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中班語言說課稿範文示例

說課稿2.1W

中班語言說課稿(一)

說教材、說幼兒:

中班語言說課稿範文示例

文學作品對幼兒發展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有着遠遠超過我們已有認識的意義。80年代以來,兒童語言學習系統理論逐漸讓人們明白了一點,兒童語言發展有賴於3種知識的整合習得:社會知識,認知知識和語言知識。《想飛的小象》這個文學作品不僅向幼兒展示了豐富有趣的情境事件也正是爲幼兒提供了這3方面協調擴充經驗的機會。

故事中從小象形象活潑可愛,由於自己的生活經驗不足,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從一開始想學飛,到在學習飛翔的過程當中遇到了麻煩,再到後來與身邊的小動物以及爸爸媽媽交流後,小象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本事,自己的力氣大也是一種能夠幫助人的能力,千萬別小看了自己。本故事構思新穎,易於幼兒理解、接受。有趣的情節畫面能引起幼兒好奇,有利於幼兒拓展自己的思維與經驗進行大膽猜測、想象。同時本內容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現有水平,也就是說這個文學作品接近中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是發展幼兒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感受能力,也是對幼兒進行良好社會教育的活教材、好教材。在活動設計時我注意遵循了以下原則:

1、注意兒童獲得經驗的原則。

2、不同發展領域活動因素相互滲透的原則。

3、教師與兒童相互作用的原則。

說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擴展幼兒的詞彙量,培養他們自覺獲取語言材料的能力"、"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透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等,根據以上綱要精神,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及教材本身的特點,圍繞活動的具體內容,程序方法,我對活動目標進行領域間有機的整合,制定了目標:

1、情感目標:理解故事內容,能專心傾聽故事,對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話感興趣。

2、能力目標: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3、認知目標:學說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

我將"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作爲本次活動的重點,將目標三"學說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作爲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透過觀察掛圖結合形象生動的故事講述,以及圍繞故事情節進行回憶、提問、梳理等手段來實現活動的重點。透過出示句型圖譜"我不會……,可是我會……"來鼓勵幼兒用此句型進行完整講述來突破活動的難點。

說準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一下準備:

物質準備:

1、小黑象頭飾一個、活動掛圖六幅(中班幼兒還處於直觀形象思維階段,生動形象的角色扮演及故事掛圖正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

2、"我不會……,可是我會……"句型圖譜(圖譜的出示讓幼兒更加清晰、容易地掌握句型結構)。

知識經驗準備:初步懂得自然界中動物們特有的各項本領。(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和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幼兒纔會有樂於表達的內容。)

說教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新《綱要》中提出:"教師應成爲學習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我採用了多種教學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益;

教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

採用直觀法是因爲4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教師結合掛圖以及深情並茂的故事演講可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聽到、看到的故事情節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遊戲法是因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透過遊戲,引導幼兒將習得的句型,貫穿始終。

除了以上教法我還運用了激趣法、賞識鼓勵法等。

學法主要有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爲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爲師幼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舞臺,讓幼兒想說、敢說,從而達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圓滿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任務。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幼兒將運用觀察法是幼兒透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透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運用已學的句型句式,進行交流講述,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森林運動會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活動,創設語言環境

在活動的一開始,我便創設了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由教師扮演的小黑象引入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請孩子們應用原有的知識經驗,透過觀察法,猜猜由哪些動物分別獲得了森林運動會的冠軍,孩子們想說的慾望一下子便被激發了出來。由此自然的引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小黑象",並採用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猜想這隻想學飛的小象,能學會飛這個本領嗎?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門,興趣持續高漲。

(二)小黑象講述故事——《想飛的小象》

這一環節教師透過自己的故事演講,引導幼兒帶着 "故事裏的小象是一隻什麼樣的小象,它爲什麼想飛" 這個問題,認真傾聽故事,尋求答案。 並在故事演講後,透過提問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情節、人物形象和主題傾向如:小象爲什麼想飛?故事裏還有些什麼小動物呢?他們對小象說了些什麼?幼兒在自由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出示掛圖,自然過渡到第二次講述。

(三)教師結合活動掛圖,第二遍講述故事。

這一環節,教師運用直觀法,結合掛圖二次講述故事,在學習文學作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幼兒深入體驗作品內涵,加深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同樣運用了提問法並在幼兒討論後對答案進行總結,梳理。如:小象看見天上的小鳥,它想什麼?蛇會飛嗎?它會什麼本領?蛇是怎樣對小象說的?獅子和老虎又是怎樣說的呢?小象有什麼本領?它最後還想飛嗎?爲什麼?

