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6篇

說課稿1.41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6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小學語文江南說課稿

一、說教材

《江南》是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的一首古詩,也是學生第一次正式的學習古詩。本課是一首漢樂府歌辭,是一首極爲優秀的小詩。全詩七行兩句,描寫了江南的盛夏時節,荷塘蓮葉如盤,蓮花綻放,景色秀美,魚兒自由觀快地在蓮葉、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戲。表達出詩人快樂的心境和對江南水鄉的熱愛之情。透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學習古詩,認識8個生字,會寫其中4個生字,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遊戲活動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認識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讀課文、兒歌等,同時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觀的知識。

三、說教學設計理念

1、說重難點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讓學生透過識字,能正確流利地讀古詩。

2、說設計理念

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而一年級學生學習更在於興趣。因而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多媒體課件以及圖片輔助教學,意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呈現形象直觀的教學。其中也安排了遊戲學習及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來貫穿於整堂課的學習。使課堂形式豐富有趣,也盡力爲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透過創設和小夥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動,發展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爲兩課時,這裏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我主要設定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江南美景圖片

一年級學生又是剛入學不久,可能會產生緊張的心理。爲消除其緊張心理,特意安排學生欣賞美麗的江南圖片,讓學生放鬆,同時營造優美的情景,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2、讚美江南,過渡新課

(在觀看了圖片後,教師因勢利導的進入新課,帶學生去江南)

(二) 趣味識字

1、遊戲——摘荷葉

出示貼滿荷葉、荷花的小黑板,讓學生上臺來採摘自己喜歡的荷葉,荷葉背面有本課的生字,該生讀對了生字才能摘下荷葉。透過遊戲的方式學習生字,增強了趣味性,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生的能力。

2、鞏固生字

課件出示荷葉圖,荷葉上有生字,請學生依次讀生字,課件發出掌聲表示鼓勵。本環節也是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生字,認讀生字。

(三) 朗讀訓練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體現學生主體性)。

(2)同桌讀(透過兩人互讀,幫助糾正字音)

(3)指名讀(讓學生試讀,教師加以指導,糾正,體現教師的主導性)

(4)齊讀(在集體的朗讀下,進一步幫助個別學生糾正字音)

2、再讀課文,讀出節奏

(1)教師範讀(教師有效的範讀,幫助學生提高朗讀水平,給學生一個模仿的榜樣)

(2)學生模仿教師練習讀(給學生時間練讀,充分發揮兒童愛模仿的天性)

(3)指名讀、檢測(檢測學生的朗讀、針對不足加以引導、糾正)

(4)齊讀(集體讀古詩,訓練學生讀出節奏)

3、師生對讀、賽讀

(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學生,提高朗讀水平)

(1)A、教師與學生對讀;B、男、女生對讀(透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在讀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古詩)

(2)快慢賽讀

(教師與學生賽讀,透過快慢的形式,讓學生感悟讀古詩時的快慢)

(3)輕重賽讀

(透過輕重賽讀,讓學生感受讀古詩的輕緩)

(4)快樂讀

讓學生感受魚兒嬉戲的快樂,融入到情景中,快樂的朗讀。

4、背讀課文,演背古詩

(1) 試背古詩

讓學生邊背邊想像池塘裏的美景,感悟魚兒嬉戲的快樂。

(2) 貼背

讓學生邊背邊貼圖片,完成一幅美麗的江南圖。

(3) 讀背

讓男同學充當荷葉,女同學充當荷花,指名同學來當魚兒,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邊演邊背古詩,讓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得到昇華。

五、拓展、結課

1、 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圖片

帶學生觀賞,遊覽江南,與開課時的觀賞相呼應。讓學生在從開始欣賞美景進入學習,則再次欣賞美景完成學習,讓整堂課都被江南的詩情畫意所包圍。

2、 學生學着魚兒游出教室

再次讓學生感受魚兒嬉戲的快樂,充當魚兒游出教室,讓課堂知識融入生活。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教材簡析】

