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說課稿1.08W

作爲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是一篇新選入的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內容來於Y-Y_課-件_園 ]的涼傘……課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於啓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像;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這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例。

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優美。課文的插圖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課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部分,可以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詞語訓練。課後“我會認”中的12個生字是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我會寫”田字格中的6個範字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練習的安排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悟的重視。

二、說學生、學法、教法

學生

夏天是孩子們的,歡樂是孩子們的,夢想是孩子們的。一年級的孩子們天真活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對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夏天是炎熱的,知了在樹上唱歌;荷花展開了笑臉;小夥伴們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他們已經初步認識了許多客觀事物,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和一些現象,還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是,那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範的語言,爲了使他們正確理解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語言。

我所執教的班級的學生喜歡閱讀,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學生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部分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稚嫩的見解。個別學生則缺乏自信,較爲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對意願的表達較爲模糊。

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夥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定學法

根據我班學生情況,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識水平,因此確定運用“自主讀——合作讀——練習說”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熟讀能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三、說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課標》特別強調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以課標爲依據,針對課文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背誦全文。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帶來了歡樂,給小朋友也帶來了歡樂。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4、品德目標: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四、說教學

教學設計的理念

1、調整師與生的關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當的,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特別是起始年級,就更要尊重兒童的思維方式、語言特徵和價值觀念,想兒童之所想,樂兒童之所樂,把學生視爲平等的學習夥伴。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本着一個“成爲孩子們學習時的夥伴,玩耍時的朋友”的指導思想,從教學程序的設計,到課堂用語和肢體動作的運用,都力求讓自己更兒童化。

2、更新教與學的方法

“教與學”是課堂教學的兩個關鍵詞,怎樣讓如今的課堂成爲充滿愛意的課堂,富有詩意的課堂,飽含情意的課堂,體現創意的課堂,更需要在“教與學”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透過創設情境,遊戲活動等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主動參與,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學的方面,我則更提倡個性化的學習,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說教學流程

整個教學流程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讀)——積累語言理解內容(合作讀)------拓展課文培養想像(練習說)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愛好,所以從看優美的畫面,聽老師激情導語的方式引入課,學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產生樂學的情緒。

1、播放課件匯入新課

先播放課件:配樂出現貴港市東湖公園一池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的荷葉美景的動態畫面,讓學生欣賞,然後讓畫面定格在荷葉圓圓的,荷葉綠綠的的特寫上,讓學生誇誇荷葉;優美的音樂繼續,教師激情匯入新課;荷葉是夏天

裏一首清涼的小詩,荷葉是陽光下跳動的綠色的音符。小水珠喜歡荷葉,小蜻蜓喜歡荷葉,小青蛙喜歡荷葉,小魚兒也喜歡荷葉,讓我們一起在這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裏去感受充滿童趣的夏天,去觸摸生機勃勃的荷葉,去體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們快樂的心情吧!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讀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整體感知的教學設計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所以我先讓學生一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一遍或兩遍課文,然後複習生字和由生字連成的詞,把較長的句子多讀讀,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再將課文完整自由地放聲讀一遍。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並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將課文完整自由讀兩遍的基礎上,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順;再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個別讀,讀後評價(對讀得好、有進步的同學提出表揚和鼓勵),最後讀給同桌或好朋友聽。

(三)積累語言理解內容——合作讀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昇華,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對課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領悟情境,附之配樂朗讀,增強語感。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於分角色朗讀。我給學生創造了一種競賽氛圍,看哪一組同學讀得好,配合得好,(小組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形式: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一部分同學讀一部分同學表演等等)。小組間的比賽完以後進行評議,這樣的形式使學生朗讀水平不斷提高,並在熟讀的基礎上嘗試背誦。學生在多讀的訓練後,培養了語感,感悟到課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薰陶,又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

(四)拓展課文培養想像——練習說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像力最佳時期,猶如農事的節氣,是不能錯過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藉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時地給已經在閱讀課文中得到許多啓示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引發學生想像:“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荷葉也一定給小朋友帶來快樂。請小朋友用‘是’說句子,說說荷葉是小朋友的什麼?”或者“你們要對荷葉說些什麼呢?做些什麼?”這樣的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和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培養了他們綜合應用的能力。

四、板書設計理清重點

主要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爲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附板書:

