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燈謎

精選元宵節燈謎作文3篇

燈謎2.13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元宵節燈謎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元宵節燈謎作文3篇

元宵節燈謎作文 篇1

今年寒假的一個下午,我們盛家社區又要舉行一年一次的慶元宵猜燈謎活動。我一聽到這個消息,興奮得一蹦三尺高,拉起媽媽連忙朝社區的活動場地奔赴而去。

社區的活動場地上早已熱鬧非凡,人頭攢動。瞧,到處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籠跟密密麻麻的燈謎紙條。年老的,年少的,喧譁一片,濟濟一堂,好像是在逛集市。

猜燈謎可是我的拿手絕活,我早已迫不及待地躍躍欲試了。如果猜中了還可以換取獎品呢!我今天可是有備而來的呢!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這樣一個謎面,“像馬不是馬,如果要成藥,要得海里抓。”(打一動物)我稍加思索後就想到了“海馬”這個謎底。於是,媽媽馬上來到服務檯,順利換到了一份獎品。我信心倍增,接二連三地又猜中了三個謎語,隨之,我們得到的獎品也越來越多,可把周圍的爺爺奶奶們羨慕壞了。

正當我樂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身旁有位頭髮蒼白的老奶奶,正在拽着一條謎面而冥思苦想,看着老奶奶兩手空空又愁眉苦臉的樣子,我心想:一定是老奶奶猜不出了吧!我轉身問她:“奶奶,讓我來看看,我知道的話就告訴你答案。”老奶奶一聽,可開心了,連聲說“謝謝”。這個謎語的謎面這樣寫道,“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愛駝什麼?車水馬龍。”(打一物)這個謎語還真是有點難,我絞盡腦汁,想了好一會兒,在媽媽的啓發下,我終於想到“橋”這個謎底。老奶奶根據我提供的答案,也歡歡喜喜地領到了獎品(一塊肥皂),她還一個勁兒地感謝我,站在那裏還誇我即聰明又心地善良,說得我羞紅了臉。

參加猜燈謎活動,是我在今年寒假裏經歷的一件既快樂又有意義的事情。我之所以快樂,不單是因爲我用自己的智慧跟努力換來的獎品,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白助人爲樂更快樂。

元宵節燈謎作文 篇2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同學們一到學校就迫不及待地互相交流着自己準備過來的燈謎。今天的下午,我們還是將與一年級同學一起猜燈謎,吃湯圓呢!

毫不容易熬到了下午。同學們爭先恐後地領走了“燈籠”。一隻只燈籠如火般耀眼,我們小心翼翼地拉開燈籠,上面有個巨大的“福”字。

據說元宵節掛燈籠,也是有來歷的。正月十五時,有一羣害獸襲擊人間,人們反抗時不慎射死了一隻神鳥,天帝十分生氣,下令火燒人間。善良的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看到人間災難,便冒着危險告訴了人們。人們苦思冥想,就用掛紅燈籠,放火炮,使天帝以爲火已經燒了人間。爲了紀念此日,人們到了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掛燈籠,放鞭炮。

我們來到了對口班級 — 一(1)班。我被分配到了紅組,組裏共有6名小朋友,個個活潑又可愛,有的做好了猜燈謎的姿勢,有的戴着眼鏡洗耳恭聽,還有的睜大眼睛躍躍欲試。

我的謎語是“雙木非林心相連”(打一字)。小朋友們苦思冥想卻百思不得其解。我只好一步一步地提醒他們。終於,其中一個小朋友大聲說出了“想?”“答對了!”“耶!”同學們歡呼起來,一蹦三尺高。接着,我們繼續猜燈謎,歡笑聲此起彼伏。我將燈籠送給了猜對答案的小難孩。

猜燈謎的活動結束了,該吃湯圓了,碗裏裝着六個純白的小湯圓,小巧玲瓏,十分的可愛。舀起一個,放入了口中輕輕一咬,哇!真好吃!薄薄的皮裏流出了一點芝麻的香味,真是回味無窮啊!

今年的元宵節裏,我不僅吃到了香甜可口的湯圓,瞭解了元宵節掛燈籠的歷史來歷,還當了一次小老師,給一年級小朋友們猜燈謎,真是令我受益匪淺啊!

元宵節燈謎作文 篇3

元宵節,中國民間有“觀燈猜謎”的習俗。民俗專家介紹說,猜燈謎,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記載,猜燈謎自南宋起開始流行,至今不衰。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於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學形式,生動活潑。燈謎的基礎是謎語,而謎語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早在春秋戰國時謎語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一些“政客”爲了宣傳自己的主張,說動各國君主,往往在發言中採用民間故事傳說的隱喻方法,巧妙影射。當時把這種方法叫“隱語”或“瘦詞”。 到漢代時,逐步演變成爲破譯文字形義爲主的謎語。這時的謎語還是比較粗糙的,有民間老百姓創作的,也有文人創作的。

到了三國時,謎語書面創作形式已十分盛行。宋代謎語與元宵賞燈相結合,豐富了燈節的娛樂活動,這時纔是燈謎。此後,謎語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因爲在宋代,遊樂場所“瓦舍”興起,給燈謎的發展創造了物質條件,這就促進了燈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