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關於古詩改寫作文彙編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爲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古詩改寫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古詩改寫作文彙編5篇

古詩改寫作文 篇1

十年寒窗,精通經書,而後始於仕途;南宋末年,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干戈寥落,孤軍奮戰,而後終於戰亂,永垂千古。

閉上眼,時光回到南宋末年。

是時,元軍正與南宋將士戰於沙場,前來作戰指揮的正是愛國將領文天祥

只見兵荒馬亂戰鬥之中,文天祥首當其衝,身先士卒,但見:手持刺槍,身披盔甲,下乘坐騎,上拄戰旗,衝鋒陷陣,可謂豪放慷慨!驀地,敵軍突襲,將文天祥圍剿其中,文天祥手下大將紛紛畏懼不前投降於敵人刺刀之下,文天祥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壓入元軍天牢。

元軍首領賞識文天祥,便想將文天祥爲之己用,便召臣下商討此事。

“吾欲將文天祥納入吾下,如何使得其降?”

一臣子上前道:“使已降者前去勸降,如何?”

“準。”

當下。“文將軍,如今我們都歸順元軍,識時務者爲俊傑,若拒降,恐遭皮肉之苦,宋朝已亡,爾忠孝已盡矣。如能爲元朝做事,元朝宰相豈不非你莫屬?”

“國亡而不能救,死有餘辜。又有何懼?”

元軍首領見文天祥不肯投降,怕留其日後又存禍患,便命手下將文天祥殺害。

文天祥死前不畏懼敵人之威逼利誘,揮筆灑下是一首: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詩改寫作文 篇2

這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這裏的人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戶戶都過着悠閒自在的生活。

一顆鮮紅的太陽高高地掛在藍色的天空中,已經玩耍了一天的它熱得滿臉通紅,臉上似乎滾落下了一滴滴晶瑩剔透的汗珠。它卻依然散發着金燦燦的光芒,把天和地全部都籠罩在裏面,好像是一個圓滾滾的大火球一樣,精神依舊是那麼得抖擻,好像是一個希望能夠整日玩耍的頑皮小孩子一樣,戀戀不捨地對人們說着“再見”,慢慢地向下移動着。

這夕陽下的草原顯得更加美麗。遼闊的草地更加濃綠,似乎是一幅生動逼真的水墨畫那樣,綠得又像是一大塊翡翠。小草在微風的吹拂下搖擺着自己嬌小柔弱的身軀,似乎在歡快地舞蹈。一大片舞蹈的綠草,又像是廣闊的綠色海洋中來回起浮的波浪,是那麼得和諧。

突然,在這片原本寂靜的大草地上,傳來一陣陣清脆動聽的笛聲。那笛聲悠揚悅耳,隨着微風慢慢地飄來。連地上的綠草似乎也陶醉起來,停止舞動自己的小身體,靜靜地擡起頭來,細心傾聽着這笛聲中的每一個音符。這悅耳的笛聲時而快,時而慢,時而緩,時而舒,時斷時續的,彷彿是神奇的大自然譜的曲,唱的歌,十分動聽。只見,在草地的深處慢慢地走出了一頭老黃牛,一個頑皮淘氣的小牧童坐在老黃牛踏實的後背上,手中拿着一支長長的木笛,放在嘴脣邊上輕輕地吹着小曲兒,自己也陶醉在這美妙的笛聲之中。

小牧童剛剛在農田中辛苦地幹了一天活兒後,終於放牧歸來。他拖着疲憊的身軀,來到自己的家門口前,敲了敲木門後,一位老婦人急忙開啟了門。小牧童也連忙牽着老黃牛走進屋裏,和家人們一起坐在餐桌旁吃起了晚飯,親切愉快地談論起自己這一天的所見所聞。

吃飽了飯後,已是黃昏了。小牧童瞧見天色漸晚,又急急忙忙地出了家門,再次來到碧綠的'大草地上。他現在累得筋疲力盡,連身上穿着的蓑衣也不脫,就一頭鑽進柔軟的草垛子裏,望着天空中皎潔的大玉盤似的月亮,躺在草地裏休息了。 這就是“草鋪橫野六七裏,笛聲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古詩改寫作文 篇3

傍晚,晚霞伴着火燒雲,來到了這片一碧千里的原野。火燒雲像一位千奇百怪的魔術師,一會兒變成昂首挺胸的金色大公雞,大搖大擺地快着步子;一會兒像紅色海洋中的金色小船。一會兒又好似銀杏的葉子,不時地傘着風……

