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寫作指導

記事作文的寫作方法

生活是寫作的唯一來源,可有的同學說:“我們的生活是那樣的單調,課堂、食堂與宿舍,三點成一線;生活中又盡是些難登大雅之堂的小事,如何能寫出‘大氣’之文呢?”於是乎,在學生作文中,爲文造情、爲文編事的虛假之作常見,令人不忍卒讀,見出人格的虛假與低俗。

記事作文的寫作方法

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審視生活,再現生活,讓司空見慣的小事,彰顯出豐富的藝術價值呢?

一、深邃審美思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寫作,是對生活的審美”。面對生活小事,以自己獨立的審美思辨解讀之,表現在文章上便有獨立的思想,此“小事”之文也就有了豐富的審美價值。

丁國華《黃土寄情》寫的是,在金燦燦的秋日下,一位年輕母親匆匆揮動鐮刀,俯身於稻田深處,身後不遠處,一個看上去不滿兩歲的男孩亦步亦趨地叫着“媽媽”,那滿是泥巴的小腳顫顫地踩到了深腳窩裏。從母親緊蹙的眉心,“我”依稀看到一顆破碎的慈母之心。不遠處收過的地裏,“我”看到一個青年男子正拉着耬牛一步步艱難向前。身後扶耬的老者,佝僂的脊背破壞了他的體形……

結尾:站在事實面前,我沉默了。當我們在“農民富了”的頌歌中體味“稻米流脂粟米白”的欣喜時,當我們的“嬉皮士”階層在舞廳裏發出囈語時,當我們的目光集中在進口高檔商品時,可有誰知道日漸充實的錢袋包含了多少母親的隱痛?又有誰知,兀立的糧囤凝聚了多少勞動的艱辛?

今宵的窗前,我苦苦思索:我們這一代人,難道還要從父親手裏接過祖父傳下的沉重鋤頭,再傳給黃土地上的下一代?

此農村常見之最,小作者以自己獨特的眼光透視之,心中沉重,苦苦思索,感悟出當今農民勞作的艱辛與自己負載的沉甸甸的責任。此生命獨特的審美感悟,賦予了此生活的平常之景以厚重的意蘊。

又如李鵬程的《身處社會》,寫自己乘車,看到一幕啞劇:第一個登場的是年輕人,他熟練地將錢送入投幣機後,一聲不吭地找了一個座位坐了下來;第二個角色是小學生,蹦跳着找到一個僅剩下的座位,他蹲了下去,揀起廢紙,扔進垃圾簍:第三個登場的是老奶奶,她站在第一個上來的年輕人身旁,一副吃力的樣子,車一開動,險些歪倒,可年輕人熟視無睹,形若木雕。這時小學生站了起來,老奶奶見狀慢慢坐了下去,看也沒看小學生一眼……小作者目睹此常見的人生啞劇,有着深邃的審美思辨。結尾道:

一幕啞劇三場劇,是多麼單調,卻又多麼深刻。三代人的代表,表現了整個社會。我們小的時候還知一些禮教,知道尊長輩,講文明,這也正是社會愛拿小學生來做文明先鋒的原因。而青年的我們又是什麼呢?是木頭,麻木不仁,沒有一點的愛,對社會的態度,只有吸取,不懂得付出。而老的呢?似乎連羞恥心也沒有了,甚至倚老賣老。社會難道是一個污化池,它將純潔的靈魂染成黑色?

小作者留心生活,內省自身,對現實生活常見之景有着自己的審美思辨:社會難道是一個污化池,它將純潔的靈魂染成黑色?其獨特與深邃的審美感悟,其對生活的理性透析,表現出強烈的社會意識,使文章新穎脫俗,迸射出強勁的思想衝擊力。

 二、豐富審美聯想: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一些同學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寫出的文章情感蒼白,意蘊浮線,興味索然。審視生活小事,也應蓄髮豐富的審美情感,展開豐富的審美聯想,聯想生活,聯想人生,讓“小事”承載豐富的情感與厚實意蘊。

一同學在《登山》一文中寫道:“開始登山時,興致盎然,可登至半山,有人便氣餒了,腳步沉重。這時天上又下起小雨。我們猶豫了。這時一老者從山上下來,他告訴我們,山頂不遠了,就快到了,山上可看到很多風景呢。於是我們便又振作精神,繼續登山前行。登至山顛,微風拂盪,衆山低伏,景緻盡收眼簾,頓覺心曠神怡。”結尾道:

眼望人間仙境,回首登山之路,我一陣激動:是啊,莫道高處不勝寒,人生百年,相許總是在登攀。

此一審美聯想,由登山聯想人生的攀登,使此登山之旅有着人生之旅的審美感悟,情感昇華,立意深化,文章有着啓迪人生的審美價值。結尾如這樣寫:登山,使我們看到了美好的人間景緻。文則意蘊浮淺,未能予人以深刻啓迪。

