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說課稿

說課稿1.63W

作爲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說課稿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1) 本框內容的地位和作用。《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一框內容,是第六課的開篇,從整個教材知識內容的邏輯安排角度看,它是繼企業和勞動者生產、經營活動後的緊 跟的一項活動——投資活動(金融領域內的活動)之一,是完整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它又是其它投資活動的起點。因此本框內容的設定,具有承上啓 下的作用。

(2)教材內容所含知識點的分析。本框內容涉及的主要知識點有兩大塊:其是儲蓄存款的知識,包括含義、利息收入及計算、儲蓄存款的種類及各自的優點和不足、人們儲蓄存款的目的等。其二是商業銀行的知識,包括含義、地位、基本業務等。

(3)教材內容所含的能力培養點:分析比較的能力(儲蓄存款不同種類間區別、商業銀行不同業務間的區分)、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學會投資理財選擇不同的儲蓄存款類型)。

(4)教材內容所含的思想教育點:儲蓄存款利國利民、合作雙贏觀念教育。

2.學生分析

(1)知識角度:高一學生對儲蓄存款、商業銀行等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本部分內容教學有一定的基礎。但一般只停留在感性基礎上,具有零碎性。因此教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相對完整地、理性地認識和掌握重要的經濟學知識。

(2) 能力角度:有不少學生直接從事過與商業銀行有關的行爲,甚至有少量學生直接參與過一些投資行爲。因此有一定的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基礎。但同樣僅僅停留於直 觀的自發階段,而缺乏自覺性。因此教師的責任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較爲理性地參與經濟行爲,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3.教師自身分析

教師本身對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的`知識掌握的比學生多,有參與一定的經濟行爲,所本框內容的教學相對來說較容易。但對商業銀行的具體業務操作要求與流程不太清楚,所以上課前最好先向有關銀行工作人員瞭解。

二、教學預設

1.教學目標

根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結合上述對教材、學生等情況的分析,確定下述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主要有理解儲蓄存款的含義、種類,明確存款利息的計算和儲蓄存款的目的,區分不同儲蓄存款種類的優點和不足。理解商業銀行的含義,明確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

(2)能力目標。主要有能夠區分、辨別不同儲蓄存款類型、能夠區分商業銀行不同業務,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學會選擇不同的儲蓄存款類型,能夠結合商業銀行的業務,學會初步的投資理財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主要是樹立儲蓄存款利國利民的思想觀念、形成經濟行爲合作雙贏的觀念。

2.教學重點

本框教學內容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學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培養學生選擇儲蓄存款類型的能力。

理由有:培養學生能力特別是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是新課程所倡導和實施的教學理念,也是素質教育的宗旨所在、是以人爲本理念在教學領域中的貫徹體現。同時這也是對高一學生原有認知和行爲基礎上的提高和引領,符合“最近發展區”這一教學理論。

3.教學難點

本框教學內容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形成儲蓄存款利國利民和合作雙贏的觀念。商業銀行三大基本業務間的區分和相互間的聯繫。

理由是:《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目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要求;思想政治課本身的性質決定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成長的實際需要。學生對此生活經驗少,不易理解。現實生活中銀行業務種類多,特別是新業務不斷出現,干擾和影響對基本業務的理解。

4.教學思路的預設

(1)教學時採用的知識邏輯(思路)。由於本框內容教材設定的知識點分兩大塊,互相獨立,點多面廣且散,學生不易系統地掌握,所以我作了以下的處理:即以發生在居民個人和商業銀行間的經濟行爲爲主線,將各主要知識點有機統一在一個體系中。具體如下圖示:

(2)教學時採用的生活邏輯(思路)。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爲出發點,從中引導學生獲取新的知識,然後以新的知識爲指導,回到生活實際,來分析和解決一些具體的新的問題。即源於生活經驗——提升生活經驗形成理性認識——迴歸生活實際,解決新的問題。

5.教學方法

主要方法是一例多境、問題教學、多種形式的探究教學等。

理由:首先,現代教學論認爲,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生活實際情境。只有在對實例情境的認識和分析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才能真正發展能力。

其次,新課程理念強調課程的實施要有實踐性和開放性,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三,高中政治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有下述規定: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和把握重要問題的能力、培養理論聯繫實際敏銳洞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四,現代學習理論,特別是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等,都強調在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過程中形成知識、提升能力。

