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詞語意思

描寫景色美的詞語及解釋

斑駁陸離

描寫景色美的詞語及解釋

【解釋】斑駁:色彩雜亂;陸離:參差不一。形容色彩紛雜。

【出處】戰國·楚·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分外妖嬈

【解釋】分外:格外;妖嬈:妖媚豔麗。形容景色異常豔麗。

【出處】毛澤東《沁園春·雪》詞:“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風景不殊

【解釋】殊:不同。用以悲嘆國土破碎或淪亡。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

古色古香

【解釋】形容器物書畫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

【出處】宋·趙希鵠《洞天清錄》:“古畫色墨,或淡墨,則積塵所成,有一種古香可愛。”

千巖競秀

【解釋】巖:山崖;競:競賽。重山疊嶺的`風景好像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麗。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千迴百轉

【解釋】形容反覆迴旋或進程曲折。

【出處】元·範居中《秋思》:“我這裏千回右轉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數樁。”

青山綠水

【解釋】泛稱美好山河。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青山綠水。’曰:‘見後如何?’師曰:‘綠水青山。’”

如花似錦

【解釋】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如同花朵、錦緞一般。形容風景絢麗或前程美好。

【出處】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三回:“那香屏牌價嫁了周庸祐,早卸了孝服,換得渾身如花似錦。”

山明水秀

【解釋】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出處】宋·黃庭堅《驀山溪·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應接不暇

【解釋】暇:空閒。原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後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付不過來。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應發,使人應接不暇。”

詩情畫意

【解釋】像詩畫裏所描摩的能給人以美感的意境。

【出處】宋·周密《清平樂·橫玉亭秋倚》詞:“詩情畫意,只在闌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氣,一片吳山越水。”

水木清華

【解釋】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華:美麗有光彩。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

【出處】晉·謝混《遊西池》詩:“景晨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水色山光

【解釋】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淨。形容山水景色秀麗。

【出處】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詩:“樓閣高低樹淺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五光十色

【解釋】形容色彩鮮豔,花樣繁多。

【出處】南朝梁·江淹《麗色賦》:“五光徘徊,十色陸離。”

五顏六色

【解釋】形容色彩複雜或花樣繁多。引申爲各色各樣。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雲,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五彩繽紛

【解釋】五彩:各種顏色;繽紛:繁多交錯的樣子。指顏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處】峻青《地下水晶宮》:“牆壁上有着許多霜花似的花紋,在燈光的照耀下,滿牆都放射着五彩繽紛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織成似的。”

秀色可餐

【解釋】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婦女美貌。後也形容景物秀麗。

【出處】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鮮膚一何潤,秀色若可餐。”

煙波釣徒

【解釋】煙波:水波渺茫,看遠處有如煙霧籠罩;釣:釣魚。舊指隱逸於漁的人。

【出處】《新唐書·張志和傳》:“以親既喪,不復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

雲蒸霞蔚

【解釋】蒸:上升;蔚:聚集。象雲霞升騰聚集起來。形容景物燦爛絢麗。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銀河倒瀉

【解釋】瀉:水從高處往下直流。象銀河裏的水倒瀉下來。形容雨下得極大,象瀉下來的一樣。

【出處】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金闕前開二峯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月夕花朝

【解釋】月明的夜晚,花開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出處】《舊唐書·羅威傳》:“每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致。”

標籤:詞語 景色 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