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初中語文說課稿《醜小鴨》

說課稿6.49K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語文說課稿《醜小鴨》,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說課稿《醜小鴨》1

一、說教材

《醜小鴨》一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它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爸爸的花兒落了》、《詩兩首》、《傷仲永》同屬於第一單元。本單元以”成長”爲主題——有的記錄了作者成長的足跡;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長的歷程。學習本單元課文都能帶給學生有益的啓迪。《醜小鴨》這篇童話記錄了一隻醜小鴨的成長曆程——一隻又大又醜的鴨子,在經歷種種歧視、挫折、磨難之後,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的故事。透過理解醜小鴨這一形象,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讓學生懂得醜小鴨能變成白天鵝是因爲心中有夢,並向着夢想飛翔,命運其實沒有軌跡,要對美好理想進行不斷的追求,只有經歷風雨才能經受磨難,還應該保持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在苦難中鍛鍊自己的意志,成爲一個實現夢想的勇敢者。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學生閱讀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啓迪,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結合本課的自身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流利、正確、充滿感情的朗讀課文。

2.瞭解醜小鴨的遭遇,複述課文大意。

【過程與方法】

1.透過朗讀體會情感,品味、積累文中描寫精彩的語句。

2.把握醜小鴨這一典型形象,聯想自己,寫下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醜小鴨帶給我們的啓示:能變成白天鵝是因爲心中有夢,並向着夢想飛翔,對美好理想積極努力追求。

2.讓學生明白生活中只有經歷風雨才能經受住磨難,在此過 程中還應該保持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在苦難中鍛鍊自己的意志,才能成爲一個實現夢想的勇敢者。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新課標還指出學生閱讀要:“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從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出發,我把“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作爲教學重點。

【難點】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既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思維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設定爲“醜小鴨給你的啓示” 。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

朱熹在《孟子集註》中說過,“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爲此,我選擇了導讀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來組織教學,指導學生充分體會醜小鴨的遭遇,引導他們學習面對困難不屈不撓、執著追求的態度。

【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要能複述敘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並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結合本課情節曲折,寓意深刻的特點。我在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用閱讀法、複述法、討論法來把握文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煅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本着教重啓發、學重思維感知的教學原則,爲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完成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本課我打算安排匯入新課、感知教材、討論質疑、寫作練習四個教學環節:

(一)圖片對比,匯入新課。

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文學大師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課的開始我利用多媒體顯示圖片,把醜小鴨和白天鵝形成視覺上的強烈對比,並提出問題:“醜小鴨是怎樣變成白天鵝的?” 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引出課文《醜小鴨》,激發學生探索文字內容的興趣。

(二)讀中有品,感知教材。

在 “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閱讀原則指導下,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讀準字音,例如“嫉妒”“脖頸”等。理解詞語的含義,比如“訕笑”和 “嘲笑”含義不同,並和學生一起蒐集精彩語句,如:他嚮往這些美麗的生物,世俗的偏見和習慣勢力在他心靈上所造成的壓抑和憂鬱,卻不能摧毀他對美的追求和嚮往等。

在通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醜小鴨”的主要經歷——因爲醜陋而被訕笑、被排擠;逃離家庭後還是被嘲笑、被侮辱;獨自在冬天的湖面上拼命地遊,最後累昏了,與冰凍結在一起;在春天甦醒後發覺自己變成了一隻美天鵝。讀後讓學生進行條理清楚,感情充沛的複述。並結合安徒生的成長經歷,指導學生明確醜小鴨就是他的真實寫照。

(三)合作交流,討論質疑。

新課標要求學生對課文“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討論質疑”這個教學環節,結合課文中 “那不再是一隻粗笨的、深灰色的、又醜又令人討厭的鴨子。”和“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裏也沒有什麼關係。”和學生一起討論、解決問題。在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地向問題的深度、廣度挖掘。在討論質疑中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四)寫作練習。

指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個片段作文《醜小鴨和我》,要求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並運用文章中的精彩語句。

五、說板書設計:略。

初中語文說課稿《醜小鴨》2

一、教材分析:

《醜小鴨》是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童話。 這個單元的文章都以“成長”爲主題,有的記錄了作者成長的足跡,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長的歷程,都能給學生以有益的啓迪。《醜小鴨》這篇童話記錄了一隻醜小鴨的成長曆程,在挖掘教材的基礎上我個人認爲本文最大亮點在於它的思想價值:每一個人一生下來並不一定都是天鵝,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我們卻可以選擇如何生活。心中一定要有夢想,併爲實現這個夢想堅持不懈,努力奮鬥。所以我想在教學設計上圍繞這一核心展開,讓學生在醜小鴨身上受到啓迪,

