因爲時間好長,工資卻不高,時間都耗進去了,卻沒有足夠的收穫,但我卻最終沒有離開。

不是別的吸引了我,而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要去幹什麼,所以與其跳跳去,挑挑去,不如先穩定下。穩定,是一個很可怕的詞語。一個人穩定久了,就會安於現狀,沒有動力,生活的越越隨意。每天都很掙扎,想要改變什麼,卻不知道從何做起,只好去看看有什麼書,能夠幫我?

所以當我看到這本《生活需要儀式感》的時候,我想我的生活是不是也缺少一種儀式感?

1、讓每一個普通的日子,都變得有趣和值得紀念

開篇讀起,我就有一種不想看了的感覺,爲什麼,因爲讀的時候才發現,原我是這麼平凡,書中描寫的那種普通而平凡到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習慣,我當初在學生時期,幻想的日子,原我一個也沒完成(如果偶爾的讀書算是完成一),是在是很汗顏。

2、爲每一個自己重視的瞬間,選擇一個獨特的儀式

這一,是一般勵志書籍裏面都會提到的理想、奮鬥、努力。看過的類似很多,也曾一番爲了某個突如其的'夢想而像打了雞血一般,制定一堆計劃,但能堅持天或是超過天的幾乎沒有。一邊讀,一邊回想起自己當年所放出的豪言壯語,也是傻得可愛。

3、對生活的期待,讓我們把日子過成想要的樣子

我喜歡這一的最後一篇的標題:成爲更好的自己,迎接遠道而的你。我總是這麼期待的自己,想着未會更好,卻忘記一切都是從現在開始,從此刻開始。一直在原地做着最好準備的我,永遠在期待未的那個更好的自己。

4、與世界相擁,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讀這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我算不算是一個情商高的人?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還是屬於不會說話的,做人呢,應該還行吧,所以最後總結我還是一個普普通通沒有高智商也沒有高情商的人,一個有一二知己,三五好友普通人。但我努力做一個可以讓身邊的人能夠感到溫暖的人。

5、有了儀式感,愛情才愈發甜蜜和長久

看小標題就知道,這一講到了愛情,作者認爲的愛情,是純粹的,是互相爲對方需要的,是互爲付出的,是互相包容的。其實和大多情感類書籍所講訴的差不多,只是裏面有一節說的是"我不想再等待,我只想即可擁有"感觸良多,在這裏我不想多說。

6、所有儀式感,都是對人生的加冕

"儀式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而開始對自己的生活質量的重視,就是對自己人生的重視。總的說這本書還是非常值得一讀的,書中說的很多事,很多人都是我們生活中常常遇見的,書中許多人的心態也是我們最爲熟知的。即使我們平困潦倒,也可以爲我們自己的生活添加一點免費的儀式。例如:讓我們拿起書,站到陽臺,伴着微風,喝着白開水,好好地,一個藝的午後。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 篇3

《小王子》裏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然而,現實生活中那些爲滿足虛榮心而“做”給別人看的“僞精緻”的行爲所體現的儀式感比比皆是。不妨問問自己,生活還需要儀式感嗎?

誠然,古人男子二十行冠禮,女子十五行及笈禮,修禊事時焚香沐浴等等儀式讓平淡的生活變得有意義。而到了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會精緻地打扮一番後去圖書館,隨手用手機拍下某本文藝風書籍的封面或其他,然後再上傳到社交平臺上獲取那一瞬間的虛榮感。在當今這個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往往注重於微信朋友圈的點贊、評論,卻忘記了儀式背後行動。

儀式感與行動密不可分。精神上我們要莊重敬畏生活,不張揚不輕率,靜下心,將有形化無形,不需要任何儀式,也能使想法免於空想,口號免於做作。真正的努力,都是直行不猶豫,朝着目標前進,不需要做給任何人看。跑步健身不是朋友圈中身着運動服在塑膠跑道上的擺拍,而是真正於晨霧寒風中感受到的血液的沸騰,心臟強有力的跳動,是每一滴汗水的暢快。同樣的,學習不是考試失利後喊出“下次努力”“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的口號,而是用喊口號立flag的時間來反省糾錯,埋頭理好每一條思路,筆下不是一行行無謂的雞湯,也不是爲施行的計劃表,而是一聲不響,抄完錯題做好總結立好目標的清晰字跡。

