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關於古詩作文七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古詩作文七篇

古詩作文 篇1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中難免會受到挫折,因此人難免會倍感傷愁。

李白用哀愁匯成了整片江流,杜甫在戰亂時用哀愁來騷亂了白髮,哀愁使女詞人“瘦比黃花”,哀愁使李商隱“蠟炬成灰”。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以形象的描寫的憂愁,愁會使人撕心裂肺,斷肝腸,“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傷心之時,花兒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鳥兒也爲自己的遭遇而感到悲傷,“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人生難免不稱意,而那愁緒是無法剪斷的,無法訴說的。

哀愁真的能有如此大的力量使人衰退,也正因爲這些憂愁會使人流露出內心的情感,才能見景抒情,創造出不朽的詩篇。

當面對這些哀愁,我們理應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心態,去迎接一個個困難,我們要充滿鬥志,要深信,風雨過後天空之中一定會出現那七色的彩虹,它便是那座你走出哀愁,走向美好生活的開始。

古詩作文 篇2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爺爺和爸爸經常在我面前說的話。幼時的我雖然跟着他們搖頭晃腦背了許多詩詞,但仍半信半疑。

去年冬天的一個早上,我一覺醒來,推開窗戶,哇!下雪了,到處是銀裝素裹,我望着紛紛揚揚的大雪,不禁脫口而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正好被鄰居家的阿姨聽見了,大爲讚賞,不僅親自到我家表揚了我,而且在小區裏逢人就誇我太有才了。媽媽很高興,給我買了盼望已久的溜冰鞋作爲獎勵,我心裏竊喜不已,真比考試得了100分還高興,好像對“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似懂非懂了,同時也更加賣力地背誦古詩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就遇到一個磨練水平的機會。那是學校開展的一個綜合性實踐課:古詩詞大會。主持人出上句,選手對下句,誰先答對,算誰贏!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老師突然念道。“朝如青絲暮成雪。”老師話音未落,我就脫口而出。場上頓時掌聲雷動,同學們都向我豎起了大拇指,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使我的鬥志更加昂揚!“千呼萬喚始出來”主持人放了大招,不再從課內閱讀中選題了。“猶抱琵琶半遮面”,我不緊不慢地回答道。

老師讚許地對我點了點頭,然後來了個出其不意。“江山如此多嬌”,這不是毛主席的詩句嗎?我不假思索地大聲回答:“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好”!下面的同學紛紛鼓掌,不時發出嘖嘖讚歎。

經過十幾輪的激烈角逐,我終於以90分的成績奪得了“詩詞大王”的稱號。班主任王老師欣喜萬分,我們班上一羣男同學更是高興地把我擡起來,和我分享勝利的喜悅。

望着蔚藍的天空,我深深感嘆:詩詞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雖然我這次取得了一點兒成就,但對優美的古詩詞探索卻剛剛開始,他將伴隨我健康快樂地成長……

古詩作文 篇3

只是短短几十分鐘,我第一次感受到你的美。

之前,我從未真正的去感受到詩詞中所蘊含着無形的美。它是有感情的,有時如溫柔的女子,有時又似那雄壯的雄獅,有時又像那悲情的曲調……

電視屏幕上《中國詩詞大會》這幾個字眼,耳熟能詳。但我沒有想到這次,竟是改變我的、有着非凡意義的節目。

看着那屏幕上的題目,我一概不知,想回答,但大腦卻是一片空白。我懊悔不已,爲何我當初沒有認真的去學習詩詞呢?爲何我沒有早點發現中國詩詞的獨特魅力呢?

我敬佩每一位選手,將那富有獨特風格的詩詞牢記在心間,脫口而出,而詩詞嘉賓們的解析更是讓我被詩詞所吸引。

祖國的大好河山,各地美景都包含在詩的字裏行間之中,楊萬里筆下的荷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蘇軾站在廬山中的感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雖說詩句不長,但卻有着無限的情感而韻味,單單是一個字也能有着許多體會,如《次北固山下》那一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一”流露出作者那悲傷,孤獨的情感。

王維的一首《清溪》雖說沒有那高山,河水,但卻足以,以景抒發自己的情感。“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詩的前半段都在描寫那美景,而後面便插入自己所想表達的情感。你說,詩詞妙在哪?就在此處。

詩人在詩中發出喟嘆:人生如此無奈,坎坷如此重重,還不如就此歸隱算了。傳說,姜尚曾釣渭濱,後漢有嚴光垂釣而隱出仕,向來以“垂釣”一詞指代隱者。“將已矣”三字,令人回味悠長,然而作者並未隱居,只是是人萬般無奈的美好理想罷了!你看,靜下心體會詩詞,便會與詩詞心連在一起,詩詞是多麼有魅力啊!

外國同中國一樣也有美景,但他們沒有中國的詩詞,他們沒有那複雜的文字,他們只有簡短英文,祖國,是獨一無二的!祖國是無法被替代的!