14 荷葉圓圓

圖 文

小水珠 搖藍

小蜻蜓 說 停機坪

小青蛙 歌臺

小魚兒 涼傘

荷葉

五、說教學效果: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着眼與學生的主動發展,致力於運用現代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我還充分採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透過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積累了詞彙;體會文章情感,感受到池塘和諧的美,體會了青蛙、水珠、蜻蜓、魚兒的歡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激發了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嚮往。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識字一》是教科版二年級上冊識字一第一課。本組教材以“識字寫字”爲主。作爲本課透過對對子的形式,讓孩子感受到強烈的情感對比,感受到漢語言文字的魅力。如詩歌一般的反義詞對子,讀起來是那麼的琅琅上口而又鏗鏘有力!於是,原本枯燥無味地識字過程變得活潑鮮亮起來!無形中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從主觀意識上大大降低了識字難度。在這種美妙的心理體驗中識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仍然是識字。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初步學會了在一定語境中進行識字的方法。然而,該年齡段的學生對細節的敏感性較弱,比較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在書寫生字時,容易出現錯別字。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強、積極性高,表現慾望強烈。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展開教學,使該課的識字教學妙趣橫生”!

[三、設計理念]:

1 本節課是一節識字課,我能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在識中去記,是我設計這節課的出發點。寓教於樂,關注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整個識字過程中處於一種輕鬆自主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在學中樂,在樂中學。創設平臺,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課堂上爲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可以在互動中識記、鞏固、理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 四、教學目標、重、難點]

1 1、激發學生髮現規律,用多種方法識字的願望。

2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語境歌,理解反義詞之間的聯繫,並掌握本課的9對反義詞。

33、認識生字,會寫要求寫的生字。

重點:認寫本課生字,有感情地朗讀並背下本課對子,進一步感知詞語的反義關係,學會用反義詞對對子。

難點: 理解 :謙虛與驕傲”

[五、教法、學法:]]

[ 爲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採用激勵、遊戲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自主,、合作,” 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爲主線,,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並透過動腦、動手、動口來激發思維,獲得發展。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談話激趣

11、師導語: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準備進行一個有趣的遊戲“反義詞對對碰”!課件出示填空反義詞對子,板書課題。(設計意圖:一開始用遊戲抓住孩子的注意力,這種教學情境的創設,使課堂變得開放而有活力,爲學生愉悅地學習做了情感鋪墊。)

(二、熟讀兒歌,扣緊詞語

透過自讀,同桌互讀,指名讀,師生互讀等多種形式讀熟兒歌,並從課文中的反義詞對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應以讀爲主,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多種形式朗讀,感受生活的美好的同時認識事物,認識表示事物的漢字。)

(三、)抓詞編兒歌

讓學生用事先蒐集好的反義詞自編兒歌,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重在體現了對學生拓展能力的培養,語言的訓練,以及將知識學以致用的思想的薰陶。

(四、)品析生字,重點體味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中出現的會認會寫的本課生字,引導學生認讀生字,並說一說自己是怎麼認識的。透過讀、—比較—、抓詞理解的方法,幫助學生識記這些字,(設計意圖:透過反覆呈現,不斷深化識字,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0(五、)認真寫字,指點關鍵

練說:學生自主分析,發現生字的書寫特點,

範寫:教師示範板書生字,讓學生仔細觀察,鼓勵發現每個字的書寫特點。

(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和審美能力。)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該課呈現給學生的材料只有兩幅圖畫,一幅是幾個小男孩在草地上踢球,一位大姐姐在旁邊勸他們不要在草地上踢足球,另一幅是一位阿姨在洗蘿蔔,水龍頭開着,盆裏的水嘩嘩地往外流,一位小朋友看見了,勸說阿姨要節約用水。要讓學生藉着這兩幅圖,討論這樣做爲什麼不好,應該怎樣勸說,從而提高他們的言語表達能力。在全冊教材編排的六個口語交際課題中,它是唯一一例讓學生明辯是非、對錯、勸說他人的課例,因而對於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念,指導學生的行爲習慣有很深的社會實踐意義。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及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我從三個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認識到破壞綠地,浪費水資源的行爲是不對的,學會用禮貌語言勸說別人,能比較完整地用普通話說二到三個句子。

2、過程和方法:使學生養成自主、合作學習的好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發現、關心身邊事情、勇於表明自己的態度,懂得維護公共利益人人有責的道理,培養學生之間的協作精神。

