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魯教版初中思品說課稿

說課稿2.92W

(一)說教材

魯教版初中思品說課稿

1 、本框的地位。

第七課講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第二節關於家庭消費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第一節內容的邏輯結果和必然的延伸,本框則連接第一框家庭消費的內容和第三框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起着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在明確了家庭消費的內容、重要性及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的有關知識後,才能逐步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有了正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者權利意識,纔有可能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透過各種途徑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就全書來說,消費作爲社會再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與生產、交換、分配共同構成經濟常識的基本結構,因而正確的消費觀對整個社會再生產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本框教材的結構

本框內容可以劃分爲三個層次即爲什麼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正確的消費觀念是什麼、怎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就“爲什麼”來說,教材從理論依據(生產和消費的關係)和重要作用(消費對國家、社會發展的作用)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教材提出的正確消費觀念歸納起來有三個:適度消費、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相一致、科學消費。而“怎麼樣”的問題,教材着重從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進行論述。

3 、對本框重難點內容的理解

本框是第七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最具有思想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我將“生產和消費辨證關係的原理”與“什麼是正確的消費觀念”確立爲教學重點;因爲講清“生產和消費關係原理”是前提,只有指出消費對生產的重要意義,才能重視消費,才能引出一些消費現象,才能指出哪些消費是合理的、哪些是錯誤的;而“正確的消費觀”內容又是本課教學的主題,透過這一內容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確正確消費觀的內容,反對不合理、不科學的消費現象和習慣。

我將“正確的消費觀對於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的意義”、對“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理解確定爲難點。這是因爲高一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窄,思考問題的深度不夠,認爲家庭消費只是個人的事情,與社會與國家無關。而講到“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時,很多學生都覺得沒勁,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這裏的關鍵是他們還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神。所以將這兩內容確立爲難點內容。

基於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課程標準中對本課教學的要求着重是理解,所以,在教學目標是着重是理解“正確的消費觀”和自覺實踐能力的培養。

1 、知識目標:透過教學,學生明確生產與消費的辨證關係,尤其是掌握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理解我國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質量的改善對發展社會主義生產的重要作用;知道正確的消費觀念是什麼;懂得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神的現實意義。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辨證思維的能力、比較分析的能力、判斷是非的能力、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合作、探索精神。

3 、覺悟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透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克服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的錯誤消費觀念,樹立起符合我國國情和家庭實際的正確消費觀。

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呢?這就需要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學是藝術,是科學,它的本質在於創造。大教育家孔子說過: “ 法無常法,貴在得法 ” ,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會有事半功倍之效。針對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法:

(三)說教法

本課教學有許多疑點,容易引起學生思考,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他們,激疑探究非常必要。由於在探討中不是把一些社會現象交給學生就夠了,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怎樣分析這些問題、從哪些方面分析,實現理論聯繫實際。所以,需要教師 寓教於直觀生動的活動中;注重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鍛鍊;充分利用教材的思想教育內容,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探究,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組織、引導和點撥的作用,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民主、平等、和諧課堂氛圍。

在採用這些教學方法的同時,我也注意到了學法的指導!根據新教材的理念,我在教學中必須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做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研究者,“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四)談學法指導

1 、鼓勵學生採取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中構建知識網絡。

2 、創造條件,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透過師生互動教學,把教師的教轉化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防止教師進行單向資訊的傳送。

3 、讓學生把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轉變被動學習方式,在學習活動中理解知識、運用知識,並能創新知識。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其次 、說教學過程

(一) 【匯入設計】 製造懸念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本課時教學中始終堅持“激趣原則”。這此我在上課一開始,請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講一講:《天堂的對話》 — 講述一個“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在天堂裏的對話,請學生思考: 這兩位老太太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兩種哪兩種截然不同的消費觀念。那麼到底誰的消費觀是正確的呢?

學生自由議論後,教師引入課題:等我們學完了這一課內容,你就會明白了。

引起學生懸念。現在我們來思考爲什麼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二)講授新課

【突出重點設計】:協作探究

協作探究是新課標環境下一種全新的理念,他對於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學生生活出發探究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疑則是學生主動探究的'最佳選擇,爲此我在落實 “生產和消費辨證關係的原理”與“什麼是正確的消費觀念”這一本課時重點時, 設計以下問題 。

在講授“生產和消費關係原理”時,我設計“錢在我口袋裏,怎樣花是我個人的私事,與別人無關,與國家無關,與社會無關。”這一問題,採用師生引導學生共同探討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明確“爲什麼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請學生瀏覽課文有關內容後,

以兩小組爲單位,從“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係”角度,互相討論“爲什麼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每組選出一位同學代表發言,要求舉例說明,如果學生髮言不完整,可先由本組其它學生補充,如果還有問題,可由其它組學生補充完整。發揚協作精神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最後 學生互評:各小組給其它組評價,要求簡單說明理由,最後評出最佳組,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得出:消費作爲 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四個環節相互聯繫的環節 之一,既與國家有關,更與社會有關。如果這一環節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到其它三個環節的順利進行。強調總結: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於生產。即 消費作爲社會再生產其中的一個環節,它在受生產決定的同時,也反作用於生產 。

那麼,生產和消費的關係如何理解呢?

