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關於讚美望江的詩句

(一)

關於讚美望江的詩句

沙塞雷港口,狀元從此有。

修繕祥鳳樓,鳳凰自然留。

踏上狀元橋,進士仰天笑。

重建奎文塔,人文必大昌。

避風大雷岸,欲寄大雷書。

詩存懷李白,池憶古王祥。

泣竹人間去,地傳孝子名。

割股治母病,故有孝感山。

(二)

覽江流之無涯兮,登奎文以懷古。

渺雲帆之飄曳兮,臨江渚之殘霧。

伏石欄以恣情兮,望迢迢之遠路。

嘆塵世之險詐兮,做山野之賦翁。

念往昔之歡笑兮,思美人之多嬌。

似清潭之雙眸兮,環珠頸之佩瑤。

羨腰身之窈窕兮,聆玉音如笙簫。

求兩情之永好兮,願暮暮與朝朝。

(三)

約無間以相知兮,濟風雨以同舟。

吾抑鬱而寡歡兮,子何方而嬉遊?

嘆人情之多變兮,似滔滔之江流。

唯友茂能憐我兮,空千載而悠悠。

感人間之茫茫兮,誰似我之多愁?

常臨江而遙望兮,曉光陰之難留。

多逍遙以傲世兮,莫惆悵乎江頭。

聊作賦以寄君兮,復有欲於何求?

(四)

皇皇中華,悠悠雷池;

滔滔長江,泱泱望江。

瑰哉!天下形勝地也。

巍巍華夏,峨峨香茗;

蕩蕩武昌,漾漾泊湖。

瑋哉!旅遊爭往處焉。

天乾地坤之美,

洋洋乎三千鳳鸞;

雷山雷水之秀,

浩浩乎九萬龍麟。

吾邑就廣地域而言,

區位優勢凸現無比,

扼守咽喉彰顯卓異。

原古雷池所在地;

今皖西南之門戶。

古雷池束楚聯吳;

望江縣承東啓西。

地踞安九之間,

襟大江而帶四湖;

位處雷水之境,

抵天柱而引雷池。

區位獨特,

毗鄰皖鄂贛三省邊緣;

兵家必爭,

濱臨揚子江上游北岸。

東望安慶,南睥景德之鎮;

西瞻九江,北睨合肥之市。

東南挾長江黃金水道,

與彭澤東至隔大江以望;

西南挽蓬萊仙島小孤,

與宿松太湖共泊湖爲鄰。

東北依奔騰皖河水系,

與懷寧交界;

西北枕巍峨香茗山麓,

與太湖接壤。

萬里長江此封喉;

吳楚分疆第一州。

楚尾吳頭,上扼九江武漢;

江介要衝,下控安慶南京。

坐鎮則呼吸東西;

分疆則鎖鑰南北。

就近地域而言,

茫茫古雷池,

一派絕域,天生仙境,

地造雄渾;浩浩新望江, 

一面負山,三面環水,

澤國水鄉。西北高峻崇拔,

望江形勝霞披二茗;

東南低窪平坦,

乾坤象聚霧漫雷水。

山岡分散,

順流而趨步步漸低;

下隰矮伏,

陽多陰少熠熠生輝。

倚二茗而蘊育武昌泊湖;

憑雷池而吞吐長江東海。

逆雷水上至湖北黃梅以尋其源;

入雷池可達東海大洋而探龍宮。

瞰大江而憑洲渚;

帶岡阜而傍湖泊。

河流溝渠棋佈;

湖泊池塘星羅。

沃野綿延乎幾百裏;

良田碧波乎數萬頃。

東有合銅黃高速;

西擁大京九鐵路

華陽港碼頭江河聯運,

水運通暢,白雲作帆,

懸桅檣而起碇;

鉅艦破浪,迎曙光而出航。

歷史重鎮,譽甲宿太望三縣;

通商農港,蜚聲皖鄂贛三省。

三百里雷水之境,物華天寶;

二千載文明古縣,人傑地靈。

匯雷水之靈氣,聚茗山之韻翳;

集山川之秀色,薈日月之精華。

外炫堂堂望江山川林木之景觀;

內涵瀚瀚雷池湖泊河汊之神韻。

宏開八陣,展千門萬戶之奇;

高敞蛟宮,備鷲峯鶴嶺之幻。

橫絕一世,迷茫乎蒼穹而高遠;

