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李清照《如夢令》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3.01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清照《如夢令》說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清照《如夢令》說課稿範文

李清照《如夢令》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經典誦讀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但如何引導學生誦讀的課實在是太少,本課透過李清照的前後時期的創作情感的變化,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最終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透過誦讀,積累詩詞名句。

2、透過比較不同時期作品,瞭解李清照人生遭遇對詞作的影響。

3、解讀李清照,感悟易安情懷。

“三分詩七分讀”,所以誦讀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

囿於時代和年齡的限制,體會詩人人生前後的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採用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等。

在學法上,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於以前的古詩文教學注重文字的分析而對詩歌的誦讀和詩人的感悟停留在表面,所以雖然學過很多古詩,但學生只是走馬觀花學過之後腦海中印象並不深刻,所以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先讓學生透過自讀,聽讀、朗讀、帶着問題讀這些方式使學生在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再由學生自主鑑賞,教師指導學習。

三、教學過程

爲了順利完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環節展開:

(一)教學目標

1、透過誦讀,積累詩詞名句。

2、透過比較不同時期作品,瞭解李清照人生遭遇對詞作的影響。

3、解讀李清照,感悟易安情懷。

(二)重難點

1、解讀詞的意象,把握詞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愁"的內涵。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1、猜人物:大河百代,衆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羣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李清照

2、出示目標

3、作品背景

李清照早期生活優裕,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蒐集整理。金兵入侵時,他們爲避兵亂,流落南方,丈夫病死後,李清照境遇孤苦,在歷經國破家亡、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孑然一身,在連天烽火中歷盡人生坎坷,所以詞情極爲悲慼。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4、朗讀,整體感知《如夢令》。

5、整體把握,明確季節,運用想象,勾勒出你腦中的畫面。(自由發言)

6、深入鑑賞。兩首詞籠罩着一種氛圍,即"愁"。到底是閒愁還是哀愁?自由選擇詞中的意象分析,如何體現了"愁"?

7、朗讀整體感知《武陵春》

8、整體把握,明確季節,運用想象,勾勒出你腦中的畫面。(自由發言)

9、深入鑑賞。《武陵春》到底是閒愁還是哀愁?自由選擇詞中的意象分析,如何體現了"愁"?

10、比較兩組詞,爲什麼同樣的季節卻又不同的情感?明確現實生活對詩人的理想。

11、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醉花陰》《一剪梅》《聲聲慢》。

(五)總結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李清照用清麗的語言,抒發了她對丈夫濃濃的思念,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憂愁而美麗的畫面。又用沉重的傷感,向我們道出了世事無常,人生變幻的無奈與悲慼。正可謂閒愁?哀愁?許是萬般滋味涌心頭!

(六)佈置作業

課後繼續蒐集李清照其它詩詞作品,進行賞析,積累名句,進一步瞭解易安情懷。

(七)板書設計

閒愁:閒適,愛戀,思念,山水

哀愁:孤獨,淒冷,沉重

李清照《如夢令》說課稿2

說教材:

《如夢令》一詞所記述的內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講述作者曾經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緻和美好生活氣氛所薰染,以致酒醉,找不到歸家之路,撐船隨意遊轉,沒想到誤入荷花叢中,驚醒了一羣同樣“沉醉”的鷗鷺。整首詞言語如內容一般平實、自然。它側重在寫景,融情於景。透過景物描寫來抒發和表達對自然的讚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故而意境含蓄深沉。詞中只見景卻不見人。而事實上作者的行蹤早就融入到景中去了,成爲意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詞。

2、初步瞭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詞的學習方法

3、透過品味詩詞的意境,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作者的快樂心情以及對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熱愛。

重難點

1、品讀字詞,想象意境,並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有感情地吟誦詞並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說教法:

1、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悟中品讀。

2、情境創設:引導學生置身詩境,以景入情。

(針對五年級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已經能夠透過反覆朗讀,大致理解詩詞表現的意思和所敘述的事情,因此結合學生年齡特徵和閱歷經驗,確定如下的`學習方法。)

說學法:

1、讀中感悟:在反覆自讀、誦讀、品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下,能讓學生對詩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情感上的調動。

2、合作探究:根據新課標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說課時:

一課時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初步讀文

1、介紹李清照生平。

2、回顧以前所學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區別詞與詩的不同點,着重介紹詞和詞牌名。

3、由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的一句名言,“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用心展開想象,用眼仔細觀察,用口有感情地誦讀。

4、指導朗讀。透過學生個別讀,集體讀,教師範讀,師生同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停頓,讀出詩詞的節奏和味道。

【設計意圖:瞭解李清照的生平,區別詞與詩的不同特點,明確學習要求,掌握學習方法。加強朗讀指導,體會詩詞音韻之美。不僅讓詞“活”在學生的嘴上,更能“活”在學生的心裏。只有解決了難讀的問題,才能解決“難入”(入情、入境)的問題。】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線

1、引導學生質疑,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詞的方法。

2、透過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透過合作學習完成任務。

3、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感情線索,繼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再指導學生讀整首詞(可透過播放朗讀錄音再讓學生練習自讀),感悟把詞讀“長”了的樂趣,體味詩詞含蓄之美。

【設計意圖:學生能透過問題提示,把握詞的大意,理清課文的感情線索。能夠有針對性地透過合作學習完成任務。】

(三)想象畫面,以圖悟文。

1、引導學生尋找課文中所描繪的三幅畫面,分別是“溪亭日暮”圖、“藕花深處”圖、“一灘鷗鷺”圖。

2、指導朗讀,展開想象,感悟美麗的畫面和意境以及作者美好的心境。並結合學生理解說說這幾幅畫面所描繪的內容和意境。

3、音樂伴奏,教師範讀,將學生再次帶入美妙的意境中。

4、總結課文,我們認識到李清照她是多麼熱愛這美麗的大自然,熱愛這美好的生活呀!她醉了!不光是酒美,此時的景也美。不僅人醉了,此時的心也醉了。

5、欣賞歌曲由蔡琴演唱的歌曲《如夢令》。

6、在學生感情最濃的時候,引導學生集體吟誦。

【設計意圖:透過尋找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體會本詞的特有的“圖畫”美、“意境”美,並透過學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讓畫面有“聲”有“色”,並透過學生的連續想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成“動畫”透過文字與畫面的結合,在品讀中感悟詞中所描繪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詞人美好的心境。】

(四)吟唱欣賞,適度拓展

1、引導學生吟誦《如夢令》,感受詞的精煉,短短的幾句文字就能表達出內心的真摯感情,這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2、有機拓展,引導學生欣賞另一首《如夢令》。要求學生:一邊品讀一邊將兩首詞進行比較。透過學生品讀和比較,不難發現,這兩首詞字數、句式、“醉”的本意相同,但是表達的具體內容和情感不同,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反覆品讀、體會。

3、結尾處,告訴同學們唐詩宋詞是祖國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它給予了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希望同學們課外時間多讀一讀唐詩宋詞,從這些文學的經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

【設計意圖:吟唱《如夢令》,感受詞的精煉。透過比較,讓學生對於宋詞的有關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對詞的學習方法有更清晰的瞭解和掌握。】

說板書設計:

抓住《如夢令》一詞中的關鍵詞體會作者愉悅的心情,同時,透過總結學習詞的方法和對三幅畫面的描述,引導學生把握詞的大意,感悟詞的意境美。

如夢令

方法 畫面

品讀 溪亭日暮

吟誦 藕花深處醉

想象 一灘鷗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