聯繫“生產與消費辯證關係”原理,結合 汽車消費資料材料: 受 2004 年汽車市場銷售業績的影響,各廠家紛紛斥巨資擴大生產能力。汽車消費熱潮中家庭購車是主流。而私人購車對車型、性能、配置、技術含量的要求都很高,這促使各企業在新產品、新技術方面展開激烈競爭。爲方便購車,各營銷商開闢了網上訂單,透過信用卡結算、釘好牌照等一系列措施。

請學生思考:

( 1 )汽車的銷售業績對廠家造成什麼影響?這又說明了經濟學中什麼道理?( 2 )私人購車的這些需求對廠家造成什麼影響?這說明經濟學中什麼道理?( 3 )爲什麼現在家庭(尤其是大城市的家庭)興起購車熱?( 4 )各營銷商開闢了網上訂單,透過信用卡結算又說明了經濟學中什麼道理? 引導學生對應分析出關於“生產與消費辯證關係”原理中“生產決定消費”。 即:

生產爲消費提供對象

生產是決定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水平和方式

生產是消費的目的和動力

再 從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角度進行分析,歸納出以下道理:消費反作用於生產, 消費調節生產, 消費是生產的目的,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發展,消費是生產的動力,爲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此時再讓學生分析 “錢在我口袋裏,怎樣花是我個人的私事,與別人無關,與國家無關,與社會無關。” 正確與否,引導學生明確: 生產與消費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生產決定消費,而消費對生產又有反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又是生產的動力。正確的消費行爲對生產起着促進的作用,而錯誤的消費行爲對生產的發展則起阻礙作用。所以,公民消費雖然是個人消費行爲,國家也尊重公民消費的自主權,但它決不是個人生活中的小事,而是事關國家、社會發展的大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既解決了“爲什麼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又說明了“正確的消費觀對國家對社會的作用”。

至此,教師階段小結:從消費的內容上看,消費水平的提高不僅表現在量上的提高,更表現在質的提高;從消費的目的來看,已經從生存資料消費更多地轉向發展資料消費甚至是享受資料消費。這一切都源於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生產的大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提高。鞏固舊知識“影響家庭消費水平的決定因素是經濟發展”,又順理成章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爲了使消費能對生產起到一種積極的作用,我們作爲公民,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那麼,怎麼樣的消費觀纔是正確的呢?

2 、什麼是正確的消費觀?

課件展示兩則材料”

材料 1 : “青年農民致富後,把錢用去發展生產,爲村裏建學校、修公路、辦發電廠,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材料 2 :“南方某市曾發生一起怪事。兩大款在一進階酒店吃完飯後,大款甲看到大款乙給的小費比自己給的多,於是就當着他的面撕掉一百元大鈔,乙也不甘示弱,撕掉五百元,如此往來兩個人做起了撕鈔票大賽。”

問題探究:上面兩種現象,哪一種是正確的?爲什麼?

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本課時學習的另一個重點內容“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思維。教師引導學生從閱讀課文中找出什麼是正確的消費觀?課件顯示兩種不同消費觀對比表:

正確的消費觀念 不正確的消費觀念

適 度(合理)消 費抑制消費 超前消費 炫耀消費

注 重 精 神 消 費 畸型消費

科 學 消 費 愚昧消費 無知消費 落後消費

學生任務: 1 、每組學生根據序號選擇對應的題目,對照表中內容,結合課件材料,將有關材料歸類到對應的內容中,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2 、結合溫州當前實際,溫州人前幾年給人的印象是 “ 口袋中滿滿的,腦袋中空空的 ” 。這幾年溫州人在物質生活富裕的基礎上,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費也日漸增加,在教育上越來越捨得花錢。正確地舉出正(反)例子。

教師給學生評價。透過實地瞭解學生思維,有針對性地將重點輕鬆突出,落實。教師特別強調:

( 1 )適度消費

( 2 )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相協調

( 3 )提高消費的科學性三者的一致性和差異性,幫助學生明確:在物質生活富足的情況下,人們更應注重精神方面的消費,使兩者得到協調發展。加強學生對協調消費的理解認識。

附材料:

1 、《天價宴席》視頻短片 --—36 萬元的宴席; 南方某市曾發生一起怪事。兩大款在一進階酒店吃完飯後,大款甲看到大款乙給的小費比自己給的多,於是就當着他的面撕掉一百元大鈔,乙也不甘示弱,撕掉五百元,如此往來兩個人做起了撕鈔票大賽。

2 、關於 金錢與文化消費反差太大的漫畫 “ 小兒麻痹症 ”

3 、 《農村六種畸形消費現象》:一是婚嫁大操大辦,消費盲目攀比;二是奢辦喪事盛行;三是封建迷信活動蔓延;四是賭博惡習死灰復燃;五是菸酒消費逐年增加;六是人情消費大幅增長。

4 、“ 明天的錢錢今天化”的信貸消費材料。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學生歸納,得出改變落後的生活習慣,提高消費的科學性的結論。 在這裏着重分析“信貸消費”是否違反了適度消費原則。由學生討論,充分發表意見後,教師引導歸納:這主要決定於“有無償還能力”,有,屬於“適度消費”,沒有,屬於“超前消費”。水到渠成,由此讓學生回到匯入部分:“天堂裏的對話”,得出美國老太太的消費觀更可取。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解決了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