本次說話課題主要以圖畫爲憑藉,因此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理解圖意是把握說話方向的關鍵,而讓學生弄明白“在草地上踢球”和“浪費自來水”這兩件事的做法爲什麼不對,該怎樣勸說就成爲了本課的重點,在農村小學,受學生的語言交流環境和習慣的制約,讓學生大膽地在集體場合說普通話,成了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及目標的要求,考慮學齡初期兒童富於想象,但缺理性思維的心理特點,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運用談話引導法。以談話的方式匯入話題,以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深入話題,以教師的談話總結深化主題。在談話中,還適時運用反饋調節的方法,可以及時糾正學生中間一些不正確的看法。

本着“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在本節課中,我引導學生綜合採用自主探究、合作討論、表演等學習方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體味學習的快樂。把教師的`引導與學生自主學、合作學結合起來,形成合力,營造開放創新的新課堂。

教具準備:除了若干小獎品外,還有兩幅掛圖,考慮到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便於學生一幅幅的觀察。

三、說教學過程

1、以題激趣

在教學中,匯入課題往往成爲一節課成敗的關鍵。在本課中,既要緊扣課題,又要讓學生憑着兩幅圖畫,開啟話匣子,暢所欲言,就要拉近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讓學生勤于思考,樂於表達。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

發問:“同學們,有的學生上課坐得不端正,這樣做好不好?”學生回答後適時表揚坐得端正的學生。追問:“今天教師要讓大家大膽地說話,如果有些同學不敢說,這樣做好不好?”

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很快就能回答這個“好與不好”的問題,還要進一步提問:“既然這樣做不好,那應該怎樣做?”學生很自然就能回答“應該大膽地說”,一下子就把他們的情緒調動起來了,主要爲下一步的口語交際打下伏筆。教師趁機匯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兩件不好的事。(板書:這樣做不好)

2、自主探究圖畫

我是這樣引導學生探究圖畫。

⑴出示第一幅掛圖,問:“第一幅上那幾個男孩在幹什麼?旁邊的那位大姐姐在幹什麼?誰做了不好的事?”讓學生帶着問題自主探究圖畫的意義。

⑵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第二幅圖畫。

⑶反饋點撥。學生經自主探究圖畫後,基本上能認識到那幾個小男孩的做法不對,我就順勢點撥旁邊那位大姐姐在講道理不讓他們這樣做。(板書:勸說)

3、合作討論

在引導學生初步看懂圖畫的基礎,繼續提出問題。你知道在草地上踢球和開着水龍頭洗菜這樣做爲什麼不好?如果你是旁邊的那個人,你會怎麼勸說呢?再次提醒學生“勸說”是用講道理的方法使別人不要這樣做。激趣:我們現在分兩個組來討論,呆會兒還要讓每個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看哪個組做得最好。

⑴自由分組。基於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在合作討論時採取自由搭配,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把全班學生分成兩個組。

⑵組內交流

爲有效地完成本階段任務,保證每位同學都參與交流和表現。我準備做好以下幾點:

①教師參與到小組中,以師生互動帶動學生互動,引導學生之間對共同活動進行加工完善和評估,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

②教師起到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適時地規範交流行爲,善於發現火花,排除障礙,引導深化。

③給予足夠的時間。

4、全班交流

緊張的組內討論後讓學生自己推選一名中心發言人(非教師指定),先讓他在組內試講,其它同學幫他完善講話的語氣和語句,然後再在全班交流。

5、教師總結評估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本質功能在於促進發展,爲呵護孩子的自信心,我以激勵性評價爲主,重在評價全體參與者的學習態度和合作意識,對錶現好的學生讓同學們相互表揚,教師發放獎品,並適時總結:破壞綠地,浪費水資源等行爲都是損害公共利益的事情,我們每個同學看到這些不好的事,都應該像今天這樣,用講道理的方法勸說他不要這樣做。

6、情景表演(作爲機動調節的內容)

各組選一幅圖演一演,加上被勸說人的語氣動作。

四、說板書

我設計的板書,主要體現了啓示性、目的性、簡練性的特點,讓學生從中明確事物間的聯繫。

五、說教學特色

1、要求適中,適合農村小學開展口語交際課的需要。

2、關注個性,觸發情感。

3、收放得體,實行調控下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體會清晰嚴謹的脈絡結構。

2.體味作品生動傳神的語言。

3.瞭解過年習俗中所蘊涵的鄉土風情。

4.引發對中國民俗文化的關注和探討。

教學重點:

1.品味文章生動傳神的語言。

2.感受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發掘春節習俗中蘊涵的美好寓意。

教學設備: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式:師生共同探討、學習與活動結合

教學過程:

一、課堂匯入(醞釀過年氣氛)

1.這首歌,是歌唱家宋祖英的《好日子》,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我想請同學們說說看,你覺得歌曲中所唱的好日子,指的是哪一天呢?