6.具體教學過程的展開

依據學生學習知識的自然過程,本框教學內容的展開大體分爲四大環節:匯入、展開、深入和總結。

(1)教學匯入環節

師:設定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張某大學畢業後到A公司上班,每月工資收入5000元。半年後,張某除了滿足生活需求外,還省下10000元。

問題一:作爲勞動者的張某,他依法享有了哪些權利?(複習舊知識)

問題二:如果你是張某,說說如何處置好這省下來的10000元?(引入新知識)

生:從不同的生活經驗、生活偏好出發,提出各種方案。

師:對學生不同觀點進行簡單地分析,並適時作出引導,引向投資理財。

(2)教學展開環節

展開環節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圍繞存款行爲展開,第二部分圍繞貸款行爲展開,第三部分圍繞結算等經濟行爲展開。

第一部分的展開:(依據儲蓄存款、吸收存款等知識來設定問題展開教學)

師情境擴展一:如果張某將10000元人民幣存入銀行,請同學們思考下列新的問題:

問題三:張某這一行爲屬於什麼行爲?他這樣做有什麼益處?(學習和理解儲蓄存款的含義和目的)

問題四:如果你是張某,請問你會選擇哪個儲蓄機構?爲什麼?(學習不同儲蓄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的知識,包括含義、開展吸收存款業務的重要性)

問題五:在選擇儲蓄機構後,你會選擇哪一種類型?爲什麼?(掌握辨別不同類型儲蓄存款的優點和缺點,學會利息的計算方法,並培養分析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學生:依據問題,逐一展開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形成一定的答案。

師:在學生答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組織並記錄好好相對完整的知識。

第二部分的展開(依據申請貸款、發放貸款等知識設定問題展開教學)

師情境擴展二:張某工作一年後,想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小轎車。但身邊只有20000元人民幣的結餘。

問題六:如果你是張某,你將如何如何夢想?

生:會從各自生活經驗出發,提出各種不同的想法:向朋友借、向父母要、打多份工掙、向銀行貸款等。

師:簡單分析學生各種答案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轉向申請銀行貸款。

問題七:如果張某決定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請問應該申請哪種類型?爲什麼?

問題八:商業銀行會貸款給他嗎?爲什麼?如果張某貸款成功後,他應注意什麼問題?

生:依據問題,思考、討論,得到初步的答案。

師: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適時引導,讓學生確定相對完整的答案。

第三部分的展開(依據結算等經濟行爲設定問題展開教學)

師情境擴展三:幾年以後,張某擔該公司的部門銷售經理。他成功地將一批價值100萬元的產品賣給了外省的B公司。

問題九:張某是否應自到B公司提取現金?

生:由開戶銀行幫助進行結算

師情境擴展四:經過多年的奮鬥,張某現在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存款,但爲買房,他還得努力多掙錢。

問題十:請你幫忙,透過商業銀行,他還可以選擇哪些投資方式來取得更多的收入?

生:購買各種債券、買賣外匯、保險、基金、黃金等。

師:總結,商業銀行的結算及其它業務。並適當地啓發其它一些投資行爲,爲下一框教學打下基礎。

(3)教學深入環節

在學習了存款儲蓄、商業銀行業務等知識後,教師在原來情境的基礎上,設定有深度的問題,引導學生無論是知識、能力還是思想觀點,都有新的提高。

師情境擴展五:張某與商業銀行之間形成了密切關係:儲蓄存款與吸收存款、申請貸款與發放貸款、享用服務與提供服務等。

問題十一:張某與商業銀行間,究竟是誰是得利者?

生:分析、思考、討論,得出初步結論。

教師總結:商業銀行的利潤來源,個人收益與生活水平提高,結論是互利雙贏,共同推進國家、企業、個人的發展。

(4)教學總結環節

師:根據成功教學策略的要求,將教學情境整理放置一起,引導學生歸納出:儲蓄存款的知識、商業銀行的知識。形成一定的板書結構體系,如下圖所示。同時樹立起利國利民、合作雙贏的觀念。

三、教學反思

本框內容的教學設計,最大的亮點在於對教材知識進行大膽地處理,將原本分割的兩塊知識,依據生活經驗的實際加以整合,讓學生立足真實的生活來體驗、學習知識,感受知識的價值。

可能存在的問題是設定的小問題顯得多了一些。如何精煉是一值得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