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初一生物下冊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3.31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一生物下冊說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一生物下冊說課稿範文

初一生物下冊說課稿1

一、 教材的地位

本單元貫徹了以人與生物圈爲主線構建框架的思路,力求引導學生在生物圈這個大的背景下思考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問題。這部分內容不僅與上冊教材有密切的聯繫,而且又是本冊的開頭,因此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問題是一個重大的科學問題,容易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又是人類史上科學與僞科學鬥爭的一個過程,因此探索這個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透過本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人類是由於環境的改變,經過極其艱苦、漫長的過程,透過勞動才進化來的。因而啓發我們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去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形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同時也應意識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強者,人類已強大到能夠影響生物圈的面貌,爲此我們應該處理好與生物圈的關係。

從以上可知,本節教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認真上好。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說出人類與現代類人猿共同起源於森林古猿。

2、知道人類是由於環境的變化,在與自然環境的艱苦鬥爭過程中逐漸進化來的。

3、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二)、能力目標:

1、透過指導學生課前收集有關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的資料等,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獲取資訊的能力。

2、透過對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的探究,開啟學生思路,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較問題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以科學的態度認識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問題,樹立人類進化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培養學生樹立珍愛生命、熱愛勞動、愛惜我們的家園——生物圈及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3、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民族自豪感。

4、培養學生善於與人合作的良好品質。

三、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比較法來找出事物的異同點。

2、培養學生運用證據、事實來說明觀點的科學方法。

3、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4、培養學生運用理論聯繫實際的觀點來學習生物學。

上述教學目標中,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體現了顯性教育價值,而方法目標和品格目標則體現了隱性教育價值。

四、教學重、難點:

1、人類不僅依賴於生物圈的資源和環境,而且影響和改變着生物圈,因此要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愛惜我們的家園——生物圈。

2、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並且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鬥爭中逐漸進化來的,要珍愛生命。

3、培養學生分析資料(如圖片、化石等)、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語言表達等能力。

五、 關鍵點:

1、處理好本節教材承上啓下的關係。

2、注意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教育。

3、處理好基本觀點及學術界中的爭論的關係。

4、 要注意強調環境的變化與生物的起源和進化的關係。

六、說教法:

新教材的指導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爲主動探究式學習爲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學生的實際,因此本人根據本節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情況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法。

1、精心整合教材。

本節教材中的資料豐富,但提出的問題中有一些不能緊扣教學目標,且由於時間的關係也不能一一討論,所以我對此進行了適當調整。如人與類人猿的數量問題讓學生課前去查找資料並放在進化發展中去講。而與教學目標無多大關係的四種現代類人猿的分佈問題課堂就省略不講,佈置學生課外時間去完成。另外有一些與本節教材關係密切的問題,如導言,因爲關係到這冊教材如何與上冊銜接,而且還關係到我們該如何思考人類與地球關係的情感教育問題,因而花了較多時間,作爲情感教育的重點來講。同時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還注意與本單元第七章呼應,做到扣緊單元主題。

2、把握好這節教材中有關科學的基本觀點及開放性的關係。

這節教材內容豐富,資料多,但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且許多問題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對這樣懸而未解的問題,我們要在衆多的爭論中給出科學的基本觀點,即生物是進化來的(即達爾文的進化論),而非由神創造的(即神創論)。但由於歷史久遠,且由於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學術觀點,這是正常的。由此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3、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及情感教育。

本節教材的知識目標不是很多,但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透過多種方式,如觀察思考、技能訓練、資料分析、資訊查詢、閱讀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從而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及發散性思維。另外情感教育也是本節教材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開始的導言,還是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內容中的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及教材的最後部分等,都涉及到情感教育問題,因此要注意這方面的啓迪教育。

4、應用好多媒體這個重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本節教材不僅資料多,且由於起源及進化的過程距離現代的生活極爲遙遠,因而難度大,所以必須藉助多媒體手段,達到高效、簡潔、直觀的效果,還可以引發學生的想象力,另外情感教育更是需要錄相片段來展示說明,才能更加形象生動。如將東非大裂谷這部分內容,先透過閱讀文字資料,再觀察圖片,這樣起到非常形象直觀的效果。

總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七、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組成雙邊活動,在新教材中,更注重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學習。本人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指導。