總之,學習不需要儀式感,但它又確實需要莊嚴的態度,也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張愛玲在每次寫作前都會先焚香沐浴,然後再開始創作。表面上她在追求一種寫作的儀式感,其實,倒不如說,是在追求沐浴後寬鬆、心情舒暢而靈感乍現的那刻。張愛玲的“儀式感”更多在於對寫作的熱愛尊重。

儀式感,其實並不是精緻體面的生活,更不是流於形式的口號,而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它讓你隨時對生活敬畏、莊重。敬畏每樣存在的事物,莊重對待每次選擇。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 篇4

一進屋子,是香氛淡淡的味道,像馥郁花香的後調,窗戶半開着,沒有紗窗,隱約能看見窗外自制的燕子窩。往前走是一張長而窄的桌子,小木椅七個在一排放置整齊。桌上玻璃瓶中的花被暖色調的燈光照得澄澈。

擡眸是一牆的書,再擡頭是一個閣樓,臥着一隻貓,——這是阿姨的家,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阿姨已經三十多歲了,活得卻像個小姑娘。當別人在五一八搶母嬰用品時,她在雙十一清了幾萬元的購物車;當別人早晨急急忙忙地準備孩子上學時,她慢慢悠悠開始洗臉、塗粉、化妝、夾劉海;當別人爲做晚飯發愁時,她直呼“芝士就是力量”。她說她喜歡貓叫勝過小孩的歡笑,她的抽屜裏總有一張下週的演唱會門票,她的牆上從不少當紅明星的海報。

我曾將她心態和外貌的年輕歸結到她的桀驁。一日,我被邀請到她家中做客。早晨的陽光照進廚房,阿姨沐浴在曦光中煎着雞蛋,這時她竟沒了平時的輕快與活潑——圍裙一絲不苟地合在她的身上,手中的鍋鏟有規律地翻抄,糖心蛋黃在半空中流露出絲絲汁液。用餐時,她執着刀叉,不語,專注地切割着煎蛋與鬆餅,慢慢地遞到嘴中,細緻地咀嚼着。現實與影片中的畫面重疊,阿姨像《蒂凡尼的早餐》裏的霍莉一樣,以完美的姿態將煎蛋和鬆餅吃得宛若盛宴。

突然一個詞語嘣地出現了我的腦海,“儀式感”。《小王子》中孤狸告訴小王子,儀式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不同。要我說,儀式感是生活必需的調味品,能在一瞬間將人與動物區分開來,凸顯人的尊嚴與美好。儀式感宛如阿姨下午定點地開書品茶,傍晚地鞦韆賞花,晚餐的紅酒牛肉。也像是窮得掉渣的楊白勞欠賬也要買紅頭繩給喜兒,黛玉傷心也要哭着埋了殘花。

生活需要儀式感,這樣即使無法面向大海,也可以春暖花開。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 篇5

人是很複雜的生物,種種不同的感官造就了個體之間的差異。儀式感並非高大的詞彙,它屬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需要不同的儀式感。因此,生活中的儀式感的存在形式也不同。

比如在我們家,太祖母信佛,她每日必在老家堂屋供佛的桌上換好新鮮瓜果。每逢家裏有人生日,也必焚紙元寶,爲之做法祈禱。春節頭日,老人家定集廣大信佛之友,號令家中上下食素。自己則整日唸經,以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家人如意吉祥。除了遵循信佛之儀式,太祖母還有聽戲的癖好。每晚不聽不睡,一曲終了方罷休。

奉瓜、焚香、唸經、聽戲,可算是太祖母生活中已成定勢的儀式。而在我的另一位長輩,外祖母身上,卻又是另一番景象。外祖母與祖父生活在寧波象山,從無錫驅車需三小時,甚至常因堵車延至五六個小時方能到達。因此,父母與我只能借節日之便回去看看。每逢去時,老人家皆大開盛宴,歡喜漫天。對我這個寶貝外孫女,真是有求必應,心疼萬分。

