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徵文

願年年春到戶的春節徵文

徵文2.07W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大節,也是中華民族所有傳統節日中最爲重要影響力最大的一個節日。我認爲孩子們對春節的嚮往要遠遠比成年人強烈的多,因爲每年的這個時候,家人團聚,孩子們可以收到長輩們的紅包,可以放鞭炮,可以和前來吃團圓飯的其他夥伴們一起熬夜、做遊戲,在目前特殊的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下,在這個鄰里甚至親戚之間的關係日趨冷漠的時代,孩子們趁着過年這個大好時機實現了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平時生活中無法得到的一些樂趣。

願年年春到戶的春節徵文

在我們這些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的80後和90後們的記憶中,春節是安靜祥和的,因爲當時的政策是不允許那種會把春節搞的像“北約轟炸下的巴格達”的鞭炮在市內燃放,這不得不說是我們這代一部分人的遺憾。

春節之於童年時的我其實很簡單,它就是一個無憂無慮的長假。每每春節的到來總可以讓我興奮地失眠,這種感覺可能只有在小學組織春遊時才能再次體會到。當時的小學生已是“平時作業成山,週末補課報班”,好不容易春節來了可以放鬆放鬆和遠在各地的各個表姐妹、堂兄弟玩耍,實在是一年裏不可多得機會,所以自然要玩的盡興。至少我們還沒有生活上的負擔,父母們照顧一切,而他們在新年就沒有那麼輕鬆了。年貨肯定要準備,屋子也一定要在年關到來之前收拾的井井有條,給各家孩子們的壓歲錢要算好,不能給多也不能少。年三十那天我們通常都會搬去外公外婆或者爺爺奶奶家和他們團聚,同時也爲了幫老人們做團年飯,陪他們聊聊天。小孩們就盡情的玩吧,在家裏面可以一起看電視、玩遊戲、逗小貓,出去可以在小區裏玩捉迷藏,甚至還可以在草坪上踢踢球,畢竟平時串親戚的次數不多,好不容易小孩子們見着面了便撒歡的享受。家長在這天也不會打罵教訓孩子,因爲舊習俗說如果孩子在這天哭鬧來年是要遭災的。

伴隨着午夜鐘聲的敲響,自從吃年夜飯時便緊閉的大門在這一刻也開啟了,人們盼望着好運滾滾而來。對於我,對於所有人,每一年的到來都充滿了未知,誰也不知道在新的一年裏來的是好運抑或是其他。98年春天,外公病逝,由於他生前是某人事處處長,每逢春節總是有很多訪客來探望他老人家。我永遠都會清晰地記得1999年的春節,那巨大的反差,往日3桌4桌年夜飯的場景自此一去不復返,這回來“捧場”的親戚們只剩下媽媽姊妹幾家人,外婆看到這場景唏噓不已。年初一,我們照舊去各家拜年,但是來外婆家拜年的人卻寥寥無幾,而所謂的朋友們甚至連一個電話問候也沒有,這和往日絡繹不絕的拜年客相比冷清太多。人就是這麼現實,東西一旦沒有了價值,就被隨意丟棄,對人也是一樣,儘管人應該是有感情的動物,不像那冰冷的東西,但是現實有時無情的讓你心碎。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過春節的渴望也已不是那麼強烈,最盼望的不過是各親友們送出的紅包。又過了幾年我們家也搬出了那個城市,來到一個更充滿生機的大都會,辭舊迎新永遠是春節的主題之一,這幾年中國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足以讓我對未來充滿信心,儘管未來依舊神祕,但我依然期待。不過可以想象家鄉的年已經越過越冷清了。

10年彈指一揮間,在經歷中考、高考的洗禮,我終於迎來了我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汗水淚水交織譜寫的一首青春狂想曲正在繼續。2年前的我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在大學這個4年中能有機會被學校選派到美國進行交流學習。

2009年1月8號,我只身一人登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第一次出國的我不免心中忐忑,這個我們從電視書本上已熟知的國家,究其真實面貌是否如書本所描述?我的語言真的過關麼?生活上的種種我真的沒問題麼?帶着無數的疑問,我踏上了前往美國的求學路。

這一年的春節是公曆1月27號,而這天並不是雙休日,因此我們還得照常上課,學校雖然會組織中國學生一起看春晚,但畢竟身在異國與家人相隔千里,濃濃的鄉愁瀰漫在華裔留學生中。於是,我和幾個要好的朋友決定大年三十那天聚一聚,一起吃年夜飯,用朋友之間的溫情融化內心孤獨的堅冰。

