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讚美蓮花的詩句摘抄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詩句吧,詩句具有語言節奏鮮明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詩句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讚美蓮花的詩句摘抄,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讚美蓮花的詩句摘抄

讚美蓮花的詩句摘抄 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船動湖光灩灩秋,貪看年少信船流。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蓮,花之君子者也。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淥水明秋月,南湖採白蘋。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綠塘搖豔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萍。應爲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讚美蓮花的詩句摘抄 2

1、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樂府《青陽渡》

2、吳姬自唱採蓮曲,君王昨夜舟中宿。——張籍《烏棲曲》

3、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蘇軾《蓮花》

4、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文徵明《錢氏池上芙蓉》

5、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山黛遠,月波長。暮雲秋影照瀟湘。醉魂應逐凌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鷓鴣天賞荷》金·蔡鬆年

6、玉雪竊玲瓏,紛披綠映紅;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蓮藕花葉圖》元·吳師道

7、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託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秋池一株蓮》隋·弘執恭

8、夜深庭院寂無聲,明月流空萬影橫。坐對荷花兩三朵,紅衣落盡秋風生。――《秋初夜坐》元·趙雍

9、綠荷舒捲涼風曉,紅萼開縈紫蒔重。——李紳《重臺蓮》

10、西子湖邊水正肥,鴛鴦雙浴溼紅衣。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風不肯飛。――《湖邊》宋·崔復初

11、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李商隱《贈荷花》

12、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重重青蓋下,千嬌照水,好紅紅白白。每悵望,明月清風夜,甚低迷不語,妖邪無力。終須放,船兒去,倩香深處住,看伊顏色。――《荷花媚·荷花》宋·蘇東坡

13、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李亞如《採蓮曲》

14、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溼。一陣風來碧浪翻,真珠零落難收拾。——《雨中荷花》宋·杜衍

15、晚日照空磯,採蓮承晚暉。風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採蓮曲》樑·蕭綱

16、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薛昭蘊《浣溪沙》

17、斜雨飛絲織曉空,疏簾半卷野亭風。荷花開盡秋光晚,零落殘紅綠沼中。――《北亭》唐·李羣玉

18、誰於水面張青蓋,罩卻紅妝唱採蓮。——歐陽修《蓮葉》

19、天機雪錦織鮫綃,豔朵亭亭倚畫橋。無垢自全君子潔,有姿誰想六郎嬌。翠房分·蓮鬚褪,玉藕抽絲暑葉搖。花裏不妨呼淨友,採香須棹月明橈。――《荷花》宋·董嗣杲

20、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杜公瞻《詠同心芙蓉》

21、若耶溪傍採蓮女,笑摘荷花共人語。——李白《採蓮曲》

22、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李羣玉《新荷》

23、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江洪《詠荷詩》

24、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李商隱《暮秋獨遊曲江》

25、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李商隱《荷花》

讚美蓮花的詩句摘抄 3

1、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錢氏池上芙蓉》

2、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鷓鴣天賞荷》

3、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淥水曲》

4、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折荷有贈》

5、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

6、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西洲曲》

7、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贈荷花》

8、寧知寸心裏,蓄紫復含紅。《詠新荷應詔》

9、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詠同心芙蓉》

10、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水仙子詠江南》

11、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日南亭懷辛大》

12、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爲傳?《古風》

13、白蓮種山淨無塵,千古風流社裏人。《東林寺》

14、荷芰風輕簾幕香,繡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閒掩舊瀟湘。《浣溪沙荷芰風輕簾幕香》

15、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渭川田家》

16、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17、蓮渚收香,蘭皋浮爽,涼思頓欺班扇。《齊天樂夜來疏雨鳴金井》

18、擁紅妝,翻翠蓋,花影暗南浦。《祝英臺近荷花》

19、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蝶戀花

20、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詠荷詩》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

22、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荷花》

23、應爲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蓮花》

24、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江神子江景》

25、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檐下鐸。《憶餘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