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三年級數學第六冊《什麼是面積》的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98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第六冊《什麼是面積》的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數學第六冊《什麼是面積》的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什麼是面積”是北師大版版第六冊第四單元面積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正方形的特徵以及它們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學生掌握好這部分內容,能爲他們進一步學習長、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整個小學數學幾何知識的基礎內容。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學生在生活中有較爲豐富的經驗和體會。因此教材在編排上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分二個層次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和體會。先安排圖色比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引入課題;接着進一步比較手掌、硬幣、數學課本與練習本等實物面積的大小,並說說生活中其他物體表面的面積大小,讓學生獲得初步的面積概念。第二層次讓學生用不同方法比較一個正方形與一個長方形圖形的面積,透過比較,既使學生進一步豐富對面積概念的理解,又使學生體會到計量面積最基本的方法,爲後繼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這與老教材的編排有很大不同。

因此,教學中採用了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逐步感知,逐步體驗,透過師生、生生相互間的互動作用來完成。

2、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理解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學關鍵:結合教材提供的實例,透過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及操作過程上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

(1)情境教學法:課一開始,創設“塗色”比賽形式匯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爲學習新知作了較好的鋪墊。

(2)直觀教學法:充分利用實物、學具、教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愉快學習新知。

(3)認知衝突教學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低中年級操作隨意性大,對學生的操作必須適當指導啓發,另外根據認知衝突論,教學中我不斷設定矛盾衝突,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學生主動探究。

探究、合作、操作學習法:切實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加強操作實踐活動,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透過觀察,比較、歸納理解概念。充分調動學生手、口、眼等多種器官參與探究學習活動。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

1、比賽活動:教師出示一個小正方形和一個大正方形,挑選男女生各一名,進行塗色比賽。

2、學生比賽。

3、師問:你們覺得比賽公平嗎?

生:不公平,圖形一大一小,大圖形花的時間要多。

師:那麼圖形的大小指的是圖形的什麼呢?(生:面、面積)

4、引出課題。

師: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物體的面積。(板書課題:面積)

(由學生感興趣的比賽活動情景引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

(二)初步感知面積概念。

1、說一說:你們生活中都見過哪些面呢?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

2、摸一摸:鉛筆盒的面、數學書封面、桌子的面。

3、比一比:

①教師的手掌和學生的手掌。

讓一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手掌,教師同時也展示自己的手掌,讓全班其他同學比一比兩個手掌表面的大小。

②1元硬幣和5角硬幣。

③數學課本的面和數學練習本的面。

師:我們在比它們的什麼?(生:面的大小)

小結:透過觀察、操作與比較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怎樣?

生:面有大有小。

(三)結合具體實例說說面積的'含義。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這個物體的面積。(板書:表面的大小面積)

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積),誰能把這句話完整地說說。

課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幾個人說)

回憶一下,你剛纔摸的是物體哪個面的面積?能照樣子說說看嗎?(指板書)

(四)聯繫生活拓展。

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其他物體表面的面積嗎?能比比它們的大小嗎?

先小組說,再集體交流。

小結:看來面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觀察,就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物體,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適時地揭示面積的初步含義,並讓學生直接使用“面積”一詞進一步觀察、比較和描述,加深了對面積意義的理解)

(五)、實踐活動:

(1)製造認知衝突。

投影出示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讓學生比較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

師:你們覺得哪個圖形面積大?

生:長方形面積大。

生:正方形面積大。

師:看來有爭議。有什麼辦法知道嗎?那現在你們就利用學具分小組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吧。

(2)體驗藉助工具比較圖形的大小的方法。

①學生拿出剪好的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附頁2中圖5)

②小組活動。

③學生彙報。(投影顯示活動結果,並配合課件演示幾種比較方法)

生1:我們小組是用擺硬幣的方法,長方形共擺了10個5角硬幣,而正方形共擺了9個硬幣,所以我們認爲長方形面積大。

生2:我們小組是用畫格子的方法,數出長方形的格子要比正方形要多。

生3:我們小組是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要大一些。

小結:比較面積的大小可以用多種方法,尤其是可以藉助工具進行比較大小,在用畫格子,數格子的方法時,所畫的每一個格子的大小應一樣大。

(學生自己探索比較的方法,然後在小組和班級內交流自己比較的策略,如用硬幣擺、畫格子、剪拼等,並透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使學生從中學到比較的方法,得到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養成辦事要想策略的好習慣。)

(3)創意大比拼,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1、創作要求:在方格紙上畫3個面積等於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2、活動思考:透過這次活動,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呢?

(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形狀各異)

3、讓我們用畫筆把圖形美化一下,選一個圖形,用藍色筆描出圖形的邊線,用紅色塗出它們的面積。展示學生作品。

師:圖形上一週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麼?

紅色部分的大小就是這個圖形的什麼?

(六)總結: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知識?(面積、面積的含義、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七)鞏固練習:課本第41頁的“練一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