1、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學習。

有關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的觀點雖然有多種爭論,但歸根結底人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而絕不是如神創論中所說的人是由神創造而來的;另外生物的進化是由於環境的改變而引起的,且是經過極其漫長的過程;觀點要透過證據、事實來說明……總之,課文這方面的例子很多,要注意引導學生用科學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

2、善於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不同的問題。

本節內容涉及的問題較多,因此要根據不同的問題,要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如分析人與現代類人猿的相似之處、人類的起源及發展過程中人發生了哪些變化等問題,要用觀察比較法;而研究人的起源和發展的知識則要透過分析資料、地質考察、尋找證據、觀察閱讀、思考討論等方法。

3、重視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

本節教材的篇幅不大,但內容豐富且高度概括。本節前後有近8面的內容,不僅資料圖片多,且活動也多,初看起來很繁雜。因此在注重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及學生能力培養的同時,還要注意知識的梳理,這樣才能對整節內容有一個清晰的輪廓。而透過閱讀理解課文就是一個極好的方式。

初一生物下冊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第二章《嚴整的生命結構》第二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中的實驗。下面我將從說課標、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設計、說教學反思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課標:

生物課程的理念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爲主要目的,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因此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透過對該課的學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歸納整和能力,這對以後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二、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嚴整的生命結構》第二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中的實驗。生物表現出的生命現象源於生物體的基本結構。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使用顯微鏡的基礎上,透過學生進一步掌握製作和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經過歸納總結,概括出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區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不同特點,進一步理解和認識細胞。是學生繼續學習後面單元內容必須具備的重要知識基礎和技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學會製作臨時裝片。

②、認識細胞結構,分析、歸納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不同點。

③、初步學會繪製細胞結構圖。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繪圖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愛護實驗儀器。

積極參與實驗,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

1、學會製作臨時裝片。

2、分析、歸納動植物細胞的不同點。

難點:

1、成功製作臨時裝片。

三、說學生:

(一)學生已初步學會使用顯微鏡,有能力透過細心觀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歸納總結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

(二)、學生富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又正值活潑好動的年齡,所以採用合作探究、動手操作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

(三)、班內學生每小組2人操作一臺顯微鏡,有利於培養合作交流,取長補短,體驗合作的快樂。

四、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採取先提出疑問、實驗觀察、合作探究、動手操作,再比較歸納總結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運用觀察法、主動探究學習法、嘗試操作法、合作學習法、。歸納總結學習法。使學生掌握製作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學會規範操作。引導學生認識動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會繪製生物圖,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五、說教學設計:

(一)、精心準備,事半功倍:

1、課前設計好《實驗報告單》發給學生)(實驗報告單就好像學生生身邊多了一位小老師,及時提醒學生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2、準備實驗材料(課前學生檢查好材料用具)

3、準備多媒體課件、顯微攝像頭、

4、向學生提出幾點實驗課的要求:細心、愛心、責任、心信心、收穫成功。(這裏既向學生提出了要求,有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

(二)圖片欣賞,激發熱情

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顯微鏡下雪花、跳蚤等圖片,帶給學生一個美麗的、奇妙的世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躍躍欲試。

進一步複習顯微鏡使用,知識的再現爲接下來的觀察做好鋪墊。

(三)、步步引導,合作探究。

1、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學生在觀察了教師課前製作好的臨時裝片,思考怎樣製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4人小組交流完成實驗報告單上的實驗步驟排序。分別敘述臨時裝片的製作步驟。這樣是爲了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學習,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整合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師生共同解決操作過程中應注意操作要點。

①探究交流,各抒己見(開啓學生想象的空間,來思考,這樣就避免了束縛於教材的被動,激活了教材,也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

②教師適時點撥,解決問題

2、製作人體口腔上皮臨時裝片

學生帶着任務觀看視頻,細心觀察,注意實驗操作的規範性,瞭解製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找出與洋蔥表皮的臨時裝片製作的不同點,引導學生對實驗步驟提出問題並嘗試解答。進而總結步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①細心觀察,提出疑問。

②小組合作探究,形成共識。

(四)、動手操作,細心規範

1、佈置任務:製作臨時裝片---對光——安放裝片---觀察

2、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迴指導,記錄各組的實驗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導,注意學生操作的規範性。(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開始自主動手實施探究。這時,作爲教師,我在他們的實驗中只是充當了一個指導者,發現學生實驗中的不足並及時進行指導,儘量不去幹預。目的是: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提高自主意識。)