二、學情分析及設計意圖:

《醜小鴨》是大多數同學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醜小鴨的奇遇一直是學生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故事情節並不陌生。 但課文蘊含着深刻的人文內涵,語言優美富有情感。這些如果沒有老師的巧妙引導,學生很有可能不會領悟,甚至熟視無睹。所以我想教學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閱讀的感受,讓他們真正走進文字,深入體會醜小鴨的經歷和情感。以體驗、感悟爲主要學習手段,讓感性教育去呼喚孩子們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情感,引發他們對文字內涵的深層把握。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將課內的收穫向課外延伸和拓展,應該能達到讓學生汲取童話思想精髓的目的。

重點:把理解醜小鴨的形象定爲重點。

難點: 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只有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創意說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而學生與文字對話應成爲閱讀教學的主線。所以我在本課設計上注重凸顯生本對話”把學習語言,感悟形象,品味人生相融合。爲此我將整篇課文的教學分成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感知全文,梳理情節 第二板塊——品讀體驗,感受形象,第三板塊——拓展延伸,昇華移情

第一個板塊裏,我主要透過讓學生理脈絡抓主要情節講故事的方式,力求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從而完成教學的第一個層次:文章寫了什麼。新課標啓示我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也要看學生在閱讀中的再造想象是否豐富深入,尤其是針對文學性強的課文。所以讓學生把自己假象爲課文中的主人公,以第一人稱講述,學生必然會在講述中加入個人的理解和想象。這一設計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意圖是給學生提供另一種視角觀照文字,讓學生在移情、換位中感受醜小鴨的心路歷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不能完全放手,要描述一定的情境把學生的故事串起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二板塊裏,我力圖抓住文字中關鍵詞句的品讀來把握醜小鴨的性格,理解醜小鴨的形象。透過對教材的挖掘,我把醜小鴨這一形象定義爲:面對困境不屈服,苦難中懷有夢想;明確目標不放棄,成功時擁有謙虛。我想如果引導學生能感受的醜小鴨的這一性格特點,整篇童話的思想內涵也就得以彰顯。我把這個目標分兩步完成。第一步放在第一課時,在對醜小鴨的經歷有了整體把握之後,我引導學生關注醜小鴨在變成白天鵝之前面對自己的處境,它一直選擇離開這個核心點,當然這個離開既有被迫的無奈,也有主觀的意願。但對醜小鴨而言都是擺脫不滿現狀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它從老太婆家的那一次離開意義重大,是醜小鴨不甘於安逸追求美好生活的開始。因此我抓住”我要走到更廣大的世界裏去”這個關鍵句子作爲切入點,引發學生對醜小鴨的性格進行思考。所以我在此處先設計了討論的環節:醜小鴨在變成白天鵝之前的經歷中爲什麼要選擇離開呢?在所有的離開當中你最欣賞哪一次?由此分析醜小鴨爲什麼要到更廣的世界裏去。學生自然會理解醜小鴨面對困境不屈服,苦難中懷有夢想的性格。

第二步我放在第二課時完成,着重引導學生體會醜小鴨有了夢想不斷追求的精神,從而理解醜小鴨爲什麼會變成白天鵝,進而理解這篇童話思想內涵。在這個環節裏,我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把突破重點詞句作爲理解形象的關鍵。二是注重引導學生移情體驗,在反覆朗讀中把握情感。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如果把這樣的詞語做放大處理,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醜小鴨第一次看到白天鵝時”不禁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興奮,”我抓住這個詞設問: ①興奮的表現是什麼?②醜小鴨爲什麼這麼興奮呢?③此刻醜小鴨的心裏會怎麼想?④讀出興奮的感覺。這樣抓住重點詞有的放矢地引導品悟,學生就能輕鬆把握醜小鴨對白天鵝的嚮往之情。 下文中對醜小鴨實現夢想之後心態的把握,我也是藉助”他感到非常難爲情。他把頭藏到翅膀裏面”的藏字做文章,進而挖出醜小鴨成功時擁有謙虛的品格。

二是注重引導學生移情體驗,在反覆朗讀中把握情感。在體會醜小鴨拼死也要飛向天鵝以及變成白天鵝之後的情感時,我把較多的時間放在引導孩子感悟體驗上。我在此處設計了兩次反覆朗讀的環節,就是力求讓學生感受的醜小鴨的執着。並安排了一次移情體驗的過程。 醜小鴨變成了美麗的天鵝。面對周圍的讚美,想到他曾經受到的嘲笑歧視,想到他曾經漂泊無依的生活———,一定有很多感受,此刻如果你就是那隻醜小鴨,你會想什麼,做什麼?(衣錦還鄉,驕傲地展示自己的美————)追問:醜小鴨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在類比或對比中,學生能更好的理解醜小鴨的謙虛地心態。

