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我的第一張幻燈片的說課稿

說課稿4.87K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下午好!

我的第一張幻燈片的說課稿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我的第一張幻燈片》,現在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張幻燈片》是義務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資訊技術第四冊第二單元最後一課的內容,本課是這一單一的第一課內容。本課要求學生認識powerpoint軟件的介面,學會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貼畫、圖片和藝術字,學會設定幻燈片的背景。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word軟件的介面,在word中插入剪貼畫、圖片和藝術字的方法,學會了在word中插入文字方塊和對文字方塊的各項設定操作。透過本課的學習,爲學生以後繼續學習多媒體軟件和動畫製作打下一定的知識和操作基礎,而且還激發了學生學習動畫製作的興趣,同時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此章節的學習內容及操行方法與WORD類似,學生容易掌握,但爲了提高學生的創作渴望,爲今後的學習培養良好的興趣,在插入圖片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應給學生提供與主題相關的素材,便於學生使用、欣賞。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六年制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經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對文字輸入不再陌生,也學會了在記事本和寫字板中輸入文字,對常用中文標點符號的輸入也有所瞭解。本課在此基礎上整合語文的相關知識來繼續學習資訊技術,不但爲他們以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而且能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連貫、更系統,當然透過實際的動手操作和其他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更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自我認識能力和合作能力。本課的主要內容是撰寫作文、修改文章和儲存作文。透過撰寫作文使學生熟練掌握用詞組輸入的方法快速輸入漢字,以及熟練掌握中文標點符號的輸入方法,中英文標點符號的區別,這一塊內容對於學生繼續學習資訊技術非常重要因此是重點;其中修改文章由於是第一次出現,對學生而言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因此本環節可以透過與語文課中修改作文進行類比來突破難點;關於儲存作文這一內容,由於學生已經在三年級的時候學會了在畫圖軟件中儲存和另存爲操作和區別,因此文章的儲存對於學生而言可以遷移在畫圖軟件中的儲存方法,故相對於學生而言已經沒有任何難度。學生在以往使用老教材時已學過中文打字、畫圖、文檔的編排等內容,據教師的觀察與調查,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學習目的的不明確性,只要是感興趣的東西,他們不但樂學而且易創新;只要他們不感興趣,這個東西再有用,他們也只是被動地接受。面對這羣孩子,教師只有想方設法地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方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幻燈片對於學生來講並不是一張陌生的面孔,因爲許多學科教師的多媒體教學的課件源於幻燈片,對於它的製作,學生們充滿了嚮往,初次製作自己的第一張幻燈片,插入圖片該是教學中的一個亮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和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技能目標:

3.情感目標:

重點:

難點:

知識與技能:1、認識文字方塊,學會在幻燈片中添加文字方塊,學會在文字方塊中輸入文字,並能利用已有知識技能設定文字格式。2、學會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

過程與方法:利用已有知識技能自學文字的輸入與格式的設定,在此過程中瞭解寧夏新五寶,並能找到素材中與之匹配的圖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圖文並茂的《寧夏新五寶》幻燈片的製作,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及團隊協作精神。

重點難點:插入“來自檔案”中的圖片

四、教法闡述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再結合教學目標,因此我我主要採用“任務驅動法”、“討論法”、“演示法”、“比較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我根據教學內容設定了幾個小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結合課本,先完成相應的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透過具體操作,體驗成功的快感,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於難點的問題,我是透過學習練習,同桌和小組的討論,或者結合課本,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學生透過討論,解決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在探究中找到樂趣。對於難點我透過廣播演示和學生的討論和實際操作來突破。然後要求最先完成任務的同學來當小老師,給其他同學進行廣播演示,這給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一種示範。透過用電腦寫作和修改文章與在語文課中寫文章修改文章相比較,突出用電腦寫文章的優勢,培養了學生對學習資訊技術的興趣。這樣透過任務驅動的方法,使教學內容合理流暢。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任務——探索思考——討論嘗試——合作完成任務”。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透過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學生演示、實際操作等方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準備

教學控制軟件、多媒體課件、一份有錯誤的故事簡介

七、教學設計

情境激趣,談話匯入

廣播網絡教學,展示教師作品《塞上江南——寧夏》(展示寧夏旅遊景點風光)並配有歌曲《寧夏川,好地方》

我們的家鄉不僅景色優美,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稱,而且還有着聞名遐邇的土特產品,被譽爲“寧夏五寶”,關於“五寶”你知道多少?(粗略地做個介紹)作爲一個寧夏人,我爲家鄉的旅遊業做了一次宣傳,你能爲家鄉的土特產做一回宣傳嗎?快快行動吧!