村外原野上,草長得高高低低,參差不齊,一陣陣微風吹過,無邊的原野就好像起浮的海面。土坡上也長滿了綠草。但也分得清小丘和平地。牛和羊擠在一起,就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黃白相間的大花。一個牧童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長笛,臥在一隻牛身邊的草堆旁,望着遠處的村莊,悠然自得地催着笛子。那聲音時高時底,時緩時急,時遠時近,就如同浪花翻滾的大海。

鳥雀回巢了,牧童也一個鯉魚打挺站了起來,吹了幾聲口哨,把牛羊都召集過來,數了數只數,就一蹦一跳的歡快地回家去了。路上,他一會兒踢一下小石子,一會兒追花蝴蝶,一會兒又坐在牛身上吹小笛。牧童連蹦帶跳地跑回家中,發現爸爸媽媽早已做好了飯菜,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完飯,他的玩兒心驅使着他連蓑衣也沒脫,斗笠也沒摘,就奔出家門,衝向原野,來到草地上,躺了下來,望着星空。

他聽見蛐蛐和知了在開音樂會,整晚整晚地唱歌。他看見螢火蟲在空中跳着歡快跳舞。進入了遐想:我以後能不能成爲成爲笛子家?我可不可給玉兔講故事……想着想着就進入了夢鄉。他夢見:自己真的能上夢鄉。他夢見:自己真的能上天下海,跟嫦娥說話,給玉兔講故事……

詩人呂岩路過這裏,看到此情此景,羨慕之情猶然而生,吟詩。

古詩改寫作文 篇4

冬伯伯帶着凌冽的寒風悄悄地遠去了,美麗的春姑娘跳着優美、動人的華爾茲回到了這個被團團白雪包裹的世界。

小河被明媚的春光所籠罩,它漸漸地充滿了活力,開始奔騰不息,一羣羣灰褐色的大雁撲打着翅膀從南方飛來。在這樣美好的春天裏,我——南宋詩人葉紹翁也很有興致地欣賞着春天的美景,準備到好友的園子裏遊玩。

我滿心歡喜地向友人家走去,剛走到友人家門口,突然發現,潮溼的土地上長滿了密密層層的翠綠的青苔,我踮起腳尖,生怕踩到園主心愛的青苔,走到門口,輕輕釦了扣柴門,耐心的等待着園主來開門,可是等了許久都沒看到有人出來,我激動的心情頓時蒙上了一層暗紗,大老遠跑到這裏,爲了看看朋友園子裏春天的美景,哎,估計這次要白跑一趟了。

我環顧四周,就在這時看到了一支紅色的杏花,正調皮的從院子裏探出頭來,順着枝頭看過去,花朵像是綻放在枝頭的笑臉,滿枝都是,紅裏透白,白裏透綠,有一股淡淡的花香從院子裏飄出來。我心想,獨獨一枝杏花都這麼美,那院子裏的還了得。

想到這裏,我彷彿看到了園子裏的美景,小草揉了揉眼睛,從睡夢中醒來,柳樹長出了嫩芽,在風中起舞,小鳥在綠色的枝頭歡快的唱歌,海棠花也來湊熱鬧,她們有的已經綻開了笑臉,有的像個害羞的大姑娘,包裹着花骨朵,還有的纔開了一半,欲說還羞。

這時,我情不自禁地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遊園不值》

應憐履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回家的路上,我想,雖然沒有進去朋友的園子裏,欣賞不到裏面的繁花,但是透過那一枝紅杏,彷彿看到了滿園的美景,也是值了。

古詩改寫作文 篇5

廣闊的原野上,鋪滿了青青的野草。天底下,一碧千里,但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牧童趕着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那些羊兒們無論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牧童們邊放着羊,邊嬉戲、玩耍。他們把羊羣趕到了一個地方吃草,自己就在旁邊一會兒捉螞蚱,一會兒玩遊戲。就這樣,很快夕陽西下了。其他小夥伴都回家了。只有這個牧童將羊兒趕回羊圈後,又坐回到草地上,拿起笛子在晚風中緩緩地吹起來。風中,笛聲時斷時續,時而清楚時而模糊,給靜寂的黃昏增添了幾分快樂情趣。不久,牧童的媽媽看到天快黑了,就喊牧童回家吃飯。他吃飽了飯,就已經是黃昏之後了。他再次走到原野上,連蓑衣也不脫,就仰面躺在了草地上,擡眼看着天上那皎白的月亮,回想着白天自己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有時玩倒立,有時翻跟斗,可真盡興呀!他放佛又聽見了那愉快的歡聲笑語,不由得沉入更美好的遐想:明天,自己和小夥伴們該玩些什麼呢?就這樣,牧童在草地上不知不覺的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