何爲儀式感?從長輩們的生活習慣中,大約能略知一二。生活中的儀式感可以是不同於常人的習慣,也可以是特有的癖好。或盛大,或微小,卻妝點着我們平淡無奇的日子。試想,如果每個人的生活狀態都一樣,每個人保持儀式感的方式都一樣,那是一種多麼可怕的麻木與機械!生活也將失去樂趣與色彩,不再五光十色。美好人生,需要更豐富的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 篇6

儀式感讓生活成爲生活,而不是生存。儀式感賦予了生活神聖的意味,把生命燦爛成美好的春天。

古時,人們就非常有儀式感。農曆二月十二日,花朝節,走親訪友,互贈花種,更有家境殷實者,於院中舉辦花茶聚會,自清晨開臺,至日落不歇。夜幕攀臨時,院子裏絲綢所制的燈會被點燃,以盡賞花木之美。而來去徘徊,逗留與否,只聽憑各人的所想所願。

出席花茶聚會,需得舉止得當,端正衣着,不得隨意如常時,亦不得過分豔麗,但求潔淨素雅、落落大方。僅這着裝一點,就可見古人對儀式感的萬般講究,和對花的滿心愛重。可反觀現代,又是如何的一番景象?網絡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簡化了物質消耗和人力付出,卻也消磨了原本沉甸甸的儀式感。

好友生日,精心自制的禮物和親筆書寫的賀卡都成了過去,聚會因繁忙推脫,祝福由模板化的電子賀卡取代,網絡空間便捷了人們的心力,卻也同時驅逐了在這份心力下的誠意。儀式感是誠摯、尊重且熱愛的態度,而不是做作、矯情和虛僞。它是我們熱愛生活的一種方式,它可以浪漫,可以豪華,但不該是我們無度的放縱和享樂。

震動整個娛樂圈的黃曉明和楊穎的世紀婚禮,宴請了諸多賓客,聚集了大量媒體,極盡奢靡,卻受人指摘。這不是我們追求的儀式感,因爲儀式感是我們對生活的重視,而非對物質的重視。其所帶來的是將生活的豐富多彩加以呈現。這樣的儀式感,生活才需要。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 篇7

生活,需要儀式感,即使是最平凡不過的生活。農曆的二月十二日,是一個傳統節日——花朝節。過去的過去,大家會在這個節日走親訪友,互相贈送花卉種子。有能力的富足人家,也不吝惜財物,往往在聚會時舉辦盛大的花卉展覽,讓大家盡情欣賞花木之美。那時候的古人,是擁有儀式感的。

可是,現代資訊紛雜,這個節日早已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之下了。網絡技術的發達,溝通通信的便捷,恰恰導致了交往中的隨意敷衍。儀式感隨着長大而被逐漸遺落,就像年少時,爲一個人提筆寫信、自制賀卡的專心真摯,早已變作QQ一句冷冰冰的祝福。

可回溯過往,再小的儀式感,都含着最真的愛意。女孩給男孩發了一條資訊,說,她想吃城門口的燒烤,於是男孩就冒雨繞了一整圈,買到了女孩最喜歡吃的燒烤。但是,女孩回報的,連一聲謝謝都沒有。男孩很失落。但是我很羨慕他,能在最美的年齡如此淋漓盡致地做一件事,對自我的誠懇之心的追尋或許比他人的認可更有意義。這份真心卻也正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儀式感最大的誤解所在。比如,在朋友生日的時候,所送的禮物只貴重在價格,而不帶絲毫真心,僅僅只是因爲“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但是,儀式感與刻意,矯情,做作,虛僞無關,它只是我們熱愛生活的一種方式。我們應該用心給他人,給自己製造儀式感,如此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能找到久違的歸屬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 篇8

相識多年的好友生日即將到了,思索幾日也不知道該送什麼。忽然記起兩人曾經聊天時提過的紙星星,便拍板決定,給他折一片星空。經過反覆的挑選,終於選定了一種喜歡的摺紙,又買了一個精緻晶瑩的許願瓶,爲我即將折成的星空找到了安居的“宇宙”。