《菜園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二)中的一篇看圖歸類識字。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繫緊密,以一幅表現菜園景色的插圖,九個蔬菜名稱的詞語,一首生動活潑的描述蔬菜特點的兒歌組成。

透過看圖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名稱,透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本課要求認識的14個生字分別在課題、蔬菜名稱詞語中以及兒歌中呈現,把識字與看圖學詞學句有機結合起來,既體現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這一特點,又分散了本課繁重的識字量,爲學生創設不同的識字環境,避免識字枯燥。

【學生簡析】

一年級的學生尤其是生長在城市中的孩子,他們對蔬菜的認識更多來自於市場及擺上餐桌的加工好的菜餚,而對生長在菜園裏的蔬菜的形狀、顏色等特點感知較少,更缺乏對蔬菜有關基本知識的瞭解,針對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貼近,緊密相聯,以及該年段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強,好動這些特點,我擬訂了本課教學三個維度的目標,制定出教學重難點,精心教學準備,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卜”、“又”、“心”、“風”4個生字,認識1種筆畫“臥鉤”和1個偏旁“風字框”。

2、認識一些蔬菜,瞭解它們的特點。

3、擴展學習本課以外的有關生字,擴大知識面。

二、能力目標:

1、透過拼讀音節讀兒歌,掌握生字字音,瞭解兒歌內容。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認識一些蔬菜,瞭解它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能比較正確地書寫本課生字。

3、提高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交流資訊的能力。

4、提高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交流資訊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願意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樂趣,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初步感知漢字的形態美,激發學生喜愛祖國文字的情感,

2、透過本課學習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進一步瞭解、探究有關蔬菜的知識。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認識本課14個生字,認識一些蔬菜,瞭解它們的特點,指導寫字。

二、教學難點:讀準“菜”、“卜”、“風”、“藏”、“茄”、“嘴”的音,指導書寫“心”、“風”。

【教學準備】

一、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2、課前與父母一起到菜市場買菜、認識蔬菜,瞭解並收集有關蔬菜的知識;3、帶一些自己認識的蔬菜及其詞卡。

二、教師準備

⑴生字詞卡片;⑵九種蔬菜實物及其名稱卡片;⑶課件;(4)畫有田字格的黑板。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想:

1、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的生活性與實踐性,本課內容的選入貼近學生生活,所以在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從生活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體驗,把教材與生活有機融合,讓學生有活動的時空,走出課堂,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比如:課前讓學生跟隨父母去菜市場,看菜、買菜、認菜、瞭解並收集有關蔬菜的知識;開課前又設計了這樣的準備活動:教師將購買的九種蔬菜擺放在教室四周,並在每種蔬菜前放上名稱卡片,讓學生自由動眼看,動手摸,用鼻聞,嘗試認識它們的名稱;課中結合學生前面體驗,選擇自己喜歡的、熟悉的蔬菜名稱說話,介紹自己認識的蔬菜,並拓展延伸,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蔬菜的知識,及認識的表示蔬菜名稱的詞語,隨後創作兒歌,課後設計的完成“蔬菜果瓜園”畫板的實踐活動。

學生遇到新鮮事物,新的問題覺得有趣,便不自覺地動眼觀察,動手收集,動嘴溝通,動腦思索,在實踐活動中認識事物,學習知識。

2、以學生髮展爲本,在引領學生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給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充分發展空間。

本課教學時,我本着一切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設計教學、展現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爲主體,透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去獲取知識,並將學習生字與積累語言、發展語言、發展學生的思維結合起來,比如:開課時,請學生自願介紹自己到菜市場瞭解到的蔬菜名稱;在識字中,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認知蔬菜名稱,學習生字詞;在學習兒歌前,請學生結合生活體驗用九種蔬菜名稱說話;學習兒歌瞭解蔬菜特點後,又安排了拓展延伸,擴展識字,學生根據生活體驗去創作兒歌。

