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分類》數學說課稿

說課稿1.07W

一、教學內容

《分類》數學說課稿

《分類》這一單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第1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學生初次接觸統計方面的知識,是最基本的統計活動,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按照給定的標準對熟悉的事物進行分類;二是自己確定一個標準對幾何體或圖形進行分類。本課時教學第一方面的內容(P64----65)。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透過生活中的熟悉事物,瞭解分類的意義,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如:數量、形狀、顏色、用途)等對熟悉的事物進行分類。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過程。體驗分類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觀察、操作交流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初步瞭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學會有條理的整理自己的學習、生活用品。

三、教學方法模式

以學生親身參與的“自主探索活動”爲主要形式。基本模式爲:情境引入(激發興趣,啓發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反思交流(內化整理)——嘗試應用(解決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小學生特別喜歡兒童人物,所以有效的利用兒童喜歡的人物小妞妞在學校“擺放玩具”的比賽中榮獲冠軍的消息,以送喜報的方式轉達給小朋友,創設學習環境,開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透過故事匯入,一幅擺放玩具的情景圖,讓學生觀察並交流玩具是怎樣擺放的,並讓學生說一說這樣擺放有什麼好處,同時讓學生知道(像小妞妞的做法,把同一類玩具擺放在一起,這種做法叫做分類),從而讓學生感知分類的含義,讓小朋友分享小妞妞成果的快樂,也使孩子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在“玩具整理”的基礎上,學生已對分類概念有所體會,對分類的做法也有所感知,教師接着匯入第2題,透過小組合作,親自動手,按用途劃一劃,體會分類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是一致的,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前2個小題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掌握方法,教師一是提供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二是提供給學生說的機會,這樣使操作成爲“思維的`動作”和“動作的思維”,推進學生類化知識,發展了學生思維。

(三)反思交流(內化新知)

前兩題透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已經感悟到在同一標準下,分類結果的一致性,推進了學生知識的類化進程,緊接着匯入第二題,教師將小動物卡片,課前按每組一份發給學生,再次透過小組合作學生動手,分一分(按腿數),發現學生都能做好、分好。這時教師再提問,這些小動物除按腿分以外,還可以怎樣分?這個問題對於小朋友來說很困難,這時教師首先提供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調動他們主動探求新知識的積極性,學生思考的餘地大,表現的機會多了,都紛紛去想,最終使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不僅輕鬆的學到了知識,拓寬了思維,還使學生領悟到類比遷移的思維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教師在稍加啓發:“是啊!有的小動物只能在空中飛,不能在水中游;有些只能在水中游,不能在空中飛;有些小動物既不能在空中飛,又不能在水中游,只能在陸地上跑。”透過教師的啓發,多數學生思路清晰了,學生根據不同標準分類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張揚,從而體驗到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最後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

(四)嘗試應用(解決問題)

根據小妞妞送的第二封喜報(搬新居),幫她整理小臥室、整理自己的小書包,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學會有條理的整理自己的生活、學習用品,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密切數學與生活的關係,在實踐中感受數學的趣味性。

標籤:數學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