不過做年夜飯的材料着實讓我們傷透了腦筋,很多中餐所需的食材、調料在美國一般的超市都買不到,我們同寢室的4個朋友不得不在農曆大年二十九的夜裏下課後驅車1個多小時前往市西區的一個亞洲超市購買香醋、甜麪醬等調配料。超市關店時間較早,所以這一路都很匆忙,慌忙中就有位平時就比較馬虎而且甚爲聒噪的同學把學生證給弄丟了,這可把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路上嘮叨個沒完。不過好在第二天他得知補辦的速度很快只需再交10美圓的工本費5分鐘就能拿到新證,這才讓他踏實下來,要不過年這些天我們就無安靜之時了。

年三十晚那天下午一下課,朋友們便都聚在我們家,開始準備年夜飯。大家都拿出了各自準備的材料,李同學帶來了他在沃爾瑪買的肉類產品,王同學帶來了家長從中國寄來的麻辣火鍋底料和自己購買的各種蔬菜,小胡則是給大家帶來了電飯煲和波多黎各產的大米,我們則準備了擀好的餃子皮及餡料。在七嘴八舌商量完如何利用手上的材料並分配好各自工作後,我們很快便開工了。我負責包餃子,下餃子,這是我生平第二次包,所以手藝上差強人意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也儘量把餃子捏實,適量的包陷,外形上再做的美觀,不過到最後我發現我在創造餃子外形上還是比較失敗的,沒辦法只有等水燒開了下餃子看看口感如何了。做菜的每個環節分工也都比較好,有洗菜切菜的,有掌勺做菜的,不太會做飯的同學都幫忙做些洗碗收拾桌子清理垃圾的雜物,一切都進行的井井有條。

幾位有心的女同學還用紅紙做了副春聯,由於沒有毛筆,我們只好拿粗記號筆在上面寫下“牛年福滿門,歲首春到戶”貼在了門外,還掛上了我們自制的紅燈籠以點綴,着實具有中國特色,也吸引了其他外國同學的注意,雖然也有些人面帶疑惑,但大部分人都紛紛稱讚我們所做的這些點綴,認爲這些“So Cool” ,我們心中頓感無比自豪。

忙活了差不多一下午後,一道道香噴噴的飯菜也都做好了。因爲有四川的同學,香噴噴辣乎乎的'火鍋肯定少不了,而且我們所吃的主食也分成了南北兩派,南方同學吃米飯,北方同學吃餃子,我第一這麼深切的感受到了南北方文化間的差異。一國之內尚有巨大差異,更何況國與國之間呢?旅居在外的中國人時常抱怨美國人有時不理解中國人,我們同樣也不理解他們吶。美國現在在世界範圍內的文化輸出讓更多的人瞭解了他們,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認爲我們瞭解他們比他們瞭解我們要多的原因;而反觀美國人,他們大多隻關心身邊發生的事情,媒體也多報道國內或者西方世界的事件,對我們中國的瞭解還停留在至少20年以前,另一方面中國這些年在處理世界問題上也略顯低調,對外文化交流工作做的也不夠多,這也造成了他們對中國的瞭解少之又少,很多美國人都不知道春節爲何物的,而我們基本都知道他們的聖誕。

都說自己做的菜最香,這句話我是再同意不過了,我做的餃子雖然煮散了一些但是總體的形態還是保持的很好的,大家也戲稱“此乃餃中之上乘”。席間大家歡聲笑語,聊着這段時間的一些經歷,也傾訴了這些天在美國的苦悶,我們其中幾個年歲較大的也冒着美國法律禁止21歲以下人士喝酒的危險,領導我們幾個小兄弟偷開了幾瓶啤酒,在家中暢飲。晚些時候則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我們慶祝的隊伍中,大家一直開心的聊着,玩着紙牌遊戲,電臺裏播放着的美國流行音樂,彷彿在提醒我們現在身處異國。凌晨的時候透過網絡通訊軟件透過視頻給父母親人們拜個年,雖然相隔萬里感覺卻近在咫尺,是科技拉近了世界各地人與人的距離。

環境在變,人也在變,西方國家發展道路上遇到的種種問題正在我們這個社會以及我們每位公民身上又一一重現,我只希望能找回兒時對春節美好純粹的記憶。身爲炎黃子孫,無論我們走到哪裏都應保留髮揚我們的優良傳統,將其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因爲這些傳統都是我們區別於世界其他民族的一些重要特徵。我們更不能因爲社會的發展而忘記祖輩的傳統,這樣做無疑是在泯滅一個民族的性格,一個沒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國家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