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燈謎

關於元宵節小學生燈謎作文4篇

燈謎1.11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元宵節小學生燈謎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元宵節小學生燈謎作文4篇

元宵節小學生燈謎作文 篇1

元宵節,中國民間有“觀燈猜謎”的習俗。民俗專家介紹說,猜燈謎,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記載,猜燈謎自南宋起開始流行,至今不衰。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於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學形式,生動活潑。燈謎的基礎是謎語,而謎語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早在春秋戰國時謎語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一些“政客”爲了宣傳自己的主張,說動各國君主,往往在發言中採用民間故事傳說的隱喻方法,巧妙影射。當時把這種方法叫“隱語”或“瘦詞”。 到漢代時,逐步演變成爲破譯文字形義爲主的謎語。這時的謎語還是比較粗糙的,有民間老百姓創作的,也有文人創作的。

到了三國時,謎語書面創作形式已十分盛行。宋代謎語與元宵賞燈相結合,豐富了燈節的娛樂活動,這時纔是燈謎。此後,謎語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因爲在宋代,遊樂場所“瓦舍”興起,給燈謎的發展創造了物質條件,這就促進了燈謎的發展。

元宵節小學生燈謎作文 篇2

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有許多習俗,比如,吃湯圓、看花燈、猜燈謎,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猜燈謎。

正月十四那天,我和媽媽一早來到了青少年活動中心參加猜燈謎活動。

我們走進活動中心的院裏,樹上掛着大紅燈籠,五顏六色的紙燈籠和氣球,當然了,還有一個個懸掛在繩子上的謎語。在這裏,還碰到了我的好幾個同學。

我一擡頭,就碰到了一個動物類謎語,動物謎語可是我的強項。既然讓我撞上了,我就先猜它吧。這個謎語的謎面是:

一百減一,我想來想去,正當我冥思苦想的時候,我的幫手劉佔說:“是白字。”我一聽說正確。我記下題號,把答案寫在了本子上。我和劉佔邊猜邊記錄,竟然猜出了15個謎面。

後來我們拿着謎底去對答案,領獎品。那裏人特別多,等了好長時間才擠到了跟前,沒想到我們猜的謎語全部正確,我得到了彩筆、鉛筆等學習用品呢!今天真是太高興了!猜謎語真有趣!

元宵節小學生燈謎作文 篇3

今天是元宵節,早上,我和爸爸媽媽騎着電動車一起去鄭東新區猜燈謎。

到了燈謎區我看見了許多的燈謎。我們來到一個燈謎前,看見上面寫着:他有你沒有,地有天沒有。媽媽聽了就馬上猜出來了,“是也吧。”我聽了說:“對極了。”然後我們又去其它的地方看了看都太難了,一點也不好猜,然後爸爸說:“咱們先看看是什麼獎品吧。”於是我們來到諮詢臺,問有什麼獎品,阿姨說有洗衣粉、香皂……這些任你選一樣,我們又看看排隊的人,一共有兩隊,彷彿兩條長長的長龍,在地上趴着休息。爸爸又說:“人太多了,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我們就當玩玩吧!”我和媽媽也覺得有理,然後我又看看燈謎,猜一猜,猜着了通報一下,沒猜着就互相問問,高高興興的真好呀!爸爸又發話了:“下午咱們約杜成愷一家一起去猜,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嘛!”我聽了不住的點頭……

元宵節小學生燈謎作文 篇4

今天是元宵節,聽說凌江名庭6樓舉行猜燈謎活動,媽媽就早早地燒好晚飯,準備讓我去大顯身手了。

活動開始,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走進大廳,每個人臉上都信心百倍的樣子,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快速地拿出一目十行的`功夫,生怕一眨眼就被別人搶了先,拿着我認爲是比較簡單的燈謎不放,可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答案,旁邊的人是拿走了一條條謎語,我急得滿頭大汗,可是越緊張腦中就越沒思路,最後我只能象一隻戰敗的公雞敗下陣來。唉,只能怪自己知識面太窄了。沒幾分鐘,大廳裏的燈謎已經所剩無幾,看來今天是一無所獲了,正想打道回府時,聽到媽媽對着我喊:“康康,這裏還有一張字謎,你看看會不會?”真的,在一個最不顯眼的地方,還掛着一張燈謎呢,不過我現在可是一點信心都沒有。

我漫不經心地一看,只見謎面是一個“炭”字,打一成語。呵呵,我腦中靈光一現,小樣的,終於抓到一個我會的了,這不剛好在發下的《語文知識大全》中看到過嗎,我馬上拿下紙條三步並做二步地去領獎了,“小朋友,恭喜你答對了。”聽阿姨這麼一說,我馬上猜測到底能得到啥獎品,洗潔精,餐巾紙,乒乓球。“小朋友,不好意思,獎品已經領完了,這樣吧阿姨獎你一把瓜子。”這,這跟我想象中的差距也太大了吧,唉,不過瓜子就瓜子,至少這個也是透過我的勞動所得的,嘿,還別說,我真沒吃過這麼香的瓜子。

元宵活動結束了,大家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