江南雨的《母愛》,寫在青海省,一個極度缺水的沙漠地區。一天,一頭老牛渴極了,掙脫了繮繩,強行闖入沙漠裏唯一的也是運水軍車必經的公路。運水軍車來了,老牛以不可思議的識別力,迅速衝上公路,軍車一個急剎車。老牛沉默地立在車前,任憑駕駛員呵斥驅趕,不肯挪動半步。雙方僵持着。最後造成堵車,後面的司機罵罵咧咧,性急的甚至試圖點火驅趕,可老牛不爲所動。後來,牛的主人尋來了。惱羞成怒的主人揚起長鞭狠狠地打在瘦骨突出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開肉綻,哀哀叫喚,但還是不肯讓開。鮮血沁了出來,染紅了鞭子。老牛淒厲的哞叫,使一旁運水的戰士哭了,罵罵咧咧的司機也哭了。最後,運水的戰士說:“就讓我違反一次規定吧,我願意接受一次處分。”他從水車上取出半盆水。可老牛沒有喝以死抗爭得來的水,而是對着夕陽,仰天長哞,似乎在呼喚什麼。不遠的沙堆背後跑來一隻小牛,受傷的老牛慈愛地看着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小牛的眼睛。靜默中,人們看到母子眼中的淚水。沒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靜無語中,它們掉轉頭,慢慢往回走去。結尾道:

二十世紀的一個晚上,當我從電視裏看到這讓人揪心的一幕時,我想起了幼時家裏的貧窮困窘,想起了我那至今在鄉下勞作的苦難的母親,我和電視機前的許多觀衆一樣,流下了滾滾熱淚。

作者此一深情聯想,使文章意蘊綿長,予人心靈以震撼。也正是此一聯想,以物喻人,形象雋永,彰顯了文章詩意的品質。

 三、健康審美取向: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就要讓學生審視生活,再現生活的五彩斑斕。有的同學會問:我的生活中難見“高尚”的事,這些可寫入文章嗎?

答案是肯定的。在寫作中,就是要再現生活的真實,只要“連接着健康的生命”(餘秋雨語),有正確的審美取向,表現出對生活真善美的追求,摒棄審美的低俗與無聊,生活“小事”也就有了豐富的審美價值。一次以“征服”爲話題的作文,一學生寫《戰痘記》:

……坐在鏡子前,望着鏡子中那睡意未消的臉,OH,MY GOD,我睜大眼,發現我這張月球表面似的臉,又添了許多新的住戶……

好在,這些扳不倒本姑娘,看我的左右互搏術。我用兩手指,對着其中一個“鬥(痘)士”左右夾攻,“納命來!”我大叫一聲,對着那“鬥(痘)士”一使勁,哇!只見那可惡的“鬥士”腦袋開花,腦漿迸裂,那黃白參半的物質,真讓人噁心。再用力,就只見有鮮紅的液體往外冒。呵,行了,看你還敢欺負本小姐!我朝鏡中的“鬥士”擠擠眼,滿意地放了手。

過一會,我看了鏡子,哇!好似開了雜醬鋪,紅的,白的,黃的,鋪得滿臉都是。好在,那些“鬥(痘)士”,在我猛烈攻擊下,已潰不成軍。我擡腕看了一下手錶,什麼?離上課還有一分鐘!我顧不上洗臉,刷牙,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往教室衝去……

我望着黑板上的黑名單,無奈嘆了一口氣:上面赫然寫着我的名字。“值,不就是一個名字嗎?”我得意地用手往臉上一摸。可這一摸,我愣了:那潰不成軍的傢伙又重整旗鼓向我進攻了。臉上癢癢的,而且“痘痘”更大了。完了,完了!看來,我一早上的努力白費了。

“不怕,下課了,再作計較。”我咬咬牙,“我得想想什麼辦法。苦心人、天不負,我就不信我征服不了它!

文章寫了一件有趣的生活小事,可笑後想想,此文以征服痘痘爲樂,甚至有不惜代價之嫌,令人見出作者“征服”的小氣。此審美意識的低俗,亦使文章缺乏思想的張力。然而,作者在結尾處又加上這樣一段話:

突然一陣笑聲輕輕傳來,我循聲望去,只見班上的“一號種子”可能聽到了一個什麼有趣的故事,忍不住發笑。她臉上也有着紅紅點點的痘痘呢,比我多得多,可她笑得多麼燦爛!“知識是最美的衣裳。”散文家北北這樣說。是啊,又有誰說她不美呢?誰又對她不羨慕幾分呢?

呵,我臉上不癢了。

如此一加,表現出對生活的內省與感悟,表現出對美的積極追求,此審美取向的矯正,使此小事富有情趣與積極思想,文章有了“大氣”。

標籤:寫作方法 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