第三板塊,延伸拓展

對《醜小鴨》的主題挖掘,僅僅滿足於對醜小鴨的形象的內涵把握上,讓人感覺從醜小鴨的經歷到孩子們的生活,從醜小鴨的故事情節,到深刻的人生道理,似乎也存在着“中間地帶”。所以我引進了《安徒生的故事》這一材料,這就從主題挖掘上,引導學生去關注醜小鴨和安徒生之間的內在聯繫,關注到醜小鴨、安徒生的經歷帶給人生的思考、啓迪。在這個基礎上爲了更多的瞭解積累他人成長經歷,爲了更深刻的理解“醜小鴨”的人生隱喻,我設計師生互動,講述你知道的其他“醜小鴨”的故事這一環節,在讓學生在類比中加強認識並自我激勵。

以上是我對<醜小鴨>一課一些粗淺的想法,難登大雅之堂。只供拋磚引玉之用。

額外想說明的是,預設與生成之間還是有距離的。我爲了檢驗一下自己的.預設效果,把醜小鴨一課提到前面先講,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由於時間倉促,沒有來得及再次修正。我想今天的說課只是研究的起點,我會繼續深入鑽研,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醜小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第28課。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文章塑造了一個豐滿的童話形象:醜小鴨面對艱難曲折的生活環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故事寫得十分感人,貼近兒童生活,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本組教材主要是圍繞“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選材的,而本課是本組教材的最後一課,在前幾篇課文學習的基礎上主要引導學生領會“正確看待生活中的困難,堅強的面對困難”這個主題思想。

另外這還是一篇開啟學生想象之門的好文章,文中有好幾處可以進行補白想象、延伸,有了“恰到妙處”的拓展,學生的思維會更深刻,對醜小鴨的認識更深刻。

根據本教材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要求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鞏固個別一類字的書寫指導,聯繫上下文和自身體驗理解詞句,積累好詞好句。

能力目標:學習抓住重點詞句的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而體會醜小鴨的心理變化過程。

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只要堅持追求美好的理想,堅強的面對困難,逆境是會改變的。

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好詞好句。

教學難點透過想象和朗讀,體會醜小鴨在逆境中的心情,瞭解醜小鴨成長的過程。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教學中的主人,並學有所獲。我努力創設一個個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發現的教學情景,精心設計能讓學生探究發現的問題及過程。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我設計了教學問題“你認爲這是一隻怎樣的醜小鴨”爲導讀主線,讓學生在情感與語言的和諧共振中感悟文字精神。學法有三,一是朗讀體會法,運用自讀、默讀等多種形式體會文字主題。二是圈畫感悟法,透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閱讀體會醜小鴨心理變化過程。三是情境引領法,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師的語言渲染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說出自己的感受,深化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在教學中,我遵循“順學而導””的理念:以生爲本、以學爲本,因此學法也是教法。

一個好的教學設計除了教法靈活、學生自主、設計新穎之外,課堂教學流程更要順着學生學習思路步步推進,進而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爲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回顧匯入,遠觀醜小鴨

(二)朗讀感悟,走近醜小鴨

(三)抓住對比,讚美醜小鴨

(四)問題拓展,學習醜小鴨

(一)回顧匯入,遠觀醜小鴨

回顧上節課所學匯入新課,“同學們,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是一隻醜小鴨,誰來說說他長什麼樣子?”學生很容易能說出他的樣子,這時我一邊總結一邊畫出醜小鴨的樣子。這一環節的設計除了匯入新課外,還有兩個意圖,一是針對: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這三組描寫醜小鴨樣子的詞語進行語序的轉換練習。“毛灰灰的”還可以說成“灰灰的毛”,讓學生說一說這樣的詞語還有哪些。二是引出本節課的導讀主線“它除了是一隻醜小鴨之外,你認爲它還是一隻怎樣的小鴨?”來展開本節課學習。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一環節既訓練了語言,又抓住了文字的感情着眼點與立足點,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愉快地融入課堂學習。)