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四)談話活動"我的本領"

本環節,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在幫助幼兒理解體驗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藉此瞭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透過談話法,鼓勵幼兒大膽地,聲音響亮地在集體面前說說自己的本領,並引導幼兒明白雖然我們中班的小朋友年紀小,但是千萬可別小看自己。老師也知道你們也有自己獨特的本事呢?能告訴大家嗎?"

當幼兒對文學作品本身的學習、理解和體驗已經達到了較好的程度時,教師還應進一步創設機會,讓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認識。引導幼兒根據句型圖譜創造性地進行用"我不會……,可是我會……"的進行語言表述。並在幼兒取得成功時,運用賞識鼓勵法,予以肯定。

(五)活動延伸

我們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

綜上所述,我們認爲文學作品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成網絡狀的活動羣,這是一個從理解到表達,從模仿到創新,從接受到運用的整合過程。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可以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對語言藝術的敏感性,鍛鍊他們的想象力,增長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使他們的語言得到發展。

中班語言說課稿(二)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四冊第6課《誰的本領大》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風和太陽開始都認爲自己本領最大,兩次比本領後雙方都悟出了道理。

(二) 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在選文上富有情趣,難易適中,適合學生學習,也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接受語文學習中,懂得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一定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看待別人。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風和太陽都認爲自己本領最大,兩次比本領後雙方都悟出了道理。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分兩段。(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8自然段。)

(三)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知識能力及學情的發展出發,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

2、 角色體驗,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弄清風和太陽是怎樣比本領的。

3、 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要正確認識自己,看待他人。

(四) 教學重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各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要正確認識自己,看待他人。

二、說教法:

《課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以利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正確運用祖國語言,利於他們積累經驗,培養語感。

在教材處理上,爲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新知,從角色表演中加深體驗,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中。

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了促讀法,提問法,情境表演法等方法,讓學生在一種民主、寬鬆的討論活動中參與學習,充分體現新課改理念。

三、說學法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閱讀是學生個體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過的閱讀實踐".而個性閱讀是一種體驗性閱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有意識地淡化教師的分析,強化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加強朗讀,讀出個性,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培養合作交流,主動探究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 故事匯入:聽師講《五官爭功》的故事,設下懸念:誰的本領大?

設計意圖:透過故事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 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提出問題:課文講了誰和誰的故事?相機板貼圖畫。他們一共比了幾次本領?相機板書。分別是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既複習了舊知,理清了課文層次,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出示表格,學生分組讀文,完成表格。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

3、 檢查完成情況:講讀第一段(1—3自然段)。

第一次比什麼?風和太陽分別施展了什麼本領?怎麼理解風的話?在本段的學習過程中,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達成,如: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演讀,老師給難理解的名子範讀、領讀,有困難的地方給予點撥,多留給學生閱讀、體會的空間。

設計意圖: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的閱讀能力、讀書自悟能力會日見功效,爲今後的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功底。

4、 講讀第二段(4—8自然段)

第二次他們又比了什麼?引導理解"得意",太陽爲什麼得意?

指導朗讀。要讀出太陽的得意、傲慢。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學會感受、體會、體驗、揣摩。

5、 這時,風又會說什麼呢?學生邊看圖邊想象回答。

設計意圖:延伸課堂知識,培養學生編故事的能力。

6 、全課總結:風和太陽到底誰的本領大呢?從中你受到什麼啓發?

設計意圖:讓學生系統地歸納所學知識,培養學生概括表達能力,同時鼓勵學生質疑。

7、 拓展知識:結合生活實際,說說我們身邊的本領大的人。(學習、身高、三個小夥伴……)

8、小黑板出示格言,師領讀,齊讀,完成積累。

9、佈置作業:假如第三天風和太陽又碰到一起,他們還會說些什麼話呢?你知道他們還有些什麼本領嗎?

五、教學反思

以讀爲本,熟讀成誦,是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所以我在課中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通、讀熟、讀懂。透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感受了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幫助學生積累了課文中的語言材料。

中班語言說課稿(三)

一、說情況

我所執教的中二班,孩子的年齡相對來說有點偏小,入園時間是寒假後,小班的教育只接受了一半,就匆忙升入了中班,因此一些基礎知識掌握不夠豐富。但幼兒普遍喜歡聽故事,與不知不覺中發展了語言能力。個別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發展較好,大多數幼兒也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只是個別幼兒好奇心強,但不善於表達或急於表達,課堂常規欠佳。針對本班幼兒的這些情況和本年齡段幼兒心理髮展各方面的規律特徵,我對教材作了一定的調整。