(四)、展示交流,更進一步

1、從班內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裝片,利用顯微攝像頭(數字顯微鏡)將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在班內展示。同時用激勵的語言掀起學生學習的高潮。

2、查找總結實驗中不足之處,使操作過程中的不足得彌補。

(五)初步繪圖,識別細胞

新課標理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所以展示完裝片引導學生了解生物繪圖的注意事項,嘗試繪製細胞結構圖,結合課本標註細胞結構名稱。

(六)盤點收穫,知識昇華

1、給學生1分鐘考慮,找2—3名學生總結本節課有哪些收穫?

2、課後製作細胞模型,增強學生對細胞的立體認識。組織學生親手製作模型.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非常有利於學生獲得相關的生物知識。

初一生物下冊說課稿3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基於課改理念,我在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爲主體,促進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透過“目 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技能,培養科學探究的 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物的特徵,一是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這一節是在前一節認識了生物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對我們身邊的生物進行實地調查。旨在透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瞭解生物有別於非生物的共同特徵。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透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並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於後續探究活動的進行。

初一學生對生物的瞭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本節內容也是對學生掌握科學調查方法的一次指導與訓練。

三、教學規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並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明確調查的目的後,小組進行實地調查,最後進行交流和展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透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教學策略

本節課是一節調查課。在調查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討論什麼是調查?怎樣開展調查?調查的目的是什麼?然後針對調查的目的小組確定調查對象、調查範圍、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調查表,然後小組分頭進行調查、記錄,撰寫調查報告,最後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學重點

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培養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學難點

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環境;如何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環境,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教學方法

目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

*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準備筆、本、放大鏡、照相機等。

*匯入:

一個好的導言是決定學生能否上好課這節課的關鍵。所以,我透過媒體播放圖片並配以解說:“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種生物,它們與人類朝夕相處。有些是我們 所熟悉的,如:催人晨起的公雞;看家護院的愛犬;陽臺上五顏六色的花草等等;有些卻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爲了更好地瞭解它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次調查。” 透過身邊熟悉的生物讓學生感到親切,同時又引起了學生的好奇:什麼生物我還沒注意呢?好奇心有了,自然就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

*目標引領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人口普查爲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根據經驗說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比較詳細的工作,分析出什麼是調查?然後讓小組討論制定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的方案,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調查時應注意些什麼?設計出調查表。

*自主學習

帶着目標,小組學生根據經驗,分析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說我國是如何進行人口普查的),從而明確什麼是調查。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設計出調查表並與書上的方法步驟相比較,確定本組的調查目標和方法。

這種學生自己選擇調查方案,並設計實施的做法,有利於擴大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接受爲主動索取;使他們成爲課堂的主體,變“一言堂”爲“羣言堂”。

*實地調查

各小組根據本組制定的調查目標和方法進行實地調查。

1.進行校園生物調查。學生注意認識他們身邊的生物名稱,並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尤其是愛護生物資源。

2.進行社區生物種類調查。調查中注意安全問題是第一的,學生注意對生物資源的愛護。遇到不會的問題向社區管理員請教。

3.進行農田生物種類調查。學生注意愛護農田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遇到不會的問題向農民師傅請教。

4. 各組同學根據分工,認真收集材料(作調查記錄,拍照)

5. 各組同學共同整理資料,對生物進行歸類、書寫調查報告。

*展示、交流調查報告,進行反饋。

1、各組製作出PPT課件進行展示,並敘述各自的調查報告,並與其他小組進行報告交流。

2、選擇2—3種生物,說說它們的生活環境有哪些不同?

3、有沒有原本常見的生物現在不見了?

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並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保護生物資源的教育。

*總結調查的意義

透過調查,學生學會了調查的一般方法,會做調查記錄;對所知道的生物能夠進行歸類;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了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此時,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保護環境的教育,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技能訓練

對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觀察它們的不同之處。透過觀察圖片,找出馬與驢在外形上的不同之處;馬與牛在外形上的相同之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也是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課堂延伸

請同學們課下完成一篇校園(或社區、農田)生物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