明確:春節

2.春節是我們一年中最期待,最快樂的節日,春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同學們能不能向我們介紹介紹江南一帶過年有哪些習俗呢?

明確:祭竈、掃塵、貼春聯、門神、年畫、倒貼“福”字、年夜飯(團圓飯)、祭祖、守歲、迎春、紅包(壓歲錢)、新年贈橘、新年放爆竹、拜年、接財神、回孃家、初六送窮。

同學們說了很多我們家鄉過年的習俗,下面,讓我們隨着老作家劉紹棠到京郊運河家鄉,去看看北方舊時過年是怎樣的情形。

(幻燈:課題)

1.題目“本命年的回想”,同學們告訴我,你們的本命年過了嗎?本命年只有一次嗎?作者這篇文章寫在幾歲時?

明確:我國習慣用生肖記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輪迴一次。六十歲。

2.作家劉紹棠簡介:劉紹棠,現代著名作家,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他發表的作品有幾百萬字,代表作是長篇小說《蒲柳人家》。他的作品貼近農村鄉土生活,語言通俗流暢,明白如話。長期致力於“中國氣派,民族風俗,地方特色,鄉土題材”的創作思想,被譽爲“京郊風俗畫家”。

作品推薦:《運河的漿聲》《娥眉》《青枝綠葉》《京門臉子》《蒲柳人家》《鄉土與創作》。(幻燈)

3.檢查預習:生字詞(幻燈)

竈膛 zào 烙 餅 lào 簸箕 b ji 晾 liàng 生瘡chuāng 栗子 lì 穿梭 suō 糖黏兒nián 糝兒shēn 涿州zhuō 吆喝yāo he 疙瘩鬏gē da jiū 門檻k&>59;n 秫秸棒shú jiē 鬼祟sāo r&>59;o 騷擾sāo r&>59;o 大吃大嚼jué 天麻麻亮mā ma 漬酸菜zì 闔家hé

二、去北方過年

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最富年味的一段

明確:第四段

1.那麼,就請同學們跟着新年的音樂放聲朗讀這一段,找找北方舊時過年有哪些習俗。(配上背景音樂:《喜洋洋》,畫面顯示各種過年習俗的圖片)

明確:十件事:炒年貨、吃臘八粥、買糖果、挑絨花、殺牲禽、備食物、送竈王爺、換門神、除夕守歲、拜新年。(幻燈)

順序:時間順序,感情逐步遞進。

2.在文中找找你最喜歡的片段,體味作者生動傳神的描寫。

示例:“村南村北,村東村西,一片殺豬災羊的哀鳴。站雞籠子裏,餵養了一個月的肥雞,就要被開刀問斬。”

明確:不說“村裏到處”,而說“村南村北,村東村西”,這是作者在有意渲染宰殺牲禽的氣氛。“一片殺豬宰羊的哀鳴”,似乎有點同情;肥雞要被“開刀問斬”,似乎有點從嚴宣判。讀起來很有情味。

作者語言生動傳神,不多幾筆,勾勒了一派熱鬧的生活情景,文章對大年的每一點回憶,都是體現民風民俗的圖景畫。

3.在作家筆下,京郊運河父老鄉親過年的氣氛真是濃濃郁鬱,你覺得爲什麼過年如此隆重,從中寄託着人們怎樣的期盼呢?

明確:1.辛苦一年,幸喜五穀豐登,享用勞動成果;

2.展望來年,祈求好運,祝願平安幸福;

3.閤家團聚,密切鄰里和整個村落的人際關係,上上下下,遠遠近近,和和美美奔前程。

4.課文小結:作者回憶了京郊運河家鄉幾十年前的過年習俗,表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味,歌頌了熱愛生活、純真可愛的父老鄉親。

三、今昔“年”對比

1.隨着時代和社會的進步,春節這個傳統節日,在近幾年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人們過年的方式越來越豐富,說說你現在新年是怎麼過的?