二、說教材

《牽牛花》是省編教材中班下冊語言第六單元的活動十一,是一首連鎖調兒歌。內容爲:"牽牛花,爬高樓,高樓高,爬樹梢,樹梢長,爬東牆,東牆滑,爬籬笆,籬笆細,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上下句尾首蟬聯,通俗押韻,句式簡短,適於幼兒誦讀和記憶。並且兒歌中的牽牛花形象可愛有趣,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這首兒歌既給幼兒提供了鍛鍊朗誦的機會,又豐富了幼兒對牽牛花生長特點的認識經驗。還使幼兒對連鎖調兒歌加深了認識。因此說該教材的編排內容對孩子來說是有價值的。

1、活動目標:

根據本班幼兒情況和教材特點,我認爲該活動應達到如下目標:

(1) 藉助誦讀看圖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認識牽牛花的生長特點。

(2) 利用掛圖,學習理解新詞——籬笆。

(3) 透過理解誦讀兒歌,是幼兒獲得快樂,促進幼兒活潑開朗性格的形成。

2、重點難點是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並能從中得到快樂,達到正確的背誦。

3、準備:爲了較好的突破難點重點,實現教學目標,也是根據本班幼兒好奇心強,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點,我準備了一幅教學掛圖:牽牛花爬上高樓,樹梢,牆頭和籬笆的掛圖。有一朵躺在地上,擬人化處理,可以移動,必要時再現出,以保證新鮮性,有助於凝聚幼兒的注意力。

幼兒總是對新鮮有變化的事物感興趣,並且總是把周圍的一切看作與自己一樣的有生命,有感情。掛圖這樣處理比較容易激發幼兒的感情和興趣,易於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另外,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掛圖也可有效的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兒歌。

三、說教學設計

1、說教法。枯燥的說教對幼兒不起作用,因爲幼兒是一個活動的個體,其注意力的集中是短暫的,需要不斷接受新事物,不斷接受新指令,藉以維持其注意力。因此我決定採用廣泛的談話法和直觀教學法,以適應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透過面向全體的談話,()調動每位幼兒的積極性,把握每位幼兒的思維。

2、說學法。教學活動是一個由教師和幼兒同時參與的過程,完整的教學活動不僅有教師的教,還要有幼兒學的配合。本班幼兒比較活躍,課堂氣氛把握不好,就會走向混亂,因此我決定採用集體問答於個別問答相結合的方法,促進幼兒學習。答案明確的請幼兒集體回答,分散型的問題請幼兒個別回答,做到動靜結合。這樣一方面擴大了幼兒參與面,另一方面也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練習鞏固的環節中,引導幼兒用你一句,我一句的遊戲法熟悉兒歌,進一步激起幼兒興趣,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完成。

3、說教學程序

(1)開始部分:談話匯入,激發幼兒興趣,觀察掛圖,初步感知畫面內容。

談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好看的畫,想看嗎?

提出要求:安靜地,認真地看,把畫記到腦子裏。

提問:畫上畫的是什麼?你還看到了什麼?

你看到的牽牛花是在什麼地方的?牽牛花爲什麼要爬到這些東西上呢?(隨機介紹籬笆)

(2)、介紹牽牛花的生長特性

蔓細長,軟,不能自己直立,必須纏繞着別的物體往上爬。

可是有一朵牽牛花卻沒有往上爬,她在那呢?(出示活動牽牛花)她爲什麼躺在地上呢?過渡到下一環節

(3)中間部分,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a、示範朗誦,掌握兒歌主要內容

提問:現在知道牽牛花爲什麼要躺在地上了吧?先來告訴老師  別的牽牛花爬到哪去了?(集體回答:幼兒看掛圖,聽老師提示回答,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只有這一朵,哪也沒爬上去,爲什麼呢?(幼兒個別回答)

小結:引導幼兒結合掛圖用兒歌語言找出原因。

b、學習朗誦兒歌

這朵牽牛花既有趣,又可愛,我們來學一下她的兒歌好嗎?

(用跟學法結合掛圖朗誦兒歌)

採用各種方法熟悉兒歌內容,如老師小聲說,幼兒大聲說;請一幼兒指着掛圖領大家說。

c、聯繫鞏固兒歌

連接背誦,老師一句,幼兒一句,激發幼兒興趣

(4)延伸部分,連鎖調:小苗圃

談話:這首兒歌讀起來感覺怎麼樣?爲什麼會這樣呢?這種兒歌叫什麼?我們以前也學過一首這樣的兒歌是《小苗圃》。

(5)結束部分,背誦《小苗圃》《牽牛花》,體驗其相同的地方,即連鎖調兒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