在整個識字、學習兒歌的過程我還採用自讀、互讀、開火車讀、分男女生讀、比賽讀、挑戰讀、展示讀等多種形式體現並落實語文學科以讀爲本、讀悟結合的特點。透過讀,讓學生感知語言、積澱語言。透過悟,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識、寫結合,在認字同時重視寫字。

本堂課在認讀了“菜、園、蘿、卜、豆、角、心”這七個字後,將“蘿蔔”的“卜”和“心”的認和寫結合起來,利用製作的寫字教學課件與教師的板書範寫進行這堂課的寫字教學,並把指導學生讀帖,觀察字的佔格、起筆、收筆落實在寫字教學中。

4、尊重學生選擇,還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比如:在識字環節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嘗試自學生字。學生嘗試認讀九種蔬菜的名稱詞語,喜歡哪種蔬菜就認讀哪種蔬菜的名稱;在學生彙報自學結果環節,選擇自己會認的詞語認讀;在學習兒歌環節,選擇自己朗讀的比較好的句子展示等。

5、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爲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比如:展示自己會認的生詞,展示自己讀的好的句子,展示自己課外收集的知識和課外認識的生字等。

6、開放式教學,體現“大語文”的教育觀。

整個教學活動爲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抽象的字與具體的物結合,充分調動學生自主認記生字的積極性。課前學生到菜市場買菜、認菜,瞭解有關蔬菜的知識,透過親身實踐收集資訊;課前活動時將蔬菜擺在教室四周,學生透過看、摸、聞、認、讀等形式調動多種感官認知;課中的拓展延伸,展示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蔬菜的知識,及認識的表示蔬菜名稱的詞語,隨後創作兒歌;課後設計的完成“蔬菜果瓜園”畫板的實踐活動將學科整合。

整個教學過程本人力求充分利用課堂資源溝通課堂內外知識,聯繫學科,聯繫生活,努力拓寬學生學習空間。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設計質疑釋疑,創設情境,透過朗讀引導,鼓勵學生在自讀感悟、情感體驗中,領悟課文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

說教材

《大瀑布的葬禮》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以及這一舉世聞名的大瀑布是怎樣被葬送的原因。說明分配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已是人類自下而上所面臨的大事。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充實,是進行環境教育和語言訓練的好教材。開頭作者先寫菲格雷特總統爲大瀑布主持葬禮;接着寫了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及其發生變化的原因;最後,又回到課文開頭的場景,寫菲格雷特總統在葬禮中號召人們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從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逐漸枯竭,體會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

2、聯繫上下文想象出即將枯竭的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樣子及遊人看到這一情形後的場面。

說教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與新課改教學理念,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法。

1、質疑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因此可以讓學生圍繞着課題進行質疑。"爲什麼要舉行葬禮?""爲什麼由總統舉行葬禮?""怎樣舉行的葬禮?"這樣不僅引出課文所要學習的目標,而且讓學生主動探究,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情境演示法

在教學時,教師利用媒體創設兩個截然不同的情境,即塞特凱達斯瀑布昔日與如今的狀況。利用直觀動感的畫面,背景音樂的渲染,讓學生感受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雄偉壯觀,幾年後到逐漸枯竭,掀起學生強烈的情感波瀾,而且也很巧妙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入所學內容打下很好的感情基調。

3、比較教學法: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如"雄偉壯觀""咆哮而下""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等詞句,透過展開想象,比較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過去、現在的不同情形,體會到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

4、朗讀感悟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抓住課文的精彩片段,如"昔日的雄偉壯觀","如今的奄奄一息"等部分,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抓住一些關鍵詞句來感悟,從而使學生產生對教學內容的獨特感受,展開想象,並有機會滲透說話訓練,擊活學生的思維,使孩子們從內心強烈發出要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呼喊。

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這條瀑布就是聞名於世的塞特達斯大瀑布,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它曾經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它曾經是巴西人民的驕傲。()然而今天巴西的總統卻爲這條大瀑布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葬禮。(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麼?(學生可能提出:爲什麼要舉行葬禮?爲什麼由總統舉行葬禮?怎樣舉行的葬禮?等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提取有價值的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