因爲就讀的是私立學校,每日空閒時光不多,只好不斷地去擠壓老師們口中所言的時間海綿,珍惜每一滴落下的時光。午休時,放棄每日最在意的睡眠時間,可能只是爲了幾顆或十幾顆紙星;晚飯後,一改平日時慵懶的動作,只爲了讓那片星空多幾顆耀人的星星;深夜就寢了,一個人躲在唯一能亮光的廁所裏藉着那幾絲微光,去築成這片星空。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的星空日漸燦亮,摺紙成了我生活的一種儀式,也是儀式感所在。但幾日前,和那位好友發生了爭執,所有的友情回憶一瞬消磨,我知道那片未完成的星空再無送出去的機會,但我仍想折完這片星空,不僅僅是爲了紀念回憶,也是爲了那份久別重逢的儀式感。記得曾經聽人說起過這樣一件事,少年即將遠行,離別前與那位相識的好友在一起寫了一封信,用見證友情的信封裝訂,相約少年歸來之時在一同開啟。這或許只是一件離別前的小事吧,但這份少年的青澀和深情卻因爲這份莊重的儀式感而顯得格外唯美。我想,那兩封信件也一定會成爲兩位少年一生的珍寶吧!

無論是我那片尚未完成的星空,還是那兩位十年離別的約定,其實都是對生活中小事的尊重,是爲了讓生活代替生存的靈動,而這便是儀式感。那天,你問我能否爲你折一片星空。而我說,好。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 篇9

在這樣一個生活浮躁的時代,我們應該放慢自己的腳步。儀式感,就是讓我們生活更加滿足,一個個小細節,就能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儀式感跟矯情無關,這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一種不湊合的態度。

面對塵世的紛攘,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爲了讓自己更有價值,卻在提升自我時虧待了自己。記錄一些溫馨的時刻,珍藏在心底;爲自己做一份精緻的晚餐;在陽光愜意的下午窩在沙發上,捧着一本喜歡的小說,讓陽光懶洋洋的撒在上面。生活中的儀式感,就好想平凡的日子中的一束光。

記得暑假的一天,收到一件快遞,地址是以前的學校,收件人是我小學時的綽號。我很意外,但還是小心翼翼的開啟,裏面是一個藍色的禮物盒,上面密密麻麻的有着全班人包括班主任的簽名。開啟後,是一盒子的小紙條,各式各樣的,上面熟悉的字跡透露着對我的思念。因爲轉學而沒有參加畢業典禮的緣故,他們還細心的把照片視頻,我們之間的點點滴滴整理在U盤裏,看着屏幕上一張張熟悉的臉,我酸酸的,不知說什麼好。這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但卻給我這個平淡無趣的暑假增添了一份值得回憶的小確幸。就像我們偶然在舊衣服的口袋裏翻出20塊錢,意外的來臨,說不上多激動,但能影響我們一天的心情。

並不是有儀式就要破費,要多麼的隆重浩大,其實儀式感就是賦予本來單調普通的事情不一樣的感覺。特別用心的去做一件事,帶有儀式感,會讓人更加的刻骨銘心。好好打扮自己,然後優雅地吃完每一份早餐。這種儀式感,會讓我們擁有一些小幸福。取悅自己,尊重自己,就是讓自己感覺是,我在熱鬧的生活。生活需要儀式感,這種浪漫讓這一天不同於其他的日子,這一刻的色彩不同於其他的任何時刻。在我看來,沒有儀式感的人生,永遠是灰頭土臉的。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 篇10

冬去春天,柳樹發芽,桃花綻開,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可如果注意不到她,那一切都是空白!

生活裏的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們注重,每一件事都要有儀式感。那什麼樣纔算是有儀式感呢?在吃飯時,不說話、不哈哈大笑,不比父母長者先吃等叫儀式感;在觀看風景時,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叫儀式感;學習上一絲不苟叫儀式感。總之儀式感是人們在生活中把每一件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小事情過得更隆重的一種形式,這表達了我們對的於生活的熱愛

我們要變成一個有儀式感的人,你可能會發現,當你變成一個有僅式感的人後,可能會發現,生活在你眼中變得更加美好;可能你還會發現平常讓你與別人大吵一架的事情都是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提。我在生活上是一個充滿儀式感的人,但在學習上還沒有變成一個充滿儀式感的人,看來還得再努力努力。有人說這樣很做作,可往往是不這樣做作的人,就越覺得生活很無聊,因爲他們忘記了,生活的美好是由自己創造的!

標籤:儀式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