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諺語

清明節俗語、諺語

諺語1.14W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清明節俗語、諺語,歡迎閱讀!

清明節俗語、諺語

“清明前後,安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等是人們最常提及的諺語。此外,有些諺語中雖提到清明節或寒食節,但仍然是從節氣和節令角度來講述的。“春到寒食六十天,丟下籃兒七十天”指立春到清明六十天,再過七十天,就可收麥。“風吹十六燈,雨打清明墳”,指正月十六颳風,往往會清明時節下雨。這些諺語多與農事相關,屬於農時節令諺語。

“三月裏寒食又清明,燕燕鑽滿圪棗林”,這條諺語上“三月”是約指,因爲清明節和寒食節往往在夏曆三月初,有時也在夏曆二月底。“燕燕鑽滿圪棗林”則包含了介子推焚死綿山,民衆寒食禁火冷食的習俗。“燕燕”,民間又稱“寒燕”、“子推燕”等,巧手婦女們用白麪捏製成形狀各異的雀雀燕燕,點以眉眉眼眼,捏上翅翅腿腿,染成紅紅綠綠,栩栩如生,可在寒食禁火期間冷食。

“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等說得是清明戴柳和插柳的風俗。相傳,介子推被焚燒死於一棵大柳樹旁,柳樹也被燒焦。第二年,晉文公登綿山祭奠,看到那棵柳樹死而復活,抽枝吐葉。於是,拽了一條柳枝,編成柳圈,戴在頭上,又把那棵樹賜名爲“清明柳”。上行下孝,老百姓也折柳戴頭。插柳,說的是清明上墳後,在野外折些柳條,插於自家門上,既有盼春之意,也有辟邪觀念。

從以上這些諺語中,不難看出,清明節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也是一個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其中體現的“慎忠追遠”、“敦親睦族”的優秀傳統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體現了濃郁的感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