2.對於你們提出了那麼多有價值的問題,你打算怎樣解決?(①抓住重點詞句②聯繫上下文③與同學討論交流等)

3.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作適當的引導、點撥)

三。直奔重點,體會情感。

1.彙報昔日大瀑布的狀況和人們的態度。

(1)瀑布雄偉壯觀。它是世界是流量最大的瀑布,河水"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泄千里"突出其流量大。另外,水流湍急,汛期"飛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蓮花",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瀑布的雄偉、氣勢)

(3)看大瀑布流淌的情景課件,面對這雄偉壯觀的大瀑布,你最想說什麼?(①讚美一番②引用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過渡:這樣雄偉壯觀的大瀑布不僅讓遊人陶醉不已,流連忘返。而如今,大瀑布又是什麼樣子的哪?

2.彙報現在大瀑布的狀況和人們的心情。

(1)指名說,作者把瀑布形容"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體會句子表達的生動、準確。

(2)指導感情朗讀(播放大瀑布發生變化後的課件)(讀出"奄奄一息"感覺)

(3)看到此情此景與前面的流連忘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此刻你的感受是什麼?(難過,惋惜,遺憾,)

(4)假如瀑布會說話,此時它會對人們說些什麼?

3.瞭解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1)交流

(2)設計環保廣告語

四。激發想象,表達情感。

1.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總統爲塞特凱達斯大瀑布舉行葬禮的那一天,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飽含覺悟地說些什麼?

2.自由讀課文,想想應怎麼寫悼詞。(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3.扮演菲格雷特總統,到臺前演講。

4.記者招待會。

5.小結:

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一直沒有停止過,會對我們造成威脅到來的生態災難中人類將首當其中,讓我們一起維護生態平衡,保護我們的地球吧!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評委們好!

現針對小學語文考點來說說小學語文學科知識經絡。

一、 學科特點

在我國近年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國現在的教育制度力求着力於學生的基礎素質、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現代意識和綜合意識,爲終身學習、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二、知識重點及教法與學法分析

1、字

生活中,我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由一個個字組成的,而字又是由每一個音節組成,小學階段要認識3500字,聲母與韻母也是小學階段的重點。

教法:語文是一門非常靈活的學科。語文博大精深,語文知識也普遍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畫面都充滿了這些有趣的語文知識。所以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讓學生完全明白。當然語文的教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模板,視不同類型的學生而定:針對低年段的學生,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有趣的圖片或者有趣的遊戲讓學生學習認字。對於成績較好的學生則可以利用聯想法來學習識字。

學法:多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字,多開口讀,當然較好的學法就是和身邊的同學進行識字比賽的方法認識字。

2、詞

詞是由字昇華而成的。在小學階段,詞語搭配也是一個知識點,對不同類型的詞語靈活運用到不同的語境中則是重點。

教法:對於詞的學習,可以這樣教學:讓學生就老師給出的一個字進行組詞,看誰組的多,分組比賽,獲勝者可以考其他同學,促進學生的積極性,更靈活的掌握詞語。

學法:低年段的學生可以透過將同一類型的詞語歸類,然後做成一個卡片收集起來,然後每天拿出來看看,試着去回憶,這樣可以識記不同的詞。

3、句 句子的運用

句子在小學階段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在升學考試題中經常會出現:病句的修改方法、修辭手法的運用與作用、關聯詞的運用、

教法:對於句子的教法有很多種,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高低可以靈活變換教法,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透過故事穿插將句子的知識點滲透在故事當中,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此知識點感興趣,而且也可以形象的接受該知識點。對於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透過將句子的知識點運用到一篇文章中,這樣即可以讓學生容易接受,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這樣在以後的考試中也就不再認爲是一個難點了。另外,學生可以將不同的句子知識點運用到生活中常用的場面,讓學生判斷,或者可以讓學生自己列舉,這樣可以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此部分知識。