明確:春節旅遊,上網、電話拜年,短信拜年、吃年夜飯、拿壓歲錢、貼春聯、看春節晚會……

2.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

明確:1.不管今昔變化如何,人們的心願和美好的祝福不變;

2.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3.某些傳統文化在消亡,需要保護,有些新的文明方式在產生,要發揚。

四、提前過大年(背景音樂:張也《萬事如意》)

1.五個組各司其職: 第一組 描寫一個你家過年時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場面

第二組 一幅年畫

第三組 寫一幅春聯

第四組 擬寫幾條過好春節的建議

第五組 寫一條拜年短信

班內交流

2.作業:上網查找與春節有關的資料(世界各地習俗,傳統美食,春節由來,春節傳說,春節詩詞等)彙集編寫新春小報

五、結束

同學們,聽,鑼鼓響天,鞭炮陣陣,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送給所有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們: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宣佈下課!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上海牛津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6 M parents中的第一課時,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習生詞bus drive、dctr、firean、nurse、teacher,以及會運用句型 What des ur therfather d?HeShe’s a……。

二、說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本課的內容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詞彙:bus drive、dctr、firean、nurse、teacher。

(2)掌握句型: What des ur therfather d?

What d ur parents d?

2.技能目標:能運用所學句型詢問他人父母的職業。

3.情感目標:鼓勵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理想和目標,從而激勵他們更加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同時透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和尊重他人職業的高尚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表示職業的5個單詞。

2.掌握句型What des ur therfather d?及其運用。

教學難點:

單詞bus drive、dctr、firean、nurse、teacher的發音。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設計

英語的習得過程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交替復現的過程。在本節課匯入新課時,我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繫溫故知新。在操練單詞時,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相同點強化記憶。我還發揮英語歌曲、對話、遊戲以及TPR活動的激趣作用,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透過多種活動來操練重點單詞和句型,突破教學重難點,並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

2、學法指導

透過說、唱、玩、演、比賽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習得英語,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和發展合作意識。

3、教學手段

在本節課中,我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並藉助單詞卡片等多種媒體進行教學,以及利用活潑的歌謠、激烈的競賽、有趣的遊戲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點結合在一起,實現教學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in

tings(師生問好)。

2.出示Listen and en的兒歌和圖片,播放兒歌錄音,學生跟着錄音朗讀。

3.T: O,tda

說課稿 篇6

一,依據課標,說理念

《春雨沙沙》是一篇短小的寫景散文,描寫了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具有詩一般的韻味.本文的設計理念:自主識字,朗讀感悟,語言實踐.

二,緊扣特點,說教材

《春雨沙沙》一課透過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天圖畫,展現了春天的美景.學習課文,瞭解大自然春天的景象,體會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知識目標:

認識提土旁,正確認識課文中的9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

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描寫4個左窄右寬的字;能用一二句話說說春天的迷人景象.

情感目標:

體會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

教學重點:

1,能運用多種方法識記本課9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能讀出感情.

教學難點:

1,體會春雨中鄉村的迷人景象.

2,用一二句話說說春天的迷人景象.

三,聯繫實際,說策略

教法

創境法

誦讀法

學法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四,情感互動,說流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春天

1,欣賞春圖,感受春意.

2,指導朗讀第一,二節.

3,揭示課題.

(二)讀文學字,感知春天.

1,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看課文圖片,交流聽後收穫.

3,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字詞.

4,交流識字方法,反饋朗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走進春天.

1,自讀課文,挑選喜歡的句子讀讀.

2,指導朗讀,體會春天的迷人景象.

3,讚美春天,配樂感情朗讀全文.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青蛙看海》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篇發人深思的童話故事。故事敘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導下,跟着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後終於到達了山頂,看到了大海的事,說明了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課文言近旨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耐人尋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進行描寫,形象鮮明生動。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內容,有利於學生觀察想象。

二、說學生

二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透過一年來的學習和訓練,他們已經積累了一些學習漢字的經驗和方法,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和技能。形成了初步較好的學習習慣和讀寫姿勢。他們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演讀更受他們歡迎。他們想象豐富、愛好畫畫、樂於表演,有強烈的表現欲和求知慾,但他們的問題意識不強,雖然他們也能圍繞某一內容提出較有深度的問題,但往往不能獨立的、主動地提出問題。