設計意圖:利用幻燈片強烈的視覺與聽覺效果,提高作品的感染力,激發學生創作的渴望與渴望瞭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懷,在輕鬆愉快中踏上求知的征程。

明確學習任務,任務引導加學科知識,在逐步深入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和素養。

任務一:輸入標題幻燈片中的文字

1、介紹文字方塊和插入點遊標。

2、佈置任務:

①將標題與副標題文字輸入。

②將標題文字設定爲隸書、粗體、72號、綠色;副標題爲藍色。

③儲存檔案:注意檔案名與檔案類型採用默認值。

3、佈置作業:

18頁的試一試。

設計意圖:1、搭建支架,爲下面學習在幻燈片中輸入文字作鋪墊。

2、輸入文字與格式的設定與WORD類似,任務驅使他們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對新知進行探索實踐。

3、試試看這個作業,目的.是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掌握新授知識與技能。

探索與發現:請同學們談談在以上的操作過程中你遇到了什麼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你還有什麼疑問請提出來,如果你從中總結出了什麼操作經驗請說出來供大家分享。教師適當點評。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定針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結合課本中適時的提示,意在培養學生的自學、互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激發他們勇於實踐和創新,締造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

任務二:插入圖片:同學們早就想知道,老師的幻燈片精彩紛呈,咋才能使我們的幻燈片更美觀些呢?

設計意圖:插入剪貼畫並調整位置及大小與WORD類似,學生能夠利用知識的遷移獨立完成,但在此過程中暗藏玄機。

任務三:改變圖片的位置大小:還記得學習WORD時圖文混排這一內容嗎?圖片從何而來?又是怎樣放置到文檔中的,相信你已經不需要老師講下去了,快動手吧!

設計意圖: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剪貼畫中找不到與主題匹配的圖片,而且圖片調整至背景大小時會遮住原來輸入的文字,怎麼辦?生疑/質疑/期盼老師釋疑。

講解釋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打起精神,請你跟我這樣做……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根據 “知識窗”中的提示結合鞏固練習2中的提示,在講解釋疑操作練習的過程中突破難點。

展示與討論:看你們得意的樣子,就知道戰果不錯,誰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

設計意圖:透過展示,提高學生積極創作的渴望,透過自評與互評總結經驗,汲取長處,爲下一步製作奠定基礎,教師的點評只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課堂小結:觀看了大家的第一張幻燈片,老師就可以肯定地說“透過後面的學習製作,你一定能爲“五寶”做一回象樣兒的宣傳。

設計意圖:激發與鼓勵學生繼續學習創作的積極性。

拓展訓練:你想了解老師的家庭情況嗎?

網絡廣播,播放文稿課件—我的一家(突出相片)

老師也想了解一下每個同學的家庭情況,你能做個介紹嗎?請同學們參看鞏固練習3,本節課先完成

設計意圖:此處使用課件展示,一是爲了引出拓展練習;二是爲了給學生設疑(相片是怎麼跑到幻燈片裏去的?)

作業設計:主題爲“我愛我家”的第一張幻燈片——標題幻燈片。課下蒐集相關資料:爸媽簡歷、相片等,供進一步製作使用。

設計意圖:此作業的設定是爲了拓展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應用空間,營造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的學習氛圍。

八、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了以下幾個思想:

1、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適當的調整了本課的學習順序,把修改文章和儲存放到最前面解決,然後再留大量的時間給學生續編故事,這樣學生完成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2、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實現了語文學科和資訊技術學科的整合。

3、爲了達到本課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和自己的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講練結合。在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思想。

5、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拋出每一個任務時,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1、新教材充分體現了寧夏特色,具有濃郁的寧夏鄉土氣息,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操作技能,而且瞭解了家鄉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識,增長了見識,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

2、教學設計針對學情,打破了教材的編寫層次,將“知識窗”“小博士”“金鑰匙”“說一說”靈活地運用於學生在親身經歷了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之後進行交流、討論、總結並閱讀,學生頗有恍然大悟之感。

3、農村小學資訊技術課堂達不到每生一機,連上兩課時也頗感時間緊湊,教學環節“講解釋疑”就是考慮到這一點,纔將23頁“知識窗”與24頁“鞏固練習3”結合起來作爲突破難點的一個手段來處理。

4、拓展練習,老師只精選了主題爲“我愛我家”的文稿製作,一方面存在以上原因,另方面是因爲這項作業對培養學生圍繞同一主題進行素材的收集、整理很有幫助,同時這些素材對學生而言易得,且爲今後的進一步學習暗藏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