學法:學生該如何學習這一塊知識呢?學生可以準備一個本子,專門用來收集各種不同類型的句子的知識點,從生活中選取材料,試着考身邊的同學或自己,看自己是否完全掌握了。

4、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是語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小學階段中,記敘文與說明文是主要的考點,而記敘文又可以分爲:寫人、記事、狀物、寫景閱讀。閱讀理解中,要重點掌握:理解詞語或句子,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結合文章的中心,談談自己的體會或感想這幾類題目,充分體會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閱讀理解是一個難點,所以在教學方面是需要下一定的功夫纔可以讓學生完全掌握。方法一:透過將不同類型的題目的解題技巧進行歸納,給學生講解的時候儘量結合有趣的文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容易掌握。方法二:拿學生自己寫的作文來分析,因爲學生自己寫的作文自己會很有感觸,感情很深,而且思路也較清晰,所以這樣可以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會更容易。

學法:學生可以將看的每一個故事或者看的每一個現象試着用語言表達出其中的內容。這樣可以鍛鍊歸納主要內容。也可以將每種類型的閱讀理解進行歸納,或者畫一個自己可以理解的結構圖進一步加以鞏固知識。

5、寫作

作文是對語文知識的運用的一個昇華。寫作在小學階段是一個必考的知識點。能用自己的話連貫地,有條理地,深刻地描述一件事或自己的感想,以致構成一篇健康,有營養的作文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的。

教法:針對寫作這一塊,我會首先: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定時看一篇課外閱讀或優秀作文,積累優美的詞語或優美的排比句、比喻句和擬人句。不定時的給自己壓力讓自己養成積累的習慣。其次:教學生學會寫創新的作文開頭與結尾。例如:開頭可以用一些優美的排比句或比喻句,利用首尾呼應的方法。最後:教學生在審題正確的前提下利用創新的寫作格式。例如:並列式,遞進式,總分總式等。

學法:學生對寫作感到比較困難,所以在學習寫作的時候,可以對身邊常見的現象用自己的話敘述一遍,試着將一件事敘述清楚。或者可以首先模仿優秀範文的寫作方法,然後再慢慢的形成自己能掌握的方法,多去想象,思考,聯想身邊的事物。

三、總結

透過以上的講解,大概對小學語文知識點有了一個較清晰的認識了。語文的學習是靈活的,不需要有固定的教法和學法,結合學生自身的情況靈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習慣和方法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須在這方面下功夫,相信只要用心付出,找對方法了,一定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的!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本單元以“燦爛的中華文化”爲專題,《孔子拜師》介紹了代表中華傳統文化的兩位大師孔子和老子的故事,教育學生懂得尊師好學的哲理,這是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學習習慣、閱讀習慣正在形成之中,對課文的理解比較吃力。因此,我引導學生在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抓重點詞句體會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

說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說教學重點

瞭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說學法:

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主動探究,透過感受人物形象,體驗人物的內心世界,獲得更多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激發學生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滲透“學無止境”的精神,並鼓勵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積累語言,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說教學流程

一、交流資料,匯入新課

從題目入手,瞭解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儘管如此,他還是虛心向大思想家老子拜師求學,因爲在他看來,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從中瞭解大思想家孔子的謙虛好學的精神,滲透“學無止境”的精神。

二、讀中感悟,學習品行

1、給學生充分自主閱讀的時間,體會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力求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引導學生多與文字對話,主動探究,透過感受人物形象,體驗人物的內心世界,來獲得更多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2、交流讀書感悟: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艱辛的求學態度。

隨着學生的彙報,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引導學生在反覆讀的過程中抓住句中的

關鍵詞來理解內容,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想象詞背後隱藏的艱難困苦,感悟孔子的不畏艱辛、求知若渴的心情。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讓孩子仔細讀孔子和老子見面後的對話,抓“迎候”“上前行禮”“您”“再次行禮”等重點詞語感受孔子和老子謙和、知禮的人格魅力;然後分角色朗讀,理解破折號的意義,指導朗讀,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學無止境”的意思,隨機出示孔子名言,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

