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成語

訥於言,敏於行成語解釋

成語2.12W

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衆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爲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訥於言,敏於行成語解釋,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原文】:訥於言,敏於行

【標準發音】:nè yú yán,mǐn yú xíng

【繁體寫法】:訥於言,敏於行

【訥於言敏於行是什麼意思】:訥:語言遲鈍;敏:敏捷。指說話謹慎,辦事敏捷

【訥於言,敏於行成語接龍】:大辯若訥 → 訥於言,敏於行 → 行不從徑

【用法分析】: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處事

【讀音預警】:注意多音字:行 ① xíng 舉行 發行;② háng 行市、行伍③ hàng 樹行子 ④ héng 道行。

【出處說明】:春秋·魯·孔丘《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對應近義詞】:敏行訥言、;

【訥於言,敏於行的造句示例】:

《北齊書·文苑傳·李廣》:“廣少與趙郡李謇齊名,爲邢、魏之亞,而訥於言,敏於行。”

拓展內容: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作文

人們常言道:言多必有失,而孔子在《論語》中也提出: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訥,是指在說話方面沉默寡言而敏於實幹之人。在日本作家渡邊醇一創作的小說《鈍感力》中的S君是日本某知名醫院的實習研究生,他的導師十分嚴厲,經常對他犯的錯誤橫加指責。同學們都看不下去了,但S君還是以寬厚的`笑容和極強的執行力一一按照導師所指責的進行改正。後來,憑藉精湛的醫術和忠厚的人品,S君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院長,並且成爲日本頗具知名度的手術首席。

儘管S君不善言辭,但他正是“訥於言而敏於行”的代表人物。他不與老師頂撞,而是選擇聽取老師的建議,並不斷嚴格要求自己的手術規範,最終因爲嚴謹的態度和極強的執行力,獲得自己應有的回報。

泱泱華夏,自然也不缺這樣的典範。原清華校長梅貽琦曾經被人尊稱爲“寡言君子”。在他當年參加錄取考試放榜之時,許多考生一擁而上前去看榜,有的欣喜苦狂,有的垂頭喪氣,有的痛哭流涕,但人羣外的梅貽琦顯得分外冷靜,直至所有考生退下後他纔去看榜。在平時與學生講話時,原先校長的長篇大論的“廢話”也被略去,講話也顯得言簡意賅,但他刻苦鑽研學且爲人正派,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敬仰。

即使他沒有四處宣物自己的道德,但他的一舉一動無不顯示着自己道德水平的制高點。那使他不曾“敏於言”但“敏於行”的表現足以讓人心悅誠服。

沉默,並不代表沒有能力發聲,而是一種更顯深沉的資本。

俗話說“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發出喧譁聒噪之聲的往往是那些沒有裝滿的瓶子,而大海從來都是寂靜無聲的,但是誰也不能說大海不夠遼闊和雄奇。

常常逞口舌之快的人總是很難做到最好,而做到最好的人,卻往往都是能耐下心去,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的人。“訥於言而敏於行”,就是少說話,多做事,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接近一個“君子”。

標籤:成語 訥於 敏於