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有關《園圓和方方》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28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園圓和方方》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園圓和方方》說課稿範文

《園圓和方方》說課稿1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園圓和方方》是一個主題單一明確,情節簡單有趣,語言生動淺顯,容易吸引幼兒的一個幼兒故事。故事中的園圓和方方爲了顯示自己的本領,各自自誇,並且在“夢境”中還互相攻擊對方。最後“夢醒”了才知自己不對,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各自都有不足和長處,懂得了:圓圓有圓圓的優點,方方也有方方的優點。圓形和方形物體是幼兒比較熟悉並且周圍環境中都有,可以說是貼近幼兒生活的物品。但是幼兒透過這個故事的學習,不僅對這些物品有了更近一步的瞭解,還懂得了一個道理:不要擡高自己,貶低別人,而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既是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終點。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確立了以下活動目標:

1、體會故事中圓園和方方對話的趣味性,並償試用語言和動作表現出來。

2、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圓形和方形各有優點,人們都離不開。

3、讓幼兒明白:同伴間要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重點:圓形和方形的各自用處很大。

難點:理解“爲什麼有些物品一定要做成圓形或方形的”。

三、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

1、生活中常見的圓形和方形的物品。

2、掛圖、錄音機、語言磁帶。

3、教具圓形,方形各一個,字卡。

4、“圓形”,“方形”頭飾及相關“圓形”,“方形”的圖片卡。

四、說教學和學法:

1、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採用直觀法是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將單一性、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圓圓說了什麼?方方說了些什麼?它們說的有道理嗎?爲什麼?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討論法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在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理,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2、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同時還用遊戲法加以鞏固和理解活動內容。

五、說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物品,引入課題。

提問:請小朋友看一看,這些物品是什麼形狀的?“對。有圓形的,也有方形的`。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是關於它們的。名字就叫《圓圓和方方》”。

2、教師有感情地講述一遍故事。

提問:

(1)剛纔,你們聽到的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圓圓和方方是誰?它們因爲什麼在爭吵。

3、請幼兒頃聽故事錄音。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

教師注意將孩子的口語提煉爲故事中的語言。

4、教師分層次講述故事。

第一層:從第一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

提問:圓圓說了什麼?方方說了什麼?

第二層:從第六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

提問:圓圓做了一個什麼夢?這些東西能換成圓形的嗎?爲什麼?

第三層:從第九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

提問:方方做了一個什麼夢?這些東西能換成圓形的嗎?爲什麼?

第四層:從第十一自然段講到結尾。

提問:圓圓和方方的話有道理嗎?

5、幼兒邊看掛圖邊聽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爲比較合適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

6、遊戲;以“圖形寶寶找家”結束教學。

六、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教師內外尋找圓形和方形的物品並討論:它們能否換個形狀?

這個環節是讓幼兒透過觀察、討論瞭解有些物品可以是圓形的,也可是方形的。如:桌子、板凳既可是圓的也可是方形的。而有的就不能改換,如:風琴,太陽等等。既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又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

《園圓和方方》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願意關注周圍生活,發現和尋找周圍生活中方的或圓的物品,瞭解其主要特徵。

2、理解故事的內容,懂得圓形和方形各有優點,各有各的功用。

教學準備:

1、圓形和方行圖片各一張。

2、各種圓形、方形的物品若干。

3、製作故事《圓圓和方方》的PPT。

教學過程:

一、出示各種圓形和方形的物品,匯入活動。

1.師:小朋友們看一看桌子上都有些什麼?它們是什麼形狀的?

2.出示圓形寶寶和方行寶寶的圖片,讓幼兒給這些物品分類。

“這些東西有圓的,有方的,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們把圓的送到圓圓家,把方的'送到方方家。”

“如果把圓的東西變成方的行不行?把方的變成圓的呢?”

二、利用PPT講述故事《圓圓和方方》,懂得其中的寓意:圓有圓的優點,方有方的長處。

師:“圓圓和方方是一對好朋友,他們誰也離不開誰。可是,以前他們也吵過架。這裏面還有一個故事呢,你們想知道嗎?”

幼兒邊觀看PPT,教師邊講述故事。

提問:

1、圓圓和方方爲什麼要吵架?

2、圓圓做了什麼夢?有沒有把方方趕走?爲什麼?

3、方方做了什麼夢?有沒有把圓圓趕走?爲什麼?

4、最後圓圓和方方爲什麼不吵了?它們是怎麼合作的?你還見過哪些東西既有圓的又有方的?

三、說一說、找一找周圍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方的?哪些東西是圓的?哪些東西既有圓形又有方行呢

把圓的東西變成方的行不行?把方的變成圓的行不行?爲什麼?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尋找生活中圓的和方的合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