小結:怪不得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用自豪的語氣讀文章最後一自然段,來讚頌兩位大思想家的學識與品行。接着追問學生,使學生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做出簡單的評價,激發學生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滲透“學無止境”的精神,引導學生做謙虛好學的人。

三、作業設計:

課後要求學生繼續蒐集有關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召開“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讀書彙報會。希望能將這中華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父親和鳥》一課主要透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透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麼時候愛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感受到人與鳥是那麼親密無間,領略到人與自然的融洽,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熱愛。課文最後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稚氣純真的話語中,蘊含着”我“的護鳥心願。走進文字時,就感覺像在溫習着一個古老而真切的童話,讓人領略到人與自然本應是十分和諧融洽的。

二、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理念基於新課標中指出的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說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同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要依靠學生的朗讀實踐,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基於對本文的理解,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本課的生字詞,學會寫8個生字。主動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

2、準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父親愛鳥的情懷和我的護鳥心願,體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

教學重點:

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從小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教學難點:

理解“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等重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三、說教法

基於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目標,本課的設計思路爲“整體感知—品味語言—積累拓展”,主要運用情境創設法、多樣朗讀法、媒體輔助法、讀寫結合法等教法。

四、說學法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因此在學法指導上,重在朗讀、感悟、品味語言。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圈點勾畫法、以讀悟文法、小組合作法等學法。

五、說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感受自然與生命之美。

1、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我首先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一些樹林和鳥兒的精美圖片。以欣賞圖片談體會的方式來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生命的美好,爲學習文字,體會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做好鋪墊。

2、透過談感受引出課題,相機板書課題。(板書:父親和鳥)質疑匯入:文中的父親和鳥之間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父親愛鳥知鳥。

1、於是接着孩子們懷着好奇心,自讀課文,讀通句子,認準生字,初步瞭解文意。

2、再以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讓學生認讀,交流識字的方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識字。

(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在此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識字,既是對識字能力的訓練,也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培養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字形,指導書寫生字“喜、重”。

先指導學生整體觀察要求會寫的生字。接着請學生說說難寫的筆畫。然後,教師範寫較難寫的兩個字“喜、重”,讓學生觀察體會,從中領悟寫字的方法。(板書:喜重)

4、在學習生字後,播放課文動畫片,看完後,讓學生用上“父親”、“鳥”這兩個詞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這樣幫助孩子們梳理了課文脈絡,整體感知文意,初步感受父親知鳥、愛鳥之情。)

(三)深入研讀,感悟父親愛鳥情懷。

1、首先讓孩子們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從哪看出父親非常愛鳥,用直線劃出相關的詞句。從哪看出父親非常瞭解鳥,用曲線劃出相關的詞句。

2、然後小組內合作學習,交流自己對以上兩個問題的理解。老師在小組間適時指導。每個孩子都有質疑、解疑的追求,在朗讀理解文字時,孩子們不斷產生疑問:爲什麼沒有鳥飛,沒有鳥叫,沒有鳥味,父親卻知道林中有鳥?爲什麼在最快活的時刻鳥最容易被獵人打中?爲什麼父親如此瞭解鳥?……所有的疑問都將激勵着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語言學習中去。

3、讀悟相融,彙報交流。在小組探究之後,進行全班的彙報交流。

(1)首先彙報表現父親愛鳥的內容。指導朗讀理解表現父親愛鳥的句子:

“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我知道父親這時也最快活。”(相機板書:一生最愛)

品讀“最喜歡”、“一生”“最快活”等詞,感悟父親從小到老最喜歡樹林和小鳥,難怪他知道的那麼多有關鳥的知識。

(2)然後指導朗讀感悟表現父親瞭解鳥的句子:

父親突然站定,朝濛霧霧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相機板書: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討論:“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的意思是什麼?父親望見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他知道了什麼?我望見了聞到了嗎?爲什麼?