心隨雷水,形逸乎八荒而綽約。

滄海桑田,世事鉅變;

斗轉星移,江道南遷。

沙洲灘頭江渚漸現;

築堤圍墾造田始興。

植蒼松以翠柏,畫晴雪而堆玉;

銜雷水之魂魄,築浮屠如奎文。

金帆高懸兮玉宇澄靜;

長歌伴舞兮短笛橫吹。

湖邊幽草,林間青竹;

花風飄落,綠意葳蕤。

梅蘭竹菊如雲,護坡東隔堤,

芳菲夢裏弄花影;

琴棋書畫列陣,停楫武昌湖,

蓮州籬外動月色。

涉水沙渚,石盡玉出;

蘊玉含珠,海棠叢生。

挽山澗婆娑之垂柳;

聽漳湖嫋嫋之鳴蟬。

宿鳥依林,鬆篁迎風而歌;

蒼煙落照,牧童哼曲而歸。

瀟瀟然雲天懷舊;

款款乎煙水含情。

瑤草與芳蘭並茂;

白鷗同野鴨齊飛。

孤鴻尋覓乎陣雁;

雷水正歸於大江。

春風吹綠華陽河;

朝陽映紅古雷池。

彩虹橫空,越四海而串九州;

望江大橋,跨天塹而通江南。

長江息怒濤,人民縛蒼龍。

登凌雲而小視天下;

立奎文而盡覽縣境。

歌聽茗塢春山暖;

詩詠中洲暮鳥飛。

蓮花峯形似並蒂蓮花,

聳秀鬱蔥;

龜蛇山恰如一對連理,

柔情萬種。

嶺上鳥啼聲聲嬌;

崖前野花噴噴香。

四時八節顏不改;

千秋萬代色青青。

光陰苒荏,四時分明;

陰陽輪迴,各季迥異。

遇春,則煦煦青虛,

玉黛漫透,秀色依依;

適夏,則款款注瀉,

山嶽不燥,湖水泱泱;

逢秋,則頻頻衝刺,

天高雲淡,草木蒼蒼;

進冬,則寂寂沉思,

雷水乾涸,白雪皚皚。

蒼山依舊,綠水長流。

林壑煙霞,松風送爽。

白雲望合,青靄入無。

山光蘊祥意,水色漾詩情。

無須點染丹青;現出天然圖畫。

天雷震霄漢,施有意伴琴之雨;

畫筆染丹青,繪無心出岫之雲。

未到茗山,難以飽覽山魂之絕境;

適足雷池,方算領略水魄之幻境。

雲霧轉影,直若蒼龍之御風;

礁石潛形,恍疑大鯢之擊浪。

吞日月而界三水;

分人仙而連二山。

有地處處皆秀色;

無時刻刻不壯麗。

國運昌而山川秀;

山川秀而民衆歡。

實乃香飄海棠,

放浪逸興於詩酒之中;

千古快心,

寄情溢致乎山水之間者也。

居大江之濱,得山川之秀,

人文自昔稱盛焉”。

匯雷池之絕靈,融江河之大美。

山川本雄壯,人文歷代昌。

邑居龍頭,枕山面江,

諸山蜿蜒奔騰,

勢若蒼龍之飲江;

城處鳳冠,天塹橫絕,

洪濤素練繞郭,

形似鳳凰之戲水。

五千年喧鬧蕭鼓,歷史悠久;

八百代霜鍾遺響,人文昌盛。

大江東流去,無非大雷水;

中華出人傑,大都在吾邑。

安徽屬地,山水之秀莫若雷池;

安慶屬縣,人文蔚興莫若望江。

經傳揚名,史乘紀盛;

丹心捧日,青史留芳。

俯瞰滔滔之長江,

映出古城之倒影;

穿越悠悠之時空,

傳來歷史之回聲。

唐宋以前,三孝聞名於當世;

明清以降,聞人蔚興於中華;

近代以來,英才迭出於神州。

日月朗照,如星漢之燦爛;

聖治天象,若天河之倒懸。

科第隆昌,偉偉其雄,

得天地造化之靈氣;

人文蔚起,琨琨其盛,

居安慶八縣之榜首。

蟾宮折桂,文章令盛。

文明聖火,與日月同光;

雷池文化,和天地並存。

仁人志士雲涌,從天而降;

英雄豪傑輩出,自地而生。

史詩存悠遠歲月,驚心動魄;

