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歇後語

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歇後語故事

歇後語1.24W

三顧茅廬——好難請。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歇後語故事,歡迎閱讀。

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歇後語故事

三顧茅廬——好難請故事

東漢末年,諸葛亮居住在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的茅廬裏。

劉備爲訪求人才,以成大業,就請荊州名士司馬徽舉薦。司馬徽說:“此地有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人可安天下。”

諸葛亮精研史書,很有學識,又有才能,是傑出的人才。於是劉備就與關羽、張飛大雪帶着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恰巧諸葛亮這天不在,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着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希望他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及黎民於水火的願望。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帶他倆第三次拜訪諸葛亮。到的時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對天下形勢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並在茅屋裏和劉備探討時局,設計奪取政權、統一天下的方略。劉備對諸葛亮的才學與高深見解佩服的五體投地,並稱諸葛亮爲師,一再請求諸葛亮出山,相助他重興漢室。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打動,答應了他的請求。劉備尊諸葛亮爲軍師,對關羽、張飛說:“我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歷史背景:

漢末, 黃巾事起,天下大亂, 曹操坐據朝廷, 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 豫州牧 劉備聽 徐庶和 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 關羽、 張飛帶着禮物到南陽、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着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後,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 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 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 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爲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裏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 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於諸葛亮躬耕地南陽臥龍崗,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爲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