根據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而深入理解課文、體驗課文內容。

2、對學生進行四能訓練,即讀、說、畫、想的語文綜合能力訓練,幫助學生樹立大語文觀。

3、透過學習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喜愛閱讀,在樂讀中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教學重、難點:朗讀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透過朗讀活動讓學生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愛閱讀,有濃厚的閱讀興趣。教學中應以生爲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情境,營造寬鬆、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不斷朗讀、評價、感悟中批文入境。把閱讀與口語交際聯繫起來,邊積累、邊運用,在語文實踐中學會運用語言,圍繞這一理念,我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識字教學,關注經驗積累。

《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所以,在開課伊時,我留出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複習生字、新詞,並讓學生在認讀後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和識記經驗,用這種方式複習生字新詞,不僅讓學生加深對生字新詞的認識與瞭解,還在學生介紹經驗和方法時培植了學習漢字的興趣和信心,也鍛鍊了說話能力。

2、利用各種資源,加深理解、培養想象。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由於我們地處剛剛開始實施課改的落後地區,各種教輔資料、工具不可能一應俱全,有些教具有了也未必方便適用。所以,我在教學中儘量開發一些方便易行的資源。如沒有教學掛圖,就用簡筆畫代替。沒有朗讀帶就用教師範讀、學生朗讀來代替,沒有動畫帶就用學生演出來代替。

另外課文插圖和文字也是質量高、使用極爲方便的文字資源。本文的插圖貼近課文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充滿童真童趣、很好地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服務。本節課,我採用簡筆畫和圖片相結合的方法將課文插圖再現在黑板上,使課文內容變得直觀形象,爲學生感悟課文內容創設了情境,使學生走進文字,與文字進行對話水到渠成,也幫助學生正確把握了文章的價值觀。如在導課時,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座陡峭、聳入雲霄的大山和一條通向大山山頂的石階,當學生看到這座大山和這無數的石階時就會自然地感受到青蛙登山之艱辛,對青蛙傷心、失望、驚訝的心情倍感同情,同時也爲學生理解青蛙勇於攀登的精神打下了基礎。

本課的語言含蓄、耐人尋味。如課文結尾寫到“啊!大海就展現在他們眼前”時就戛然而止,對大海的景象和青蛙、松鼠的舉動隻字未提。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利用作者的這一寫作技巧,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所欲言,大膽描繪自己胸中的大海,並讓他們把自己的想象繪製在黑板上,將語言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了他們的語文能力。接着,我提醒學生站在山頂看着眼前的大海,青蛙最想說什麼?它又會對青蛙說什麼?對於這樣的提問,孩子們會衆說紛紜。他們在無拘無束中學會了欣賞美景,讚美大自然和感謝他人。這就是童話的魅力,當課堂變成了孩子們的童話世界,當孩子們變成童話中的小主人時,那智慧的火花就會在孩子們的心中點燃,孩子們就會看到和青蛙所看到的一樣的廣闊無垠的大海。

四、創設閱讀情境,體現閱讀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這對話過程中,我力求體現以下兩個方面的閱讀理念。

首先,努力體現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爲對話創設輕鬆和諧的氛圍,在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不是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而是進行和風細雨地引導,敞開心扉與學生思與思碰撞、心與心接納、情與情交融。當孩子們的理解獨特時,就表示贊同;當孩子們遇到困惑時,就熱情指導,耐心點拔,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們一定會願讀、愛想、樂說、喜動的。

其次,創設情境、促進美讀。孩子們喜歡在充滿形象、充滿情感的氛圍中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生動、逼真的課文情境,如在教學青蛙和松鼠對話這一部分時,創設真實的場景。讓學生演讀課文、跳臺階等,這些活動實現了語言和精神的相互交融,使他們自由地傾吐創意的想法,激情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幸福地體驗心靈的快樂。

五、重視情感教育,恰當使用激勵手段。

恰如其分地運用激勵性語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自信。對於孩子來說,教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一聲激勵的話語、一下讚許的點頭、一次輕輕的撫摸、一個樹起的大拇指、一次熱情地握手。都會使他們得到一種成功感,於是就會對你的課堂倍感興趣,自然你的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他使孩子終身受益,所以,本節課,我將力求恰當地使用激勵性語言,讓孩子們的心田得到暖流的澆灌,得到細雨的滋潤。

六、教學流程:

1、複習字詞,積累經驗。

2、情境匯入,整體感知。

3、精讀課文,加深體驗。

4、拓展延伸,展開想象。

5、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6、課外實踐,學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