雄魂伴浩渺煙波,蕩氣迴腸。

金科玉律,敢期擲地金聲;

瀉玉噴珠,必有繞樑絕唱。

孟宗哭竹,奠孝道之典範;

王祥臥冰,譜一代之孝風。

徐仲源泣墓,孝感鄉因而得名;

陶淵明賞桃,陶寓灘至今尚在。

值雪山雄奇疊嶂,

盡顯李謫仙之詩情;

寶塔河柔曼清流,

宛若解放軍之墨跡。

詩存懷李白,池憶古王祥。

麴信陵揮劍斬九龍,爲民除害;

唐守禮建立回龍宮,擅看風水。

麴縣令施仁政,

白居易作《秦中吟·立碑》詩讚之;

張巡許遠忠烈,

文天祥填《沁園春》詞曲一闕頌焉。

青林古寺,猶留樸初之筆墨;

龍家祠堂,應識浩然之正氣。

王幼學懸清泉白石,

編《通鑑綱目集覽》,

盛行於世;倪茂甫寫高人雅望,

著《荊州萬城堤志》,一代邦彥。

沈鎬潤曠世幽懷,

作《六圃地學》,舉世景仰;

曹京會遨遊仙子,

寫《四書測海》,舉世無雙。

檀萃“著述家”,

爲文恣肆汪洋,與方苞齊名;

倪模“收藏家”,錢幣研究獨到,

爲天下第一。

師荔扉編《雷音集》十二卷,

澤被後世;

汪錫福撰《地輿賦》駢體文, 

世間罕見。

龍燮於武昌石樓潛心著述,

詩當世民苦,

編《石樓藏稿》傳世,

學富五車;

檀璣在北京芸館擊鉢吟詩,

賦古今流觴,

簇《擊鉢吟》詩流芳,

才高八斗。

蹇達修建三虹拱橋於東門外,

名曰“飛龍橋”;

懋德倡築三里長堤到吉水鎮,

人稱“方公堤”。

感朱元璋氣概甲天下,

勝者爲王;

嘆石達開揮戈留英名,

敗者爲寇。

劉伯溫運籌帷幄,

開朱明絕世之功業;

史可法頑強抗敵,

阻清廷南下之步伐。

王瑞擔任諫官剛正不阿,

屢犯龍顏,怒斥權奸,

名載青史;

傅光修茸文廟心力交瘁,

以振文風,功垂千古,

光昭萬里。

倪文蔚官河南巡撫,

關心民苦,政聲斐然;

陳樹屏任江夏知縣,

愛民如子,官聲良好。

革故鼎新,夢繞維新之路。

千秋琴趣,

牽九淵之神龍盤旋君皇;

地老天荒,

引四海之仙蛟戲水焦賽。

濤響激石龍臥醒,飛龍橋生輝;

月明華表鳳聲孤,翔鳳樓產璧。

望江樓上望江流,

江流千古,江樓千古;

伏虎寺裏伏虎視,

虎視萬年,虎寺萬年。

詩酒英雄,

挽大茗小茗二山之挺拔;

鴻博同儒,

激幸福寶塔二河之湍流。

文人雅士,

詠泊湖武昌兩湖之冬春;

騷人墨客,

吟太慈長嶺兩鎮之夏秋。

文人薈萃,

瑞邑因以生輝,令世界叫絕;

文苑流芳,

汗青畢竟常駐,讓遊客奔忙。

處處古蹟,步步文明;

寸寸珠璣,片片輝煌。

信道望江沃土,

乃萬頃魚米之鄉;

雷池綠水青山,實百姓安居之地。

天行健,地包容。

大雷戍,古名揚,

雷池一水貫長江;

新望江,展新姿,

萬衆一心奔小康。

喜看今日雷池之大地,

與時俱進,政通人和,

社會穩定,百姓安樂;

展望未來望江之走勢,

蒼龍騰躍,跨越雷池,

務實創新,昂揚奮進。

祥犬歸去,深羨人間春色美;

憨豬來時,欣逢華夏藍圖新。

望江人民,

天時地利人和助發展;

雷池之子,六十萬衆齊心促騰飛。

乘改革春風吹起,敢越雷池;

踏西部開發大潮,進位爭先。

親情鄉誼,人人一片真心;

凝聚人心,事事共謀進步。

再創新優勢,

共扶富民強縣之盛事偉業;

全面奔小康,

同建和諧文明之錦繡望江。

標籤:望江 讚美 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