重點是第二環節的教學,主要引導學生感悟醜小鴨心理變化的過程。

(二)朗讀感悟,走近醜小鴨

在學生自由讀文之前,我提出了朗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3到第6段,一邊讀一邊想,你認爲這是一隻怎樣的醜小鴨,畫出有關的詞語或句子。”文章由詞、句構成,精巧的用詞往往能使得文章熠煜生輝,是一篇好文章的血脈。那麼,在語文課上,抓住文章的重點字、詞去推敲、琢磨,就能順理成章地貼近文字的距離,體驗到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學生讀後可能能夠感悟到:這是“可憐的小鴨”、“孤單的小鴨”、“堅強的小鴨”和“有夢想的小鴨”(板書),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引領學生深入學習。教學順序依據學生感悟彙報而定。下面我就按照這個順序來說具體的教學方法:

在學習“可憐的醜小鴨”時,學生會找出關鍵句子比如“醜小鴨來到世界上,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或是“欺負、咬啄、討厭、譏笑”等關鍵詞語。在理解“欺負”一詞時,我運用了聯繫上下文、以詞解詞法;引導學生看圖釋義和表演理解“討厭”運用字理理解譏笑還有語言的譏諷。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孤單一詞。從這些詞句中有些同學會體會到醜小鴨可憐,也有同學會覺得大家都欺負他,他是孤單的醜小鴨。這樣的感受是正確的,我會尊重學生不同的理解。在感悟醜小鴨的可憐孤單時,我引導學生補白想象:“看到欺負、咬啄、討厭、譏笑”這些詞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進而對可憐孤單的醜小鴨認識更深刻了。在本環節的學習中,我還設計了“給鴨媽媽寫書信”讓學生和醜小鴨的心理融爲一體,情感體驗再次昇華。

在學習“有夢想的醜小鴨”時,抓住句子“一天傍晚,一羣天鵝從空中飛過。醜小鴨望着潔白美麗的天鵝,又驚奇又羨慕。 ”品讀體會。讓學生聯繫自身體驗經歷並造句理解什麼是羨慕,教師小結:正是因爲天鵝有的醜小鴨沒有,但他又非常希望自己也有,這就是‘羨慕’。這樣學生不僅對羨慕有了正確的理解,也感受到了醜小鴨在逆境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如果學生對“堅強的醜小鴨”體會不太深,那麼就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帶動學生體會。比如從句子“醜小鴨白天只好躲起來,到了晚上纔出來找吃的”來體會醜小鴨面對困難時並沒有低頭,他還是一隻堅強的醜小鴨。爲了讓學生更近一步走進醜小鴨,感悟他面對困難時的堅強。根據二年級學生閱讀特點,在“醜小鴨趴在冰上凍僵了”這一段的學習中連結了一段原文的視頻動畫讓學生欣賞並想象:在這生命的最後一刻,醜小鴨趴在冰上,可能會想些什麼呢?這樣學生對醜小鴨堅強的就認識更深了。

(設計理念: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教學中,我遵循了課標提出的“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想象拓展的環節,能夠實現學生與課文的精神交流,實現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實現了學生張揚個性的自我超越。語文閱讀教學在學生心靈的對話中就會活力四射,學生的認識會更深刻,情感自然迸發,朗讀也會到位。這部分的學習完成了教學目標1、2,同時也突破了重難點)

(三)抓住對比、讚美醜小鴨

讓學生自讀自悟,將醜美進行對比,根據學生彙報的白天鵝的樣子畫出白天鵝。抓住本段優美的詞句感受醜小鴨的幸福蛻變。展開想象感受醜小鴨的幸福蛻變:經歷了那麼多的苦難和不幸,幸福美好終於來到,醜小鴨這時會想些什麼呢?”“醜小鴨此時的心情”。

情感朗讀感受醜小鴨的幸福蛻變:啊,原來我不是醜小鴨,是一隻漂亮的天鵝呀!

(設計理念:根據本段特點分別用“初讀、想像、再讀"三步學習,層層深入文字,在朗讀中讓學生的情感和醜小鴨的情感產生共鳴。)

(四)問題拓展,學習醜小鴨

以兩個問題進行思考討論:1、此時此刻,你想對醜小鴨說些什麼?2、你想對欺負過醜小鴨的人們說些什麼?在學生交流中感悟人生真諦。

(設計理念:這一開放性問題,再一次撥動了孩子們心靈的琴絃。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昇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同時也完成了教學目標3)

六、板書設計:

板書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知識結構,正確把握知識內部的各種聯繫。我就根據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過程以及它的經歷,簡筆畫畫出醜小鴨和白天鵝的樣子,板書重點詞“欺負”,根據學生的感悟彙報板書“可憐、孤單、夢想、堅強”等詞語,使學生從板書一目瞭然醜小鴨的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