中國的詩人無數,每一位詩人在寫下一首詩的情感是需要靜靜體會的。

《琵琶行》寫出琵琶女的憂愁,流露作者的同情。《塞上曲》那無形中諷諫唐玄宗勿窮兵黷武,敘述軍旅之事,還有王昌齡鮮明的愛憎都隱隱透露。

我驚豔,那祖國古老的詩詞!我愛你那無形的美!那祖國曆史中的故事,都在詩詞中被一代代人傳誦……

古詩作文 篇4

我喜歡讀古詩,古詩用簡單的文字向我展示了無窮盡的內涵。

古詩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徜徉其中,我領略了一年四季的美景。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春季,我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猶如媽媽溫暖的手,牽着我走進了春天,春水迴環,春氣瀰漫,春樹萌芽,春花怒放,春柳吐翠。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清清的湖面上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那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讓我感受到了夏日的熱情和快樂。在金風送爽的秋季,我可以停車坐愛楓林晚,盡情沉醉於霜葉紅於二月花,在菊殘猶有傲霜枝中,又讓我領略了秋的頑強、豁達和不屈。在大雪紛飛的冬天,更有着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傲骨豪情;而千樹萬樹梨花開又向我展現了一幅奇景,那青松的針葉上,掛着厚厚的白雪,像是一樹樹潔白的秋菊,那落葉喬木的枝條上裹着雪,宛如一株株白玉琢的樹,垂柳銀絲飄灑,灌木叢都變成了潔白的珊瑚叢,千姿百態,令人撲朔迷離,恍如置身於童話世界中。在古詩這幅浩瀚無邊的畫卷裏,我可以泛舟湖上,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我可以領略北方的豪情,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我用自己的眼睛,在有聲有色地誦讀中,遊遍祖國的山山水水。

古詩是一幅綿延不盡的畫卷,我慢慢地展開,慢慢地讀。我相信,在古詩的國度中,我可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用自己的雙眼覽遍祖國的壯麗山河。

古詩作文 篇5

試酌百情遠,重觴忽忘天。

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

這是陶淵明《連雨獨飲》中說過的一種狀態。“任真”二字指的是一個人內心的率真性情,天性本真的流露。今天的人上一點年紀就會覺得天真是一種不成熟,其實不然,天真不等於幼稚。天真是那種歷經滄桑磨洗不掉的至真至純的性情。在中國文化中,萬物有性,所謂“人性”,是純粹率真的永不泯滅。

一個人要怎麼樣才能保持自己內心的天真呢?

禮者,世俗之所爲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莊子·雜篇·漁父》中“法天貴真”說得好:取法於天的是什麼?是人在行爲上效法自然,不過多地束縛自己,不太多地壓抑自己。在《歸去來兮辭》裏,陶淵明召喚自己遠遠地離開社會角色的實現,漸漸地回到天性本真。我們提起田園詩,總會說它的景色寫得多麼淺淡,它的詞句白描般的優美,它的風光讓我們賞心悅目。其實這一切還不是它最可寶貴的。抱朴含真纔是田園詩真正的核心價值。人怎麼樣才能夠欣賞真正的自然,能夠不矯情,不做作,不雕琢,不違心,真正學會與自然相處,取決於他心裏的一份天之本真。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說:“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心”與“形”是兩個存在,“心”是自我,“形”是需要名與利的外人外物,“心”一旦做了“形”的僕人,自我便被外人外物所奴役,這件事情還不讓人失落,還不令人悲傷嗎?

好在迷失不久,還有年華回得來。詩人在歸鄉的路上,不斷地問划船的人離他們家還有多遠——“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這條歸來的路,他難道不認識嗎?他爲什麼要一遍一遍地追問別人呢?這份惶惶然的喜悅只是因爲心情實在太迫切。“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這裏的“帝鄉”是指仙界,人在那兒長生不老當神仙。古時的人無非在求兩件事,第一求富貴,第二求長生。這兩個心願我們今天也有,我們此刻能夠過得更富足一點,這叫好;我們富足的日子過得更長久,那就更好。但是這兩樣東西,都不是陶淵明想要的。我們看見富貴的時候,錢財來了,它一定會拿走你生命裏的另外一些東西。比如說你要失去悠閒,甚至要喪失一些尊嚴;你要對一些人去賠笑,甚至要做一些違心的事情,才能換來這點富貴。而陶淵明之所以成爲陶淵明,是因爲只有他爲了不失去寧可不得到,因爲失去的是人生命的本真。不是陶淵明不想要富貴,而是他不想用自我與富貴做交易,不想用一個面目全非的自我去換五斗米的富貴。我們都想得到,但我們很少看見失去。人人想長生,想成仙,陶淵明卻早看得明白,“帝鄉不可期”。真有仙境嗎?我們今生可以羽化成仙嗎?他認爲這件事達不到,所以他就不抱虛幻期待。

兩個願望都沒有了,剩下的是什麼呢?“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是陶淵明的日子,“良辰孤往”,獨自欣賞美好的時光與風景;“植杖耘耔”,把手杖放下拿起鋤頭農具,耕作田地;“聊乘化以歸盡”,順其自然地過完自己的一生,樂天命,不懷疑。生命本該如此,那些山間長嘯或者清流邊寫詩的日子,難道不是生命中最好的時光嗎?