可以採用引讀方式來幫助學生體會父親對鳥兒的瞭解:

父親在霧濛濛的樹林邊就知道林子裏有不少的鳥,可我呢?引導學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聽到一聲鳥叫。

父親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林子裏有不少的鳥,可我呢?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聽到一聲鳥叫。

繼續引讀:

父親用鼻子聞了又聞,就知道林子裏有不少的鳥,可我呢?引導學生讀:我聞到濃濃的草木氣味,沒有聞到鳥的氣味。

透過對比“我”和父親的不同感受,使學生體會到父親的觀察入微,體悟到父親對鳥的深入瞭解,父親真是個“知鳥”的專家。

(3)分角色朗讀體會“我”和父親在清晨樹林邊的對話。

他喃喃地說:“林子裏有不少鳥。”

父親指着一根樹枝說:“看那裏,沒有風,葉子爲什麼在動?嗯,還有鳥味。”

父親又對我說:“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父親說:“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溼,飛起來重。”

讀後交流:讀了父親的這些話,你明白了什麼?像這樣的父親可能會成爲獵人嗎?爲什麼?

暢談感受:父親和鳥就像()。父親和鳥就像親人、像手足、像益友、像我和爸爸媽媽一樣,和諧相處。

(在這一環節多種方式的讀與悟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髮散思維,暢所欲言,肯定學生多元化的個性理解和感悟。多角度感受父親的知鳥愛鳥,逐步領悟到父親之所以對鳥兒這樣熟知,是因爲他對鳥兒發自內心的喜愛,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感受到原來人和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是那麼美好。)

(5)最後找找文中寫“我”感受的句子“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讀一讀,議一議:我爲什麼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呢?難道我僅僅高興父親一個人不是獵人嗎?我心裏還有更大的願望,你知道嗎?

(透過對“我”的心理剖析,讓學生學會從“我”的角度來思考和感受,體會原來“我”也是熱愛鳥兒這種美麗的生靈,也是發自內心地要保護它們,不希望人們去傷害鳥兒。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了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護生靈的種子。)

(四)讀寫結合,昇華愛鳥情感。

1、拓展引入一首小詩誦讀,激盪孩子們心靈的共鳴。我動情地說:“孩子們,父親經常來樹林,和這些可愛的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懂了鳥語,理解了小鳥的喜怒哀樂,他就是鳥兒的知心朋友。讓我們像父親一樣知鳥、愛鳥,與自然界的小動物和諧相處,做他們的朋友吧!”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和孩子們一起深情朗誦一首小詩《小鳥的朋友》。

小鳥的朋友

小鳥飛飛,

小樹沙沙,

紅領巾把笑聲,

灑滿山林中的小花。

小風吹吹,

小鳥喳喳,

快樂的小鳥們

有了自己的家。

露水閃閃,

腳步踏踏,

愛鳥的小朋友們

給小鳥留下多少知心話。

——小鳥、小鳥,

飛吧、唱吧,

送你們新房一排排,

請你們安心來住下。

小風吹吹,

小雨沙沙,

你們有了溫暖的窩,

從今不再挨雨打。

捉蟲,捉蟲,

長大,長大,

我們都是好朋友,

向森林講述一篇新童話……

2、寫一寫。讀完了詩歌,我問孩子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受呢?快拿起筆來寫出你心中流淌的詩歌吧。寫後讓孩子們在全班交流朗讀。(相機板畫飛鳥)

(這一環節將朗讀感悟與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在讀讀寫寫中讓孩子們純潔而稚嫩的心靈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生命的理解和熱愛。)

(五)課外拓展,佈置作業。

1、蒐集有關鳥類的課外知識或愛鳥、護鳥的格言。小組內開展知識競賽。

2、找一找讀一讀有關動物的故事,開展主題讀書會。

(將課外閱讀做爲對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延伸,這兩項作業孩子們可以自主選擇,在主題性拓展閱讀、積累中加深對鳥類的瞭解,深化對不同生命的熱愛,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