古詩作文 篇6

孤獨遙望着月亮,傾聽心中的琵琶曲,眺望斷腸的西風古道,回首燈火闌珊處的驚喜美好……有一種美麗,是古詩詞帶給我的,是內心的感動。

古道西風瘦馬

一條孤獨淒涼、樹影斑駁的黃土小道,緩緩地延伸到歷史的深處。一匹蒼老瘦弱的馬馱着一個同樣蒼老瘦弱的老者,在西風中緩緩向我走來。溫暖的夕陽,不能溫暖那顆思鄉的心,小橋流水人家的明麗美好,更撩撥着他對家人無限的思念之情。空曠的天幕下,倦鳥歸林,牛羊迴圈,馬蹄不知踏向何處。我望着他,憂鬱的目光裏,看出的是蒼涼憂愁的美麗。

醉裏挑燈看劍

夜,黑如墨,冷如冰。狹窄的小屋裏,一燈如豆,昏暗搖曳。燈影裏,你血紅的眼睛,配合着你消瘦孤獨的背影。呆呆地注視着牆上的“吳鉤”,還有那把“靈泉”,你怨你恨,卻又不知怨誰恨誰。你本該是沙場上一員驍勇善戰的猛將,你本該在大漠邊疆過着“分麾下炙,聽塞外聲”的生活。但是豪氣只存於夢中,報國只限於酒後的想象裏。一腔壯志化作一聲長嘆,一滴濁淚,英雄末路的悲壯裏,是你的愛國情懷的美麗。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每次和你相見,都是在月色如水的夜晚。看你在硃紅窗下,舉杯暢飲,問天問地問人生。你的情懷我不懂,你的悵惘我不懂。我看着那輪明月,那輪你欲乘風歸去的明月,不知道那裏可有你等的和等你的人。那清冷的月光,可曾當你的信使,替你傳達心中所想。但不管怎樣,那曲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壯歌,讓我懂得了你的豁達、你的不羈,你令多少自稱英雄的人自愧不如。翻開一部宋史,你赫然站立在扉頁的卷端。每每想起你,就覺得心潮澎湃,就想起你和老友挽手月下漫步的閒適無奈。

歷史在我心裏,文學在我心裏,古詩詞的美麗一直駐守在我的心裏。

古詩作文 篇7

七月流火,夏日炎炎。山下,一條彎延的小溪在村莊的邊上靜靜地流淌着。偶爾水中有幾塊小石頭翻動,發出悅耳動聽的“叮咚、叮咚”的聲響。引得幾隻小燕子在水面上來回穿梭。過了村莊,小溪便隱沒於一片疏密有致的樹林中。陽光從樹葉的空隙中透過,灑在水面上,泛着片片粼粼波光。天熱,樹林中的小鳥們早早地就收起了歌喉,紛紛躲進了林子的深處。只有幾隻知了(蟬)在那裏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地嗚唱。

“烈日似火,王孫公子…把扇搖…牧童樹下…拾柴忙……”一陣響亮的歌聲在樹林中響起,原來,是一個小牧童半騎半躺在一頭黃牛背上,在那裏引吭高歌。只見那牧童光着膀子,渾身是水,而那條褲衩卻是乾的,顯然他剛纔還光着屁股蛋在水中玩耍,牛角上,一條柳枝上串着的幾尾小魚就是明證。玩累了,躺在牛背上休息一會兒,唱唱歌。哎,怪不得小牧童會那樣的興致勃勃呢!其實,小牧童也是半工半讀;半天讀書寫字,半天放牛割草。在村裏也算得上是讀書人呢!這不,這大半天下來,小牧童歌聲不斷,唱的還都是當時流行的歌曲呢!

“山明水秀,荷花盛開…”歌聲依然悅耳。突然,黃牛“哞”的一聲,牧童的注意力被黃牛的一陣輕微騷動吸引過去了,在他面前的一棵小樹上,一隻知了在爬動。歌聲嘎然而止,牧童輕輕地翻身而下,慢慢走到樹邊,他邊走邊用手指豎在嘴前,警告黃牛不要發出聲響。只見牧童凝神觀注,雙手合十,突然出手。說時遲那時快,只聽那黃牛又“哞“地一聲叫喚,知了在牧童的手掌合攏之前,“知”地一聲,飛走了。牧童大怒,回頭大罵黃牛不該壞了他的好事!那黃牛也是被牧童寵慣了,搖了搖毛絨絨的雙耳,甩了甩尾巴,競把頭一扭,不理那牧童……

標籤:七篇 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